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由于室内环境的复杂性,给室内无线电波传播的预测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通过选取比较简单的模型进行实际测量来对电波传播特性进行研究,我们将测量数据绘制成图形,对其变化趋势做以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首先分析超宽带通信的无线传播环境,介绍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针对各种室内模型的优缺点,提出采用室内传播统计模型,对室内UWB(超宽带)通信的无线链路进行预测,能够比较精确地反映室内特点,并利用该模型对室内UWB无线信道的容量进行了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室内环境下,在短距离内(<10 m)实现低功率,高速率(超过100 Mbps)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能够在复杂的室内电磁环境下精确地对室内的无线发射机基站进行部署规划,本文软件仿真分析模块采用室内优势路径传播模型,该模型可以对仿真区域的电磁覆盖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之间的多径传播进行仿真。仿真结束后软件将仿真结果即室内仿真区域内各点的接收功率、电场强度以及各基站的载干比等以二维三维可视化的方式显示。结果表明,在复杂的室内环境下,室内优势路径传播模型比传统的射线追踪模型运算更加精确、仿真运行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4.
对蓝牙用于室内精确定位的可能进行了探索。在蓝牙传播模型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用现代化的智能手机对室内数据的采集,选用线性回归的方法来对蓝牙节点的传播模型进行求解,从而来确定人在室内的具体位置。此种计算方法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室内定位的需求,并且83%的定位误差比较小,没有超过3m。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室内覆盖系统原理和组成的基础上,分析了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覆盖方式和传播模型,并对GSM和TD-SCDMA室内分布系统的共建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了GSM&TD-SCDMA室内覆盖系统的一种设计方案,对方案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满足了3G网络对室内信号覆盖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毫米波的宽频带特性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入中面临的许多问题,是当下最具前景的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之一。文中基于入射及反弹射线法/镜像法对室内空房间的毫米波传播进行了仿真和分析,仿真结果与已知文献测量结果一致性良好。文中通过仿真得到接收功率和均方根时延扩展等传播参数,分析各种因素对接收功率的影响,该研究为以后简化室内毫米波传播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有利于室内无线通信的网络规划与优化,为未来5G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室内楼梯环境2.6 GHz频段传播特性测试与建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楼梯环境中,测量了2.6 GHz频段的无线传播特性.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建立了路径损耗模型并得到阴影效应Xσ的统计特性,发现Xσ均值和方差随天线高度变化而变化.通过对测得的频率响应做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均方根(RMS)时延扩展的统计特性,发现其均值与方差也是随天线高度变化而变化.进一步研究均方根时延扩展和频率相干带宽之间的负相关性,得出它们之间满足幂指数关系式.这种传播模型能够为LTE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王蔚  瞿新安 《科技信息》2010,(35):22-24,18
本文介绍了无线传播模型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其在TD-SCDMA规划中的重要性。此外,本文对无线传播模型测试与校正的工程实施做了详细的介绍,并通过近期数个城市的TD传播模型校正工作,推荐了数个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TD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9.
室内无线通信传播特性预测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室内物体对电波的反射和透射的特点,结合射线跟踪法,提出了一种室内物体的分块模型;考虑不同物体介电特性的差别,建立了能存储物体各种参数的数据库;设计了射线跟踪的递归算法,据此计算出室内各处电波传播的路径损耗.对一室内环境进行实地测量,计算结果与测量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
随机桥过程建模超宽带多径传播信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随机桥过程研究超宽带(UWB)多径传播信道。首先介绍随机桥过程的理论基础.然后引入能够建模无线信道传播特性的基本随机变量。给出随机桥过程建模UWB多径传播信道的两个假设条件,使用布朗桥过程建模UWB无线传播信道,得到有约束布朗桥信道模型,同时还给出使用随机桥过程方法建模UWB室内多径信道特性的算法和伪代码。使用该信道模型对典型室内传播环境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得到的UWB信道的特性和使用一致性劈绕射理论(UTD)方法得到的信道特性结果非常相似,信道特征参量的取值与经验参数相符。  相似文献   

11.
基于最大化系统容量因素,提出了分时长期演进(TD-LTE)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基本原则和解决方案,从设计技术指标、天线选用、小区规划、频率配置和时隙配置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室内分布系统设计的具体要求,并给出了室内传播模型和边缘场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对良好分层情况下的室内火灾进行建模,研究了实际火灾环境下的钢构件升温过程。在全尺寸的实验房间开展了油池火燃烧实验,通过不同的羽流模型和溢流模型,预测室内温度和钢构件温度的变化,并对羽流模型的适用性和影响计算的一些参量做了分析。最后对一个候机厅内钢架结构的零售商店的设定火灾进行构件升温预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传统的RSSI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ion)定位方法会受到室内无线信道传播特性影响的问题,首先在密闭走廊、开放走廊和实验室三种不同场景下,对无线信号强度进行测试并统计其概率分布,构建室内无线信道传播特性模型。然后,锚节点定期测量移动节点信标信号的RSSI,中心节点利用最大似然法和信道传播特性模型来估算其坐标位置、移动速度和行进方向。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案可以实现不同室内环境下移动节点的跟踪定位,并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社会网络中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提出了更符合社会实际情况的SIQR谣言传播模型.同时给出了对应的平均场方程并对稳定性做了分析,还在社会网络中对SIQR模型中谣言真相传播率对谣言传播过程中各类人的影响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了谣言真相传播率在谣言传播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对比没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模型,谣言在具有怀疑机制的谣言传播过程中传播的更慢,谣言真相传播率越大,谣言在社会网络中的最大影响力越小.政府部门可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谣言真相传播率,降低谣言对公众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大似然(ML)法和最小二乘(LS)法的室内CDMA用户定位方法,根据CDMA信号模型和多径信道模型,估计室内用户信号到达已知位置的参考点的幅度衰减系数,然后根据室内传播损耗模型得到用户与参考点的相对距离,再利用参考点位置对用户进行定位,由于参考点可以为固定接收机或已被定位的室内用户,因此本定位方法还适用于多跳通信,本定位方法算法简单,但模拟结果表明却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播路径损耗模型的参数,极易受室内障碍物等环境因素影响,导致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利用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算法替代损耗模型,拟合RSSI(接收信号强度)值与距离的关系.采集室内RSSI值和其对应的距离值的实测数据,利用实测数据训练RBF神经网络,建立RSSI-距离拟合模型;利用拟合模型将经过处理的RSSI值转换为距离值,并将距离值按从小到大排序;取前3个离定位节点较近的固定节点的信息,进行加权质心定位计算.研究结果表明:RBF算法的定位精度比路径传播损耗模型算法提高了34.5%,且略高于BP算法的定位精度.在相同的室内环境下,RBF算法能更好地克服环境因素对距离计算的干扰,提高室内定位的精度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索高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通信的可行性,对11 GHz室内无线体域网的传播特性进行了测量与研究。基于大量的测量数据,给出了11 GHz频段室内无线体域网的路径损耗、阴影效应与均方根时延扩展的统计特性。针对体对体通信时人体相对角度变化的场景,提出了一种具有相对角度影响的路径损耗模型,该模型利用了与身体角度相关的路径损耗指数、浮动截距以及身体角度因子修正相对角度变化引入的路径损耗。为了验证模型的适用性,对比分析了在小型空教室和大型会议室两种不同场景下相对角度变化对信道传播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收发端距离固定的情况下,路径损耗指数、浮动截距和由相对角度引起的路径损耗(Path Loss caused by Relative Angle, PLRA)均与相对角度具有三角函数关系;在收发端相对角度固定时,PLRA与收发端距离无关,仅与相对角度有关。上述研究结果可以为11 GHz频段在未来室内无线体域网的使用提供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UWB通信系统的Scholtz室内信道传播模型,进行了信道仿真,仿真结果具有明显成簇现象,与已公布的UWB信道实测结果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同时,研究了UWB通信系统的另3种信道传播模型,S—V信道模型、IEEE802.15.3a信道模型和AT&T信道模型,进行了信道仿真,得到了特征参数。并将Scholtz信道在3种不同房间中的传播特性以及各信道模型在同样的环境中进行了比较。为UWB系统在不同的信道模型上得到的分析值之间的转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高频段宽带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可行性,测量了10 GHz频段室内办公室场景的无线传播特性.基于大量的实测数据,分别建立了室内视距(Line-of-Sight,LOS)和非视距(Non-Line-of-Sight,NLOS)两种场景的路径损耗模型,并给出了阴影效应Xσ的统计特性.通过对测量频率响应傅里叶反变换得到冲击...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蠕虫病毒在一个封闭的计算机群中传播的过程,提出了一个离散的蠕虫传播模型,并且把该模型和CodeRedv2蠕虫的真实传播数据进行了比较,通过比较发现该模型较好地反映了随机扫描蠕虫的传播规律·进一步把该模型做了推广,考虑选择性随机扫描(Selective-randomscan)蠕虫的传播规律,通过推广后的模型可以发现,在一个封闭的计算机群中,各个小网络中的易感主机数变化越大,蠕虫传播的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