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naphthalene-2,6-dicarboxylate), PEN)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结构类似的芳香族聚酯. 通过在不同的储存条件下(包括不同的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的表面电位衰减测量、开路热刺激放电(thermally stimulated discharge, TSD)电流谱和电荷TSD谱的分析, 研究了电晕充电后PEN薄膜驻极体的空间电荷储存及其稳定性, 并对PEN和PET薄膜驻极体的电荷稳定性做了对比性的研究. 结果说明, 在各种不同的储存条件下, PEN薄膜驻极体的电荷储存稳定性均明显优于PET. 利用等温退极化程序, 已估算出正负电晕充电的PEN薄膜驻极体的空间电荷储存寿命(有效时间常数)τ约为90 a. 由于PEN薄膜驻极体的优异电、机械和热性能, 研究的结果为将其用作为新型振膜式驻极体声传感器的芯片材料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分布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颗粒表面电荷分布,是研究其与污染物之间吸附和解吸的基础.本文以石英砂颗粒为例,利用扫描探针显微镜(SPM)中的静电力显微镜(EFM)测量技术,用相位成像模式测量了石英砂颗粒表面的微形貌和电荷分布,并统计了两者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石英砂颗粒表面形貌复杂,表面形貌对电荷分布影响较大,电荷大多集中在颗粒表面的鞍部、凸起和凹地部位,而在凹槽、凸脊和平坦部位分布较少.上述研究为揭示其吸附机理和进一步研究天然河流泥沙颗粒的相关性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Lyapunov直接法目前仍然是研究常微分系统与随机常微分系统的稳定性的最有效的方法,由于没有对应的Ito公式,该方法至今尚未推广到随机偏微分方程.文中试图将Lyapunov直接法推广到Ito型随机反应扩散系统,建立相应的Lyapunov依概率稳定性的基本理论.包括Ito型随机反应扩散系统依概率稳定性与依概率渐近稳定性,与Ito型随机反应扩散系统的均方指数稳定性等定理.作为定理的应用,最后讨论了Hopfield神经网络的稳定性,并指出以往文献中的主要结论均可作为文中相应结论的推论. 相似文献
4.
具有反应扩散的广义神经网络的稳定性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研究具有反应扩散项的Cohen-Grossberg广义神经网络模型和生态系统的平衡状况的稳定性. 在一般分离变量型Lyapunov函数的基础上,具体构造出平均Lyapunov函数,即以反应扩散区域为积分区域加上积分算子,来研究Rn+内的平衡位置在Rn+内的全局稳定性. 并给出一些构造性的代数判据. 推广和改进了现有文献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5.
沙纹床面明渠层流稳定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床面总是伴随有一定的形态, 如沙纹或沙垄等. 即使原始理想的平整床面, 并保持水流运动的层流状态, 在流动开始后不久, 由于外界的扰动作用, 层流失稳, 床面也会出现沙纹. 而沙纹的出现, 又将进一步改变原始平整床面层流失稳的“轨迹”. 床面沙纹的波状特征, 将诱发明渠层流新的不稳定性, 与平整床面层流失稳相比, 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其稳定中性曲线前移, 失稳临界Reynolds数降低, 流动失稳过程中, 对扰动波数的响应范围加大, 层流失稳更容易发生. 沙纹移动频率也会对流动失稳产生较大的影响, 动床明流失稳与定床明流失稳有很大差别, 对此也做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针对实际工况中大型带式输送机的跑偏问题,建立了带式输送机侧向动力学模型,其特点是综合考虑了带的粘弹性、带和物料重力的复位力和调心托辊的纠偏力。利用VC++6.0对系统的状态方程编程求近似解,并对实际系统进行仿真,绘出二维图形显示动态参数值,得出了最大跑偏量,使结果直观,也证明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7.
孟君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2,34(3):379-381
结合现场工程实例,应用RFPA-SRM模拟了该矿顶帮高陡边坡失稳的动态过程.基于强度折减理论,确定了滑坡模式,以及影响边坡的稳定性的因素.通过对仿真模拟结果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边坡开挖后的稳定性破坏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同时存在拉张和剪切两种破坏方式,其根本原因在于边坡岩体所处的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8.
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万塘滑坡危险度评价模型,综合考虑降雨、地震、人类工程活动、库水位、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和岩层组合结构七个方面的因素,对三峡库区万塘滑坡进行危险度评价,并与传统的刚体极限平衡法相比较验证。通过重点定量分析降雨对万塘滑坡稳定性的影响程度,验证了降雨在滑坡稳定性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为滑坡灾害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变时滞反应扩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全局指数稳定性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利用拓扑度理论和广义Halanay不等式研究了变时滞反应扩散Hopfield神经网络的平衡点的存在性及全局指数稳定性. 给出的判别指数稳定性的代数判据易于验证,具有广泛实用性,推广和改进了现有文献中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10.
基于Kleinman控制器的广义预测控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Kleinman控制器及其扩展形式和Riccati迭代为分析工具, 讨论了广义预测控制(GPC)在各种参数情况下的稳定性, 得到了与Kleinman控制器等价的GPC闭环稳定性的完整结论, 覆盖了现有文献的一些结果, 并为预测控制系统的稳定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三峡库区消落带是库区陆域与水库之间生态过渡的缓冲带,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重要的作用,也是生态系统极度脆弱的地区之一。保护三峡水库,使三峡工程有效运转,是该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消落带为研究对象,依据消落带功能及生态环境特点,论述了植被恢复与重建对消落带固土护岸的重要性,总结了固土护岸的植被技术及其与小型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治理方法,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消落带分区固土护岸模式,以期促进该模式的推广和应用,从而为长江三峡库区消落带的生态恢复与重建提供经验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针对三峡库区分布广,面积大的特殊应用背景,提出了一种新的适合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网络构建的组网策略——"一网多PAN(Personal Area Network),一PAN多簇",构建了一个包含WSN、GPRS和Internet的三层混合网络模型,并采用"告警上报,点播访问"的数据访问流程实现了监测网络数据传输。实验表明:该混合网络可以满足三峡库区水环境监测的应用需求;同时,"告警上报,点播访问"的数据传输流程可以有效降低节点能量消耗,延长网络生存周期。 相似文献
14.
在TM解译的三峡库区重庆段2000年到2006年公路用地及相关辅助数据的支持下,借助遥感(Rs)和地理信息(GIS)技术,对研究区6年来公路建设中新增永久占地的水土流失状况进行监测,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公路工程侵蚀面积、侵蚀强度及土壤侵蚀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研究区内新增公路侵蚀面积呈现西多东少,侵蚀强度呈现西弱东强的空间分异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三峡库区水土流失和面源污染问题严重威胁水库水安全,影响当地的农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通过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可有效控制当地的水土流失与面源污染,本文结合绿色流域建设理念,从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控污减排、坡耕地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分散生活污水生态净化和流域自然沟渠及库周缓冲带截留等技术层面,探讨了建立"策源地控制、流通区削减、缓冲带截留"的综合治理体系的模式,分析了当前小流域综合治理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滑坡学的发展,如何定量和客观的评价典型滑坡的危险度越来越得到关注,根据典型滑坡的强度指标和发生可能性指标建立典型岩质滑坡危险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信息熵原理,结合巫山县21个典型岩质滑坡计算各评价因子客观权重,建立定量评价模型.计算巫山县21个典型岩质滑坡的危险度,通过实地调查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危险度评价结果处于高危险度的有3个点,占14.2%;中等危险度14个,占66.7%;低危险度4个,占19.1%;准确率达90.4%,此模型可作为评价典型滑坡危险度的新方法进行推广运用,为滑坡的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滑坡经典理论,从滑坡形成的基本条件(内因)和触发因素(外因)两方面对三峡库区万州侏罗系红层滑坡的成因机制进行了总结和分析.论述了万州区滑坡形成的有效结构、易滑地层和有效临空面,指出降雨、库水位和人为活动是影响万州区滑坡的三大触发因素,最后再结合万州区晒网坝滑坡的形成机理分析对红层滑坡成因机制理论进行对比检验. 相似文献
18.
元数据在信息系统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目前的研究重点。三峡工程生态与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源涵盖了几乎生态与环境的所有方面,如污染、水环境、陆生生态、水生生态等。基本对业务元数据和技术元数据的合理组织,我们成功地构建了该信息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业务性元数据和技术性元数据的概念并解释了抽取这些元数据的过程和方法,同时说明了如何来创建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如何有效地将上述模型集成起来。最后,对业务性元数据的使用效果和不足之处作了讨论和评价。 相似文献
19.
三峡库区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结合野外调查和文献报道,对三峡库区坡改梯、坡面水系工程、保土耕作、种植模式优化、植物篱建设、退耕还林等坡耕地水土保持措施的特点、设计、类型、减蚀效益进行了综述。从水土保持措施的适宜条件、措施的优缺点、农民采纳意愿等方面分析了不同措施的适宜性。在此基础上,对三峡库区坡耕地这一特殊地域单元水土保持传统措施理论、组合措施、措施适宜性、原位观测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岷江源头区水土流失模拟计算与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卫星遥感图片的解译以及ArcGIS软件的应用,借助已有水文数据和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模拟计算了岷江源头区1974年、1994年以及2002年的年水土流失总量。同时,按照国家水利部公布的水土流失强度标准,将该区域分为无流失区、轻度流失区、中度流失区和强度流失区四个水土流失等级。结果表明:(1)该区域年水土流失总量从1974年到2002年呈下降趋势,1994年~2002年减少的速度远远大于前20年。(2)研究区域的水土流失强度有从流失严重的等级向流失轻微的等级转化的趋势,从转化面积来看,主要是由轻度流失区向无流失区转化以及中度流失区向轻度流失区转化。从转化比例来看,强度流失区减少得最多,大多转化为中度流失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