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内胆管癌是原发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佳。而黏蛋白基因的异常表达与胆管癌的发生,进展和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为筛选胆管癌癌变的标志物,开发相应的药物研究,通过对胆管癌血清双向电泳的样品处理、pH范围、上样量的选择、电泳参数的设置和SDS凝胶电泳染色方法等进行比较优化.确定了样品预处理后通过Millpore公司推出的Montage Albumin Deplete kit去除血清中高丰度的白蛋白,再经丙酮沉淀,用裂解液溶解后,采用pH 3.5~10与pH 5~8的两性载体电解质以体积比1∶ 4混合使用,100 μg的上样量,12.5%的SDS-PAGE胶,16 mA/胶进行双向电泳的电泳体系.优化了胆管癌血清双向凝胶电泳的条件,得到了分辨率较好的胆管癌血清的蛋白图谱,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胆汁为材料,应用细胞培养、细胞计数、Hoechst33258染色、流式细胞仪等技术研究暹罗鳄胆汁提取物对人胆管癌MZ-ChA-1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实验结果显示,胆汁提取物可明显诱导人胆管癌MZ-ChA-1细胞的凋亡,经1.75 mg/mL暹罗鳄胆汁提取物诱导处理24 h后,人胆管癌MZ-ChA-1细胞的增殖活动受到显著的抑制,细胞生长抑制率达86.71%;光镜观察结果显示,暹罗鳄胆汁提取物处理细胞后,细胞体积缩小,细胞核固缩;细胞核经Hoechst33258染色出现浓染致密的固缩形态和颗粒状荧光;细胞周期检测出现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S和G2/M期细胞比例下降.研究结果表明,暹罗鳄胆汁提取物对人胆管癌MZ-ChA-1细胞凋亡的诱导具有显著作用,从而为进一步研究细胞凋亡机制提供重要基础和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报道用华支睾吸虫理二甲基亚硝胺诱发动物肝癌的实验研究和临床14例华支睾吸虫病并原发性肝癌病例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A组每只金地鼠通过胃管人工感染华支睾吸虫囊蚴30d后当鼠粪中查见华支睾吸虫卵时开始自由饮服质量分数为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结果:结果11只鼠中4只诱发肝癌、1只诱发肝胆管癌和5只发生肝硬变。B组每只鼠仅自由饮服质量分数为0.0025%二甲基亚硝胺溶液17周,15只鼠中,  相似文献   

5.
李海珠  张俊一 《科技资讯》2013,(14):219-219
目的:对金属支架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60例晚期胆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用金属支架联合三维适形放疗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0例患者,仅给予金属支架置入的治疗方法。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前、术后7天及术后1~3个月的血清总胆红素的变化情况无可比性(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种治疗方法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两种患者的生存率有显著性差异,有可比性(P〈0.05)。结论:金属支架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晚期胆管癌患者临床疗效好,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作为传统中药的河蚬具有退热、治疗肝病和解酒等功效.以新鲜河蚬 (Corbicula fluminea)肉为原料,经甲醇抽提,乙酸乙酯萃取等方法得到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运用DPPH法检测其清除自由基的能力,通过MTT法和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的影响,并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其对QBC939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显示: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在较低的浓度下有较高的清除效果,IC50值为0.6 mg/mL,且随其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增强;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对QBC939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处理48 h,IC50值为250 μg/mL,细胞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处理后的QBC939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峰.研究表明: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不但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对体外培养的QBC939细胞具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能够改变QBC939细胞周期分布,并诱导QBC939细胞发生凋亡.说明河蚬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能具有天然药物开发的潜力,同时也为胆管癌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术 (PTC)在肝门胆管癌分型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2 2例肝门胆管癌 ,15例 (7例拒绝 )术前行 PTC检查 ;其中经右侧穿刺 3例 ,左侧穿刺 7例 ,双侧穿刺 5例。结果 :15例均根据 PTC结果诊断肝门胆管癌并作出 Bism uth分型 ,其中 型 2例 , 型 4例 , A 型 3例 , B型 1例 , 型 5例。结论 :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 ,应作为肝门胆管癌诊断和分型诊断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的方法。方法:本组70例行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其中22例肝门胆管癌),61例穿刺成功,成功率87.14%,手术证实无出血及胆漏并发症。结果:总成功率98.57%,全组无住院死亡病例。结论:左肝管定向穿刺胆管造影术可作为PTC的首选方法,能有效防止出血和胆漏,但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右侧径路PTC,左肝管定向穿刺PTC有助于肝门胆管癌的诊断和分型诊断,应作为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胆管癌是一种起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目前外科手术、放疗和化疗疗效均欠佳,只有手术治疗才可能获得长期生存,而手术切除率最多在25%-50%之间,根治术后五年生存率仅0—30%。其发病原因仍不明,随着对胆管癌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从基因水平探索致癌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讨论肝门胆管癌诊断治疗的经验。方法 :共治疗肝门胆管癌 2 7例 ,其中 2 0例行经皮肝胆管穿刺造影检查明确诊断 ,2 2例手术治疗 ,12例后装放疗。结果 :死亡 15例均死于肝衰。结论 :本组肝门胆管癌都属晚期 ,预后恶劣 ,如能及早诊断 ,则切除率会有所提高 ;对不能切除的晚期病例可施行胆肠吻合或扩张狭窄的癌性胆管后置管引流 ,术后经此管辅以后装放疗 ,亦可使肝门胆管癌得到较好的姑息性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CCCTC结合因子(CCCTC-binding factor, CTCF)对人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的分子作用机制,利用慢病毒感染法获得稳定过表达或敲低CTCF的胆管癌细胞系,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Wb)检测CTCF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生长情况,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采用GraphPad软件(v6)的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CTCF基因在癌和癌旁组织间的mRNA差异表达.结果显示:过表达CTCF可显著促进HCCC-9810和RBE胆管癌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CTCF呈现相反的表型.通过通路富集分析发现:CTCF的表达水平在胆管癌中与p53信号通路活性显著负相关,过表达CTCF可显著下调p53及其靶基因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而敲低CTCF则显著促进p53和p2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综上,本研究揭示CTCF可能通过抑制p53信号通路而促进胆管癌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而发挥促癌基因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自1999年国外学者Que FG等发现Fas/FasL系统在胆管癌等恶性肿瘤的免疫赦免与逃逸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以来,有关胆管癌Fas/FasL系统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机理及胆管癌治疗研究得到了蓬勃发展.本文就Fas/FasL系统介导细胞凋亡的信号转导机制、信号转导途径的调节和在诱导胆管癌免疫逃逸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