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的根本在于治理生态环境,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生态环境同经济社会、人民生活的协调发展,本文论述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的重要性和途径。着重研究解决石山绿化、农村用水和农村燃料等问题,达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并根据生态学和系统工程原理,对生态农业的基本概念和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序号编号.内容11一01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 战略研究总报告21一02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 总体设计的动态仿真研究31一03广西石山地区工业发展战略研究41一04广西石山地区工业开发战略研究51一05对广西石灰岩地区绿化的设想 一广西石灰岩石山地区造林绿化改造 和利用问题的商榷61一。6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 靖西县试点实施方案71一07立足本区资源发展食用菌 繁荣石山地区经济81一08广西石山地区粽合治理与开发 战略研究报告摘要集91一09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 研究数学模型集101一10广西石山通讯集(、1一50期)nl一…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广西石山地区的范围及《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工作区域,论述了石山地区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阐述了广西石山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粮食产量下降等重大问题。认为应将加速该区域的治理与开发提到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4.
广西石山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广西石山地区的范围及《广西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研究》课题组的工作区域,论述了石山地区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民族、文化、人口、社会经济发展概况,阐述了广西石山地区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粮食产量下降等重大问题。认为应将加速该区域的治理与开发提到决策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石山地区现实社会经济系统和外在环境条件的分析,根据综合治理与开发战略目标集的构成内容和数量特性,建立动态仿真模型,利用模型的重复进行作各种政策的实验,得出多种方案,从而为制定石山地区各项社会经济政策,如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科技教育政策、人口政策等提供科学依据。由于利用模型对现实系统的变动过程进行模拟,更为清晰地展示石山地区社会经济生态发展演变的动态,以帮助我们对石山地区未来的种种可能状态求得一个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石山地区是一个贫困落后,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矿产资源、生物种质资源和水能资源丰富的矛盾统一体,如何通过对石山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彻底改变石山地区贫困落后的面貌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本文以系统工程的方法对治理与开发的关系,调整产业结构与综合开发的关系,石山地区资源开发重点、资源开发与新的产业群落的关系,以及对培养人才的预测等内容进行了研究,并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广西石山地区综合开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7.
水是地球上大气圈和水圈的组成成分,是一切生物维持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一个地区的水分收支及变化,是气象科学中的基本问题;也对工农业生产和国民经济建设有密切的关系和影响。例如:农作物的生产规划,水电工程和大型建筑设计等都需要估算水利资源及进行旱涝推断。我们在研究了“中国辐射平衡”及“中国热量平衡”之后,进行中国水分平衡的研究。在本文中,我们利用1961—1970年全国200多个气象站和200余个水文站资料,根据水分平衡方程,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全年和各月的降水量、蒸发量、迳流量、厦土壤水分变化量的时空分布,提供了我国水分平衡及水分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农业生态气候资源潜力比较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86个气象台站1950-1990年多年平均的气候资料,采用农业生态气候模型,对甘肃省农业生态气候的资源潜力,匹配状况和利用程度进行了量化分析,得出农业生态气候资源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结果与用迈阿密模型和桑斯模型估算的甘肃省自然植 生产潜力、瓦赫宁根据型估算的甘肃省农田主要农作物的最大产量以及统计部门公布的甘肃省农田农作物的现实产量的分布趋势大致相符。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农业生态气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经济、生态、社会与民族发展的诸方面,剖析了石山地区贫困落后的原因在于历史,自然、人为三大因素,这些已渗入社会各领域,影响了生产力诸要素的合理配置,导致自我发展和经济开发的启动力不足,使其经济、社会、生态陷入三重恶性循环中。同时也揭示了石山地区三十多年来仍这样贫困落后,还在于自然资源的优势抵不住社会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的劣势的困扰,指出:要全面铲除贫困落后的根源,必须对石山地区的生态、经济、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治理。本文还分析了石山地区在广西、西南和全国所占据的重要地位,从加深党和老区人民的鱼水之情,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振兴广西经济的战略高度上,论述了综合治理石山地区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相似文献   

10.
为充分利用漳州市的气候资源,合理布局农、林、牧、渔业生产,促进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根据福建省漳州市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运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和迈阿密模型,对漳州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进行估算,并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GIS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出土地气候生产潜力由西向东、由北向南高低变化的地域分异特征,其结果所反映的漳州市土地气候生产潜力的分布趋势与当地的农业生态气候的地域分布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广西岩溶地区经济动物、昆虫和大型真菌等生物资源的实地考察和访问,运用系统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论证,提出了广西岩溶地区生物资源综合治理与开发利用的一整套战略方案和发展模式,提交了综合性研究报告4篇;专题报告6篇;典型材料11篇以及生物资源主要开发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3项,以上科研成果对今后大西南岩溶地区发展商品经济、脱贫致富和振兴整个广西经济均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针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存在的问题,运用熵权因子分析方法分析了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的主要影响因子,并通过综合得分结果对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喀斯特地区的主要影响因子有人类活动影响因子、水量因子和水资源脆弱性因子;从年际变化来看,喀斯特地区水资源系统整体状态在波动中表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其中2001、2003和2006年水资源系统状态较低,2014和2015年得分较高,水资源系统状态明显好转;可见,人类活动下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环境生态的保护、基础水利设施的完善是保证喀斯特地区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前提,而且能够有利于积极应对异常气候变化下对水资源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小七孔风景区位于黔南岩溶区荔波县境内,区内岩溶地貌发育、峰丛洼地、峰丛槽谷非常典型,岩溶森林奇特.在此介绍该区的基础地质、气候、土壤植被等条件,论述丁该岩溶森林在恶劣环境下,仍具有较强的原生性、小生境多样性以及对岩溶环境适应和生态系统稳定的演化特点,最后指出这种独特的岩溶森林系统具有先天脆弱性,应注意保护.  相似文献   

14.
广西石山地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贫困地区。造成贫困的客观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主观原因是长期没有摸索到石山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成功路子。为使石山地区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繁荣,我们提出了8条战略措施:①重建适应石山地区生产力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这种所有制结构应该是多元化;②重大资源开发可采取联合股份制开发模式;③帮助那些生产和生存条件都十分恶劣的地区的群众向外界转移,开辟新的发展空间;④扶贫工作企业化。通过以扶贫为使命创办和扶持的各种经济实体,开发自然资源,兴办各种企业。⑤建设产业经济群落。每开发一项资源,都要发展成为适应山区经济建设要求的产业经济群落。⑥改革不适应石山地区经济基础要求的上层建筑;⑦经济和社会必须协调发展。配合山区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要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要改革一些落后的风俗习惯。⑧开辟民族经济开发试验区,实施各项改革的超前试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福建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的形成过程、目前状况和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该保护区今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今后,在保护区内,应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适当兼顾经济效益。为达到维护生态平衡,创造最佳整体效益的目的,作者提出了调整农业用地、封山育林和大力发展衣副业生产等具体的措施,可作为该保护区今后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喀斯特地区水库坝址选择及区域评价中,作者提出了几个新的指标:岩溶度k(单位吸水量乘直线岩溶率)、不均匀系数v(标准差除以数组平均位)、导水度f(单位吸水量除以直线岩溶率),用以代替传统指标直线岩溶率及单位吸水量,从而使对库区岩溶发育特征的评价更加客观。作者认为这些指标的应用能较科学地对水库岩溶发育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调查和有关研究资料,对南疆具有代表性的干旱地区——温宿县农业气候资源进行了具体分析,阐明了该县农业气候资源特点,变化规律及其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并从该县光能资源十分充裕,光能生产潜力较大、热量资源比较丰富,利于玉米、棉花等喜温作物的种植;光照丰富,温差大对作物和瓜果产量提高和优质有利;越冬气候条件较差;平原地区降水稀少,变率大,地区季节分配不均;春旱严重,气象灾害多的特点出发,提出了农业生产上趋利避害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喀斯特区域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密 《贵州科学》2005,23(2):55-59
本文在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喀斯特区域生态环境的特点,就喀斯特地区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综合评价数学模型的构建等内容对生态承载力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贵州为例,选取花江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顶坛小流域为例,以2009年和2011年这两个极端干旱气候年份的数据为基础,分析喀斯特脆弱生态区在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后在应对极端干旱气候下工程性水利建设下的应急调控能力。结果指出示范区现有水利工程不够科学合理,难以保障该石漠化区在干旱灾害时的用水需求;应对干旱极端气候下工程性保障手段不足,水利设施的不配套会加剧石漠化的演替;水资源的科学合理开发与利用成为关键问题。根据喀斯特峡谷区地表水资源丰富这一特点,用管路将现有水池水窖进行连接形成管网状微型水利系统,并对北盘江这一地表河流的水进行逐级抽提,保障干旱灾害发生时的应急能力从而降低抗旱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