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伞帘喷雾燃烧系统喷雾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柴油机伞帘喷雾燃烧系统通过喷嘴与特殊燃烧室的配合,主要依靠燃油喷雾与壁面的相互作用来促进混合气形成和燃烧,在载油泵试验台上,应用闪光摄影法,研究了压力容器内该燃烧系统的宏观喷雾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中心喷雾碰撞燃烧室底面平台后形成准伞状喷雾,侧向喷雾碰撞燃烧室侧面凸缘后形成帘状喷雾。无论是否存在壁面限制,侧向喷雾锥角变化的总趋势是经过较短时间的减小后达到稳定。喷雾碰壁过程中的侧向喷雾锥角稳定值小于相  相似文献   

2.
在四气门单缸柴油机上研究了伞帘喷雾(UCS)燃烧系统性能.结合喷油过程测试结果和缸内空气运动数值模拟结果,综合分析了试验结果.结果表明,与原机相比,UCS系统的燃油经济性明显提高,烟度、最高燃烧压力、排气温度和NOx排放明显降低.这归因于喷雾碰壁引起的喷雾体积和空气卷吸量增加及燃油的二次雾化.但在中低负荷工况,由于壁面温度低,其CO和HC排放量明显高于原机.它在上止点后着火;着火时,准伞形喷雾和帘状喷雾的扩展范围已很大.  相似文献   

3.
随喷雾流量及过热度增加,热流密度增大,但热表面中心干涸区变大、液膜覆盖区减小,表面利用率降低,传热性能有提升空间。基于此,通过改变单喷嘴高度、设计微孔阵列喷嘴两种途径,探讨热表面液膜均匀性和喷雾冲击强度对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喷嘴高度存在最佳值(4 mm),此时热表面无干涸区,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性能最强;与喷嘴高度6 mm相比,在喷雾流量为50 mL/min、过热度为20 K时,热流密度提高了13%;微孔阵列喷嘴形成的液膜分布更均匀,使得表面温度也较均匀,当过热度大于10 K,微孔阵列喷雾传热性能更优,比上述工况下单喷嘴的热流密度提高16%。强烈冲击的均匀薄液膜是决定喷雾冷却沸腾传热的关键,为进一步强化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随喷雾流量及过热度增加,热流密度增大,但热表面中心干涸区变大、液膜覆盖区减小,表面利用率降低,传热性能有提升空间。基于此,通过改变单喷嘴高度、设计微孔阵列喷嘴两种途径,探讨热表面液膜均匀性和喷雾冲击强度对传热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单喷嘴高度存在最佳值(4 mm),此时热表面无干涸区,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性能最强;与喷嘴高度6 mm相比,在喷雾流量为50 mL/min、过热度为20 K时,热流密度提高了13%;微孔阵列喷嘴形成的液膜分布更均匀,使得表面温度也较均匀,当过热度大于10 K,微孔阵列喷雾传热性能更优,比上述工况下单喷嘴的热流密度提高16%。强烈冲击的均匀薄液膜是决定喷雾冷却沸腾传热的关键,为进一步强化喷雾冷却沸腾传热提供了可行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喷射系统及闪急喷射技术在E150柴油机上进行了燃用煤液化燃料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这种系统可取得较高的煤液化燃料代用率;与原机相比,油耗率基本不变,排放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6.
喷雾冷却时沸腾临界热通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对水滴粒径较小的水-压缩空气混合喷雾流,在冷却高温水平传热面时的沸腾临界热通量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喷雾条件对临界热通量的影响和定量关系,对工业实际应用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椭圆喷雾规律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激光全息技术研究了几种不同椭圆度喷孔的喷雾总体特性,发现其外观形状既非圆锥体也非椭圆锥体,而是横断面为椭圆但其长短轴沿射流方向交替变化的特殊锥体横断面长短轴交替变化是雾场涡结构自感应变形的表现,它使周围流体大量卷入喷雾区在喷孔近处,椭圆喷雾在长短轴平面内具有不同的横向扩散速率,但在远离喷嘴处,椭圆喷雾的各向扩散速率则趋于一致.实验观察表明,椭圆喷雾相对于轴对称喷雾有更好的卷吸效果.  相似文献   

8.
柴油机高压喷射喷雾体空间发展数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对喷雾体空间发展规律进行了现象学描述,提出了一个新的计算高压喷射喷雾体空间发展的数学模型,对高喷射压力(70 ̄100MPa)喷雾体的空间发展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作者提出的二维气相模型能较好地模拟高压喷射喷雾体空间发展过程,可直接用于柴油机燃烧过程的数学模拟,同时对柴油机设计计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生物质沸腾气化燃烧系统的优化设计及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在峰  刘军伟  杨树华  王志伟 《河南科学》2009,27(10):1247-1250
根据生物质高挥发分、低固定碳的特点,基于沸腾气化与高温气体燃烧技术,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生物质沸腾气化燃烧系统.该系统由炉体、布风板及高温气体燃烧器组成.生物质在炉体内沸腾气化,产生的高温燃气直接燃烧,生物质中的固定碳在系统内部燃烧,为生物质热解气化提供能量;高温燃气通过专用燃烧器燃烧,产生高温火焰.对影响系统运行的主要因素(空气当量比、生物质含水率、二次空气量)进行了试验研究,为系统的优化设计及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0.
柴油机喷雾燃烧过程的动态可视化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柴油机喷雾燃烧可视化方法,在DLH1105型产品发动机的基础上进行了发动机的改装、光路系统的开发和数据采集及控制系统的开发,研制出喷雾燃烧多功能动态可视化试验装置.同时总结出试验装置建立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在该试验装置上,分别对25MPa和18MPa的喷油压力下以及Ф62mm圆柱形、Ф5mm圆柱形、Ф5mm圆柱左偏斜形、Ф55mm圆柱右偏斜形4种燃烧室形状下的喷雾燃烧过程进行了喷雾燃烧可视化试验,获得了喷雾燃烧照片,通过对比分析得出高喷油压力及偏斜形状燃烧室具有更优的喷雾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11.
将S1100A型柴油机的气缸直径从100mm扩大到102mm,并且将其涡流式燃烧系统改为直喷式燃烧系统。在此基础上研制成功了1102型直喷式柴油机。实验结果表明,1102型直喷式柴油机比S1100A型涡流室式柴油机的性能指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在标定工况下,输出功率从11KW提高到12.5KW,转速从2200r/min提高到2300r/min,燃油消耗率从253g/(kW.h)降低到234g/(k  相似文献   

12.
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燃油喷射系统的柔性控制是现代柴油机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子控制的燃油喷射系统是实现燃油喷射过程柔性控制的有效手段。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是在综合各种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对机械式泵-管-嘴系统实现电子控制的新型系统。该文分析了电控泵-管-阀-嘴燃油喷射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和开发了满足该系统工作要求的控制装置,通过试验验证了电控喷射系统工作的可行性,还研究了一些结构和调整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电控喷射系统具有较好的综合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13.
测量分析小型手摇起动柴油机冷起动过程的瞬时转速、喷油及燃烧过程特征参数在每一循环中的变化情况;研究供油提前角变化时,这些参数的变化趋势;观察柴油机起动初期和转速增大后,循环喷油量和平均指示压力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运用三维CFD软件,建立柴油机分别燃用纯柴油和小桐子油的计算模型.分析了柴油机燃用2种燃油的燃烧过程,模拟了喷雾的发展历程,通过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燃用柴油、小桐子油的试验来验证模型,模拟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通过对2种燃料的油滴颗粒发展和缸内燃油质量分数分布进行比较,对喷雾特性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不同燃油的质量分数分布变化的趋势大体相同,与柴油相比,小桐子油在喷射的初始阶段的喷射速度较柴油的略大,但主喷射期的喷射速度较低,油束的贯穿距离较小,小桐子油的喷射时间较早,在开始喷射后,小桐子油的质量分数分布变化速度明显小于柴油,到了燃烧后期,其燃油质量分数较高的区域较大.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直喷式柴油机燃烧系统──伞喷燃烧系统。该系统应用大喷 雾顶角的轴针式喷油器,它主要依靠燃油喷雾轮廓与燃烧室形状的良好配合,并组织 较强的挤流达到改善混合气分布的不均匀性和提高燃油空气混合速度的目的。在一台 单缸机上的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系统在小缸径、高速机上的应用是有效的,并在燃油 消耗及冷烟排放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高速F120柴油机燃烧过程中碳粒在不同的火焰条件下形成和氧化的 规律,运用缸内瞬态取样技术和火焰辐射测量技术在该机采用多孔喷射、雾化燃烧系 统和伞喷、预混合燃烧系统时,测取了以预混合燃烧为主和以扩散燃烧为主的两种燃 烧过程中碳粒、氧浓度和火焰温度变化曲线。结果表明柴油机以预混合燃烧时因混合 气结构均匀和较快的燃烧速度对扼制碳粒的形成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叙述了对8300C型柴油机喷油嘴改进的试验研究工作.试验表明,通过适当增加喷孔尺寸可以改善燃油喷射过程及燃烧过程,使耗油率下降3%,烟色也下降。文中还介绍了喷嘴流通特性。  相似文献   

18.
以某186FA柴油机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喷油嘴用不同加工方法的喷孔及流量变化对小型柴油机燃烧和排放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减小喷油嘴流量,同工况下柴油机的最大燃烧压力降低,燃烧始点提前,预混燃烧比重减小,扩散燃烧阶段燃烧速度加强。合理匹配喷油嘴的流量参数能有效降低柴油机的排放。喷油嘴喷孔用电火花打孔与用机械钻孔相比,能明显的改善柴油机排放性能。186FA柴油机用电火花打孔、流量为0.959 L/min的喷油嘴和原机机械钻孔的喷油嘴试验对比,整机HC、CO和PM排放分别下降了45.1%、27.7%和10.4%;NO_x上升11.3%;但HC+NOx仍下降2.4%(八工况排放试验循环)。用喷油嘴优化匹配后整机排放能达到中国非道路柴油机第三阶段排放标准的要求。研究表明:柴油机在中、小负荷工况的燃油消耗率、HC、CO明显减少是整机排放降低的主要因素,其机理是喷油嘴流量系数大,喷孔燃油流道表面质量改善,提高了喷油压力和喷雾质量,每循环喷雾形状稳定,改善油气的混合和燃烧质量,说明喷油嘴喷孔参数和流量是影响非道路小型柴油机性能和排放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受限喷雾技术在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一种头部带挡块的单孔喷油嘴在直喷式柴油机上的应用,该喷油嘴的特点是利用喷嘴头部挡块对油束的遮挡作用,以改变油束方向,并使油束在撞击挡块时产生油滴的二次雾化,达到加大油束在空气中的散布面积,从而提高燃油与空气混合速率。通过试验表明,在190型小缸径直喷式柴油机燃浇系统中应用该技术,既可保持直喷式柴油机的良好启动性和低油耗的优点,同时又能降低制造成本和对燃油品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