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局部逐层去除法对厚壁圆筒热处理后的残余应力进行测量,拟合得到了圆筒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局部逐层去除法能有效地得到厚壁圆筒热处理后内部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厚壁圆筒热处理后的轴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域为压应力,内、外表面距离焊缝较远的区域为拉应力,且拉应力的最高值出现在厚壁圆筒接头的外表面热影响区附近,内部为压应力;厚壁圆筒热处理后环向残余应力在焊缝区域为拉应力,峰值出现在圆筒内部靠近内表面一侧,焊缝周围的母材区域为压应力。经过焊后热处理,厚壁圆筒的残余应力总体水平相对较低,环向残余应力和轴向残余应力均降至100MPa以下。  相似文献   

2.
基于ABAQUS软件的热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390 mm超厚度20MnMoNb钢板拼焊制造EO反应器管板的焊接过程进行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有限元模拟,考察焊后500℃热处理对板内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厚板焊态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存在高度不均匀的残余应力,由于为了限制管板的变形,在板面上施压有配重,导致先焊面的残余应力较大,特别是在靠近表面的焊缝及热影响区附近存在残余拉应力峰值;后焊面的残余应力相对较小一些;焊缝内部为残余压应力;焊后管板发生了一端翘起的角变形;500℃热处理可明显降低厚板的焊接残余应力,且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但热处理后焊接变形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3.
采用有限元软件DEFORM对大型Cr5支承辊锻件在热处理过程中的组织转变和残余应力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在热处理结束后锻件内部存在着较大的残余应力,沿锻件的径向残余应力的应力幅值和应力方向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在已知锻件残余应力的基础上,根据应力条件下氢扩散的上坡效应,研究了锻件内不同位置和不同形态微孔隙周围的氢聚集现象,分析结果证明了热处理残余应力对白点萌生的重要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锻件内部白点的萌生扩展机理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利用CO2激光相变热处理技术对TC4钛合金电子束焊缝进行了处理,研究了激光功率、光斑直径、 辅助气体等激光工艺参数对电子束焊缝残余应力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激光相变热处理改善了焊缝残余 应力的分布,使焊缝表面残余应力由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其压应力值随着激光功率的增加而增大,随着激光 光斑直径的减小而增加;辅助气体为O2时残余压应力值比辅助气体为N2大30~40MPa,激光相变热处理显著 提高了TC4钛合金电子束焊缝的残余压应力及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
采用考虑高温蠕变的粘弹塑性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与实验相结合,对具有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管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对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宽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提出了2个局部焊后热处理的评定准则,即基于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残余应力准则和基于改善焊接接头性能 的均热区温差准则。局部焊后热处理应同时满足这两个准则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采用考虑高温蠕变的粘弹塑性有限元等数值方法与实验相结合 ,对具有初始焊接残余应力的管子在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进行了分析 ,特别是对局部焊后热处理加热宽度的确定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 2个局部焊后热处理的评定准则 ,即基于残余应力消除效果的残余应力准则和基于改善焊接接头性能的均热区温差准则 .局部焊后热处理应同时满足这两个准则的条件 .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渗碳、碳氮共渗、氮化等常用的化学热处理后所产生的残余应力分布特点,及其对疲劳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化学热处理后残余压应力的深度往往与渗层深度相一致。渗层中的相变次序和残余奥氏体的存在对残余应力分布影响较大。表层残余压力对工件的疲劳强度起着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构件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有严重的影响.焊接后热处理是一种新的降低焊接残余应力的技术,使用焊接后热处理的方法,对三块20g试板分别采取在室温下进行焊后自然冷却、预热到400℃和500℃进行焊接焊后保温,然后用小盲孔法测量焊接残余应力,同时测定三块试板在不同腐蚀介质中的腐蚀速率.实验结果表明焊接后热处理能够有效降低焊接残余应力,并显著提高焊件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20、18CrMnTi、GCr15和W18Cr4V等钢种进行渗碳和碳氮共渗的化学热处理,并用x射线逐层测定渗层的残余应力,研究了渗层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其与热处理工艺的关系,得出了一些应力分布的规律及有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文中运用有限元法仿真了强力旋压下衬套中产生的残余应力,并基于温度等效模拟法获得了考虑残余应力下的连杆摆动副结构强度特性,进而开展了针对连杆摆动副衬套刚强度特性受减薄率、进给比和热处理温度等衬套工艺参数的规律分析和优化计算.结果表明,减薄率、主轴转速、进给比对残余应力值影响不大,残余应力值沿轴向呈对称分布,且两端较大;在连杆摆动副中,残余应力会使连杆摆动副工作中的应力与变形增大,残余应力较大处增幅明显,而对接触压力影响较小;由响应面优化该型衬套的应力和变形下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减薄率28.37%、进给比0.154和热处理温度261.73℃.   相似文献   

11.
采用有限元方法构造了轴对称模型下多层焊应力分布,用粘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管子多层焊后不同局部热外理条件下应力分量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管子内、外侧残余应力和加热宽度表现出不同的规律管子外侧的残余应力随加热宽度的增加缓慢下降;管子内侧的残余应力在较小的加热宽度下可以得到有效消除.残余应力与加热宽度关系表现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理想衰减型;另一种为局部最小型.多层焊形式下的残余应力与加热宽度的关系表现为后一种型式.加热宽度2B=5Rt较为合理.过大的加热宽度时局部热处理应力释放的作用不大.最后,进行了管子的多层焊和局部热处理试验,并采用X-射线法对局部热处理后的应力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2.
许振波  周文静  钱骥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4):14039-14045
基于已有试验数据及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约束、自由边界下中厚板焊接残余应力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变热、力学边界,得到了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力学约束程度、约束距离改变对不同外边界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预热将显著降低热影响区残余应力,约束条件下母板残余应力的降低与预热温度成正相关,自由边界残余应力基本不受预热影响;焊后热处理使得高温非线性区(焊缝及热影响区)纵、横向残余应力降低,约束条件下横向应力在整个母板表面改变明显,而自由状态下纵向应力仅在板边缘发生波动;约束增强仅增大应力值,不改变应力分布趋势;板端约束对残余应力的影响存在单向性,横向约束的改变对纵向残余应力的影响可以忽略;约束大小保持不变,约束距焊缝的远近程度的改变对近缝区残余应力的影响较小,有限元计算在保证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的减小建模尺寸以提高求解速率。  相似文献   

13.
本文简要地讨论了残余应力对麻花钻使用寿命的影响;介绍了高速钢直柄麻花钻预应力热处理的方法原理和试验情况。结果表明,调整麻花钻刃口的残余应力状态,可以提高其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14.
冯灏 《科技资讯》2014,(11):65-65
高酸气田集输管道焊缝热处理是在天然气系统高酸性环境和野外自然环境下,对输送高H2S和硫化物介质的管道焊缝进行消除焊缝残余应力,软化焊缝淬硬部位,增强焊缝的韧性和塑性,提高焊缝抗硫化物应力开裂的能力的工艺技术。采用焊缝高温回火焊后热处理工艺消除集输管道残余应力造成的质量缺陷。提高高酸气田集输管道焊缝热处理的质量要依赖于先进的工艺技术和施工现场的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分析对比了振动消除应力技术与传统的热处理时效工艺的优缺点,并通过振动消除应力的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振动时效处理可以消除98%以上的轮心的堆焊残余应力,基本上将拉应力转化为优良压应力。振动时效处理是消除残余内应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喷丸残余应力场特征值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喷丸制度对经不同热处理的40C_r钢试样表面层残余应力场的影响。给出了残余应力场特征值(表面残余应力值、、最大残余压应力值、对应于残余应力及点到试样表面的距离Z_1和Z_2)与靶材力学性能参量、弹丸直径、喷丸压强及覆盖率之间的关系式。最后讨论了靶材力学参量和喷丸参数对残余应力场影响的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以CAE模流分析结果与现有实物的成型条件与实验进行比较,发现产品存在高剪切应力以及较明显的残余应力.基于此,提出基于线性黏弹性计算模型.采用田口正交实验法、光弹实验法、热处理应力消除法相结合的模式对成型产品进行残余应力改善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的剪切应力和残余应力显著降低,该方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石油膨胀套管的力学性能及膨胀后的残余应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选用的X52石油膨胀套管,通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进一步改善其膨胀性能,研究了膨胀加工前后材料性能的变化规律.对于经扩径膨胀率达20%的管材,使用应力释放法测量了膨胀前后内外壁及焊缝熔合区、热影响区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经扩径膨胀后,管外壁的轴向和环向残余应力均为残余压应力,焊缝熔合区和热影响区的残余应力由拉应力向压应力转化,其中轴向残余应力变化幅度较大;管内壁膨胀后轴向与环向的残余应力均为残余拉应力.另外,对于不同膨胀率下力学性能与残余应力之间的关系中呈现的异常现象也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焊接残余应力是降低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传统的残余应力测量多采用破坏性方法,如盲孔法,测量精度低、重复性差、人为影响因素多。X射线衍射法是非接触式无损的应力测量方法,测量精度高、数据稳定性好。学生采用X射线衍射法完成了焊接残余应力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与焊缝距离的增大残余拉应力的峰值降低,热处理和超声波处理都能够有效地降低焊接残余拉应力,甚至能够把焊缝表面的残余拉应力转变为压应力。实验有助于学生了解焊接残余应力的基本分布规律,从而深刻理解焊接过程的特点,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利用磁弹性法测量了材质为16MnR的CW-200型焊接转向架构架一定深度处的残余应力,分析了热处理前后构架中残余应力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并且研究了不同的退火工艺对焊后构架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构架焊接后存在较高的残余应力,在牵引杆座与横梁焊缝处最大值达到193MPa拉应力;而经过不同的去应力退火工艺处理后,残余应力的消除率不同.在630℃退火、保温3h工艺条件下试验用构架残余应力平均消除率最高,X、y方向的最大消除率分别为58.3%和5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