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日地关系亦即日地物理学,是太阳物理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边缘科学.本文着重阐述了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层、地球电离层和地球大气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大多数人一般想到的是太阳活动。其实,太阳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有两类:一类是太阳活动变化的影响;另一类是太阳辐射的影响,也就是即使太阳活动没有变化,由于地球各种运动引起地球接受太阳辐射的不同而造成的影响。太阳活动周期与气候变化由太阳黑子数显示的太阳活动周期,主要有11年、22年周期和准200年周期等。对太阳活动的11年周期从1755年起开始编号(即以1755年开始的太阳活动11年周期作为第1周,称单数周;接下来的太阳活动11年周期编为第2周,称双数周,其后依次编号),目前已编到第…  相似文献   

3.
《科学世界》2010,(1):38-43
太阳发出的光芒持续不停地照射着地球。如今,太阳有些奇特,在太阳表面本来总可以看到的那些像污点样子的“黑子”全都消失不见,这意味着太阳活动十分微弱。这是怎么回事?本文就来说明太阳活动的特点和机制,并介绍太阳活动对地球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地球上气候、气象、水文等变化给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人类关于太阳活动知识的积累是人们在历史上开始关注太阳活动的两个重要原因。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国防和生活现代化程度的提高,人类活动与太阳活动的关系越趋紧密,人类活动受太阳活动的制约就越严重。人们通过实践逐步了解到太阳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有巨大的,甚至控制性的作用,从而对太阳活动的水平和性质的关心日益增长。在现代科学技术发达的国家中,太阳活动和地球环境的监测与研究尤为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5.
《石河子科技》2012,(1):69-69
新一轮强太阳风暴将于8日前后抵达地球,这次风暴可能影响地球全球定位、通讯和供电系统。一些专家说,这次太阳风暴是11年太阳活动周期的一部分。太阳活动预计将在明年达到周期峰值。  相似文献   

6.
从银河系的范围来看,太阳是颗极为稳定的恒星.尽管一些恒星表现出强烈的脉冲,大小及亮度会发生大幅度波动,有时甚至会爆炸,但是在11年的太阳活动周期中,我们太阳的亮度只发生了0.1%的变化,这一变化微不足道. 然而,研究人员逐渐认识到:即使这些看来很小的变化也会对地球气候产生重大的影响.美国全国研究理事会(NRC)发布了一则新报告—一《太阳活动变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有关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报告中列出了一些极为复杂的机制. 要想了解太阳与地球气候之间的关系,需要掌握非常宽泛的专业知识,涉及等离子物理学、太阳活动、大气化学、流体力学和高能粒子物理学等领域的知识,甚至还需要掌握地球历史学方面的知识.然而,没有任何一个研究人员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全部知识.为了取得进展,全国研究理事会不得不将许多领域的专家集中在一个专题讨论会上.这则报告概括了他们的集体成果,真正地在多学科相互关系中提出了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太阳活动强紫外线、X射线等短波射线强,对高层大气的影响强,对对流层大气影响不大,对天气和气候的作用微小;而太阳活动强时可见光、红外光等长波辐射减弱,对地球热辐射减少,使大气环流减慢。反之太阳活动弱时,使大气环流加快,两者从而使洋流发生改变,大气环流和洋流的改变,对短期天气影响不立即显现,而对于气候则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8.
针对太阳、地球、月亮这些星球的活动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问题,采用理论分析及实例验证的方法,主要研究了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变化而引起地球上不同纬度间的应力差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在一年中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的月份,太阳活动对发生矿震的影响,以及月球-太阳潮应力对发生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星球活动能明显地改变地壳的应力状态,进而影响冲击地压的发生,所以是控制冲击地压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太阳、地球及月亮这些星球的活动对矿井处于临界失稳状态的煤岩体发生冲击地压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利用小波技术以沈阳昭陵古油松为样本建立的古油松年轮宽度年表与太阳黑于活动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沈阳的古油松生长与太阳活动的关系。油松在5~8年、10-12年和20-30年周期段对太阳活动表现出积极的响应,呈现5.8、11.5和27.2年的强周期震荡,响应信号在太阳活动的主周期11.1年左右表现最强。太阳黑子活动对油松年轮宽度年表总的影响是负效应,是多种抑、促效应的复合。  相似文献   

10.
基于对最近20年来国际上更新统—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认识的基础上,粗略解析了2012年编制的过去270ka以来区域年代地层对比表,并评述了我国上更新统—全新统千年尺度气候地层划分与研究进展.对于气候变化不稳定性的原因,列举了一些学者对其的驱动机制的看法,并倾向的认为千年尺度变化是在地球外部太阳活动强迫因子影响下与地球气候系统内部耦合发生的气候的震荡.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月球运动及月相变化规律,将“月球”和地球仪有机结合起来构成模拟地月系,采用“月球”同步绕转“地球”以及晨昏线表示太阳光照情况的方式,分析论证了地月仪设计方案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2.
空气阻力和地球自转对抛体的运动皆会产生影响。分析了只考虑空气阻力和只考虑地球自转因素下的抛体运动;并用Matlab工具绘图比较在不同参数影响下的射程变化趋势;推导了在地球自转和空气阻力共同影响下的抛体运动运动学方程。  相似文献   

13.
日、地、月和行星相对位置的变化决定了潮汐的强度。其变化规模与全球灾害变化周期相对应。强潮汐加大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海水的混合,使西太平洋和北太平洋暖水变冷水位下降,使东南太平洋冷水变暖水位上升,海温均衡运动和水均衡运动形成厄尔尼诺事件和相应的构造活动。天文和火山资料表明。行星冲日、近地潮、日月大潮、日食、月食的叠加所形成的强潮汐和厄尔尼诺事件与日本樱岛火山的爆发时间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在地心参考系中研究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得出:把地心参考系看作惯性系求出的月亮的运转周期与实际基本相符合,在精度不高的情况下,惯性力可以忽略;但求出的太阳的运转周期与实际比较相差比较大,为了与实际相符合,计算中必须考虑惯性力的大小.是否考虑惯性力,应根据实际的研究问题而定.  相似文献   

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earth rotation,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sunspot number and El Nifio is analyzed.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earth rotation responds to the variation of AAM and the pregnancy of El Nino timely. Generally, the inter-annual compohent of the earth rotation will reach zero in a changing process that increases from the negative to the positive extreme before El Nino occurs about half year or more. And the solar activity may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appearance of El Nino. We consider that El Nino will possibly appear around the end of 2001.``  相似文献   

16.
从地球与太阳、月球、行星等天体之间的关系出发,介绍了地球自身及其在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中的13种不同的运动.  相似文献   

17.
There have emerged ample literature about the Second Law analysis of extraterrestrial and terrestrial solar radiation consequent to the pioneer works by R. Petela and D. C. Spanner, of which most are irrelevant to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solar radiation. Since the Second Law analysis was introduced to the fields like photovoltaic and photosynthesis, rendering a need for a method closely related to solar radiation spectrum, some authors created wavelength dependent dilute factots to take the various influence of atmosphere on the frequency distribution into consideration.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influence on different frequency, it is not convenient and accurate enough to practically apply the present exergy theories of diluted solar radiation to real solar exergy systems at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 This paper shows a numerical method of Second Law analysis in dealing with the cases of diluted solar irradiance on the earth, based on the observed spectra of global direct and diffuse radiat  相似文献   

18.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the earth rotation, atmospheric angular momentum (AAM), sunspot number and El Niño i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earth rotation responds to the variation of AAM and the pregnancy of El Niño timely. Generally, the inter-annual component of the earth rotation will reach zero in a changing process that increases from the negative to the positive extreme before El Niño occurs about half year or more. And the solar activity may have certain influence on the appearance of El Niño. We consider that El Niño will possibly appear around the end of 2001.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太阳系天体运动规律,建立以地心为圆心,黄赤道交线为Z轴,Z、Y轴平面为黄道面的直角坐标系。通过单位圆到余弦函数的变换,具体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相对位置变化。将太阳系天体对地运动分解成其对地心的波动和自转运动,并推导出太阳、月球、七大行星相对于地球的理想波动运动方程,分析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式螺线运动,并给出螺线要素,指出实际运动时的修正方法.以从角度的周期性变化描述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位置变化。分析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球的波动、自转和波动式螺线运动轨迹。呈周期性变化;天体相对于地球的螺线运动轨迹与太阳系天体、地球上某参照点间的绝对距离无关,只与太阳系天体的对地心的横向幅度(距离比值)、角度、地球自转角度、黄赤道夹角相关。最后对太阳直射点进行分析,并用计算机模拟五大行星对地球波动运动方程曲线,且对此进行了叠加。叠加结果表明,太阳系天体对地某点波动呈周期性变化,说明文中推导与分析正确。  相似文献   

20.
1987年9月23日日食期,日食观测组拍摄了地球元素H,D,Ca,Fe,…的发射光谱(光源和仪器安置在同一实验室内),首次发现在日食期地球元素谱线波长发生变化,H,D,Ca谱线波长的相对变化达10~(-4)量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