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陆慧  张杨 《科技咨询导报》2007,(28):187-188
通识教育是大学培养人才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今在一些高校通识教育已逐步开展起来,然而却也存在不少问题。本文拟从课程角度探讨通识教育的实施进行分析,并对课程整合、综合课程的实施、人才培养综合化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我国在近年来加强了对通识教育的宣传力度,教育界逐渐提高了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同时,广大的研究学者也对通识教育作了深层次的研究,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本文讲解了我国通识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再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学通识教育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通识教育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本文主要论述了我国大学实现通识教育的主要途径,即认清通识教育的本质,实现教育的自由发展;优化学校组织架构,促进通识教育的发展;制定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加强课外活动的总体设计,提升通识教育的实施环境。  相似文献   

4.
胡月 《科技咨询导报》2012,(13):155-156
我国一直以来高等教育课程偏向专业教育,由此造成不少弊端,本文通过对美国文理学院通识课程的基础技能、批判思维、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三方面特点进行分析,反观我国大学课程在这三方面所存在的不足,参考美国文理学院通识课程这三个方面的做法,提出一些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5.
张敏 《科技信息》2012,(22):174-175
通识教育是大学教育的理想,也是一种具有实践意义的课程体系。但是迄今为止,我国高校对于通识教育的内涵等尚存在误区。本文初步探讨了现代大学通识教育的内涵,并浅析了我国大学现行通识教育课的现状,对大学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提出简单设想。  相似文献   

6.
写作课程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必修课程,既具有基本技能特征,又具有职业技能特性。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章节安排、具体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等应兼具写作技能教学和人文教育(通识教育内涵之一)功能。特别强调教学内容打破文种语体训练模式,教学方法打破单纯文字写作训练模式,综合借鉴尝试多媒体资料与新媒体传播手段,提升教学活力与能力适应度;课程整体的序化原则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兴趣导向,提升接受程度和互动深度。  相似文献   

7.
通识课程《管理学》教学过程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纯和 《科技信息》2009,(9):99-99,141
通识课程教学在我国大学中得到较为普遍的认可和采用。但由于通识课程面对学生的差异,学校和教师应该采取适应通识课程特征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法.才能够使通识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职通识课程在学校培养人才功能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目前呈现出一些显著的问题,高职通识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出现,为其指明改革方向。基于师生视角,通过问卷及访谈的形式对高职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为后期高职通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敏  王国龙 《科技信息》2012,(24):219-219
社会愈来愈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就业弹性和适应能力,对于财经专业的学生而言,财经类通识课程的教育教学就是为了培养他们的财经意识,树立经济思维,拓宽知识面,使他们在就业时能够适应较广的职业范围,能够触类旁通,游刃有余。财经通识类课程的教育,教学改革等对于培养新型人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财经通识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真正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扎实做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的改革,并且不断创新,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大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体系探究——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直以来,因为对如何评价学生学习,特别是通过实时性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及时的调整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性的重视不够。教学评价常被简化成一种机械的考核手段,划分等级成了评价的唯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反馈教学都变得十分苍白。因此,探索一套完整、系统、可行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对教和学都意义深远。这里就以大学...  相似文献   

12.
曹桂霞 《科技信息》2014,(1):177+203
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教学的风向标,是检验体育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过程性评价是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完成的、建构学习者学习活动价值的过程,对学习者的体育学习过程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高职院校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并构建适合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是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从高师文科高等数学通识课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改革,针对课程教学改革中的一些问题给出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4.
以人为本的大学通识课程应该为满足大学生各种层次的人生需要而设置,这是符合马克思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具体应开设高等教育学、逻辑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学、科技史等课程,并重视隐性课程在通识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刘玲玉 《科技信息》2013,(10):24-24
本文通过解读通识教育内涵,指出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只从课程层面纳入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仍然保留了严重的工具化倾向,并未彰显其课程应具备的人文性;提出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人文性的核心在于文化价值观教育,试图探讨大学英语通识教育课程的有机构建。  相似文献   

16.
阐释高校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课程的内容及其目标,归纳目前我国高校本科通识选修课程及其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即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课程组合的拼盘化;课程内容的知识化、浅显化;教学方法的单向性、灌输式;成绩评定的单一性和简单化以及师资力量较为薄弱。针对上述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与管理5个方面提出加强通识教育课程教学效果的途径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全校性通识课程趣味化学实验的开设背景、课程性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结合实际教学过程,探讨了课程在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动手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等方面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学院学报》2016,(3):111-116
传统教育模式下,课程仍然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主要载体,是教育的基础性要素。对于通识教育而言,通识教育课程则直接关乎通识教育的基本质量,影响着通识教育目标的达成。本文梳理了通识教育课程理念和分类,总结了高校通识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已取得的成绩,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识教育源自欧洲,成型于美国,20世纪90年代进入中国高校课程改革的范畴,但研究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成果并不多见。本文立足于吉林动画学院和吉林艺术学院的实际,探讨艺术院校通识教育的培养目标,并根据培养目标架构起核心课程体系,以期能够为艺术生的科学培养和人文素质及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更多的可行性方案。  相似文献   

20.
通识教育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还存在许多不足。本文阐述了通识教育的意义,分析了其在课程设置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