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不同灌水处理对高羊茅草坪蒸散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灌水处理条件下高羊茅的蒸散量、光合蒸腾日变化的测定,研究植物生理日变化与土壤水分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充分灌水条件下高羊茅的蒸散量明显高于限制灌水;不同水分梯度下,高羊茅的蒸散量随土壤含水量的降低而减少;不同灌水条件下,蒸散量日变化呈双峰变化,一天内主要集中在11:00到15:00之间;高羊茅净光合、蒸腾速率日变化曲线均为单峰型,且充分灌水条件下的净光合、蒸腾速率高于限制灌水.  相似文献   

2.
赵昱昀 《科技信息》2014,(8):94+128
遥感技术因其经济、适用、高效等特点,在蒸散量估算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研究和总结了常用的遥感估算蒸散量的方法,分析了各种模型和方法的特点,对几种常用遥感数据在蒸散发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做了概述,归纳了目前遥感估算蒸散量的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遥感估算蒸散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分析西宁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的变化特征,采用Penman-Monteith(P-M)公式,计算年及四季的ET0值并进行了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西宁地区ET0的年际、年内变化呈下降趋势,且趋势显著;ET0年内分布为6月份达到最大值,12月份达到最小值;西宁地区的ET0与平均温度、风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降水和相对湿度成显著负相关。这说明ET0值受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田间试验资料,综合考虑了影响农田蒸散的气象、作物和土壤因素,并以Priestley-Taylor公式为基础,建立了不同作物(棉花、玉米和冬小麦)的农田蒸散估算模型。该模型仅需常规气象和农业气象资料,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4种草坪草种耐盐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分析4种常用草坪草种: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d.)、草地早熟禾(Poapratensis L.)、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和普通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 (L.) Pers.),分别经质量分数为0.35%、0.5%、0.65%和0.80%的NaCl溶液处理后发芽率、叶片长度、脯氨酸和叶绿素变化.结果表明,盐胁迫下草坪草种的发芽率、叶片长度、叶绿素与脯氨酸含量与盐溶液质量分数表现显著的相关性,且差异显著.随着NaCl溶液质量分数的增加,4种草坪草种发芽率、叶片长度较对照均有所下降,但变化幅度各不相同.通过测定经不同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处理后草坪草叶片中脯氨酸含量和叶绿素含量发现,脯氨酸含量增加而叶绿素含量降低,两种变化趋势也各不相同.综合比较分析表明,4种草坪草种耐盐性大小为:草地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高羊茅普通狗牙根.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PT-T蒸散发模型和SBDART辐射传输模式利用Landsat TM影像对广东省桉树林区域尺度的蒸散量进行了分析计算,蒸散量计算的参照物为同区域的天然混交林。实验结果显示:1)两类林区的区域蒸散量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呈正相关关系,且增长率相近;2)相同地理环境条件下,桉树林区蒸散发量要大于天然混交林区,当植被指数为0.4时,24小时ET相差约0.18mm。以上结果说明桉树林在广东省这类湿润气候区依然存在生长优势,生长过程相对天然混交林将消耗更多的水分,并对该区域的水循环过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西北干旱荒漠区的气候特点,从农业部北京克劳沃草业技术开发中心引进了46个观赏草坪草种,其中草地早熟禾24个品种;高羊茅11个品种;多年生黑麦草11个品种。试验地分别设在甘肃河西走廊和新疆哈密地区城镇企事业单位的机关院内、学校、住宅小区等地。通过观测研究了各观赏草坪草种的抗热性、抗寒性、耐盐碱性、抗旱性和耐践踏等适应...  相似文献   

8.
9.
以黑河流域湿地、农田、草地、柽柳、胡杨林、混合林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气象因子(净辐射、温度、土壤热通量、风速、相对湿度、土壤体积含水率),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决策树(CART)、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回归(SVR)、BP人工神经网络(BPANN)、深度学习(DL)等方法对蒸散量进行插补。结果表明:(a)RF、SVR、BPANN、DL在各个生态系统的蒸散量插补精度均较高(R2 = 0.8~0.93,RMSE=21.730~41.731 W/m2,MAE=12.153~26.129 W/m2),但SVR在柽柳、混合林生态系统的结果稍差于其他3种方法(R2降低了0.01~0.02),MLR插补精度最差(R2 =0.6~0.7),CART结果介于之间(R2 = 0.78~0.9)。(b)加入土壤体积含水率能一定程度提升模型插补的精度(R2提高了0.01~0.06)。(c)利用建立的插补模型去插补其他年份的蒸散量,发现其精度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综合考虑模型的精度和稳定性,RF、BPANN、DL对于蒸散量的插补具有较高的精度,同时加入土壤体积含水率可以提高模型插补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表面能量平衡系统是应用卫星对地观测的可见光、近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资料,结合实测气象数据或大气模式输出数据,根据表面能量平衡原理估算不同尺度的地表大气湍流通量,从而估算地表相对蒸散的一种方法。在水文地质、NOAA卫星及地面气象数据的基础上,对大同、忻州和临汾3个盆地的区域蒸散进行了估算,评价了区域蒸散的分布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以介休市为例阐述了地下水超采区目标蒸散发(ET)计算的理论与方法,将地下水位恢复纳入目标ET计算当中,采用先综合、再分项、后评估的方法,计算得到介休市2020年不同水文年的目标ET,即平水年(保证率为50%)、枯水年(保证率为75%)分别为480.9和433.0mm.从区域整体水资源消耗角度出发:根据不同外调水量及地下水开采量组合的水资源条件组合,设置了9种方案,分别计算了各种方案的综合ET;根据不同的农业灌溉节水措施和中水回用措施,提出相应的分项ET方案;根据ET的确定原则,对二者计算结果进行了协调分析与评估,给出了推荐方案,得到目标ET.   相似文献   

12.
Theories and calculation methods for regional objective E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regional objective ET (Evapotranspiration) is a new concept in water resources research, which refers to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that could be exhausted from a region in the form of vapor per year. The objective-ET based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allocates water to different regions in terms of ET. It controls the water exhausted from a region to meet the objective ET. The regional objective ET must be adapted to fit the region’s local available water resources. By improving the water utilization efficiency and reducing the unrecoverable water in the social water circle, it is saved so that water related production is maintained or even increased under the same water consumption conditions. Regional water balance is realized by rationally deploying the available water among different industries, adjusting industrial structures, and adopting new water-saving technologies, therefore to meeting the requirements for groundwater conservation, agricultural income stability, and avoiding environmental damages. Furthermore, water competition among various departments and industries (includ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water use) may be avoided. This paper proposes an innovative definition of objective ET, and its principles, sub-index systems. Besides, a computational method for regional objective ET is developed by combining the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model and the soil moisture model.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6CB403401)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50721006)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逆泻心汤对慢性乙酸胃溃疡大鼠血浆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四逆泻心汤组、雷尼替丁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四逆泻心汤、雷尼替丁灌胃,2w治疗结束后,取血测ET、CGRP含量.结果四逆泻心汤治疗组、雷尼替丁治疗组血浆ET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而CGRP含量则明显升高.结论四逆泻心汤可能是通过增加CGRP含量,降低ET含量,改善黏膜微循环,增加胃黏膜血流(GMBF),从而促进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14.
对于多轴控制系统,研究系统的控制精度和各轴同步性能.结合BechHoff公司ET1100的实时以太网技术,构建了ET1100加FPGA的雕刻机控制系统.使用Altera的FPGA实现ET1100的控制时序和状态机切换,主从站通信协议CoE的解析并且负责电机控制驱动板的脉冲产生.最终完成了雕刻机控制系统的从站构建,验证了由ET1100提供的分布式时钟的同步性能.实验表明,系统控制可靠、精度高,同步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5.
对甘草属的长荚果系,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它们的酯酶同工酶.结果表明:每个种具有明显的酶谱差异,有其特征酶带;从酶谱的相似度指数来看,6G、6aG、8G、8aG的相似度指数较高,亲缘关系较近,而2G、4G、5G、8bG的相似度指数较低,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经过薄层色谱扫描,根据各酶谱的峰面积的百分率,用系统聚类法、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以欧氏距离4.0为分类线,把甘草属长荚果系分为二类,Ⅰ类:1G、5G、6G、6aG、7G、8G、8bG,Ⅱ类:2aG、4G、8aG、3G、2G.  相似文献   

16.
采用改良烟熏法复制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研究浓百合剂对实验性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治疗作用的内在机制。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浓百合剂高剂量组、浓百合剂中剂量组、浓百合剂低剂量组、地塞米松组及不加处理的空白对照组。造模各组分别灌胃口服高(1.15g·ml^-1)、中(0.575g·ml^-1)、低(0.2875g·ml^-1)剂量的浓百合剂、地塞米松(10.27mg·ml^-1)和生理盐水(0.9%NaCl),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和内皮素(ET)的含量。结果:浓百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及地塞米松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的TNF和ET平均含量分别为1.397ng·ml^-1,64.993ng·ml^-1;1.342ng·ml^-1,63.005ng·ml^-1;1.120ng·ml^-1,60.565ng·ml^-1;1.108ng·ml^-1,60.135ng·ml^-1;1.443ng·ml^-1,103.257ng·ml^-1;1.056ng·ml^-1,60.088ng·ml^-1。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和ET的含量均较空白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治疗各组血清中TNF和ET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浓百合剂通过降低血清中的TNF和ET含量来控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7.
不同草原群系植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小针茅(Stipaklemenzii)、克氏针茅(S.krylorii)、大针茅(S.grandis)、羊草(Leymuschinensis)群系,以及各群系内部不同退化状态的植物种多样性作了比较研究,分别以种的丰富度、干重值、重要值指标作了种的多度分布统计,又计算了不同群系及各群系内不同状态的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结果表明:1)植物种多样性有随小针茅→克氏针茅→大针茅→羊草群系逐步增长的趋势,这与群系的水分生态状况是一致的;2)群系内随不同退化状态,种多度分布呈现出有规律的变化;3)三种指标所表达的信息多样性指数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可用“中度干扰假设”(IntermediateDisturanceHypothesis)来解释,由于多样性是干扰梯度的峰形函数,所以中度干扰导致最大的多样性.由此可以根据多样性变化的峰形函数确定放牧保护的临界等级(阈值).  相似文献   

18.
汾河三坝灌区浅层咸水利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西省汾河三坝灌区淡水资源短缺,是农业生产发展的制约因素。三坝线层地下咸水灌溉试验(1990~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3.0~5.1g/l的咸水灌溉小麦、玉米、棉花和高梁,均比不灌的增产30%以上;在春季河灌和汛期集中降雨淋洗的条件下,作物根层土壤不积盐;实行咸淡水轮灌,增辟水源,改善水质,可获作物增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设计,通过人工控水、自然蒸发试验,对两类具有不同蓄水保墒作用机制的新型保墒材料其耦合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晨具有持续干旱与干湿交替并存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二联合应用能显提高土壤的保墒率。各措施保墒作用的相对大小,与初始土壤水分贮量和降雨分布形成的干旱过程密切相关。低含水率持续干旱期,渗水膜覆盖的保墒效果远大吸水剂,而干湿交替期吸水剂的保墒作用又大于渗水膜覆盖。在3个月的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