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为深入研究CBF管桩的水平承载力性能,开展了CBF管桩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绘制CBF管桩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并将其与PHC管桩和PRC管桩进行比较,分析CBF管桩刚度退化、延性和耗能方面的规律.结果表明,CBF管桩失去承载力前表面未出现裂缝,产生较大变形后CBF管突然断裂,管桩失去承载力.CBF管桩骨架曲线不存在平行/下降段,但极限位移较大,属于无明显屈服点的延性破坏.CBF管桩的极限承载力远大于PHC管桩和PRC管桩,但弹性模量较小,极限位移较大.通过比较三者的位移延性系数和能量耗散系数发现,CBF管桩具有良好的耗能性能.  相似文献   

2.
预应力管桩具有:桩身耐打,穿透力强;施工速度快,功效高,工期短;单桩承载力高,对地质条件适应性强;单桩承载力造价便宜等优点。这些优点促使管桩成为新桩型材料的主要因素,因而被工程设计人员所广泛应用。本文根据管桩承载力和受力情况,结合实际的例子,分析影响管桩承载力的原因,从而提高其承载力。本文还对预应力管桩基础与天然基础沉降的估算及其比较,并对基础沉降的控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闫栋栋  李建忠 《科技信息》2009,(13):234-234
管桩作为一种新桩型以其施工方便、承载力高、质量可靠、较为经济等优点越来越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根据管桩的承载力特性和受力状况,分析了影响管桩承载力的因素以及提高管桩承载力的方法,并基于对施工中常见问题的探讨,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水平荷载作用下PHC管桩的现场试验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管桩)水平承载力现场试验,分析了PHC管桩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力和工作性状,提出了PHC管桩合理的水平承载力设计值。  相似文献   

5.
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PHC)以其桩身混凝土强度高、施工方便、承载力高、质量可靠、较为经济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桩基础。本文根据管桩的承载力特性和应用情况,对桩基础设计问题以及提高管桩承载力的方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陆阳 《甘肃科技》2011,27(7):136-139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是近20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型的预制桩型.由于它单桩承载力高,施工方便,在我国得到广泛地应用和推广,但也存在很多不足.通过近年来对预应力管桩的使用经验和了解,综合概述我国预应力管桩的发展.分析了预应力管状的分类、承载力计算、管桩承载力影响因数、预应力管桩的施工工艺、检测技术、以及预应力管桩现今存在问题等,为...  相似文献   

7.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由于具有承载力高、适应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大力推广,但面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管桩上浮现象十分突出,必须要引起我们关注.本文通过分析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施工特点,以枣庄市某工业区工程为例,针对上浮原因,提出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李强  吴国帆 《工程与建设》2015,(2):225-227,268
通过济南至祁门高速公路淮河特大桥PHC管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的静载试验,得出PHC管桩的实际承载力大于按照设计规范计算的承载力;管桩的荷载沉降曲线为陡降型,破坏形式为冲切破坏。试验结果表明时效性对PHC管桩承载力和桩顶沉降影响显著,休止时间越长承载力越高,沉降越小,破坏突然性越明显;桩顶沉降为24.72~40.99mm,大于一般经验值。  相似文献   

9.
通过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的方法对变径桩的工作性状进行分析研究,比较变径桩PHB与等直径管桩的桩身轴力、抗压承载力及抗拔承载力,分析得出结论,变径节桩的单桩承载力小于同节径相等的等直径管桩,大于同直径的预应力管桩。PHB桩可在复合地基及抗拔桩中单独使用,可减少挤土效应,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效益(可节省混凝土材料约18%,,减少挤土体积12%,左右)。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印尼某工程15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的单桩竖向抗压、抗拔及水平静载荷试验,分析PC管桩分别在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承载特征,揭示不同荷载水平下PC管桩的承载力发挥机制。基于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预测模型,对比分析指数曲线模型、双曲线模型及调整双曲线模型的可行性,并对PC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进行预测;结合水平静载试验,探讨地基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的取值问题。研究结果表明:PC管桩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端持力层的支承力,同时也受桩径、桩长的影响较大;PC管桩的竖向抗拔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侧摩阻力,桩径越大、桩长越长,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越高;PC管桩水平承载力主要取决于桩侧土体的力学性质。就本试验而言,指数曲线模型对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预测最精确;m在桩顶水平位移超过10 mm时变化平稳并逐渐收敛为常数,通过试验结果反推的m接近甚至超过JGJ 106—2014中推荐m的上限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两组8台现场静载荷试验的成果分析和已有试验成果的比较,研究了采用静压和锤击施工的预应力管桩(采用PHC)在黏土与粉土中的承载力抗拔系数.结果表明,受到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相互作用的影响,桩端位于承载力较高的砂层时,预应力管桩承载力抗拔系数较小,桩端位于桩端阻力较小的黏土层时,预应力管桩承载力抗拔系数较大.土层抗拔系数受长径比影响较大,长径比大的桩,上部土层抗拔系数可能较大;长径比较小时,下部土层抗拔系数可能较大.研究成果可供建筑抗浮工程优化设计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混凝土预制桩比较,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身强度高(C60-C80),沉桩能力强,单桩承载力高,施工周期短,造价低等优点。预应力管桩主要有三种类型: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代号PHC);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代号PC);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代号PTC)。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2种常用桩型的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钢绞线复合配筋超高强混凝土管桩进行轴压性能试验、数值模拟分析和经验公式计算,研究了管桩的极限轴压承载力、极限轴压变形及破坏特征.结果表明:所有管桩试件均呈现受压破坏,混凝土首先压碎,导致纵筋向外压曲,箍筋拉断.数值模拟得到的桩身破坏断面与试验桩身破坏断面吻合较好,数值模型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管桩极限轴压承载力和极限轴压变形.预应力钢绞线超高强混凝土管桩以及预应力钢绞线复合配筋超高强混凝土管桩的抗压承载力建议按照国家标准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409)中公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螺锁式连接预应力异型抗拔管桩(简称"异型管桩")的外形特点和接桩技术,通过单个连接件抗拉实验研究其接头抗拉能力,与普通预应力管桩(简称"普通管桩")进行现场抗拔承载力对比试验,研究异型管桩抗拔承载能力.研究结果表明:螺锁连接件抗拉性能优良,接桩技术操作简单、可靠;异型管桩的单桩竖向极限抗拔承载力比普通管桩提高6...  相似文献   

15.
目前,静压式预应力管桩在城市建筑物基础处理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上部建筑层次可达二十多层,由此对管桩的竖向承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本文着重对预应力管桩本身、静力压入式成桩的竖向承载力的一些影响因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基于Mohr-Coulomb破坏准则,对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沿斜截面破坏时的受力机理进行理论分析,根据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的结构特性,推导了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通过管桩抗剪试验数据和理论计算结果对比分析,验证了所提出的抗剪计算公式的合理性,为基坑支护结构设计时计算预应力混凝土支护管桩的抗剪承载力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高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为管桩的设计提供了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准确考虑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的影响,提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为编制黑龙江地区桩基础技术规范提供依据.方法考虑成桩工艺系数和预应力钢筋产生的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的影响,根据混凝土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中应力-应变的关系以及力的平衡和变形协调原则,推导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正截面轴心受压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 409)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轴心受压承载力公式计算时,成桩工艺系数取0.85,对PHC桩和PC桩,混凝土剩余预压应力系数取值分别为0.56和0.60,对于常用的A型和AB型PHC桩,其承载力比采用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 409)的提高8%~12%.结论采用推荐公式和设计建议计算的管桩轴心受压承载力与国标图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10G 409)相比具有一定的提高,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在黑龙江地区合理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9.
PT℃管桩桩身强度高、单桩承载力高,在安新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应用PTC管桩和土形成的复合地基充分发挥了PTC管桩的高承载力特性和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减少了地基沉降量或不均匀沉降.采用PTC管桩加固地基具有施工速度快、工程造价相对低廉、工艺简单易行等优点,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受剪承载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盛海  张星宇  宋满荣 《工程与建设》2007,21(5):674-675,678
文章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方法,对2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试件的受剪承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填芯混凝土对承载力提高有一定的影响,提高值大约为空心管桩承载力的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