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征华 《科技信息》2011,(14):I0166-I0166
框架理论是人类的一种认知模型,揭示了人类复杂的认知机制。"欧.亨利式结尾"是出现在欧.亨利短篇小说作品中的一种文学写作手法。本文尝试以框架理论来分析"欧.亨利式结尾"内在的认知因素,以期对读者鉴赏和创作文学作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2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批判主题人性的危机,人性的回归和人性回归的失败.这充分说明,在欧*亨利的眼里,当时的社会虽是一个人类社会,然而却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3.
解析了小说《二十年后》的思想内涵及社会价值,认为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在“含泪的微笑”背后,表达出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美国社会的深刻批判。  相似文献   

4.
《欲望花园》展现了美国现代社会里人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而视自然为“他者”并牺牲自尊、道德和精神价值的生态危机问题,戏剧蕴含丰富的生态哲学思想。结合生态批评理论,分别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关系的失衡解读该剧发现,阿尔比在对美国金钱社会的揭露与辛辣讥讽中展现出了自己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5.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欧·亨利是美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四百万》是他的代表作品,在他的短篇小说集《四百万》中,欧·亨利不仅以浓郁的生活气息,而且以精湛的艺术表现手法吸引着读者。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欧·亨利的作品,就难以全面了解美国当代文学;而不熟悉《四百万》,也就难以了  相似文献   

7.
欧·亨利的《警察与赞美诗》这篇小说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 2 0世纪初的社会现实 ,是洞察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那是一个物欲横流的精神荒原 ,其主要特征是人性的丧失。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这一批判主题 :人性的危机 ,人性的回归和人性回归的失败。这充分说明 ,在欧·亨利的眼里 ,当时的社会虽是一个人类社会 ,然而却是一个丧失人性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于运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尤其体现欧亨利小说特色的的是他的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亨利手法”。  相似文献   

9.
欧·亨利,美国著名短篇小说家。被誉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他的小说常以“含泪的微笑”来抚慰生活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创伤,善于运用夸张,嘲讽,双关等幽默手段。尤其体现欧亨利小说特色的的是他的小说常在故事末尾笔锋一转转让主人公的命运突然起意想不到的变化,在看似荒唐的结局中给读者以深层的思索和启迪。这一巧妙的构思方法被誉为“欧·亨利手法”。  相似文献   

10.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欧亨利(William Sydney porter)20世纪初世界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作为当代短篇小说先驱,他在文学界特别是对美国短篇小说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欧亨利是一个多产作家,在他的短篇小说中主题、语言、情节、结局都显示出欧亨利式的风格,但最突出的特点莫过于他的幽默写作风格。本文旨在通过语言、结尾、修辞三方面来分析他的独特幽默写作风格,并对此写作风格的作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本主信仰是白族特有的一种宗教文化现象,是一种极具鲜明特色和丰富内涵的民族民间信仰。本主信仰中蕴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梳理和研究其中所含有的合理生态伦理思想,阐释文化生存与生态保护的内在关联,为生态伦理的现代建构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也为民间社会的整齐风俗与民众的精神安顿提供实践智慧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3.
先秦儒家丰富的经济思想,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财富观中"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及"重义轻利"的义利观等思想,在重视物质利益追求的同时,更重视精神利益的实现。这种以实现人的自身对于社会和国家价值的高度伦理性经济思想无处不彰显了先秦儒家对于个体修养、个人价值的重视和寻求社会稳定与和谐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陶芸 《皖西学院学报》2010,26(4):121-123
二战后初期的美国,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主题——"边缘人"对主流社会的逃避。它的形成和当时美国的社会心理状态有关,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原因。以哈利《兔子,跑吧》中的主人公哈利.安斯特朗为例,对战后美国文学的这一独特文学现象及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内涵进行了挖掘与剖析,并联系中国现阶段的实际,分析了中国的"城市边缘人"——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和对策,让人们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生态失衡不仅发生在自然领域、社会领域,也发生在精神领域。《黑猫》《白猫》和《地狱灵猫》三篇关于猫的短篇小说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思想,描写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及人的精神世界,暴露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呼吁人们重视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关系,关注人的内在精神生态。只有回归内部自然,才能使处于自然危机、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中的人类重新找回心灵的诗意栖居之地,建立一个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6.
文明向生态文明的演进和延伸,是人类经历生态危机后对社会发展模式的重新反思。在审视自然、精神与社会旨趣的基础上,人类确立了生态文明社会的基本范式和功能要求,形成倡导"生态政绩"、"低碳消费"、"绿色生产"、"生态保护"和"生态文化"五位一体的综合协调发展模式,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的主要架构。  相似文献   

17.
阐述英国当代著名的后现代主义作家约翰·福尔斯通过代表作《魔法师》,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道德生态的独特的、生态整体主义的视角,为读者揭示了生态失范的后现代社会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状况。生态的失衡,给自然环境乃至人类的精神世界带来的种种危机,具有一定的社会和文化渊源。福尔斯希望建立的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于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前途和命运具有深远、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态失衡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危机,生态失衡根源于人与人性失衡——人与自身真正需要的失衡,人与人性的失衡最终导致了资本主义组织结构失衡。这3个方面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前后贯通,构成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失衡”理论,这一理论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从翻译方法和翻译评价两个主要层面,对王仲年先生所译的欧.亨利短篇小说中译本进行了研究,来探讨幽默的翻译问题。通过对译本中译例分析,本文作者试图找出在幽默的翻译过程中,使译文达到与原文最贴近最自然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生态批评以整体主义的视角和对自然、生命的关注,为重新阐释文学经典提供了理论武器。以生态批评的视角重读玛丽·雪莱的经典小说《弗兰肯斯坦》,可以看出作品对人的精神生态、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强烈关注。精神生态的失衡导致了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的灾难和悲剧。鉴于目前全球生态灾难的现实语境,重读这部小说将更具有现实警示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弗兰肯斯坦》堪称是一部生态警示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