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告β-氰乙基-(α-二茂铁基-隣溴代)苄基醚C_(?)H_5FeC_5H_4CH(OC_2H_4CN)C_6H_4Br的分子和晶体結构。晶体属三斜晶系,P(?)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7.615(2),b=9.581(1)c=12.955(1)(?),α=77.75(1),β=78.35(1),γ=79.17(1)°,z=2。用重原子法解出Fe,Br原子坐标,差Fourier合成解出其他非氢原子坐标。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对于2860个独立衍射最终偏离因子R=0.040.结构分析表明,分子中的溴代苯基距二茂铁基较远,位于C_1原子的上方,且C_1原子取不等性SP~3杂化与周围原子键合,使C_(15),C_(31),O,H原子形成变形的四面体构形。  相似文献   

2.
Fe_2(CO)_6(PhNCONPh)簇合物是由[Et_3NH][HFe_3(CO)_(11)]和C_6H_5NCO在苯中反应获得。应用四园衍射仪测定了该簇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学数据:C_(19)H_(10)O_7N_2Fe_2,空间群P2_1/n,a=8.5062(1),b=13.2752(1),c=18.9038(2)(?),β=98.96(2)°,Z=4和D_c=1.643gcm~(-3)。结构系用直接法解出,最后R 因子为0.031.结果表明,题目簇合物分子是由苯代脲基C_6H_6—N—C(O)—N—C_6H_5中的N 原子,分别和(OC)_3Fe—Fe(CO)_3中的两个Fe 原子键合而成。使各两Fe 与N 原子和一个C 原子形成变形的双三角锥构型。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导用单晶X射线衍射仪测定β-二茂铁丙酰氮丙啶(C_5H_5FeC_5H_4C_2H_4CO·NC_2H_4)的晶体和分子结构。该晶体属正交晶系,P2_1Cn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5.792(7),b=7.588(9),c=30.491(8)(?),V=1340.4 (?)~3,z=4。Fe原子坐标用直接法和Patterson函数法定出,其他原子坐标以差值Fourier合成求得,经过最小二乘法修正,R因子为0.087。文中对分子的几何构型和氮丙啶环的排布方式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二茂铁基邻位和间位氯苯基甲醇(O.m-ClC_6H_4CHOHC_5H_4FeC_5H_5)皆为橙黄色晶体。二茂铁基间位溴苯基甲醇(m-BrC_5H_4CHOHC_5H_4FeC_5H_5)为金黄色晶体(以下为晶体(Ⅰ)、(Ⅱ)和(Ⅲ))。三种晶体的空间群分别为P_1~2/c,P_1~1/n,P_1~2/n,晶胞中都含有四个分子。它们的晶胞参数分别为:在室温下晶体用Enraf-Nonius CAD-4衍射仪收集衍射强度数据(M_cK_a),用Patterson函数法解出Fe,x(x=Cl,Br)原子坐标,其他非氢原子坐际用差值Fourier合成得出,各原子坐标及热参数经全矩阵最小二乘修正,对2124,2026和2019个独立衍射点[1≥3σ(Ⅰ_0)],偏离因子分别为R(Ⅰ)=0.033,R(Ⅱ)=0.040,R(Ⅲ)=0.027,文中给出了这三个晶体的特征数据,并作了简要对比和讨论。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了C_5H_5FeC_5H_4CH(OCH_2CH_2CN)C_6H_4Cl晶体的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为:a=9.753(3),b=24.175(11),c=7.634(3)(?),β=100.67(3)°。V=1768.8(?)~3,z=4,计算密度D_c=1.426gcm~(-3)。晶体在室温下用CAD4-四园衍射仪收集衍射强度数据(Mo K_α),用Patterson函数法解出Fe、Cl原子坐标,  相似文献   

6.
通过联苯直接锂化,然后与二氯二茂钛反应,合成了5,5—二茂钛芴(Ⅱ),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研究。晶体Ⅱ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晶胞参数:a=16.531(3)A;b=13.223(7)A;c=22.632(5)A;β=87.85(3)°;V=4944.1A~3;Z=12;D_c=1.331g/cm~3;偏离因子R=0.073;结构测定表明:该分子内含有无张力的五园钛环,Ti—C(π键)=2.351~2.389A,Ti—C(σ键)=2.162或2.170A,C(11)—C(17)=79.7°,C_5H_5(质心)—Ti—C_5H_5(质心)=136.2°。另外,直接二锂化二笨醚或二苯砜,再与二氯二茂铁反应,分别得到新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_(22)H_(18)OTi·2CH_2Cl_2(Ⅴ)或C_(22)H_(18)SO_2Ti·2CH_2Cl_2(Ⅵ)。  相似文献   

7.
邻氟代苯基二茂铁甲醉。[C_5H_5FeC_5H_4CHOH)C_6H_4F]的深黄色片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_1/n,晶胞参数:a=11.647(2),b=20.185(5),c=11.700(4)A,β=96.77(4)°,v=2731.4A~3,Z=8,D_c=1.508g/cm~3在CAD-4四园单晶衍射仪上,用M_oK_a射线收集衍射数据。在PDP 11/34计算机上用SDP程序求解结构。用Patterson函数法和直接法求出Fe原子坐标,用差值Fourier合成找出其他非氢原子坐标,经各向异性全矩阵最小二乘修正后,偏离因子R=0.051文中对独立区两个分子的排布及分子的立体构型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噻吩甲酰三氟丙酮合镧螯合物(TTA)_4LaQH的分子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题目所指化合物分子式为(C_8H_4O_2F_3S)_4La(C_9H_7N)H,分子量1153.37。晶体空间群ci—Pi,晶胞参数为α=19.752 A;b=12.361 A;c=10.988A;α=98.08°;β=98.95°;γ=99.61°。晶胞中有2个分子。由重原子法解出镧原子的位置,用加权Fourier综合解得粗结构。经块对角矩阵最小二乘修正,偏离因子R为0.073,加权偏离因子R.为0.103。本文对分子的结构特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C_5H_5FeC_5H_4)_2C_4H_8]的分子及晶体结构测定结果。双二茂铁基丁烷晶体呈桔黄色菱柱形,经CAD4—PDP11/44x光单晶衍射仪测定,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9.567(1),b=13.802(2),c=15.032(3)A,β=102.62(1)°;V=1939.4A~3;Z=4;Dc=1.459g/cm~3。用M_0K_a收集独立衍射点2780个,在PDP11/44计算机上用SDP程序,通过直接法和差Fourier合成,确定了所有非氢原子坐标,经I≥3_σ(Ⅰ)的2286个衍射点进行修正,最后偏离因子R=0.031,R_W=0.038。  相似文献   

10.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二茂铁和E5FeE5(E=N,P,As,Sb,Bi)的结构和芳香性,计算表明它们分别具有D5h、D5d、D5h、D5h、D5d、D5d对称性的芳香性稳定结构。二茂铁的芳香性主要是因为Fe孤对电子和C—Cσ键的作用,N5FeN5的芳香性主要归因于N—Nπ键和Fe孤对电子。P5FeP5和As5FeAs5的芳香性主要归因于各自的P—Fe键、As—Fe键和Fe孤对电子,而对sb和Bi配合物影响最大的主要是Fe孤对电子。表明不仅化学键对芳香性特征有贡献,孤对电子对其芳香性也有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计算了甲基(—CH_3)和羟基(—OH)对N_2H_4的取代基效应.引入甲基后,N_2H_4的N—N键长变长,电荷密度变小.羟基的引入,使得N—N键长变短,其中1,1,2,2-四羟基N_2H_4的N—N键长显著变化.通过NBO计算,N—N键的键级随着取代基个数的增加逐渐减小,超共轭作用在决定构型相对稳定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引入取代基后,N原子的孤对电子与N—C(N—O)键之间发生相互作用,使得整个分子的超共轭作用增强.随着取代基数目的增多,分子的总能量和生成热均降低,取代基数目与分子相对稳定性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计算了羟基(—OH)和甲基(—CH3)对环丙氮烷和丙氮烯的取代基效应.环丙氮烷引入羟基后,1,2-二羟基环丙氮烷和1,2,3-三羟基环丙氮烷的N—N单键显著增长,而羟基的引入使丙氮烯分子的NN双键的键长变短,N—N单键的键长变长.引入甲基后,环丙氮烷的键长增长,而丙氮烯的NN双键的键长增长,N—N单键的键长变短.取代基引入后,N原子的孤对电子与N—O(N—C)键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整个分子的超共轭作用增强.随着取代基数目的增多,总能量和生成热降低,取代基数目与分子能量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用键距差方法计算了四方结构的Fe3B的价电子结构.结果表明:|ΔD|=0.003 50 nm,3个Fe原子分别为甲种9,11和10阶,B为5阶.在α-Fe中,Fe处于甲种第8阶,说明在Fe3B中Fe原子状态相对纯元素发生了改变;最强的键不是在Fe—B之间,而在B周围9个原子配位团网络中,在Fe—Fe之间的键长为0.705 9 nm,Fe—B间最强键的键长为0.416 3 nm.  相似文献   

14.
标题化合物C22H17Cl2NO3的晶体由α-乙氧羰基-2,4-二氯肉桂腈、β-萘酚在TEBA存在下合成并经DMF与水的混合溶剂重结晶而得.其结构通过元素分析、IR和1HNMR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该化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1/n空间群, a=1.450 5(2) nm,b=0.903 7(1) nm,c=1.491 3(2) nm, α=90°,β=101.21(1)°, γ=90°, Mr=414.27,V=1.917 5(4) nm3,Dc=1.435 g*cm-3,Z=4, μ(MoKα)=0.362 mm-1,F(000)=856.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最终偏离因子R=0.044 44,RW=0.117 7.化合物分子中,原子C(1), C(2), C(3), C(4), C(5) 和O(1)形成一个六元环,该六元环中 C(1)C(2) 键长为0.134 6(3) nm ,表明为双键,此六元环为船式构象.  相似文献   

15.
用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方法测定了分子Nd·(η~5-C_5H_5)_3·OC_4H_6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n,晶胞参数α=8.429(9)(?)、b=24.637(9)(?)、c=8.276(4)(?),β=101.52(5)°,Z=4,V=1683.8(?)~3,Dc=1.61g/cm~3,F(0,0,0)=812。用重原子方法确定结构并使用最小二乘法对1728个独立可观察行射点进行修正得到R=0.038,结果表明Nd—C(η~5)的平均键长是2.766(?)。整个分子可以用一个四面体描述,这个四面体是以三个碳五员环的中心和一个氧原子分别为顶点而形成的,Nd原子处于中心  相似文献   

16.
N—苄基二茂铁磺酰胺[C_5H_5 FeC_5 H_4SO_2 NHCH_2C_6H_5]为黄色棱柱状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程群P2/a,晶胞参数为:a=10.178(8),b=12.503(1),c=13.222(8)A,β=107.42(8)°,v=1605.57A~3,z=4,计算密度D_c=1.469g/cm~3。在SYNTEXR_3 四园衍射仪上,用M_0K_a射线收集数据,用SHELXTL—83直接法程序求解晶体结构。最后偏离因子R=0.0431,R_w=0.0426。对分子的几何特征及s原子配位情况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5—Br—PADAT 是测定钴很好的试剂,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a=18.993(6)(?),b=5.728(3)(?),c=24.207(7)(?);β=108.89(4)°,每个晶胞有8个分子.在PW—1100四圆衍射仪上收集了2184个独立的衍射点的强度数据.用Patterson 法和重原子法测定晶体结构,并以全矩阵最小二乘法修正结构参数,R=0.0713.所有的氢原子坐标位置从差值电子密度图上得到.  相似文献   

18.
鉴于Dawson和Sequeira分别报道的L-谷氨酸盐酸盐C5H10NO4Cl的晶体结构数据之间存在明显差别且键长精度也较低,重新测定了L-谷氨酸盐酸盐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为正交晶系,空间群为中心对称的P2(1)2(1)2(1),晶胞参数为a=5.129 8(14),b=11.715(3),c=13.259(4).在分子结构中,所有的键长和键角都在正常范围内,其中扭角ψ1和ψ2分别为-21.04(16)和161.61(11)°.原子Cγ偏转于N原子,同时原子Cδ与Cα处于反位.在晶体结构中,经过相关的平移和螺旋操作,分子通过N—H...O、N—H...Cl、O—H...Cl和O—H...O氢键的连接而形成了平行于bc平面的多聚体层.  相似文献   

19.
配合物[Na(B15C5)(H_2O)]_2[Co(NCS)_4]的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C_(2h)~2-P2_1/n,晶胞参数α=16.868(5)A,b=13.004(3)A,C=21.500(7)A,β=112.78°,Z=4.用重原子法解得配合物的结构,井用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全部原子的坐标参数及其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温度因子进行修正,得最终的偏离因子R=0.085.研究表明,与钠离子配位的氧原子形成五角錐构型,并且钠离子处于锥底的冠醚孔穴之中。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量子化学从头计算方法对一些不饱和卡宾进行了研究。采用STO—3G极小基组,对不饱和卡宾H_2C=C=C:,F_2C=C=C:,Li_2C=C=C:,和H_2C=C=C=C:的两个最低能态的几何构型进行了能量梯度法优化。选用3—21G价层分裂基对STC—3G优化几何构型下的分子进行了RHF计算,得到了两个最低能态的能隙。结果预言了不饱和卡宾类X_2C=C=C:和H_2C=C=C=C:的基态是单重态。X原子或基团的电负性影响分子的几何构型和基态的稳定性。亚累积烯基长度对分子构型及能隙的影响较X的电负性影响要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