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生物絮凝剂的研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生物絮凝剂的特点及应用现状,概括了生物絮凝剂在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陈维红 《科技信息》2012,(24):383-383,385
生物絮凝剂是一种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有机天然高分子絮凝剂,因其安全无毒、高效、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综述了生物絮凝剂的特点、絮凝机理、影响因素,分析了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莉 《科技资讯》2007,(35):152-152
微生物絮凝剂作为第三代絮凝剂,越来越受到各国水处理工作者的重视.从新型生物絮凝剂普鲁兰入手,主要介绍了其发展历程及其在城市生活污水、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垃圾渗滤液处理、重金属离子处理中的应用,认为普鲁兰在水处理及其它领域中有着较好地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牛艳 《科技信息》2007,(23):43-43
基于强化生物聚合铁的絮凝性能,制备了纳米Fe3O4,并与生物聚合铁联合应用,考察了复合絮凝剂的除油性能,并探讨了其除油机理。结果表明复合絮凝剂对含油废水的处理效果优于单独使用生物聚合铁时,复合后最高除油率可达94.8%。考察了投药量对絮凝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产生菌发酵动力学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优化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生产的发酵过程,对絮凝剂产生菌F2-F6发酵生产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利用数学建模方法得到了描述F2-F6菌体生长,絮凝剂合成及底物消耗动力学方程和动力学参数.实验和方程数据的比较结果证明动力学方程计算值与实验值拟合良好,为复合型生物絮凝剂的放大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絮凝沉淀是目前应用最广的水处理方法之一,而废水处理药剂的性能则是絮凝处理效果好坏的关键因素。所谓絮凝剂,就是能使水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颗粒产生絮状物沉淀的物质。按照药剂使用化合物的类型,絮凝剂可分为无机絮凝剂、有机絮凝剂和生物絮凝剂。目前,新型无机高分子聚硅酸絮凝剂(PSAA)因其同时具有电中和及吸附架桥作用,絮凝效果好,克服了传统絮凝剂处理水样中残留铝含量高、稳定性差的缺点,具有较好的除浊、脱色、除油和除  相似文献   

7.
以聚合氯化铝PAC为絮凝剂,抽取珠江原水,分别直接投加和经过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再投加絮凝剂,对比两种情况下的絮凝剂投加量.结果表明,在沉淀池出水浊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经过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后絮凝剂投加量大为减少.曝气生物滤池在作为深度净水工艺的预处理时对减少絮凝剂投加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絮凝剂的絮凝性能以提升养殖污水的处理效率,利用壳聚糖具有的絮凝特性,并依据壳聚糖与絮凝剂之间的共聚反应,设计了5种不同浓度组合基质的处理,分析了絮凝剂投加量、生物絮凝剂与壳聚糖复配比例、pH等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投加量为30.0 mg/L,pH=5,生物絮凝剂与壳聚糖复配比(V/V)为21∶9时,对养殖污水COD的去除率最高.壳聚糖与生物絮凝剂复配获得的复合絮凝剂对COD,NH3—N,BOD,SS及TP污水指标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2%,81.0%,85.0%,58.3%和27.5%.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生物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对含氟、氯废水进行了混凝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生物聚合硫酸铁絮凝剂投加量的增加,F~-、Cl~-的去除率升高;随着废水pH的增加,F~-、Cl~-的去除率先升高后降低,pH过低和过高都会破坏絮体影响絮凝反应效果。生物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去除F~-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投加量3.3%(体积分数),pH在5~6之间,反应时间5 min,F~-去除率达98.41%以上,残余F~-浓度为2.39 mg·L~(-1)以下,低于国家《铅、锌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5466—2010)规定的限值;生物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去除Cl~-的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投加量15%,pH在1.6~3.6之间,反应时间15 min,Cl~-去除率达56.26%以上,出水Cl~-浓度为437.42 mg·L~(-1)以下。进行了生物聚合硫酸铁絮凝剂与化学合成聚合硫酸铁絮凝剂絮凝对比实验,发现生物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具有絮凝效果好,二次沉淀少等优势。对实验数据进行动力学模拟,发现生物聚合硫酸铁絮凝剂对氟、氯离子吸附符合Lagergren二级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胞外聚合物(EPS)具有可以充当吸附剂、絮凝剂、混凝剂及固定微生物等潜能.系统综述了基于EPS在环境工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详细阐述了EPS在土壤中污染物去除及土壤修复的研究成果,指出了EPS作为生物絮凝剂的优势,并对EPS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以期为EPS在环境工程中的深入研究给予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1.
采用原生质体融合-紫外诱变技术分离得到高效絮凝剂产生菌Enterobacter sp. W16-c,并对其产絮特性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nterobacter sp. W16-c的絮凝能力比出发菌提高13.91%;突变菌株发酵产絮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酵母膏,最佳初始发酵pH值为5~9;金属离子Fe2+、Na+对Enterobacter sp. W16-c的产絮效果有促进作用;在最佳发酵条件下所产絮凝剂的絮凝率可达96.2%;Enterobacter sp. W16-c的主要成分为多糖;Enterobacter sp. W16-c是一株产絮性能稳定的高效产絮突变菌株。  相似文献   

12.
将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在(35±1)℃下运行102天处理低浓度废水,研究微生物絮凝剂对厌氧污泥颗粒化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絮凝剂或阳离子PAM(聚丙烯酰胺)对厌氧污泥颗粒化具有促进作用;连续投加微生物絮凝剂的反应器1(R1)运行43天后,容积负荷达3.8 g/(L.d)(以单位容积反应器每天的化学需氧量负荷计),而投加阳离子PAM的反应器2(R2)和对照反应器3(R3)达到同样的容积负荷分别需要44和98天;R1中的颗粒污泥在沉降性能和产甲烷活性方面优于R2中的颗粒污泥;实验结束时,R1,R2和R3的COD去除率分别为94.5%,91.7%和84.0%.  相似文献   

13.
从林下土壤中筛选得一株产絮凝剂的细菌XMX-1(其产生的絮凝剂命名为XMX-1F);研究结果表明:玉米淀粉、玉米浆是廉价的碳氮源;探讨了在絮凝体系中,影响絮凝效果的因素。通过乙醇提取的方法,从发酵液离心后的上清液中获得絮凝剂粗产品7.685g/L;通过蒽酮反应、紫外扫描以及红外扫描等多种方法手段分析确认XMX-1F是以多糖为主的高分子絮凝剂,多糖含量为77.87%,且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在实际废水处理方面,XMX-1F对洗煤废水、泥浆废水以及活性炭悬液等有悬浮颗粒的废水处理效果明显,但脱色效果不明显,通过XMX-1F对模拟洗煤废水的应用研究表明,其应用到处理实际洗煤废水中的前景是可观的。  相似文献   

14.
考察了生物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维生素对谷氨酸棒杆菌生长及生物絮凝剂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生物素对菌体的生长无明显影响,0.2 mg/L的生物素对絮凝剂的合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维生素B1对菌体的生长有轻微的促进作用,但对絮凝剂的合成无明显影响;维生素B12对菌体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0.1 mg/L的维生素B12对絮凝剂的合成有轻微的促进作用,随着维生素B12浓度的增加开始对絮凝剂的合成产生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Ca2+对生物絮凝剂絮凝形态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生物絮凝剂的絮凝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絮凝条件下形成的絮体进行分析研究,发现Ca2 在絮凝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略的作用.一定浓度的Ca2 能降低颗粒的表面电荷,促进絮凝剂分子与颗粒之间的键合,并且在絮凝过程中Ca2 可以与某些颗粒发生晶格置换,使有机物晶体结构的有序性转好,有利于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16.
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生长周期中参数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生长曲线变化在不同时期的pH值、 基质-葡萄糖、 硫酸铵含量、 絮凝活性、 产量变化、 细胞絮凝效果变化等. 结果表明, 在整个生长周期中,pH值基本不变;碳氮源变化显著, 并存在相关性; 进入稳定期后,60 h时,絮凝活性达到最大值97.35%, 此后, 絮凝活性数值下降, 但不明显, 絮凝剂产量最大值为3.02 g/L;细胞絮凝效果与细胞生长呈正相关性. 鉴定结果表明, 3种单菌分别为Brevibacterium mcbrellneri, Burkholderia glumae, Cryptococcus albidus var aerius.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常规的细菌分离纯化方法,从活性污泥和农田土壤中筛选到12株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茵,经复筛得到一株高效絮凝剂产生茵MBFP-7.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絮凝对象,研究了温度、pH、微生物絮凝剂的投加量和Ca^2 对絮凝活性的影响;探讨了微生物絮凝剂的絮凝机理.  相似文献   

18.
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去除低浊水源水中铝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无机铝盐絮凝剂在处理低温低浊水时残余铝过高的问题,采用中试装置,应用复合型生物絮凝荆(CBF)处理北方地区冬季低温低浊水源水,考察了在不同混凝条件下处理后水中残余铝浓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复合型生物絮凝剂对水中残余铝有很好的效果,在与聚合氯化铝铁复配进行强化混凝的试验当中,混凝效果提高36.1%,总投药量降低了15%,并且消除了聚合氯化铝铁(PAFC)导致的残余铝升高的现象,出水残余铝浓度仅为0.016 mg/L.综合考虑处理效果与投药量,建议复合型微生物絮凝剂与聚合氯化铝铁的最佳复配比为2 mg/L:15 mg/L.  相似文献   

19.
从活性污泥中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高絮凝活性的絮凝剂产生的菌株FH-8,用猪粪水替代部分碳源、氮源,优化了该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在猪场养殖粪水COD质量浓度为1 000 mg/L的1 L猪粪水中添加4 g葡萄糖、0.5 g(NH4)2S)4,调节培养基初始pH值为7、培养48 h后得到的菌悬液对高岭土絮凝活性达到93.2%.用猪粪水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比传统培养基生产的微生物絮凝剂更为节约成本,约为传统培养基成本的20%.  相似文献   

20.
对国内信息服务机构的RSS应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为国内信息服务机构的RSS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