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了案例教学法在地质地貌学教学中的意义、案例选择和设计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案例教学法的组织实施,以期探索出适宜环境生态类专业地质与地貌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野外实践教学是自然地理人才培养重要环节.为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文章以地理信息科学综合野外实习为例,选择典型干旱区景观类型,综合设计生态学、地质地貌学、遥感概论等课程实习内容,制定实习任务、完成实习目标,设定考核方式,并通过学生实习汇报和感受,对实习效果进行总结归纳,进而探讨地理信息科学专业疆内野外综合实习模式...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的科技史、地质史和多种《地貌学》的教材中,忽略了《说文》中蕴藏的地貌学知识。文章找出了《说文》包含的44个表示流水地貌的字词,并且按照岩性分了流水作用、河谷地貌和沟谷地貌三个类别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4.
结合青海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测绘工程专业、地质工程专业、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开设地理信息系统课程的具体实践,从课程的教学环节、实践环节、毕业设计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是西南石油大学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程。为了适应目前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应更加重视并加强野外实践教学环节。对如何提高《构造地质综合实习》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根据近十几年的构造地质综合实习教学心得,现以重庆市北碚区后峰岩观音峡背斜构造地质综合实习为例,分析探讨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宋阳  林榕  包静 《科技信息》2007,(15):135-135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修养使教师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同时,教师还是其他课程资源的载体,因此教师在课程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一、地理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地位及作用地理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特设课,专业基础课主要有地图学、地球概论、地质学基础、气象学与气候学、水文地貌学、土壤地理学、生理地理学等学科组成.除地概、地图学、地质学、气象学外,其余的都属自然地理学的部门学科.不仅这些专业基础课的门数及总课时数都高于专业课和特设课,而且这些课程所介绍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技能,都是地理学科  相似文献   

8.
金秉福教授     
金秉福,男,满族,1963年11月生,辽宁省大连市人。1985年7月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现吉林大学地质学院)地质系地质普查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1988年在辽宁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从事地质矿产野外普查工作,任地质技术员、助理工程师。1988年9月考入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课程,1991年7月获理学硕士学位;1991-2000年在烟台师范学院从事地理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历任讲师、副教授;2000年9月考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质专业攻读博士研究生课程,2003年6月获理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烟台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管理学院任教,年底晋升为教授。2004年被聘任为自然地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相似文献   

9.
应用地球物理是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必修课程。随着核资源需求与日俱增,对核资源勘查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内容也相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这门学科并使之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应用地球物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方法和建议,对于核地质类高校的应用地球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曾昭璇教授     
曾昭璇教授,男,广州市人,1921年生,194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地理系,194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研究院.原任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任,现为该系教授及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客座教授.曾教授是著名的地貌学家.他长期致力于华南热带地貌及历史地貌学的研究,讲授过地貌学、地貌学基本问题等多门课程;著述甚丰,已出版《岩石地形学》、《中国的地形》、《珠江三角洲历史地貌学研究》等18部,并在国内外  相似文献   

11.
喜读刁承泰所著《城市地貌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一书,甚感欣慰.该书是作者在精心研读大量国内外有关城市地貌学专著与文献、结合“中国城市地貌试点研究”的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完成的.它为地貌学增添了一本新学术专著,为城市发展建设中改造利用地貌条件与治理地貌灾害提供了地貌学的研究成果,也是十多年来在我国开展城市地貌研究的总结.城市地貌学是研究城市中人类活动与地貌环境相互作用的机制和规律的科学.它把地貌视为城市发展必须利用的资源和环境,把城市的地貌演化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作为主要研究内容,研究人类活动如何利用…  相似文献   

12.
张春玲  孙劲松 《科技资讯》2014,(14):166-166
阐述了矿山地质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就业前景分析及对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能力、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推动新时代教育事业深化发展的一项重大部署,是高校全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质量的重要举措,对回应“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根本性问题有现实指导意义.“地貌学”是高校地学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生态文明观与社会责任感、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以及综合思维等方面具有丰富的思政内容,且能和学生的思政教育高度契合.本文以“地貌学”为例,依托“地貌学”精品课程建设项目,从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探索、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施两方面,探讨“地貌学”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以期为地学类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岩矿实验课程是地质专业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地质专业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众多后续课程学习的基础。但是,由于该课程具有十分明显的实践性及地质现象的多样性,传统的教学在到以前认识及技术手段局限的限制,存在一定的不足。该文在针对该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在教学硬件,教师授课方式等多方面提出改革方案,使其更能适应该课程的特点,并培养合格的地质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可以赋予教师课程自主权,能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其专业成长有重要推动作用.就呼图壁县第二中学校本课程教材《家乡美》编制中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调查研究,探讨参与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的教师专业成长途径、在课程资源开发中的收获、教师对教学研究的看法等,期望能通过教师的亲身经历,了解校本课程乡土课程资源开发对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作用,能对中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与教师成长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不断发展,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开始得到社会企业的广泛关注。资源勘查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面对新形势和新变化,长春工程学院资源与勘查专业通过优化课程设置、突出实践教学环节、以行业的需求为人才培养目标,深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一步助推地质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培养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境域辽阔,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多样。自古以来,我国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有关地质、地形方面的知识、散见于流传至今的许多古籍之中,成为探讨我国古代在地质、地形发展动力认识方面的宝贵资料。新中国建立后,这一方面的研究,也受到了地学界的重视,最早有王嘉荫的《中国地质史料》一书的出版,然后,在高等院校的地质学、地貌学教科书中,  相似文献   

18.
"普通地质学"是地质类新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能否有效激发大一新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培养创新型地质专业人才至关重要。该文从新颖灵活的课堂教学、多元化的课后辅助教学、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和丰富有趣的实践环节系统介绍了该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笔者力图从以上几个方面激发大学新生的专业兴趣,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做好创新型地质人才培养的基石。  相似文献   

19.
缅怀李承三先生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研究的贡献段万倜(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研究所)李承三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地质教育家。他在大地构造学、地貌学和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等方面,均有高深的造诣。特别是对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做出过卓著贡献。当此李先...  相似文献   

20.
未来社会企业需要地质专业学生具备宽广的学科基础和多种潜质,具有开展3维和4雏综合、解译和预测的创新能力,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要培养合格的创新型工程人才,须不断提升实践教学水平.文章从创新型工程人才的能力结构角度出发,论述构建创新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包括课程基础实验、开放实验、野外实习等三大模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