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兰芳 《科技信息》2009,(30):I0254-I0255
张祜字"承吉",是中晚唐之交一位著名的处士诗人,他创作的乐舞诗数量在唐代诗人中为最多,诗人善用妙笔从多侧面、多角度再现了唐代乐舞文化,不但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还为后人提供了考察唐代乐舞艺术的文化史料,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
刘敏 《科技信息》2007,(13):130
爱情与死亡,历来是中外诗人笔下永恒的主题。因此,不管是中国诗坛还是西方诗坛,不管是现当代还是古代,悼亡诗都成为抒情诗的一个重要类别,本文分别选取了国别不同、时代不同的两位诗人的各一首悼亡作品,着重比较分析两首诗所表达的相似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3.
"物本感应"与"事本感应"是古代文学创作论的两种基本观点,对于古代文学创作都具有重要意义。产生于六朝时期的"物本感应"论强调自然之物为文学创作之本源;生成于唐代的"事本感应"论强调社会生活之事为文学创作之本源。二者都受《乐记》的影响,比较而言,"事本感应"更深刻地反映了古代文学的创作实际。  相似文献   

4.
李商隐是中国乃至世界诗坛的一位奇才.他的诗歌擅用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意象来展示诗人心灵中最美丽的东西.他的<春雨>一诗,隐喻着诗人难言的感情,抒发着诗人哀伤的情愫,并且具有相当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李贺是唐代比较标新立异的一位诗人,他仅活了27岁,但在他"昙花一现"的短暂生命里,他呕心沥血于诗歌,独出机杼,自成"长吉"一体。他的诗歌想象怪异,意象虚幻巧妙,意境幽奇冷艳,一方面,他在诗歌中塑造了很多"鬼"的形象,开拓了诗歌题材的"鬼"之世界;另一方面,他的诗歌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幽冷凄艳的独特视觉感,显得很具有视觉冲击力。总之,在唐代诗歌创新方面,李贺的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王维山水诗疏笔技法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维是我国唐代著名画家、诗人,笃信禅学,是“南宗”画派的创始人。其山水诗在唐代诗坛独树一帜,形成了一个艺术门派。其以中国绘画中疏笔的理论和表现技术入诗,使其山水诗深含“闲逸、静默、淡泊、深远”的特点,具有“冲而弥和,淡而弥旨”的意境。  相似文献   

7.
王辉斌教授的《唐代诗人探赜》(贵州人民出版社2005年12月出版),是其计划中的“唐代诗人研究四部曲”的最后一部,前“三部曲”分别为:《孟浩然研究》、《李白求是录》、《杜甫研究丛稿》。其间,他还出版了与“三部曲”关系密切的《唐代诗人婚姻研究》。这四部著作与《唐代诗人探赜》一道,共同构成了王辉斌先生唐代文学研究的整体框架。《唐代诗人探赜》一书的体系性很强。从内容上来看,本书与前“三部曲”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前“三部曲”主要是对盛唐三位大诗人孟浩然、李白、杜甫的研究考索,而《唐代诗人探赜》则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对整个唐…  相似文献   

8.
仫佬族新生的鼓手包玉堂是我国第一个仫佬族诗人,也是一个以全部热情扑向生活的勤奋的诗人。他的诗,在仫佬族常青的生活之树上结出了丰满之果,使他成为我国五彩缤纷的少数民族诗坛上一位有特色的诗人。  相似文献   

9.
屈大均和查慎行分别是清初诗坛上宗唐,宗宋的两位代表诗人。屈大均的诗受李白和杜甫的影响,于豪放中显出沉郁顿挫,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个性。查慎行的诗受南宋杨万里,范成大两位大诗人的影响,气韵生动,活泼自然,语言清新朴素,善于白描,在清初诗坛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梦是中国文人追求理想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从庄子"晓梦化蝶"到屈原"驷虬乘鷖"再到曹雪芹的"太虚幻境",幻境之说一直都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个重要但却为学界所忽视的审美学说。本文旨在通过从《离骚》、《红楼梦》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文学作品中抽取出中国古典文学经典的幻境描写,从而一窥中国古代文学幻境之说衍生及其所代表的独特的东方审美。  相似文献   

11.
论者一般认为,元代馆阁诗人群体是在“元四家”时期才形成的。但据现存“雪堂雅集”等资料考证,元世祖至元年间,一个以馆阁文人为主体的诗人群体已经形成,并开始活跃在元代诗坛之上,支撑着元初诗坛局面,维系着诗坛命脉,引领着元代诗坛的走向,延续着元代诗坛以馆阁文人为主流的发展趋向,对有元一代馆阁诗人占据诗坛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奠基之功。  相似文献   

12.
李商隐是晚唐诗坛极富个性的一位诗人,他以无题名篇的爱情诗为后人津津乐道。诗人一生多舛的感情经历、颠沛流离的仕宦生涯,为其写作无题诗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他无题诗中缠绵悱恻的意象,隐晦迷离的境界,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独到感悟。  相似文献   

13.
中日文学的影响是双向的,近代以前主要是中国影响日本,近代以来主要是日本影响中国。日本的神话传说就有中国的成分,汉文学成为日本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游仙窟》是对日本文学产生深刻影响的唐代传奇,自居易是深受日本文坛欢迎的唐代诗人,日本江户小说的繁荣是中国明清小说影响的结果。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既学习中国文学和文化,也带来了日本的文学和文化。明代有了日本和歌的翻译,明清时期中国出现日本题材的文学创作。明治维新以后,中国文学在文学观念和理论、文学思潮和运动、文学形式和表现技巧受到日本文学全方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周馨璐 《科技信息》2009,(32):156-157
李贺是中唐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是一位夭折的天才。他的诗在中唐诗坛上异军突起,在元白的坦易、韩孟的奇险、韦柳的冲淡等等之外,另辟蹊径,独放异彩,表现出超凡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15.
徐志摩与济慈是中国和英国诗坛上不同时代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们智慧早熟,感觉敏锐,有丰富的想象力,像夜莺一样为美好的理想至死鸣唱。本文讨论两位诗人的创作想象、形式与技巧以及在生与死的信念等方面的异同,寻求诗歌创作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唐代诗歌发展到贞元、元和年间又出现了一次高潮:多种多样的艺术风格和诗派相继涌出,整个诗坛宛若群星灿烂,又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众多的诗人在艺术上各有创造,各有特色。即使是同样的题材,由于诗人的构思不同,表现手法相异,作品的意境风格也就迥然各别。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与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这样的例子,这里试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17.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其一生的诗歌创作中,有许许多多关注农耕、忧心农事的悯农之作。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以其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将其所处"安史之乱"前后农夫所遭受的众多天灾、兵祸之苦真实记录下来,并将自己对他们的哀悯、同情与赞许等诸多情感寄寓其中;这与其所继承的重农耕的儒家思想传统密切相关。同时,这一题材的开拓,对后世悯农诗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诗歌这一文学样式由于其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中国的古典诗歌在唐代已发展到了它的顶峰时期,产生了众多位名垂千古的伟大诗人及其难以数计的不朽之作。  相似文献   

19.
“凌烟阁”本是唐代帝王图绘功臣的一个地方,但在诗人的笔下,却成了功名和荣誉的象征,成了他们念兹在兹、难以割舍的一个情结。通过这一情结的梳理,我们见证了唐代诗人走向功名又走出功名的心路历程。如果说在唐代诗人对“凌烟阁”的向往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们的激情与壮志的话,那么在他们对“凌烟阁”的否定中我们感受到的则是他们的深沉思考与新的追寻。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唐代诗人学士的体育爱好,揭示其影响和启迪。方法以唐代诗人学士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结果唐代诗人学士不仅擅长吟诗作赋、舞文弄墨,许多人还有体育爱好,甚至体育技艺突出,特别是其体育聚会在中国古代社会颇具特色。结论唐代诗人学士参与体育活动,投笔从戎,报效国家,游历四方,胸怀天下,是唐代开拓进取时代精神的反映,也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