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西游补》是晚明文人董说创作的一部通俗小说,但长期以来它的独特价值和特殊地位一直不为人们所重视。本文力图从作家创作宗旨、思想倾向、作品取材、作品结构等方面,通过对《西游补》与《金瓶梅》、《红楼梦》的对比,论证《西游补》是我国古代文人独创长篇通俗小说的发轫之作。  相似文献   

2.
《西游补》是《西游记》续书中最为成功的一部,它的内容奇幻,寓意深刻。《西游补》对《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和唐僧形象进行了颠覆和重构,使他们具有了不同于《西游记》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西游补》紧紧围绕"悟通大道,必先空破情根"的佛学框架来安排故事情节,却没有宣扬佛教灭情明理的观念,而是表现出对于现实社会和现实人生的深切关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学史上,长期来有一误传,那就是关于《西游补》的作者问题。《西游补》是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神话小说,产生于明朝末年。关于它的作者,从清咸丰三年(1853)、亦即癸丑孟冬天目山樵作序起,至民国间蒋瑞藻《小说考证》卷二所见;从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著录,至最近几年新出或重版的文学工具书解释,以及诸家文学史教材或专论所述,一  相似文献   

4.
中篇通俗小说是介于长篇通俗小说和短篇通俗小说之间的一种小说形态,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一个重要品种,却长期为人们所忽视。明末清初诞生了一大批中篇通俗小说作品,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烟水散人徐震是当时最多产的作家,而李渔《十二楼》的水平最高,影响也最大。明末清初中篇通俗小说的艺术成就和经验教训值得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5.
《世说新语》作为一部记录魏晋名士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的笔记小说,为后世戏曲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的素材.而明杂剧文人化色彩突出的特质与《世说新语》在内容和体制上都有着内在的契合.所以,明杂剧中存在着不少以《世说新语》中的文人名士作故事作为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明中后期杂剧的特色,是明杂剧中文人剧的典型.  相似文献   

6.
有论者提出黄周星为《西游证道书》独家“笺评”的说法,中华书局据之将其书名先后改为《西游记——黄周星定本西游证道书》与《西游记》的举措,都是有违于《西游记》版本演变史的历史真实的.因为《西游证道书》笺评中的“憺漪子”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中的点评人也不是黄周星,《西游证道书》的书名更不是《西游记》.  相似文献   

7.
楚汉之际,由于楚文化的广泛影响,屈、宋骚体作品,往往成了骚体创作主流之一。骚体不仅影响了汉代文人赋作,亦影响及建安以后的骚体赋篇,尤其是曹植《洛神赋》之艺术魅力与《楚辞》关系最为密切。有关《洛神赋》不乏精辟分析之文,然而有关《洛神赋》与《楚辞》之关系,却鲜少详细论述之作。因此本文论述《洛神赋》与《楚辞》融化创新之关系,并说明《洛神赋》对后世文学之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之交的当今文坛,许多有志于传记创作的文人或是对传记创作有兴趣的志士都跃跃欲试,挥笔上阵,于是大批优秀的传记作品问世,传记创作繁花似锦。中国是传记作品成熟最早的国家。从司马迁的《史记》开始,以人物为中心的史学与文学著作便不断涌现。以人写史,以人论史,千秋万代,代代相传。传记以它给  相似文献   

9.
吸收方言词汇是明清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特点,《镜花缘》的作者李汝珍是直隶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所以在他的作品中不可避免的使用了大量的北京方言词汇,但他在海州一带生活了40多年,而且《镜花缘》这部作品从酝酿到创作完成都是在海州完成的,所以作品中也存在大量的海州方言词汇。本文对《镜花缘》中的部分海州方言词语作解释,既可以帮助读者理解这部作品,又可以让我们通过这部作品了解19世纪海州方言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0.
《歧路灯》是真正的文人独立创作的、以家庭为中心描摹世态的杰出长篇白话小说,是中国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红楼梦》这一写实主义传统的历史长河中的一个中间环节,它既是《水浒传》《金瓶梅》的继承和发扬光大者,又是与《红楼梦》在几乎相同的历史条件下,由具有不同世界观、艺术观的作家的不同创作实践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在梳理《西游录》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宗教”一词在传统文化中与现代学界不同的含义,解读不同语境下“三教”词义的不同内涵及其在作品中的表述,辨明耶律楚材对老庄道家思想的尊重与对道教鬼神思想的贬斥,指出其“三教”观念中包含的是道家而非道教,进而厘清《西游录》中对全真教的攻讦无碍于他所表达的三教平等并行的思想。  相似文献   

12.
《古诗十九首》在思想内容、结构安排、艺术表现手法上都体现了“直而不野”特色。这一特色的形成与《古诗十九首》从属于广义乐府、叉与文人创作有关。《古诗十九首》的“直”突破了“诗骚”的传统,保留了汉乐府言世俗之情的特质,《古诗十九首》的“不野”叉将文人的深邃和精致融入民歌中。它的出现开创了中国文人诗创作的一个新的领域,具有承上启下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任氏传》与《琵琶行》这两篇作品,无论从作的创作心态,还是作品的故事内容、情感内涵,以及作品的叙事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以前,论大都比较重视唐诗对唐传奇的影响,而忽略了这两种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问题。这两篇作品相比较,恰好证明了唐传奇对唐诗的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14.
“溢美”型狭邪小说是晚清小说史上的一个特殊现象。这类小说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将青楼生活理想化,主要表现为将妓女形象佳人化,嫖客形象才子化。它们在创作上受到了《红楼梦》等作品的影响,同时也与当时的创作风气、社会文化有一定的联系,主要表现了文人对前朝风流的想象和追忆。这类小说之所以能在晚清时期盛行,还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以及作者的个人经历有关,它们是末世的一种白日梦。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白话世情小说,对后世的小说创作与文化嬗变产生过较大影响,在文学史、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我国《金瓶梅》研究不断取得新的进展,引起国外汉学家的注意。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删节本,齐鲁书社出版的《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删节本,香港星海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金瓶梅词话》全校本,都促进了《金瓶梅》研究的深入发展。《金瓶梅》的版本,大体上可分为两个系统,三种类型。一是词话本系统,即《新刻金瓶梅词话》现存三部完整刻本及一部23回残本(北京图…  相似文献   

16.
李丹 《菏泽学院学报》2010,32(1):100-103
《牡丹亭》是我国古典戏曲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根据《牡丹亭》改编的作品为数不少。本文以汤显祖原本《牡丹亭》和冯梦龙的改本《风流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二人不同的创作思想、作品风格,从更定题目、角色、宾白、曲词等方面具体分析。冯梦龙对《牡丹亭》的改编,受到了“汤沈之争”的影响,也受到他自己的编剧理论的支配,但更重要的原因是《牡丹亭》原本不利于搬演。《风流梦》让《牡丹亭》这部具有无限才情的“案头之书”变成了“当场之谱”,更适合舞台演出。  相似文献   

17.
《良宵》是刘天华先生于1928年的除夕夜即兴创作的,原名《除夜小唱》。是一首家喻户晓、人尽皆知的二胡独奏曲。全曲动听,豪不张扬,感爱最深的是它的祥和。在娓娓道来的平静中,能深切感受到流淌于心底的幸福和希望。《良宵》并不是欢闹的曲调,却比欢闹更加有内涵,那种文人所特有的委婉含蓄,向我们真切阐述了更加深刻的幸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分析伦理的类别以及伦理与悲剧的联系,对《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部戏剧作品进行粗略的比较研究,并指出伦理在悲剧创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9.
《魔兽世界》、《传奇》、《巨人》、《征途》、《劲舞团》、《梦幻西游》等对于18岁至40岁的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了,这些都是我们经常提到的网络游戏的名称。网络游戏是文化、艺术和高技术的结合体,近年来,随着宽带网络在国内的迅速普及,网络游戏逐渐成为一种新兴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网络游戏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产业链的经济规模将更为庞大,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并有望成为引领北京乃至全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20.
关于《格萨尔》的创作、形成问题,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如果只有民间艺人的口头说唱,而没有历代文人的进一步整合、规范的话,《格萨尔》无论如何也不会从最初的零散性、片段性的民间口头故事发展成情节完整的严格意义上的英雄史诗。《格萨尔》之所以能有今天的规模、并且能够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多种价值的文学作品,是包括历代民间说唱艺人、历代民间抄写者、后来的专门整理者在内的无数个不同时代、不同阶层、不同价值观的说唱艺人和文人集体智慧的结晶。然而,人们在谈论《格萨尔》的创作、形成过程时,文人为其所付出的辛劳,不是一笔带过,就是很少提起,更谈不上把它列为议题在学术会上和文章中加以专题探讨。文章认为,文人墨客为《格萨尔》的创作、形成、传播乃至艺术作品的实现,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