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从墨家内部组织的瓦解、墨家学派分裂的角度来探讨墨学流失的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墨学盛衰及其复兴的历程。墨家的逻辑学、墨家知识分子的技术性格、“兼相爱,交相利”的经济伦理以及对人性阴暗面的认识也伴随着墨家思想的失传而一并流失,墨学虽然流失,但是其思想因子却被整合于其他学派之中。  相似文献   

2.
韩瑜 《科技资讯》2014,(30):214-214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核心思想,在传统音乐中的体现也非常明显,在中国传统音乐美学的诸多论作中有很多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论述,不仅如此,很多传统美学学派尽管其美学方向不一样,但不论是提倡兴乐的儒家思想,还是反对音乐的墨家思想,都能体现出一定的天人合一这一核心思想观点,该文从天人合一这一思想的概念出发,从儒家与墨家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这一核心思想在二个学派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战国时期齐国创立了稷下学宫,吸纳了各国的优秀人才,使很多有才华的学者到此讲学,促进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学术思想相互融合的趋势.当时云集在稷下学宫的学者,按史学界的传统学法应该有儒、墨、道、法、黄老、阴阳、名辩、纵横、兵、农等诸家.考察历史事实,我们发现稷下学宫里没有墨家学派,只是存在一些墨家思想,这些思想是在学术融合过程中相互吸收的结果,并不能说明墨家学派存在于稷下学宫.  相似文献   

4.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流派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要算是墨家。道教敬神祀鬼、贵生重术的教义.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摄取自法夏宗禹的墨家。道教与墨家学派,不论在思想上还是在作风上。都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本文拟就墨家“天志”“明鬼”“兼爱”等思想对早期道教的影响作一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5.
墨家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其创始人墨翟既是哲学家义是科学家。这个流派的成员多来自社会下层,直接从事生产劳动和科研活动,闪而,在墨家代表著作《墨经》中,阐述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反映了这一学派的科学思想和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首先,《墨经》记载了时空现象  相似文献   

6.
选择墨家作为思想样本,考察中国教育思想的起源之一对教育正义如何理解及界定,以及墨家如何利用思想和行动来争取底层民众的教育权益,使之受到一定程度的重视。当前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宏观政策背景,遏制了因社会阶层分化与固化而呈现两极扩大化的趋势。教育权益作为获取能力与争取承认的重要手段,对解决阶层间合理的正向流动有重要参照价值,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这意味着墨家教育思想发出的“有能则举,无能则下”的呼吁,在当代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庞渤 《科技信息》2008,(22):142-142
墨家学派是先秦时期的“显学”之一,墨子的学说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特征。他的师德思想体现了“兼爱”的政治主张,他重视教师的社会作用;重视道德教育;主张要具有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的师德规范;提倡教师要有“强说人”的教育态度;要注重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博与约"结合,提高认识能力,注意环境育人作用等。这些思想是我国古代教师道德思想中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儒家思想和墨家思想本身存在着承继与对峙的关系。墨家"十论"构成了墨家政治思想的主体,既包括墨家的宇宙观、伦理观,又包括墨家的政治思想及具体实现措施,为其政治思想服务。以墨家"十论"为出发点,剖析儒墨前期政治思想的异同点,明晰各自利弊,旨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文化,提高人文素质,弘扬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9.
墨子所创立的墨家是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可以与儒家分庭抗礼的著名学派,为了能够更好地宣传和推行自己的政治、经济主张,墨子还成立了规模可观、纪律严明、大公无私、重义轻利的组织,在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影响。汉代以后,墨家思想受到压制,墨家组织也趋于沉寂,但墨家的传人并未消失。在墨子的故乡河南省鲁山县及其周边地区,信仰墨子的团体一直存在。本文对近代以来该地区所存在的信仰墨子的团体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探讨了他们与先秦墨家组织在组织结构、功能和纪律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0.
墨子作为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推崇夏政的基础上勾勒出一套不同于儒家政治思想的治国为政之策和为人处世之道,提出了"尚贤"思想。墨子"尚贤"思想摒弃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血缘政治观念,以选贤任能为治国理政之要。这一观念中蕴含着春秋战国时期的先进道德观。  相似文献   

11.
有关墨家是否为宗教的问题,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墨家宗教思想的考察,指出:尊天、事鬼、非命三种学说,架构起墨家的宗教信仰系统,是墨家之所以称之为宗教的精神依托;巨子制度的形成,架构起墨家的宗教组织系统,是墨家之所以称之为宗教的制度保证。然而,由于墨家的宗教信仰系统与组织系统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内在冲突,致使墨家的宗教性锐减。因此,墨家并非为严格意义上的宗教,其只能是具有某种宗教属性或带有某种宗教色彩而已了。  相似文献   

12.
法家与墨家由于立足的哲理基础不同,反映在赏罚的理论与实践上,也表现为各有特色的不同侧面。就赏罚的理论基础、赏罚的原则、赏罚的效用而言,法家重人性,墨家重神秘;法家的逻辑较为周密,墨家则显得粗疏。法家与墨家因为所需阐释的不同价值取向所然,表现出了各具特色自成一家的理路设计。  相似文献   

13.
儒、墨文化精神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墨于战国后期双骈齐驱、相互亢礼,似乎永断通家和好。然先天脐带之连接,使双方煮豆燃萁相残,成兄弟阋墙之戏。许多相近的文化思想内涵,令后人从香火鼎盛的儒家精神文化中,偶尔窥视到墨家依稀风貌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学衡派"作为文化保守主义的一个代表,它具有独特的现代性特征。由于历史语境的误置、评价标准的错位和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使学衡派所体现的现代性特征长期与封建复古主义等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墨子思想的空想性特征 ,主要表现在他的社会政治主张上和他所提出的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上。墨子社会政治主张的主体思想是“兼爱” ,理想社会的实现途径是“游说”。这种思想模糊了阶级界限 ,超越了社会现实 ,缺乏科学性。但墨子空想思想的人民性 ,仍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秦汉以后,儒术独尊,墨家兼爱理想在儒者的非难声中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在市场经济盛行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利而不相爱,冲突与矛盾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爱的危机。墨家兼爱理想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同类的尊重和认同,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会对陷入困境中的同类表现出同情、怜悯、关怀和帮助,并能够通过正当有效和文明的种种途径,化解和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融合剂,在当代对墨家兼爱理想进行阐释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墨家兼爱理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爱的能力、爱的行为、爱的实现路径及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孟子辟墨杨纵横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诸多非儒学派中,通过横向与纵向比较,孟子认为墨家与杨朱是自己面对的最主要论敌;按照孟子的逻辑,墨氏兼爱、无父是害仁,杨朱为我、无君是害义,无父无君就是害仁害义,这威胁到孟子的核心思想(仁义),所以孟子称之为禽兽;孟子虽然希望驳倒墨家,但由于孟子实际上处于墨家与杨朱(告子)的中间,孟子不能在理论上完全驳倒墨家,所以加上了道德辱骂。  相似文献   

18.
陈燕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1):46-48
学堂乐歌是一种独特的历史产物,具有区别于其他体裁歌曲的鲜明特点。它题材非常广泛,所以在表达方式上也有不同于其他歌曲之处。立足于学堂乐歌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历史及文化动因,对如何更好地表现学堂乐歌声乐作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梁启超、胡适、沈有鼎等人通过研究西方逻辑,并用来比较研究墨家逻辑,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领会到,现代逻辑工具对于我们今天的墨家逻辑研究来说更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