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姚道艳 《长春大学学报》2013,(9):1192-1194,1198
在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在"定纷止争",处理民事纠纷方面作用显著。法院调解制度作为"东方经验"也是世界其他国家纷纷效仿的对象。但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存在"法官中立性不足"、"当事人意思自治受限制"、"调解协议约束力差"等诸方面的不足,现行法院调解制度各种弊端的来源概括而言就是"调审合一"模式。要使法院调解制度在纠纷解决中发挥更加有效的作用,必须对现行法院调解模式进行改革。我国应当废除当前的"调审合一模式",建立一种"调审分离"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瑾  李蕊 《科技信息》2007,(31):312-312
法院调解应该体现公平与正义。法院调解中的正义包括实体正义和程序正义两个方面,只有按照法院调解的公平正义标准重构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才能使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张艳琼 《科技信息》2007,(22):283-284
法院调解是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就争议的问题自愿协商,互谅互让,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活动。本文从分析改革法院调解制度的呼声由来入手,认为现行法院调解制度所呈现的种种弊端,根源于外在制度环境对法院调解的扭曲而并非法院调解制度本身的价值和功能缺陷,在此基础上,肯定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本身的存在价值,并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改革方向提出自己的一些粗浅意见。  相似文献   

4.
法院调解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它发端于民主革命时期,长期在我国审判初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强迫调解等违法问题,应从立法和制度上进行改革和完善。实现现代调解制度的自由和效率的价值取向,使法院调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卞莉莉 《科技信息》2008,(35):327-328
法院调解制度作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优良传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与完善,已成为我国民事诉讼中一项最具特色法律制度。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新的形势对法院调解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法院调解有其不足之处,我们应研究分析法院调解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法院调解制度,使法院调解制度与当事人自行和解、人民调解制度达到相互协调配合和补充,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法院调解制度价值分析--兼谈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再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的民事诉讼制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其弊端亦逐渐暴露.由于法院调解制度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仍具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我们应该对其作进一步的审视、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其在解决民事纠纷、维护民事权益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调解协议效力问题,突出调解程序在解决劳动纠纷中的作用,新制定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设置了劳动争议调解协议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等制度。但是,该法在劳动争议调解效力规定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8.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源于抗日战争时期的苏区,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我国民事纠纷解决方式的一项特色制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被誉为”东方经验”而享誉世界。但是,随着司法实践的不断发展,法院调解制度在具体实施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就我国法院调解的缺陷提出完善法院调解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比以调解方式与以诉讼方式解决民事纠纷,透过现行法律规定与实际调查结论,在必要性、现状、利弊及发展等角度对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做以粗浅分析,旨在为民事纠纷的解决探求一个比诉讼更加人性化、更温和,并与其相互补充、相互支撑的出口,即加强和完善法院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10.
法院调解是一项特色的司法制度。实践中,法院调解面临的三重困境对法院调解法治化提出要求。然而,作为实现正义的两种不同方式,法院调解与法治之间存在着冲突。要突破困境,调和冲突,就必须寻求法院调解与法治的契合点,对法院调解制度进行重构,方能实现法院调解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的内涵。介绍了我国各地法院诉调对接机制的主要模式,具体包括人民调解室模式、律师参与调解模式、特邀人民调解员模式、南通大调解纠纷调处中心模式、"四合一"纠纷处理模式。认为各地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在操作方式上虽有一定差异,但在本质追求上基本一致,即力求建立一种科学的社会调解与法院司法权对接的"双向流转"诉调对接模式。最后提出从建立调审分离制度和诉前强制调解制度入手,从明确适用调解前置的案件范围、明确人民法院引导或委托调解的程序规范等8个方面具体完善诉调对接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2.
调解在中国源远流长,是人类最古老的解决纠纷的方式,自愿原则作为法院调解的基本原则和前提,其保障问题是法院调解能否健康运行的根本问题,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论述法院调解中自愿原则的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3.
法院调解制度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在当今也被广泛运用到司法实践中。作为一种重要的纠纷解决方式,法院调解制度是以自由为哲学基础和精髓的,其过程充分体现了当事人自由选择的权利。  相似文献   

14.
法院调解是我国司法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中国法院调银制度的理想,现实及完善,法学界尚缺乏整体深入的定位分析,本文试从观念、实践和改革三大方面对中国法院调解制度的全面位相作出描述与解析。  相似文献   

15.
尽管“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已成为行政诉讼的特殊原则之一,在现实的行政审判中却存在着大量通过法院协调、调解结案的案件。由于没有法律和制度的规范,导致相对人利益的损害。通过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的原因分析和对他国和解制度的考察,在我国行政诉讼领域建构调解制度是具有可行性的。并由此探讨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应遵循的原则,适用的范围和程序。  相似文献   

16.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133条进一步完善了开庭前准备程序,对庭前调解作了单独的规定。庭前调解制度在缓和当事人矛盾、减轻法院负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其也面临着多重困境。文章将对此着重研究,并提出对新的配套司法解释起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柴慧婕 《科技资讯》2010,(24):225-225,227
目前人民法院所受理的民事案件之中近七成的案件得以调解结案,对最大限度地营造当事人之间的和谐,对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当事人诉讼利益的最大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作者认为解决当前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的关键在于正确认识调解制度的时代价值,厘清诉权与审判权的关系。实践中,必须充分地认识到诉权是审判权行使的前提,没有诉权行使就没有审判权行使,审判权的启动依赖于当事人诉权的行使,二者相互制约。通过对法院调解制度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目前法院调解制度完善寻找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8.
白雪峰  刘小淼 《科技信息》2007,(27):197-197
为正确适用"法院调解"这一民事诉讼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笔者试从三个方面阐明了其通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一、正确理解法院调解的含义;二、严格遵循法院调解诸原则,主要是遵循自愿原则、事实原则、合法原则;三、正确适用法院调解程序,主要是先调查研究有无调解解决的可能,能否用调解的方法,当事人是否愿意,不可强迫调解;坚持开庭审理;贯彻公开审理原则。  相似文献   

19.
《行政诉讼法》关于调解的一般禁止与诉讼实践中法院广泛采用的“协调和解”使得成文法关于调解的制度设计形同虚设。因此,为了完善我国的行政诉讼法律制度,应当充分肯定司法实践中关于“协调和解”的有益经验,并针对行政诉讼调解进行制度化的构建;在构建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时候,应当明确调解的原则、适用范围和程序。  相似文献   

20.
郭玺 《甘肃科技纵横》2009,38(1):103-104
行政调解作为行政司法的一种调解制度,在处理行政纠纷和民事纠纷及经济纠纷等方面,越来越显现出重要作用。在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倡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有必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调解法》。本文着重从行政调解的原则、主体、范围、效力等方面对行政调解立法进行提出建议,从立法层面对行政调解制度进行规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我国的行政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