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4,(7):10-10
1 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健全“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的四级繁育体系;以育种家种子和原种的生产为基础,良种生产150亩,完善良种繁育的栽培管理技术,种子亩产45公斤;优化与“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相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亩产干草1000公斤;建立4个“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中试示范基地,建植“中草3号”紫花苜蓿新品种高产栽培示范田3000亩。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43-43
项目以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菜用大豆新品种“青酥二号”的示范推广为核心内容,通过南北三圃配套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周年化安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及新型高效茬口技术等综合配套技术的应用,从产前、产中、产后等各个环节,突出了新品种的早熟、优质、鲜食加工兼用性状,并通过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的组装、集成,建成了“青酥二号”的产业化示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25-25
1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内容 建立“中麦11”种子繁殖基地,提高种子质量和繁育速度;建立生产示范基地,为“中麦11”号的大面积生产示范和生产利用提供技术支撑,熟化配套技术体系,加快推广速度。到项目结束时,“中麦11”与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推广面积达到20万亩,在少浇两水的条件下,示范区小麦产量提高5%左右。  相似文献   

4.
饲草饲料不仅是奶牛最重要的营养来源,而且对提高奶品质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综观世界上的奶业发达国家,无一例外地都是以发达的草业生产与供应为基础条件的,而随着我国奶业的快速发展,优质饲草饲料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但是当前我国却存在奶牛优质饲草生产供应不足、良种缺乏、生产技术落后,产业化程度低等一系列问题。“奶牛优质饲草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攻关研究和示范,本文从奶牛优质饲草饲料作物新品种选育、种子扩繁、饲草高效生产、干草加工和设备研制、青贮及饲草高效利用模式等方面对该项目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10,(22):F0003-F0003
该项目是南宁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200802067B)。通过广泛收集苦瓜种质资源并创新利用,经多代分离、纯化、鉴定,筛选出早熟、耐冷凉、抗逆性强的优良株系,通过杂交配组选育出高产、优质、早熟的苦瓜优良新品种“桂农科一号”和“桂农科二号”并于2010年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并扩繁良种;研究配套栽培支撑技术;科企联合建立示范推广基地。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22-23
该项目是与马达加斯加FRIGOTAS.A.R.L.公司合作,在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Toamasina)开展示范基地建设和技术推广示范工作,在示范果园上应用中国合作方(以下简称:中方)的管理技术与经验,以高产稳产优质的现场成果作为对外展示的窗口,与此同时,嫁接技术应用与苗圃建设推广优质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国审周麦23号”的原原种、原种保纯及繁育加工体系标准化建设,建立原种繁育基地5万亩,生产高标准原种2000万公斤;“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示范方建设,建立千亩高产示范方6处,产量水平达到600公斤/亩;“国审周麦23号”的超高产、优质、高效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及组装,形成一套成熟的超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应用面积150万亩,亩产达到500公斤;对“国审周麦23号”的进行品质加工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8.
项目期2009~2011年内实际投入101.86万元,采取边研究边应用示范推广的方式,完成高羊茅、多花黑麦草、灰萝卜等优良草种繁育试验960亩,建示范基地6个,生产示范2195.6亩,示范混播草地鲜草产量达3820公斤/亩,生产草种平均增产10~12公斤/亩。审定发布草种生产地方标准2个,审定登记国审新品种1个。  相似文献   

9.
针对三峡库区肉牛发展的区域特点和资源优势,以及肉牛生产效益低、品质差、优势资源利用与安全生产保障不力等瓶颈问题,以发展生态循环经济和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创建一套优质肉牛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优质肉牛良繁体系、安全高效生产体系、牛肉产品加工配套技术体系),建立一批示范基地(牛源生产示范基地、优质肉牛育肥基地、牧草生产加工基地、屠宰加工基地等),组建“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三峡库区肉牛生产优势特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三峡库区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56-56
本项目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由新疆农业科学院园艺作物研究所主持,确定哈密瓜“新蜜36号(金龙)”、“新密14号(新红心脆)”等2个新品种为示范推广品种。  相似文献   

11.
本项目示范的核心技术是优质粳稻新品种“长白19号”、“吉农大30号”和“通粳777”。三个品种品质优、抗病、稳产、综合性状好、适应区域广,其整体技术水平在同类型品种中达到领先。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8-29
本项目转化的内容是对“安豆1号”的栽培、施肥、病虫害防治和品种繁育等配套技术进行研究和组装配套,为“安豆1号”大面积应用提供成熟技术体系和示范样板,同时利用“安豆1号”加工研制大豆油脂、浓缩蛋白、饲料新产品,形成科研生产加工一条龙。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0,(4):53-53
2008年,石河子大学棉花研究所及石大科技公司承担的国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棉花新品种新陆中36号中试与示范”启动。项目规定,2008~2010年在南疆高产示范5万亩,辐射推广面积不少于100万亩。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2011,(21):74-75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晋、冀、蒙、青、甘、宁、新疆等地种植春麦约2240多万亩.该区小麦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条锈病发生频率高、程度严重,造成小麦大幅度减产;生产上缺乏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的小麦品种.近年来,山西中部地区种植的冬小麦,由于倒春寒的影响,死苗现象严重,加之秋播较早,复播的秋作物和蔬菜不能发挥理想生产潜能和效益,难以实现粮食丰产农民增收的效果.因此,示范推广高产、优质、抗病、广适,适宜复播的国审小麦新品种“晋春15号”,通过良种繁育、高产高效配套栽培技术集成与基地建设,可大幅度推进小麦产业化进程,提高复种指数,达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24):61-61
尽管黑龙江省奶牛存栏不断增长,但奶牛生产水平还较低,优质饲草、饲料供应不足,尤其是蛋白质饲料缺乏。具有“牧草之王”的苜蓿,将成为重要补充蛋白质的饲料作物。而苜蓿种植面积发展不起来,主要是缺乏适应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苜蓿品种及良种,加之黑龙江省草畜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16.
从2007年开始,辽宁省风沙地改良利用研究所承担“阜花10号、11号花生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项目,在配套实施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过程中,发现外引的花生覆膜播种机不适宜辽宁等风沙半干旱地区应用,当地又苦于没有更好的花生覆膜播种机,因此结合项目的实施,组织专家组开始研制适宜风沙半干旱地区的花生覆膜打孔播种机。  相似文献   

17.
该项目采用春化室处理育种材料,使其能安全越夏并通过阶段发育,加代得到种子,建立了春甘蓝育种材料高效冬性鉴定及加代技术体系,加快了育种进程。成功培育了露地越冬栽培的适于不同栽培方式与不同消费需求的甘蓝新品种,“春丰007”、“苏甘8号”和“春眠”,具有耐抽薹、耐寒、早熟、优质、高产、专用的特点,综合表现优良,经济效益显著,填补了5~4月没有春甘蓝上市的空缺,建立了适合新品种特性的示范基地,制订了栽培技术规程,通过完善的推广体系,春丰007、苏甘8号、春眠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特别是江苏省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解决了甘蓝的周年生产与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18.
在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的资助下,由内蒙古农业大学主持承担的"四种优良牧草新品种良繁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经过两年多的实施,取得预期成果.在包头市九原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鄂尔多斯市恩格贝建成了 3个进行蒙农杂种冰草等4个优良牧草品种良种繁殖、生产栽培等技术组装配套的良繁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07,(12):63-63
皖草3号是以高梁雄性不育系623A为母本,以安徽科技学院(原安徽技术师范学院)选育的苏丹草Sa为父本,经组配育成的种间杂交种。  相似文献   

20.
本项目以2009年国审的高产、优质、抗病“克力玛猫尾草”新品种为核心,配套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合理施肥、防除杂草、应时刈割和科学干草调制等科学生产技术措施,率先在吉林省东部山区三个不同类型草地进行了5030亩的试验示范,平均亩产干草410.25公斤,总产干草263.29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162.23万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新品种及配套生产技术达到高度熟化,操作性强,为区域草地生产力的提高和畜牧业发展,以及我国北方适宜气候区的进一步推广种植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范式。具有高价属性的优质猫尾草草产品作为国内外奶牛、肉牛和赛马等的优质饲草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和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