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T639温度平流0场资料对2014年12月1日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物理量场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的特点是前期温度较高,冷空气较强,强降温的同时伴随大风;乌拉尔山高压脊的建立和崩溃以及横槽的转竖和地面冷高压加强是此次寒潮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温度平流场上的强冷平流是造成此次寒潮的主要原因;高空强大的西风急流有利于冷空气不断向寒潮影响区输送和高空的动量下传;横槽前存在强烈的上升气流,横槽后存在强烈的下沉运动,有利于横槽东移转竖。  相似文献   

2.
该文运用天气学原理,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3年9月22~24日发生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一次寒潮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寒潮天气过程属于两脊一槽型,寒潮爆发前21-22日乌拉尔山高压脊强烈发展,极涡位置偏南,极地冷空气沿着脊前偏北气流不断向新疆冷槽补充,使冷空气在寒潮关键区堆积,为寒潮爆发提供充足的冷源。寒潮天气发生前,巴彦淖尔市处于高空暖脊中,暖平流强,基础温度高。过程发生后,24日凌晨,冷气进入巴彦淖尔市后,云系移出,天空打开,在平流降温+辐射降温的共同作用下,出现强降温,达到了寒潮标准。  相似文献   

3.
崔力  王春玲  王聪  许庆娥 《河南科学》2014,(10):2103-210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和MICAPS平台提供的相关资料,对濮阳市2013年4月18—20日的大风、强降温、中到大雪、晚霜冻、倒春寒等多种灾害性天气过程,用天气学的方法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得出:1造成大风和强降温的高空影响系统是中路冷空气南压形成的密集的高空锋区,地面影响系统是强势庞大的冷高压.2由于东北冷涡携带的横槽不断分裂冷空气南下,使气温连续下降,致使地面气温降至0℃左右,出现了晚霜冻害,加之冷高压持续控制,使气温持续偏低,出现了倒春寒天气.3500 hPa和700 hPa的低槽、850 hPa的切变线是产生降水的影响系统,850 hPa的强锋区和地面庞大的冷高压提供了动力抬升条件.4500 hPa和700 hPa的中低空西南风急流为强降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汽供应.物理量场显示出700 hPa上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对降水贡献较大.5此次过程降温剧烈,850 hPa气温48 h内下降了19℃,700 hPa和850 hPa气温均降至0℃以下,使降水相态由降雨转成降雪.  相似文献   

4.
2010年1月18-20日石河子强寒潮天气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T639、欧洲、T213数值预报模式的综合应用,分析了"2010.1.18~20"新疆石河子地区强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对天气和次天气尺度动力学的描述,表明强寒潮天气是由于新地岛以东的泰米尔半岛强冷空气沿脊前东北气流西南下到西西伯利亚低涡中,迫使低涡呈东北~西南向发展,槽后东北风带进一步加强,与南支上咸海弱槽汇合,造成本次强降温、降雪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根据天气学原理,对2018年4月5—6日的太原大风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大风天气过程是由高空槽发展东移,与鄂霍茨克海附近冷涡分裂的横槽转竖合并加强形成的较深的西风槽以及地面冷锋过境、锋后冷高压东移造成的。其中4月5日古交站大风主要是冷锋过境、气压梯度增大造成的,6日白天太原全市大风主要是横槽转竖、高空动量下传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图、ECWMF数值预报分析物理量产品资料、FY2F红外云图及降水数值预报模式的综合应用,分析2018年12月2日新疆石河子地区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物理量场诊断,分析欧亚范围为两脊一槽型,欧洲、新疆至贝加尔湖地区分别为高压脊区,里海、咸海至西西伯利亚为低涡,石河子地区处于该低涡底部前偏西气流上,由于西西伯利亚低槽主体南下明显,受其影响造成强降雪降温天气,冷空气是西北路径,高空锋区强,降温剧烈,冷中心达-40℃,位于中纬度40~60N°,75~95E°,低槽走向为西南东北向,北风带形成,西伯利亚低槽是造成此次寒潮天气的天气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7.
2006年4月9~12日出现一次影响北疆大范围强降温的寒潮天气过程,同时在奎屯至乌鲁木齐的天山沿线出现了中到大量的降水,根据预报图、地面图、高空图和地面实况图的变化情况,准确的预报了这次天气过程,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降水及强降温天气实况受西西伯利亚南下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忻州市2012年3月11日出现的强降温天气过程,探讨了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寒潮预报准确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巴州地区一次大风强降温天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9至12日,新疆出现了一次全疆性的大风强降温天气过程。巴州地区8县1市普遍出现了强风暴、强降温。巴州气象局提前72小时成功地报出了这次天气,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2016年1月20-23日和1月31日-2月1日,江西2次暴雪天气过程的天气形势、物理量、红外云图、天气雷达产品,对暴雪天气系统的环流背景,以及暴雪不同阶段风场垂直结构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月20-23日暴雪过程,是北极极涡、东北冷涡稳定维持,低纬地区的副热带高压呈东西带状,乌拉尔山阻高的崩溃,横槽旋转,冷空气分裂向南爆发;1月31日-2月1日暴雪过程,是横槽转竖冷空气西北路扩散南下,蒙古高压冷空气主体偏强,1 030 h Pa等压线和雨雪分界线有较好的相关性;温度层结应考察整个温度层结的情况,重点关注是否存在0℃以上的融化层;逆温层厚度增厚,这表明暖湿空气增强;降水期间以层状云回波为主,暖平流的维持及低层风场辐合的存在。850 h Pa东北风是形成降雪较为有利的形势,风廓线雷达资料在短时临近预报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梁钰  高媛媛  吕林宜  齐伊玲 《河南科学》2013,(11):1970-1976
2012年3月23日河南省发生了一次致灾大风天气过程。此次天气过程强度大、时间短,影响范围广,灾害比较大。为了找出此次大风发生的成因,利用常规观测资料以及NCEP分析资料对这次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①此次致灾大风过程是在中高层低槽强烈斜压发展,槽后强的冷平流不断南下,较强的高空风动量下传,高低空存在强的下沉运动,地面大的气压梯度和变压梯度等共同作用下产生的;②此次大风天气过程中,温度槽始终落后于高度槽,强烈的斜压作用使高空槽发展。在槽后强冷平流作用下,高空槽加深发展并东移南下,引导冷空气东移南下,冷空气向南移动的过程中,冷平流不断加强,河南上空冷暖平流共同作用,使得锋区进一步加强,风力加大;③中高层的强冷平流是此次大风过程的主要热力因子,低层冷平流较弱;④此次大风天气中高空风动量下传起到了重要作用,强风速从河南西北部自上而下,自西向东传播;⑤强的气压梯度力是此次大风天气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预报河南大风时要关注西安、北京和郑州之间的气压差,在西北路冷空气影响时,如果西安加压,北京减压,风速就有增大的趋势,反之,如果西安和北京都加压,虽然西安和郑州的气压梯度较大,风力也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2.
北京地区低层大气流动模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用风场诊断方法和实际观测资料对北京地区低层大气的背景流动情况进行分析,获取当地流动时空演变的总体型式或模态。所获初步结果表明,该地区大气流动总体分为秋冬型和春夏型。秋冬型更多受强天气系统的影响,春夏型则更多表现出局地中尺度热力环流特征。中尺度环流是该地区低层大气流动的基本模态,春夏季和秋冬季弱系统条件下的区域流动大体按这种模态演变。秋冬季大风天气的流动受地形的动力扰动作用明显,扰动表现为水平涡旋形态,其影响范围包括北京城区及西北部山地。  相似文献   

13.
针对2012年4月2-3日一次混合性大风过程,采用NECP再分析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过程是由黄海低压和冷空气共同影响的结果,大风前期是一次急行冷锋过程,锋线附近发生了强对流天气,强对流的辐散气流加大了风速;而黄海气旋的爆发性发展和冷空气相结合是大风后期维持的主要原因,其中,低层强斜压性和高空暖平流有利于低压的发展,而高空正涡度平流和气旋移动到高空急流出口区的左侧促成了低压的爆发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宋自福 《河南科学》2013,(10):1720-1723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机制、中尺度特征等方面入手,分析了河南省焦作市一次局地强对流天气的演变和成因.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后西北气流中,中高层干冷平流、低层暖湿平流的大气层结增强了对流不稳定的发展,地面中尺度辐合线是此次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CAPE的高值区与强对流天气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多普勒雷达可以监测对流云团的发展和移动利用多普勒雷达资料能够提前预警强对流天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贵州省雨凇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8年初和2011年初历史罕见的持续的、大范围的重凝冻过程前期至初期的环流形势、天气系统、冷暖气团和温湿特征的水平分布及垂直结构作对比分析,发现前期冷空气路径,冷中心强度和位置、南支系统、滇黔准静止锋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在高低空的相互配合是初期低空逆温层形成的主要因子,表现在初期温湿场垂直方向上呈干冷-暖湿-干冷的结构特征,利于凝冻天气过程的发生、发展.对比2次凝冻过程初期逐日雨凇观测站次的不同发展路径和发展强度,发现其发展路径与来自高纬的冷空气路径有关,其发展强度与低空逆温的强度有关,且冻雨的落区与逆温中心位置有很好的相关性,并且逆温层的存在是这2次凝冻过程开始的必要条件.从温湿场的三维结构来分析初期低空逆温的形成原因,一方面是来自高纬的冷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冷垫,并抬升暖空气,使中层增温增湿,一方面是气团在低空偏东风的引导下从贵州东部向西部爬升过程中形成锋面逆温,二者的共同作用对逆温的出现有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站加密观测资料、天气图、物理量场和云图等,对南安市秋季的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了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天气系统、水汽条件、不稳定度和动力触发机制,分析了该天气系统的演变情况、物理量场的配合的应用情况。结果表明,热带低压和冷空气的共同影响是造成此次大暴雨天气过程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初春雨转雪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以河南许昌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雅心 《河南科学》2014,(11):2248-2251
应用Micaps3天气图资料、卫星云图,对许昌市2014年2月16—18日雨转雪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对环流形势、水汽条件、动力、热力特征的分析结果表明:1前期主要是500 h Pa高空槽和700 h Pa切变线影响的稳定性降水,后期是850 h Pa回流冷空气不断补充堆积形成深厚的冷垫,低层偏东气流与中高层槽前的西南暖湿急流交汇形成回流降水形势.高低空的有力配合,冷暖空气的交汇为降水提供了较好的动力条件.冷空气侵入时段、气温下降速度、降水时间,都是初春降水性质发生改变的关键点.2这次雨转雪天气过程对越冬作物小麦生长特别有利,可以冻死土地中的害虫和虫卵,大大降低来年麦蜘蛛、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的发生几率,也对冬小麦纹枯病,赤霉病的滋生和蔓延起到抑制作用,使小麦越冬基数减小,提高了2014年冬小麦的产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影响云南各地的强冷空气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云南大部分地区强降温过程次数明显少于我国东部地区,但过程降温日数较多。在云南存在锋面附近的雨雪天气和造成重霜冻的晴好天气两种寒潮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
台风是影响舟山的常见天气系统,台风影响时往往风雨交加。当0407号台风“蒲公英”穿越舟山时,舟山海域风不大,而台风离开后,舟山海域风力却突增到12级。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危害性很大。利用Micaps平台对台风周围的温度场、变压场、梯度场等大气环流进行分析,发现冷气团与台风外围暖气团相遇,生成了1对中尺度气压偶。因此,冷空气的侵入是造成这次强风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