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言外之意     
林景英 《科技信息》2007,(21):170-171
言外之意是一种从句子的意义中推断出来的实际话语的含义。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的,人们往往故意违背合作原则或是遵循礼貌原则,从而导致言外之意的产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人们可以悟出句子所要表达的言外之意。言外之意主要具有风趣幽默和巧妙讽刺的语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语篇与语境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语篇的含义依赖于语境。文化语境是生成语篇的间接因素,一方面,文化语境的解释和制约功能会间接影响语篇的意义;另一方面,文化语境又是决定结构安排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影响语篇结构的根源在于存在思维方式的差异。语篇是思维方式的体现,文化语境决定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言具有模糊性,言语交际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信息传递的动态系统,是交际双方在意图和意义之间映射的互动过程。语用模糊是语言运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语用模糊现象的存在说明交际活动中的语言有不确定性,而话语意义的协调又需要借助具体的认知语境来实现。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调的副语言特征与话语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蔚萍 《长春大学学报》2010,20(1):115-118,121
人类交际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英语语调是一种副语言形式,不同的语调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意义,表达不同的态度或情感,它具有特殊的交际功能与价值。本文主要探讨英语语调的副语言特征,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语调的话语功能,推断话语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教学观对教师教学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重知识传输的传统教学弊端日益显现。建构主义教学主张学生在教师指导下 ,通过情境合作、交流、会话 ,积极主动地进行意义建构。这种教学观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要求教师转变其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6.
论文试图探讨语调在语用过程中所产生的语用效果。交际中语用者传递的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语调来实现的。Halliday认为语调可以实现交际者的情感功能和交际过程中的人际功能。Sperber和Wilson认为语调也属于明示信号,能够帮助听话者进行假设推理,Vershueren认为语调有约定俗成的意义体系,也有临时语境激发的语调异常以传递额外信息,称为语境语调。论文试图解决:①规约语调的语用效果;非规约语调的语用意义;②语境语调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英语语调是说话人组织话语意义的一种手段,是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语调可以传递不同的信息和话语含义,它是说话者用来表达自己情感和意图的重要手段。语调的变化并不影响也不改变词汇本身的意义,但语调错误会造成误解,影响语言交际。因此掌握正确的语调、了解语调的语用功能对于有效交际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文化关系密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更是语言文化内涵的主要载体。文化语义常常被附着在特定文化范畴的词汇上,词汇的文化语义是有效进行言语表达和理解的关键。词汇的文化语义具有动态特性,必须善于利用语境建构词汇的文化语义,以利于言语交际双方成功交流思想。  相似文献   

9.
陈晦 《咸宁学院学报》2005,25(1):131-135
语言交际是交际双方的互动过程,涉及发话者的话语产生和受话者的话语理解,而话语理解对交际成功至关重要。本文试从话语理解的先决条件——语用前提的定义出发,通过文学作品中的会话分析,具体说明语用前提——话语理解的先决条件和推导会话含义的基本依据——对话语理解的制约和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媒体范例“the other woman”的语用分析,阐明语境对理解话语所起的作用。并探讨了如何借助语境,利用语用推导,排除歧义,得到真义,从而达到成功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也谈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及其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汇有义,义随人生,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与语境,说话人的立场,观点和情感密切相关,在翻译过程中,首先要把握词的本义,再探究其引申或比喻之意,还要看其特定的语言环境,才能得出的正确的,忠实于原的译义,否则必生歧义。所以,认真地研究英语词汇的情感功能,对于良好地传达原的思想感情,增强译的表达效果意义重大,值得我们不断探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确把握话语内含,成功地臆测对方的言外之意,交际双方不但要有不受语境假设影响的共知,还必须掌握每一项有关的语境信息。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需要利用对语境及其功能的认识,才能避免语用失误,准确地理解对方和表达自己。  相似文献   

13.
张栓 《科技信息》2011,(5):210-211
语境是在语言使用过程中生成的,因而语境也在不同方面受到限制。虽然原则上语言使用的每个要素都可以作为一个与语境相关的要素出现,并加以考虑,但是并非在每一种场合这些要素都已相关因素的身份调动起来。由于与话语匹配的语境组合的多样性,孤立的的话语几乎都具有很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在交流中,我们不能容忍含糊性的存在,允许语境进入语言分析就成了精确性的先决条件。让语境融入语言意义的生成过程变便成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而维氏顺应论中的语境观对语境在意义的生成过程中做了全面的分析。尤其是其中的三个世界,对语篇连贯研究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相对性,主张数学对象的意义应是主体基于原型情境问题所进行的有意义实践,依赖于不同主体的表征形式及主体间的交流状况。由此明确数学理解应是主体有意义地存在于数学课堂的方式,既是主体领会数学对象及其意义的行为,又是主体认识自己、建构自我身份的活动。阐述了数学教与学过程中的数学理解分析必须把握个体主体和共同体主体的辩证关系,情境问题的抽样特征和有意义实践的意图性。  相似文献   

15.
焦点落在具体的句子成分上,并以凸显该句子成分达到突出句义侧重点的目的,据此,焦点可以认为是形式范畴的概念,它与焦点义(即语义侧重点)有着形式与意义的辩证关系。一方面不同的焦点以其语音、词汇、句法各手段凸显出不同的侧重点,另一方面,焦点不仅与主位、述位、新旧信息有关,而且更根本的是,它与言语主体意识的侧重点有关。汉英焦点分布的位置都相当灵活,SVO语序原则和语境都是确定焦点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6.
传播具有两大基本问题:一是符号能否指代意义,意义能否共享,这是符号学传统;二是交流如何进行,交流障碍能否解决,这是哲学和伦理学传统。中国先秦思想家对这两大问题的思考带有强烈的辩证色彩,深远地影响了后世。前者表现为“名实”和“言意”之辩,后者表现为“是非”与“辩讷”之争,肇始于《老子》,发展于《庄子》,经各学派争论,《荀子》集大成。学术寻根意在理论建构,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将古代传播思想看成一个整体,提炼核心概念和命题,重新组成具有逻辑关联的命题系统,从而建构“传播辩证论”。  相似文献   

17.
任何言语行为及其理解都必然发生于特定的语境。听者在交际中决不只是消极地充当信息收受者,也不仅是利用语言知识去获得句子本身的意义,还需要利用语境所提供的线索对句子意义进行处理(增补、删减、过滤等),才能真正理解话的意义。本文根据语境理论及实际教学经验,着重讨论了语音语境、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分析在英语听说课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90名全日制大一学生为受试,运用基于选择和翻译两个任务的句法阅读测试,对认知语境在句法歧义句意义建构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综合阅读测试、有声思维和访谈等三种研究方法所得出的结果表明:语言知识、情景知识和背景知识的内化能够加速句法歧义句的理解;共有的认知语境能够促进句法歧义句的意义建构;此外,认知语境会使句子理解的最大关联和最佳关联之间形成反差,从而限制歧义句的理解。最后提出,广大外语教师应该积极利用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环境,尽可能地扩大学生的认知语境,从而提高学生句法阅读的能力,继而提高篇章理解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语篇分析是以语境作为基础进行的语言分析,语篇分析家在分析语篇时,必须要考虑语篇所发生的语境。因为在语篇中,最明显的语言成分也需要在语境的帮助下才能使其意义得以明确。在语篇分析中,语境有助于明确语篇中的意义和所指及推导出语篇中的隐含意义。  相似文献   

20.
首先阐释了国内外语言研究者对语境的分类,然后,阐述了语境在话语交际中的五个功能:解释功能、制约功能、预测功能、填充功能、修辞功能.最后指出,话语交际可以创设语境,应充分调动话语来产生有利于话语交际的语境,以便达到最佳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