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时期。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旧体制的转换、各种社会矛盾的交织困扰,对于青年大学生这个处于心理、思想活动最敏感、最活跃的群体产生强烈的中击,由此产生各种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本文旨在分析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态势及影响大学生心珲健康发展的因素,尝试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调控机制,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陈锐  王磊  燕俊良 《科技信息》2013,(23):169-169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在党的光辉普照下,生长在这个时代的大学生,他们是幸福、值得羡慕的,同时他们也肩负着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强国的重任,其思想状况、身心特点、生活环境、心理健康和行为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祖国新一代青年的精神面貌。然而近几年来,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报道,这个本该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高素质群体却由于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差而出现了种种心理问题,甚至自杀事件屡屡发生。因此,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下,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挫折心理教育研究现状的探究,同时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教育方式与教育理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对当代大学生开展大学生挫折教育,加强针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健全的人格与良好的意志品质,提高心理健康素质,顺利地成才成长。  相似文献   

3.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工作。文章从大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示范作用影响力出发,强调要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和管理平台,让他们在思想上、学习上、工作上、生活上、身心上成为广大同学学习的榜样,真正体现出学生党员在青年群体中的先锋模范性。  相似文献   

4.
现实社会中的文化形态是纷繁复杂的,其中既有主流文化,又有非主流文化,或称为亚文化。青年亚文化是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刻的社会转型期间,多元思想意识形态的盛行进一步催生了形式多样、内容时尚、价值多元的青年亚文化。青年亚文化的盛行,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有积极意义也有消极影响。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和大学生自身特点,有必要创新和整合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亚文化策略,引导各种亚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服务。  相似文献   

5.
孙萍 《新余高专学报》2010,15(5):100-102
处于青年期的大学生群体,由于其特殊的身份、特殊的社会角色以及所处的特殊时期,基于其身份和角色所负担的社会期翼,使得处于青年中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大学生心理问题症状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期有助于大学生群体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张菡 《科技信息》2011,(17):178-178,158
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人群,是社会的建设者和创造者。他们的形象在某种程度上代表国家的形象,他们的品德素质是构成国民品德素质的重要方面,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转型的加快,各种不利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意识和观念心态冲击着当代大学生的心灵和思想,大学生的道德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及预警机制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青年大学生聚集的地方,大学生其本身的特点以及各方面的诱因极易引发大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由于事前预防所付出的成本远远低于突发事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因此各高校要高度重视,积极预防,建立和完善处置突发事件的预警机制,消除大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诱因,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  相似文献   

8.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是党组织主要发展的对象之一,要保持我党的先进性,使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与时俱进,我们的党务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把真正优秀的青年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特殊的青年群体,面对社会的、学习的、事业的、就业的经济的各种压力其心理承受可说不堪负重,根据我们的调查,存在心理危机比较普遍,根据他们心理危机的特点,对其进行有效的应对是预防和化解心理危机的重要举措,其方式与方法正确与否甚为关键。  相似文献   

10.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当今时代中国社会青年群体的精神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将对未来中国几十年社会发展的总体面貌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对于当代青年群体精神生活的现状研究意义重大。针对这一问题展开的调研,将有助于把握当代青年群体尤其是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生活现状,为提升大学生群体精神生活的整体面貌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大学生是一个从年龄上讲横跨青年和成年的群体,如何去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帮助他们去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形成基本的法律意识,培养他们对法律规范的内在信仰从而自觉遵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网络的发展速度日益加快,大学生网络群体带着各种心理去尝试和探究网络,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其网络心理现状。正确分析大学生网络心理,找出教育对策和出路,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教育的新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社会中担当起可行之责。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主要是指由于家庭、社会环境等因素造成的具有各种不良行为特征与心理特征的群体。这些大学生特殊群体,相对而言是高校的不良群体,他们的发展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健康因素,如不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将会影响到他们个人的发展和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大学生是青年中最优秀的群体,是党组织主要发展的对象之一,要保持我党的先进性,使高校学生党员的发展、培养工作与时俱进,我们的党务工作者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对大学生党员的发展和培养,严把党员发展质量关,把真正优秀的青年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  相似文献   

15.
当前,"群"已成为大学生网络社交不可缺少的平台。青年大学生是目前使用微信群、QQ群进行社交活动最庞大的群体。在大学生"群社交"社会习惯下,怎样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空间,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成为新的课题。本文尝试从高校"群社交"活动的特征出发,围绕思政工作在"群社交"视域下日常工作、正面引导、自我管理、情感激励等方面的体系构建来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代大学生是一特殊的受教育群体,他们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针对当代大学生的特质,其思想教育的重心也应该发生相应的转变。本文笔者就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出发,分析了孝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教育中的重要性,并就现代网络时代这一时代特点,分析了如何利用校园网络来传播孝文化,从而为我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服务,这对加强和促进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整个青年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一个具有特殊性的“群体”,由于特殊性和大学生基本心理特征中存在某些缺陷,一旦受到外界条件诱发,容易发生精神和心身疾病.所以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卫生咨询服务,是防治上述疾病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当代大学生群体心理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的群体心理极其复杂 ,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分析是教育工作者们做好深入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前提。当代学生们的心理表现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其成因是多方面的原因共同发生作用的结果。对此 ,应从思想上加强重视 ,将心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统一起来 ,要注重心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全面性、系统性、连贯性、时效性  相似文献   

19.
web2.0时代,以微博为代表的网络自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迅猛发展。随着校园网络的普及,"90后"大学生已成为微博用户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微博已经不断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交往和思维方式,并随之呈现出反应当代青年群体特征的"微博文化"。本文从大学生需求角度,分析"90后"大学生在微博使用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特点以及对其个性发展的影响,并提出自媒体时代青年"微博文化"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研究生压力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恒 《科技信息》2010,(11):160-161
大学生和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当前青年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对大学生、研究生的日常生活压力进行研究,并对比两个群体的差异,以便为维护他们的心理健康,提高其应时的能力,并为高校开展这两个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