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利用海口市近52年四季及年平均气温、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及极端最高最低气温资料,研究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个季节(春季除外)和年平均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其中冬季和年平均气温增温趋势非常显著;最高、最低气温的非对称变化显著,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无论平均最低气温还是极端最低气温都存在显著的增加趋势,白天气温变化趋势都不显著;DTR都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各个季节(冬季除外)及年气温突变性增温主要发生在夜间,且在前期夏季白天气温发生跃变性降温。  相似文献   

2.
利用耦合气候模式(GFDL-CM2.1)研究变动气候背景下全球平均降水和温度的变化。不同情景CO2 强迫试验表明, 降水变化存在明显的迟滞效应。全球平均降水与地表温度的变化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 但是降水同时也受到CO2 浓度的直接影响。在CO2 增加又恢复的试验中, 降水变化滞后于地表温度变化, 出现降水 “迟滞效应”。在CO2 增加过程中, 温室效应增强会立即导致大气长波吸收增强, 大气获得的净辐射能量增加, 为维持大气能量收支平衡, 地面向上潜热通量受到抑制, 形成CO2 增加对降水的抑制效应。随之而来的温度上升则主要引起大气层顶出射长波辐射以及大气对地表的长波回辐射增加, 大气净辐射能量减少, 地面潜热通量增加, 从而引起降水的增加。在CO2 减少过程中, 情况正好相反, 温室效应减弱会增加降水, 而温度降低会减少降水。温度和CO2 对降水的不同影响决定了降水的迟滞效应。  相似文献   

3.
西双版纳干季人工林林窗边缘增温效应初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林窗北缘为中心,研究了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林窗及周边N-S群样带上温度水平梯度分布及林缘增温效应,结果表明:1)干季落叶期林窗林缘的增温效应明显,热力状况复杂,主要表现为林缘热力效应因时因地而变;2)林缘增温效应并不局于限森缘本身,同时牵动周边温度上升,但这种增温效应随深入林内距离的增加呈指数递减之势,而且增温效应影响范围随空间和时间而变,其中北侧林缘12~14时影响浓度最远,最甚时可到林内距北侧林缘16m处,3)气-地温差的局地差异因时而变,不同程度地影响和控制着林窗不同介质间的热交换,影响林缘的增温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Pt/γ—Al2O3催化剂,通过添加K2O考察其对改善富氢气氛中CO选择性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加入K2O的质量分数为0.034,且采取在负载Pt后再添加的方式时,可显著改善催化剂的低温活性,在120℃时CO转化率可达90%。降低富氢气中CO浓度有助于提高CO转化率。O2/CO增加也可提高CO转化率,但O2/CO的增加并不能提高CO氧化的选择性。为了同时得到CO高转化率和CO氧化高选择性,O2/CO(V:V)为1.0~1.8。用BET、XRD和CO—TPD等表征方法说明了K2O的助催效应。  相似文献   

5.
基于海岛站与附近城市站1972—2012年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和最小二乘法,研究年际与季节气温变化趋势,分析城市化对气温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站和海岛站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分别为0.29和0.2℃·(10a)-1,表明城市化加速了年平均气温升高;年均最低气温、最高气温增温趋势均为城市站大于海岛站,且平均最低气温增温趋势高于最高气温,呈现明显的非对称性;季节变化中,秋季和冬季的增温趋势较大.城市化效应对平均最低气温的影响较对平均最高气温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大气CO2浓度增加对根瘤和菌根活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气CO2浓度增加明显促进植物根系与固氮细菌及菌根真菌的共生。CO2浓度增加条件下,根系结瘤量增多,平均瘤重增加,单株固氮活性提高,但固氮比活性的变化在不同物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表现不一致。CO2浓度增加同时还提高菌根在植物根系的侵染率。  相似文献   

7.
通过溶剂超临界CO2雾化萃取法制得了乙基纤维素微粒.研究了溶液喷口流速、溶液浓度、温度、压力对颗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改变工艺参数,可在较大范围内调控微粒大小,所得微粒平均粒径为0.64~10.83μm.随着温度和溶液浓度的增加,颗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增加;随着压力和溶液喷口流速的增加,颗粒粒径及其粒径分布减小.  相似文献   

8.
选用湖北省77个代表站1960-2003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湖北省气温的年、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地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近44年气温呈上升趋势,至2003年气温上升了0.5℃,增温速率约为0.12℃/10a,和近50年来的全球平均增温速率相当.20世纪90年代升温最剧烈.春季、秋季和冬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温最明显,而夏季气温却呈下降趋势.夏季平均日最高气温也呈下降趋势,冬季平均日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显著.气温变化不同的地区差异较大,西部地区变化趋势不明显,有微弱的下降趋势,而中东部地区则有较明显的升温趋势.  相似文献   

9.
在对解放前广州、汕头、澳门气温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建立了三站近百年气温变化的序列,分析了广东省东南沿海近百年来气温的变化特征.广州、汕头、澳门百年来年均温分别上升了0.61℃、0.62℃、0.43℃,增幅在全球平均范围之内;同我国其他城市主要由冬季增温不同,广东省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其次是冬季;广州、澳门、汕头的增温分别由最高、最低、最高和最低气温共同引起;此外,三站普遍存在20年、12年与5年左右的三个周期.  相似文献   

10.
通过逐次滤波法和对比分析可知,北半球夏季7月高空10hPa持续增暖过程是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增加、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共同引起的,具体表现为:(1)CO2浓度增加趋势与北半球7月平流层10hPa升温趋势基本一致.但是北半球7月10hPa升温过程不像CO2浓度一样线性增加,其中还伴随几次降温波动,最显著的一次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90年代中期以前的降温过程也比较清楚.分析认为,这是火山活动和太阳活动引起的.(2)太阳磁场磁性指数曲线与滤除CO2影响的北半球10hPa大气温度距平曲线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波峰波谷基本对应并且超前一些,就是说太阳北半球黑子群N极前导时期,即太阳磁场南向时期与北半球平流层增温时期对应.太阳北半球黑子群S极前导时期,即太阳磁场北向时期与北半球平流层降温时期对应,显示出太阳磁场方向变化对北半球平流层气温变化的重要影响.(3)谱分析结果表明,滤除趋势变化和准22年周期的7月北半球平流层中层10hPa大气温度具有显著的准11年周期,其方差贡献率1.5%.(4)分析表明CO2浓度变化与太阳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变化对于平流层中层10hPa温度变化的影响方差贡献率达到58%,是10hPa温度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其中CO2影响方差贡献率37%,太阳磁场强度和磁场方向变化方差贡献率21%.  相似文献   

11.
采用PVT法,在高压条件下测定了CO2在大庆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并计算了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和膨胀系数.实验结果表明:在实验条件下,CO2在原油和地层水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升高而增大,饱和CO2油、水相的密度随CO2溶解度的增大而线性增大.饱和CO2液相的膨胀系数受实验压力和CO2溶解度的影响较大,受液相组成的影响很小.实验还测定了CO2在不同油水体积比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发现恒定温度下CO2在油水混合物中的溶解度只与压力和液相组成有关,而不受其他条件影响.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生产中,高CO2环境会引起集输管线严重腐蚀。为了给高CO2环境腐蚀防护方案提供技术依据,通过动电位极化扫描和电化学阻抗测试研究了温度、溶解O2对16Mn管线钢在高含CO2腐蚀环境下电化学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16Mn钢的腐蚀电位减小,腐蚀倾向性增强,但腐蚀电流密度大大减小,表现出较好的抗温耐蚀性能;同样温度下,16Mn钢在饱和O2环境中相比不含O2时极化曲线的腐蚀电流密度减小,交流阻抗谱的电荷传递电阻大大增加,且低温时更显著,表现出较好的低温抗氧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3.
管壳型固定床二甲醚合成反应器的数学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管壳型固定床二甲醚合成反应器进行了数学模拟。选取CO、CO2加氢合成甲醇、甲醇脱水生成二甲醚反应为独立反应,CO、CO2和二甲醚为关键组分,建立了管壳型固定床二甲醚合成反应器的一维拟均相数学模型,得到了管内各组分气体浓度和温度分布;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对二甲醚合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从烟道气中分离二氧化碳对于降低大气温室效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构造了由聚合物6FDA-1,5-NDA和多孔性二氧化硅组成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吸附剂模型,并用GCMC方法模拟了烟道气[n(CO2):n(N2)=15:85]在该材料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这种复合材料吸附剂对CO2的吸附量和选择性随着聚合物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复合材料吸附剂对CO2的选择性随压力的升高而缓慢下降,并趋向于一个平衡值;在高温下,吸附剂对CO2的选择性基本不随压力变化。在一定的吸附压力下,CO2和N2的吸附量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快速下降,但CO2吸附量下降幅度比N2快,导致吸附剂对CO2的吸附选择性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Ni--Yb/γ--Al2O3(Ni 16%,Yb 5%,质量分数)催化剂,入口气中添加不同组分(CO2、H2和CH4)对柴油低/高温水蒸气重整过程中转化率及重整率的影响,以及添加CO2入口气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柴油水蒸气重整制氢流程中后续的CO水气变换和深度去除CO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入口气中添加CO2或H2进一步提高了柴油在低温(400~500℃)水蒸气重整反应中的转化率(95%),能够为后续的高温(550~750℃)水蒸气重整过程提供CH4代替柴油作为重整原料,从而显著抑制了积碳.入口气中添加H2对高温水蒸气重整有抑制作用,添加CH4不利于提高柴油转化率.入口气中添加CO2时,气碳摩尔比约为0.54时柴油转化率最佳,但重整产物中CO含量会增加,因而后续CO水汽变换过程的空速需降低以便保证CO去除率,添加CO2对最后深度去除CO过程(两段选择甲烷化法)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采用单因素法,在流量2~4 L/min,木香颗粒度0.144~0.200 mm,萃取温度33~48℃,萃取压力10~25 MPa的范围内,利用超临界CO2萃取木香挥发油,分别考察了CO2流量、原料颗粒度、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等因素对挥发油萃取收率的影响;并根据萃取器微分单元和固态原料颗粒微分单元的质量守恒建立了微分方程,对一定萃取条件下的实验结果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木香挥发油萃取收率随CO2流量增加而增大,随原料颗粒度减小而增大,随压力升高而增大,随温度则呈现出交叉现象。结论:CO2流量、原料颗粒度、萃取温度及萃取压力等对木香挥发油的超临界CO2萃取工艺有显著影响,所建立的数值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实际萃取行为。  相似文献   

17.
钾盐在烟草燃烧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采用等体积浸渍法分别在烟草中加入硝酸钾KNO3、柠檬酸钾K3C6H5O7、草酸钾K2C2O4及酒石酸钾K2C4H4O6,并用差热分析(differential thermal analysis,DTA)、程序升温反应在线质谱分析(temperature-programmed reaction mass spectrometry on-line analysis,TPR-MS)方法对烟草进行了表征,用气相色谱法考察了主流烟气中CO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钾盐后,CO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钾盐含量为0.2475mmol/g的上述四种烟草样品上,烟气中CO含量按空白烟草T>KNO3/T>K2C2O4/T>K3C6H5O7/T>K2C4H4O6/T顺序排列。DTA给出的低温峰减弱、高温峰增强的结果表明,K^ 的加入改变了烟草燃烧过程中物质的转化历程,从而降低了卷烟的燃烧温度。通过对TPR-MS和DTA结果的联合分析,得出由于钾与烟草中的有机组分作用,含不同钾盐的烟草燃烧时产生了类似的含钾中间物质。证实了K^ 对烟草燃烧的作用机理,说明了钾盐降低烟草燃烧温度的原因。最后,还分析了主流烟气中CO含量的变化与DTA结果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以城市污泥转化为富氢气体为目的,使用超临界水(SCW)间歇反应器,以Ca(OH)2为催化剂,主要考察了Ca/C摩尔比、反应温度对城市污泥在SCW条件下生成的气体组成、碳转化率以及CO2吸收率等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a/C摩尔比的增加,气相产物中的CO2可以得到有效固定,同时促进碳转化率和H2产率升高。在600℃、30MPa的条件下,当Ca/C摩尔比为0.6时,CO2的吸附率达到95%,H2含量比Ca/C比为0时提高14.7。随温度升高,碳转化率和H2的体积分率逐渐增加,Ca的利用率也逐渐增大。温度为680℃时,CO2吸附率达到99%,H2含量达到43.7%。Ca(OH)2的催化作用在高温下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9.
大气CO2浓度升高对棉花生理特性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在人工气候室取得的试验资料,分析了大气CO2 浓度倍增对棉花叶气孔阻力和导度、叶温、叶光合和蒸腾速率、生长状况与干物质积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气CO2 浓度倍增,棉花叶气孔阻力增加,导度降低,叶温增加,光合速率增大,蒸腾速率降低,水分利用效率明显提高,棉花生长加快.这些性质的变化在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高低两种水分处理)产生明显的差异,表现为大气CO2 浓度增加对光合速率和生长的正效应及其对蒸腾的抑制作用削弱了水分胁迫对棉花光合和生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在低水分条件下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增加的比例大于高水分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温高压反应釜研究油田常用的四种S135钢在含CO2聚合物钻井液中腐蚀行为。结果表明,平均腐蚀速率随温度或CO2分压增大而先增大然后降低;随流速增大而升高。S135钢在动态液相中的平均腐蚀速率远大于动态气相,无论在液相还是气相S135钢平均腐蚀严重情况依次为S135(A)>S135(B)>S135(C)>S135(D)。该实验条件下(温度为100℃,CO2分压为3MPa,流速为2m/s,腐蚀时间为96h),S135钢气相局部腐蚀比较轻微,其点蚀系数介于1.12~1.49,液相局部腐蚀比较严重,其点蚀系数介于1.40~5.22。用聚合物钻井液钻遇高含CO2气层时,建议采用S135(D)钻杆,最好不用S135(A)或S135(B)钻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