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美国乔治城大学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高级顾问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和研究中心主席阿穆斯·乔丹,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的邀请,率领美国战略和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代表团来华访问,在北京同中国专家和学者就世界战略、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了讨论。布热津斯基博士是美国知名学者,曾任卡特前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多次访问过中国,他对发展中美关系作过贡献,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在访华期间多次表示希望里根总统今年4月对中国的访问将进一步促进中美关系的发展。他的回忆录《权力与原则》一书已由世界知识出版社译成中文,即将与中国读者见面。2月23日,布热津斯基博士在下榻处会见中外记者后,又接受了本刊记者的单独采访,田答了本刊记者宋明江、吴妙发提出的问题。布热津斯基博士与本刊记者的谈话虽然时间不长,但他对国际问题发表的坦率意见,有助于中国公众进一步了解美国政界和学术界在这方面的一些观点和看法。本刊特将这次谈话的全文刊载于此,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里根1985年在日内瓦首次同戈尔巴乔夫会晤时,曾半开玩笑地说:我们两人都出身和生长于小城镇。里根这样讲无非是为了增加他同戈尔巴乔夫关系间的个人色彩,冲淡一下会谈中的严肃气氛。仅就这句话本身而言,里根的这番意图显得有些牵强,因为他同戈尔巴乔夫彼此间的不同之处远多于他们间的共同点。里根是美  相似文献   

3.
我与金君晖同志的看法有些不同。我认为,美苏不仅在中导问题上,而且在其他一些问题上达成协议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诚然,里根的地位有所削弱,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难有作为了,关键是如何看待里根目前的困难。里根地位削弱或许有利于美苏达成协议里根的困难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伊朗门事件是里根30余年从政生涯中受到的最大打击。目前事件尚未结束。如果5月国会举行听证会,揭出他确实了解货款转移或一笔货款被用于共和党竞选,则此事还有可能演变成第二个“水门事件”。那时里根当然难有任何作为。但现在还非如此。民主党现在采取“拖”的战略,对里根小火慢煎,旨在长期陷里根于被  相似文献   

4.
追风人物     
正美国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去世5月26日,美国著名国际关系学家、前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逝世,享年89岁。布热津斯基曾任美国前总统吉米·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是美国重量级智囊之一。布热津斯基1928年生于波兰华沙。1938年随父母到了加拿大,1953年从加拿大移居美国,1958年加入美国籍。1949年,布热津斯基  相似文献   

5.
他的个性,他的政治倾向,他所处的国内外环境,还有他亮出的内阁阵容,决定了他将在里根留下的衣钵打上自己的烙印。风水轮流转.1月20 日,布什宣誓就职,成为美国第41任总统.对布什当政后的政策,世有萧规曹随之说。然而,从布什内阁的提名阵容看,事情并非如此 .简单. 布什在里根魔下干了8 年副职,对里根备加赞许, 言听计从.去年竞选总统期  相似文献   

6.
美国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不久将出版他的新著《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必不可少的地缘战略考虑》。这是一本论述美国当前和长远欧亚战略的重要著作,布热津斯基在其中提出了不少独到见解,为那些关注世界战略格局变化的人们提出了许多很有价值和可能引起争议的看法。本刊特摘编此书结论部分的若干段落,以飨读者(本文标题及小标题为编者所加)。  相似文献   

7.
里根这次《国情咨文》是对他“总统竞技状态”的考验。从内容上看,新东西不多,值得注意的是他提出了“加强美国竞争能力的全面建议”,还提出了“一项新的全国福利战略”。但是,里根的形势已今非昔比,他不那么容易实现他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追风人物     
“布什才该死”、“里根不该生”美国前总统里根的辞世在欧美演艺圈一时成为发烧话题。6月7日,英国史密斯乐团前主唱莫里斯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场演唱会上,向现场数千名歌迷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感觉。他表示死的人不应该是里根,而是现任总统布什。当莫里斯一说完,立刻赢得台下如雷掌声。而莫里斯所属的唱片公司则认为,他只是向歌迷陈述自己的看法,大家不必太在意。对一直以来被美国视为“恶邻”的古巴来说,是第一个对里根逝世有反应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的国营广播电台6月7日不但对里根当年的外交政策穷追猛打,还说里根这个“根本不该出生的人”…  相似文献   

9.
受命之前的接触罗纳德·里根请我当他的国务卿时,我跟他单独相处的时间还没超过3小时。1978年秋,里根和我在洛杉矶高地上他的家里会面。这次晚间会面是由理查德·艾伦安排的。我当时仍是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伦来找我说里根愿意听听我对欧洲局势的估价。在晚餐席上,里根夫人主持了谈话。我们第一次会见时,她给人的印象是谨慎的腼腆,随后有时也是这样,但她具有一种生气勃勃的智慧,谈话时能随机应变,对她丈夫的情绪能有准确无误的感受,对时事有一种明确而敏感的看法。里根在那天晚餐席上说话很少。  相似文献   

10.
困境的产物     
美国总统里根1983年的国情咨文,是他总统任期过半、进入第三个年头时所发表的第二个国情咨文。这个咨文调子很低,内容空泛,讨好各方。里根上台时发出的“振兴经济”、“重振国威”的誓言言犹在耳,如今在国会宣读这篇咨文时,连他那惯常的“抑扬顿挫”的语调也没有了。何以如此?原因在于里根政府上台迄今,美国的国情十分不妙。在国内,根据  相似文献   

11.
在通向双重决议的道路上 1977年夏天,在如何回答苏联扩充SS-20导弹这个问题上出现了意见分歧。9月份,我花了许多时间向布热津斯基说明我国以及被分裂了的德意志民族所处的战略形势。我这次努力的结果甚微。布热津斯基表示,这一切根本与波恩无关,说这是美国的事,倘若联邦共和国在某个时候受到苏联SS-20导弹的压力,美国可以运用它的战略核武器来对付。起初,卡特赞成他  相似文献   

12.
舍车保帅,里根似乎已经走出“伊朗门”。但是听证会上揭露出来的问题使人们仍感疑云重重,而且有些事令人不可思议。对里根来说尽管已经柳暗花明,但他的形象已大受损伤。在“伊朗门”临近终场的时候,人们在深思他对全国发表的一番讲话。  相似文献   

13.
对反导条约作狭义解释还是作广义解释,这直接关系到SDI的命运。里根如要改变解释,将面对国会、盟国和对手的强大压力,如不改变解释他能坚特住SDI吗?里根正面临抉择。  相似文献   

14.
里根为了使美国重返伊朗,开展了“武器换人质”的秘密交易。民主党在国会两院选举获胜后,正好抓住此事乘胜追击。有人担心此事会演变成水门事件,也有人认为里根的做法符合美国的利益,他会得到宽恕。事情远远没有结束……  相似文献   

15.
2004年6月5日,里根在家中辞世,享年93岁。有人把政治比喻成舞台,又有人把人生比作一台戏。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曾经是一位“跑过龙套”的好莱坞演员,又在政治舞台上驰骋了几十年。幽默、乐观、自信、追求戏剧效果是电影明星出身的里根的一大特征。在政治生涯中,只要和他有关的重大事件总是和戏剧性的场面相伴。1981年1月20日,70岁的里根在白宫举行就职仪式。当时,美国正面临着战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美国政府也正遭受越战、水门事件以及伊朗人质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然而,里根说:“我相信,我们能够解决好目前面临的问题。”在他说这番话…  相似文献   

16.
他在尼克松执政时期曾因水门事件而出名。他受里根的赏识大概是因为他的保守主义倾向。当然,他对美国最高法院的现状也有自己的看法。保守派对他将在最高法院中发挥作用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7.
背景1985年~1986年间,里根政府违反国会禁令,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作为伊朗释放美国人质的交易,并将部分所得款项秘密援助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该事件的披露使里根政府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1987年11月18日,美国国会两院特别调查委员会公布的最后调查报告认为里根对“伊朗门”事件负有根本责任。1988年3月,美国联邦陪审团对卷入“伊朗门”事件的前政府官员正式提出起诉。1990年2月16日~17日,里根就“伊朗门”事件做了为时两天的录像作证,仍否认他知情。人们将这一事件与尼克松“水门事件”相比,称作“伊朗门”事件。下面是美国著名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在他的新著中披露的有关细节。  相似文献   

18.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竞选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曾为争夺总统宝座而两度失败的共和党人罗纳德·里根,已于七月十六日被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提名为总统候选人。目前,共和党为使里根当选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宣传运动,支持里根的呼声甚高,里根本人也仿佛胜券在握,已经开始以总统的口吻发言。但美国各界对他的看法却见仁见智,毁誉参半。其中一个问题是年龄。当年艾森豪威尔六十二岁入主白宫,在连任两届之后离开白宫时才七十岁,而里根到明年二月就满七十了。以其古稀之年问鼎白宫,这在美  相似文献   

19.
美国国会于今年8月18日通过了里根政府提出的今后三年内增税983亿美元的计划。据美刊报道,这是美国和平时期最大的增税法案。这个增税法案出自里根政府之手,是颇具讽刺意味的。人们知道,里根一贯标榜信奉供应学派的经济理论,一向不遗余力地鼓吹减税。他于去年2月上台不久提出的“经济复兴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减税。据里根解释,减税能使投资和储蓄增加,因而就能刺激生产发展,实现经济繁荣。但是,大幅度减税会使政府收入减少,所以减税必须同削减政府开支同时并举  相似文献   

20.
辩论门事件     
美国下届总统的竞选运动,要到今年秋天才揭开序幕。但在民主、共和两党敲响竞选锣鼓之前,美国报界却爆出一个冷门,透露了在上届大选中里根竞选班子从白宫内部获取有关卡特竞选策略材料的内幕新闻。事情首先是由《时代》周刊记者巴特雷在他的新著《同历史赌博》一书中泄露的。1980年10月28日卡特与里根进行最后一次电视竞选辩论之前,里根的高级助手搞到了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