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中的耐久性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测试在海水中静置3年的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Cl-分布,计算其Cl-扩散系数Dc并预测其使用寿命。研究结果证明,扩散系数Dc随胶结料用量和轻集料最大粒径增加而有所增加,部分轻砂被天然河砂取代后,Dc基本不变,采用膨胀粘土集料混凝土的Dc比采用烧结粉煤灰轻集料低得多。掺入硅灰可大幅度降低Dc。混凝土的电阻随Dc的降低而大幅度提高。掺硅灰的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在氯盐环境中的耐久性很好,使用寿命可达数十年至上百年。  相似文献   

2.
采用页岩陶粒 ,掺入硅灰和高效减水剂配制而成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并研究了水泥用量、水灰比、硅灰掺量对强度的影响及其抗冻和抗渗性能  相似文献   

3.
轻集料颗粒群特征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研究轻集料的颗粒群特征,采用多种参数表征轻集料颗粒群的粒度和粒形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灰色关联分析,研究轻集料颗粒群特征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轻集料颗粒群比表面积在520 m2·m-3以上并且颗粒长宽比低于1.34时,所配制的轻集料混凝土能同时达到较高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这为高性能轻集料混凝土的配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平板法试验研究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胶结料用量较多,砂率较大,粗骨料用量相对较少,而且水胶比较低,常掺有其它掺合料,因此若处理不妥易出现混凝土早期开裂现象.本文在圆环法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平板法试验,研究分析不同水胶比和不同粉煤灰掺量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开裂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发生在早期,因此在早期就应该及时采取控制裂缝的措施;在低水胶比的情况下,水胶比对高强与高性能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较为明显,水胶比越小,开裂越严重;掺入粉煤灰对混凝土抗裂有所改善,但是其掺量对抗裂的影响并不是呈定向规律,而是存在着最优掺量.  相似文献   

5.
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双变量强度公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16组再生粗集料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研究了不同水胶比条件下不同粉煤灰的掺量对再生粗集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利用多元回归计算建立了水胶比、粉煤灰取代率和混凝土28d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再生粗集料混凝土双变量强度公式.  相似文献   

6.
针对橡胶轻集料混凝土的基本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对不同橡胶集料掺量、水泥用量和不同矿物掺和料的轻集料混凝土基本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普通轻集料混凝土中掺入一定质量的橡胶微粒可以有效的改善轻集料在混凝土中的分布状况,通过调整橡胶集料的含量和加入一定质量的矿物掺和料可以配制出和易性、坍落度均优且强度满足CL30的结构用橡胶轻集料混凝土.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膨胀珍珠岩和橡胶粒2种轻集料配制砂浆,研究轻集料掺量和砂浆的强度、抗冲击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轻集料砂浆的抗压强度随着轻集料的体积分数增加而降低,膨胀珍珠岩砂浆抗压强度高于轻集料体积分数相同的橡胶粒砂浆,而橡胶粒砂浆的抗冲击强度高于抗压强度相近的膨胀珍珠岩砂浆.  相似文献   

8.
混合型集料高性能轻混凝土的宏观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轻质高性能混凝土是 2 1世纪混凝土技术发展的前沿领域 .研究采用混合型集料配制出了表观密度等级为180 0kg·m- 3 ,抗压强度等级为CL50的高性能轻混凝土 .通过试验及检测分析 ,所研制的轻混凝土具有低密度、高密实度、高强度、抗冻、耐腐蚀等优良的理化性能 .在测定了混合型集料高性能轻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抗压强度、稳定性及耐久性的基础上 ,由显微结构的形成及其转化探讨了混凝土宏观性能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9.
引气粉煤灰道面混凝土抗冻融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广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13(23):6939-6942,6955
采用快速冻融法,测定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下引气粉煤灰混凝土试件的质量损失、相对动弹模量和抗弯拉强度。研究了水胶比、引气剂掺量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提高水胶比会增大水泥石内部孔径和孔隙率,混凝土更容易遭受冻融破坏;掺加粉煤灰不利于提高混凝土抗冻耐久性,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混凝土冻融循环后力学性能呈下降趋势;引气剂能够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泌水和离析现象,减小混凝土循环冻融后抗弯拉强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0.
矿物超细粉的应用研究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分析和评述了粉煤灰、矿渣、硅灰对混凝土的工作性、耐久性和强度的影响及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现状;重点分析了复掺粉煤灰和矿渣超细粉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重要作用;对粉煤灰和矿渣超细粉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轻集料混凝土的断裂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具有不同强度的轻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断裂能。比较了轻集料混凝土和普通混凝土的断裂能与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强度,轻集料混凝土的断裂能大大低于普通混凝土的断裂能。可以认为混凝土的断裂能可能与抗压强度和容重或与其动弹性模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性能,以奎屯生产的陶粒为轻粗骨料,采用松散体积法设计了6种轻骨料混凝土的配合比,测定了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及混凝土的立方体和轴心的抗压强度,轻骨料混凝土的和易性较相同水灰比的普通混凝土差,立方体抗压强度与轴压强度的比值约为0.72。探讨了水灰比和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及密度的影响程度,水灰比与砂率对轻骨料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影响显著,正交分析其极差≥4;水灰比的影响较砂率大,二者极差比为1.68。  相似文献   

13.
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框架节点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四个钢筋轻骨料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组合体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试验结果。分析了梁端塑性饺区和节点核心区的强度、变形和粘结锚固性能。提出了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利用固体废弃物研制了一种高性能的人造硅酸盐骨料,期望可以取代天然骨料用于混凝土制备。采用水热合成的方法,将工业固体废弃物制备成堆积密度为859 kg/m3,筒压强度最高达20.65 MPa 的人造硅酸盐骨料。将人造硅酸盐骨料作为粗骨料配制混凝土,混凝土的28 d 抗压强度为52.26~68.71 MPa,表观密度为1881~1949 kg/m3。在基体相同的情况下,将人造硅酸盐骨料与普通石子进行等体积替换,配制的混凝土的28 d 抗压强度相当,但人造硅酸盐骨料混凝土的表观密度比普通混凝土降低约20.5%,具有轻质高强的特点,能够达到结构混凝土的要求。从混凝土的破坏形态看,人造硅酸盐骨料与基体的界面结构比天然骨料好,界面强度高,无界面剥落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变形钢筋与轻骨料混凝土间的黏结-滑移性能,完成了9组中心拉拔试验,分析了轻骨料混凝土强度、锚固长度、粗骨料类型及钢筋的直径对黏结应力的影响.结合试验结果,采用厚壁模型,给出了轻骨料混凝土黏结强度的解析解,并建立了钢筋与轻骨料混凝土间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本构模型.结果表明:轻骨料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性能主要受砂浆强度影响,使得该类混凝土与变形钢筋间的黏结应力优于普通混凝土;黏结强度随着轻骨料混凝土的强度提高而增加,随着黏结长度的降低而增加;本文提出的本构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预测试验曲线.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确保其在抗震地区应用的安全性,采用手动液压双向千斤顶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框架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拟静力试验.在试验过程中观测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框架的裂缝开展情况,破坏情况等.重点研究了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框架的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刚度退化等性能,并和普通混凝土框架的相关性能进行了对比分析,对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分析研究可为自密实轻骨料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水泥固化方法,以渣土为主要原材料制备轻集料,为更好地处置城市建筑渣土探索新的途径.首先评价了水泥对渣土的固化效果,然后使用圆盘造粒机制备免烧渣土轻集料,主要研究了水泥掺量对渣土轻集料堆积密度以及筒压强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5%~15%的水泥掺量范围内,水泥固化渣土的抗压强度与水泥掺量呈线性关系;用水量为35%左右时,可制备出粒径分布主要在10~20 mm的轻集料,所制备轻集料的堆积密度等级分布在900~1 100 kg/m3范围内;渣土轻集料的筒压强度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而且渣土轻集料的28 d筒压强度与水泥固化渣土的28 d抗压强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可用后者预测渣土轻集料的力学性能,提高渣土轻集料配合比设计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棉花秸秆制备绿色超轻粗骨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传统混凝土使用大量砂石,不少地区粗骨料已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使用棉花秸秆制备超轻粗骨料。通过两个维度的抗压试验,得到棉花秸秆超轻粗骨料力学性能,从而确定棉花秸秆轻粗骨料理想的尺寸;通过对棉花秸秆超轻粗骨料的表面进行改性处理,从而实现棉花秸秆颗粒包覆材料的良好结合,降低超轻粗骨料的吸水率。研究结果表明,用棉花秸秆研制的短柱型轻粗骨料具有较高的强度,单个秸秆颗粒抗压强度可达18Mpa以上;经过改性处理后秸秆颗粒具有较低的吸水率,并能够与胶凝材料牢固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