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利军 《科技信息》2011,(33):I0085-I0085,I0162
混凝土泵液压系统形式按照其泵送回路油液的循环方式可分为开式系统和闭式系统。所谓开式系统。是指油液的循环是油泵自油箱吸油,压力油经换向阀进入油缸,油缸的回油再经换向阀流回油箱。而闭式系统是指油泵的吸油与油缸的回油直接连通.油液在系统的管路中进行封闭循环,形成一个闭合回路。  相似文献   

2.
对润滑油在空调系统中的滞留情况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制冷剂在空调系统垂直管路内携带润滑油临界流速的数学模型.讨论了一些参数对润滑油在吸气管路中油滞留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响空调系统中油滞留的因素主要包括油质量分数、制冷剂的质量流量、制冷剂与润滑油的粘度比、管路内径、重力加速度.当制冷剂中油质量分数增加时,吸气管路中油滞留体积也会增大.同时,当制冷剂的质量流量从181kg/(m2·s)增加到409kg/(m2·s)时,单位管长中的油滞留体积减少58%.在质量流量、温度、压力和油质量分数相同的情况下,垂直吸气管路中油滞留体积比水平吸气管路中的油滞留体积要高出47%.当油膜与制冷剂蒸气粘度比因子从1.00减少到0.79,油质量分数为4%时,吸气管路中油滞留体积减少23%.  相似文献   

3.
基于某型号船用柴油发动机电液式可变气门系统,通过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在试验数据与仿真结果符合较好的情况下,建立了压力波动评价体系,研究了回油电磁阀的开启斜率、最大开度、开启相位和供油压力对电磁阀阀后液压油路回油阶段的瞬时压力特征时间(分为急降区时间、稳定区时间和自由下降区时间等3个区间)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急降区时间随回油电磁阀开启斜率的增加而减小,随最大开度的增加而增加;稳定区时间随回油电磁阀开启斜率的增加而增加,随最大开度的增加而减小;回油电磁阀开启斜率和最大开度对急降区时间和稳定区时间的影响均大于开启相位和供油压力的影响;自由下降区时间几乎不受回油电磁阀开启斜率、最大开度、开启相位和供油压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详细地分析了快速有效地进行液压系统管路施工处理的新方法及其可行性,针对液压系统的高清洁度、高压力的特点和水乙二醇的独有特性,介绍了循环管路设计及在线酸洗、钝化、大流量油冲洗的施工方案,并介绍了一些简单可靠的过程检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孙艳阳 《科技信息》2013,(21):114-115
本文介绍了一种民用飞机高压空气管路内气体压力累积现象,介绍了区域累积压力的分析方法。民用飞机高压空气管路由高压空气导管和调节活门等组成。在飞机起飞,活门失效或飞行员操作等情况下,管路系统中的调节活门处于关闭状态。由于活门的内部泄露,高压空气在管路系统内部不断聚集,在系统内部不同区域,空气聚集后形成不同内部压力。这一由空气聚集导致的管路压力升高的现象,称为管路系统压力累积。本文针对某型飞机高压管路系统,对管路进行了累积压力水平分析。高压管路系统设计需要确定系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的空气工作压力和温度水平,进而确定高压导管和调节活门的验证压力和爆破压力,保证管路和活门在该水平的压力温度条件下不发生失效。确定管路系统累积压力,对高压管路系统的设计和系统控制设计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中型挖掘机液压系统不易标定的特点,应用AMESim软件建立了中型挖掘机执行机构及其相应液压系统的模型.分析了挖掘机在无执行机构动作时,液压泵的负流量控制特性;研究了无负载情况下,执行机构单独动作的压力流量特性,以及复合动作时各个执行机构的流量分配特性,为中型挖掘机液压系统的设计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飞机大气数据系统全、静压管路结构中压力引入口与传感器的距离对信号延迟的关系,构建了管路压力延迟特性测试系统.建立管路压力传递的数学模型,求得其传递函数,应用MATLAB进行仿真,计算出2类典型情况下的管路压力延迟理论值.然后依据测试系统气压源的高精度要求,采用压电阀作为压力调节元件,应用PID控制算法进一步提高压电阀的动态压力性能,并据此设计搭建了管路延迟特性测试系统.最后运用互相关算法计算系统压力延迟时间,与理论延迟进行对比分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测试系统测得值能较好反映模型管路压力滞后情况,并提高了延迟时间测试精度.  相似文献   

8.
水锤是压力管道内的流体运动速度因某种原因突然发生变化而引起的水利瞬变过程。它是液体的一种不稳定流动。它产生的冲击压力通常是泵站设计、设备质量、运行管理所不可忽视的因素,在运行过程中,它不仅产生噪音,而且还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如管道接头、阀及泵的损坏等等.水泵输水系统突然停泵时,逆止阀快速关闭,此输水系统就相当于上游端为封闭端,下游端为开放端的管路系统。  相似文献   

9.
使用于液压系统中的机用矿物油,如果工作液体中存在气泡或者是压力的变化特别是突然的变化等有时会导致系统不能继续正常地运转,甚至导致系统的破坏. 相互接触的气体向液压油中的扩散或者是气体透过气囊(通常为橡胶)向液体中的扩散是导致压力变化的的主要原因. 因此有必要研究气体向油及油橡胶系的扩散特性.利用已有的扩散系数分别推导出了气体向油、气体向油橡胶系的扩散量的理论计算公式. 在物性值为已知的情况下利用推导出的公式对气体的扩散进行了计算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论述了优化回油螺钉流量孔对于控制VE泵回油温度及泵腔内压力的必要性,并利用流体力学原理和相关程序来优化回油螺钉的孔径,其结论对于提高安装有VE泵的发动机的性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长输水管道尾部保水堰的水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距离输水管路出口设置溢流堰可以有效控制水击和防止管路脱空。为了分析该结构在非恒定流情况下的工作特性,设计水力模型试验对突然断水情况的水流特性进行观察测试,通过测试结果建立优化设计的方法和准则。试验表明:长管道水体的惯性力作用可能引起衔接池的水位跌落和波动,从而导致管路进气和水流拍打管口,通过增加溢流堰的高度或扩大衔接池的面积可以避免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2.
螺旋流消能装置消能效果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针对许多行业流体动力系统中的流体流动出现突然失控,使系统受到瞬时高压冲击的问题,提出了用螺旋流消能装置对管路中出现的高压水流进行消能,以减少对泵及管路系统的损害,增加其使用寿命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螺旋流消能装置能有效地降低管路中的水压力,减少瞬间高压对系统的损害,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消能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以CY泵为例,从泵的原理和自冷却方式上对泵的使用寿命进行了研究,通过利用开路式泵原理对双端进油和双流道供油方法的改进,泵不但可以自润滑,还可以自冷却,泵壳温度远远低于改造前的泵,同时还省去了CY泵的泄漏回油管路,是一条降低泵温、提高泵的实际使用寿命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针对催化裂化催化剂实验室评价装置——ACE试验装置在压力测试、在线红外分析仪、催化剂流化状态、进油管、再生管路5个方面出现的故障,通过装置历史曲线的异常提出了故障时不同的表现形式及判断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水锤现象的物理过程和动态过程的分析,说明重锤蓄能系统发生水锤现象是可能的;特别是用在执行机构频繁换向的情况下,水锤现象肯定要发生,建议不要采用。文中最后提出了一些削弱水锤压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分析了摆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对恒压变量泵进行理论研究、数学建模和仿真发现,摆动油缸间歇式动作造成泵斜盘角度的高频变化,致使吸油管路出现流速突变从而产生压力波,压力波往复传播使油液压力低于空气分离压从而产生大量气穴,是导致油泵吸空损坏的主要原因。同时,提出了一种在变量缸进油口处设置阻尼孔以减小流速突变的方法,AMESim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此法对减少油泵的吸空具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自动变速器多片离合器液压执行机构质量与体积较大,介质通过电磁阀时会产生较大能量损失以及传统压力控制过程中振荡明显、误差大、鲁棒性差等问题,采用直接控制“电机&泵”的方式实现压力调节.“电机&泵”的显著优势在于结构简单,质量与体积小,效率更高.文中以该种泵控执行机构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基于模型的非线性3步法控制器控制执行机构内部压力.结果表明:该执行机构压力控制过程中振荡明显减弱,压力控制更加精确,并且具有更短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在忽略溢流阀阀芯所受到液动力的前提下,分析了溢流阀串联联接时的静态受力情况,进而推出了溢流阀回油口压力对进口压力影响的有关表达式。  相似文献   

19.
内燃机车在整机组装或大修以后 ,都要对其油路进行冲洗和试压 ,以确保机油管路清洁干净 ,并检验柴油机机油系统的密封性能。现有的油道冲洗设备对油的加热与清洗回油过程分离 ,油温难以控制 ,清洗、回油过程的油道转换靠手动操作 ,效率低 ,劳动强度大。本设计对以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 ,适用于东风11、东风8、东风4、东风5型机车的 16V2 80ZJ、16V2 40ZB和 82 40ZJ柴油机整机组装后 ,对其机油系统管路进行冲洗和试压。1 结构组成柴油机整机油道冲洗试压设备由油箱装配、油箱支架、泵油系统、盘车机构、电气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如图 1所示。1 油箱  2 真空压力表  3 电磁阀  4 手动阀5 齿轮泵  6 滤清器  7 柴油机  8 盘车机图 1 结构组成1.1 装配及支架油箱由角钢框及钢板焊接而成 ,整体安装在由角钢焊接的支架上 ,油箱正面设有油标装置 ,操作人员可随时从上面读出油液位置。两侧有进出油口。考虑到油液使用过一段时间后要进行换油 ,并且在油箱底部有沉淀杂质 ,故在底部设计了放油管和手动阀。机油的加热是由安装在油箱内底部的六组电热锅炉专用电加热管来完成的 ,由于加热机油是在油箱内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阐述了制冷管路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汇总了制冷空调生产、施工调试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及解决的措施,给出了高压供液管路,高压排气管路,低压回气管路,冷却水管路的设计与布置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