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我国农用地分等定级理论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通过对级差地租理论和农业生产特点的分析研究,认为农用地评价的客体是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评价的直接对象是能充分体现土地生产和劳动消耗差别的土地质量,提出土地生产率差别是农用地分等的依据,而劳动消耗差别是农用地定级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农用地分等和定级的数学模型方法。图3,参5。  相似文献   

2.
依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泉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水土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根据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的坡地、梯田的草地、林地和农田等不同类型土地进行生态恢复的水土效益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为:高泉小流域生态恢复的水土效益指数为44.819。其水土效益排序指数排序为:土壤养分效益〉林草地生态恢复效益〉土壤水分含量效益〉农田土地生产力效益。总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恢复治理措施对农田土地生产力和土壤水分效果较之于土壤养分和林草地植被恢复效益来说低,这种评价结果比较符合当地实际。也说明该小流域通过治理后,生态恢复还处于初始阶段。图1,表2,参7。  相似文献   

3.
小流域水土保持优化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依据生态学及生态经济学原理,在对自然资源及社会经济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对海伦光荣小域土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对光荣小流域生态经济系统进行了分析。进而应用多目标线性规划法,建立了光荣小流域水土保持优化模型。模型的求解和实施意在使不流域土利用结构趋于合理,生向良好发展,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砖窑沟流域为例,选择1989、1998、2010年3个时期,采用多维灰色评估模型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结果表明,高灰类和低灰类的土地面积均为上升趋势,但高灰类上升缓慢,中灰类呈迅速下降趋势。同时,划分了综合治理效益发展趋势类型,即高稳定型、低稳定型、上升型、下降型和不稳定型,其中低稳定型和下降型的发展趋势成为流域的主要类型。今后的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应采取新思路、新策略。图3,参13。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中阳县农耕地质量评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土地租赁、征用和承包转让过程中,需要确定不同质量的土地价格或租赁费用。土地质量是实行土地有偿使用的基本依据,因而开展土地质量评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以西省阳县为例,对该县农耕地质量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和保护土地,国内外的这方面研究进展很快。有指示因素-判断标准-临界值评定监测体系、土地质量指标计划PSR框架评价、生态系统方法评价等。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评价工作,势在必行。表2,参4。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方法的黑龙江省土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7大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黑龙江省13个地级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进行了评价,以便为主体功能区建设提供支持。结果表明:①哈尔滨市、大庆市、齐齐哈尔市和绥化市土地开发适宜性较高;②七台河市、鸡西市、佳木斯市、双鸭山市、牡丹江市和鹤岗市土地开发适宜性中等;③伊春市、黑河市和大兴安岭地区开发适宜性较低。该评价结果可以为宏观上把握黑龙江省土地开发潜力和主体功能区政策制定提供决策参考。表5,参7。  相似文献   

8.
构建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的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空间差异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紧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基础上,依据城市人地关系的PSR模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可行的,江苏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度空间差异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各城市区位条件与经济发展水平,并且这种空间差异分布由南向北依次形成苏南、苏中、苏北3个梯度带,与江苏省各城市的区位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符.图1,表4,参15.  相似文献   

9.
张掖市统筹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分区是实现统筹区域土地利用的重要手段,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张掖市各乡镇的土地利用程度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聚类法进行综合分区,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管制分区,将张掖市划分为4个土地利用区和7个管制区。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方的方向、战略对策和管制措施,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图5,表2,参5。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半导体封装质量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导体封装某工序具有5个需要进行控帝J的关键质量特性,而且这些关键质量特性之间存在相关关系,为此,对抽样检测到的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并对前几个主成分应用Hotelling T2控制图进行控制.应用开发的分析工具,对某工序的抽样数据进行了研究,对主成分的控制与对采样数据直接采用Hotelling T2控制图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而雏度从5降到了2.  相似文献   

11.
基于景观格局和农业经济分析的小流域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IS软件ArcView绘制黄塔小流域景观生态类型分布图,并选取了7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对小流域的景观格局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收集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小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立体结构及投入产出分析,提出治理小流域的措施: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土地,搞好小流域综合、立体开发。最后指出,小流域景观格局是自然和人类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部位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的作用强度不同,并且人类活动的空间扩展趋势明显;在短期内人造景观的稳定性高于自然景观,但远离均衡状态。表7,参9。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利用方式对耕地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可以为有效地指导农业生产、促进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获取大量土壤养分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吉林省德惠市土壤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1种土壤养分中,有效锰、有效磷、有效锌、有效铁和有效铜在不同利用方式下变异系数较大。不同耕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不显著。因农户对菜地的投入及管理水平明显高于粮田,造成菜地土壤的大量元素含量高于粮田。除有效钼在旱田和水田中的含量无显著差异外,水田中的有效铜、锌、铁、锰、硼均明显高于旱田,主要原因为水稻田施微肥较多。表4,参16。  相似文献   

13.
主成分分析与系统聚类法在农业用地优先度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用地在土地利用中占了主导地位,是进行农业各部门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因此合理开发农业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系统聚类法对山东省农业用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在农业用地上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为农业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理论依据,并从中分析出农业用地比较合理的城市,为其他城市农业用地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些较好的例子。两种方法的综合利用能更好更科学地反映山东省农业用地的真实情况,为理论的发展和决策的实现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工具。图1,表4,参7。  相似文献   

14.
太行山南麓焦作北山低山丘陵区生态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属于强干扰、退化的土地生态系统。为了实现科学的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在对豫北太行山地区自然因子植被、土壤、地形分异性和人为N子分异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叠加分析。将北山生态系统,按照其生态功能结合自然、人为干扰现状分为山顶消费型、山坡地保护型、河沟地生产型和人工调和型。结果显示:北山地区生产型和消费型的面积比例分别为38.8%和24.9%;保护型和调和型为28.9%、7.4%,整个北山地区生产型和消费型面积过大,而调和型和保护型面积过小,表明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生态压力和人为干扰过大,处于一个不合理的利用状态。依据以上分析,并结合北山的实际现状,对北山的各种土地生态类型提出了相应的治理对策。图4,表2,参8。  相似文献   

15.
实体联系(ER)法是运用比较广泛的数据库结构设计的方法。从分析简阳市人口、耕地、水、气候、生物等农业资源入手,通过确定数据字典、实体类型、联系类型、设计出ER图、确定属性、优化ER图并导出关系数据模型、设计记录格式这一系列流程阐述了如何利用ER方法进行简阳市农业资源数据库结构的设计。图1,表3,参12。  相似文献   

16.
构筑了在使用农用土地时土壤侵蚀随时间变化的一般经济分析模型 ,并在分析中引入使用者成本这一概念 .本文得到以下结论 :1 .经济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存在歧异 .一般而言 ,经济系统自身不能实现农用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2 .农用土地的现期使用会导致未来经济利益的丧失 ,这一现象可用使用者成本来表示 .我国现行农用土地的制度安排会使农民的使用者成本低于社会使用者成本 .3.为了实现农用土地的有效利用 ,减少土壤侵蚀的原地外部不经济性 ,应延长农用地的承包期 .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低山丘陵区土壤贫瘠,农业生产活动剧烈,加之降雨多以夏季暴雨为主,造成了严重的土壤侵蚀现象。通过对宾县三岔河小流域7个试验小区径流和产沙观测资料的分析,总结得出不同水保措施下的水土保持效益,为合理安排耕作方式提供参考。图1,表2,参16。  相似文献   

18.
湖南省耕地安全问题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湖南省自然条件优越,是全国的农业大省之一,但在耕地安全上存在不少问题,如耕地减少与人口增长的反差日趋明显、非农建设用地增长过快、对耕地的压力大、污染日趋严重、耕地质量下降等,制约了农业生产的前景与潜力,影响该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城镇化的发展与农村居民点的建设对耕地的冲击,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以及管理与政策上的不完善和疏漏。为实现湖南耕地安全,应大力加强全民耕地安全意识,加强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管理,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合理开发后备耕地资源等措施。图1,表2,参9。  相似文献   

19.
黑土区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耕地地力的变化对粮食生产、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影响,黑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土壤资源,黑土耕地面积占东北区总耕地面积的18 08%,但常年粮食总产量占全区粮食总产量的28 1%,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 8%,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但是由于掠夺式的经营,导致黑土不断退化。在分析了德惠市耕地地力等级评价因子的基础上,利用RS和GIS建立了耕地资源数据库,确定了每个评价因子的权重,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最后利用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等级指数确定耕地的级别,为黑土区耕地退化治理和耕地的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图1,表1,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