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Android应用程序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针对如何在黑客利用Android程序漏洞攻击前发现潜在漏洞的漏洞检测技术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APK逆向分析的应用漏洞检测技术.在逆向反编译APK静态代码的基础上,运用特征提取算法将smali静态代码解析转换为函数调用图作为特征来源,建立原始特征集合提取模型,继而通过改进ReliefF特征选择算法对原始特征集合进行数据降维,提取APK包中的漏洞特征向量,依次构建漏洞的检测规则.再结合Android漏洞库收录的漏洞特征对特征向量进行正则匹配,以挖掘其中潜在的安全漏洞.基于该检测方法实现了系统模型并进行对比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此检测方法的漏洞检出率达91%以上.因此,该漏洞检测技术能够有效挖掘Android应用中常见的安全漏洞.  相似文献   

2.
因为部分开发人员对Android内存管理机制理解模糊,所以Android应用程序的内存泄漏问题较为常见.为了解决内存泄漏的检测问题,首先分析了 Android系统的内存管理机制,通过代码分析找出了 Android应用内存泄漏的原因,并根据内存泄漏与组件、资源访问的相关性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Android应用内存泄漏检测模型.该模型使用静态分析方法在反编译Android应用程序源码的基础上监测所有可能的内存泄漏代码,针对不同的代码缺陷类型使用不同的算法进行监测.通过实验分析,模型的检测正确率达到96.3%,优于自动化分析工具Lint,能够有效检测Android应用中的内存泄漏.  相似文献   

3.
Android平台应用数量迅速增长,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增多。但现有分析工具大多数只对应用进行简单的扫描,较少涉及深层次的数据流分析,因此某些漏洞无法有效地被发现。该文基于对已有Android应用漏洞特征的归纳,提出一种Android应用漏洞的静态分析框架。从Manifest文件扫描、Smali代码危险函数分析、数据流分析等3个层面归纳了7类主流安全漏洞模式,依此构建了漏洞检测规则,并结合相关静态分析技术对应用进行分析,以发现其中存在的安全漏洞。通过对323个Android应用程序的实验分析,结果表明:该框架的有效检出率在70%以上,误报率在30%以下。因此,该框架能够有效发现Android应用中常见的安全漏洞,提高用户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Android平台应用程序使用加壳服务后难以进行静态代码分析的问题,研究应用程序自动化通用脱壳技术.在Android Dalvik虚拟机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多层次的自动化通用脱壳系统,提出了多粒度的数据还原方案,保证数据还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能正确还原出加壳应用中被加密的代码内容.实验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市面上主流的加壳服务.利用该系统,对市场上被加壳的应用程序进行安全性评估,发现加壳应用比未加壳应用存在更多的安全问题,证明了脱壳系统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检测Android平台上的恶意软件,提出了一种基于敏感权限及其函数调用流程图的静态综合检测方法.通过对恶意软件进行逆向工程分析,构建了包含恶意代码敏感权限与函数调用图的特征库.并采用Munkres匈牙利算法计算待测样本与特征库在相同敏感权限下两个函数调用图之间的编辑距离,得到两个函数调用图之间的相似性,进而得到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相似性,据此对恶意软件进行检测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与有效性,检测效果明显优于工具Androguard.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安卓(Android)应用权限泄露漏洞检测的准确性,提出了1种基于调用图的权限泄露检测方法。提取应用程序的公开接口,进而得到公开方法。提取程序中使用敏感应用程序编程接口(API)的敏感方法,然后构建程序方法间调用图。在公开方法和敏感方法间搜索权限泄露路径。以APKPure应用市场的286个应用程序包(APK)为实验对象进行验证。批量样本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文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多种接口的权限泄露漏洞。选取Drozer、AndroBugs和腾讯金刚审计系统作为对比工具进行对比实验。结果显示,在公开接口检测时,该文方法检测范围最广、考虑的因素最多、漏报误报情况最少。  相似文献   

7.
Android组件间通信的安全缺陷静态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Android应用程序的组件间通信存在使用隐式Intent有可能引发组件劫持和信息泄露,而公开组件又存在权限泄露的安全风险问题,提出了一种Android组件间通信的安全缺陷静态检测方法.首先,静态分析应用程序,获得其控制流程图(CFG)、函数调用图(FCG)和组件调用图(CCG);然后,检测出潜在的危险组件、隐式Intent以及隐私泄露路径;最后,用该方法对20款流行的Android应用软件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这些应用软件全部使用了隐式Intent,25%使用了动态代码,80%存在危险组件,40%存在隐私泄露.  相似文献   

8.
围绕移动应用程序的用户行为意图分析,结合后台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API)调用和前台应用图形用户界面(graphic user interface,GUI)状态,该文提出一种在移动应用(App)运行时产生的多元时间序列数据上识别应用行为模式的方法,给出一个包括Android应用程序静态预处理、动态监控运行和行为意图推测3阶段的不良应用程序用户行为推测框架。介绍了基于Android平台API调用分析的应用行为意图动态推测系统原型实现技术,选取代表性应用案例验证了该文提出的不良行为模式识别算法的有效性,并通过实际应用剖析了基于API调用分析推测用户行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一种基于扩展权限组合的Android应用程序隐私数据泄露检测方法。首先扩展Kirin安全规则集,然后从源代码层和字节码层分别提取Android应用程序申请的危险权限组合,最后动态检测是否存在隐私数据泄露的情形,并开发了支持工具DroidProtector。采用一组Android应用程序进行实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检测出更多类型的隐私数据泄露问题,DroidProtector在大幅度提高隐私数据泄露检测有效性的前提下仅引入了较小的性能开销。  相似文献   

10.
针对现有众包系统在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尤其是现有研究方法主要把精力集中在如何筛选精确的结果上而忽略了如何从任务分配上提高众包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信誉度的众包任务分配方法。通过构建任务分配模型,基于时间窗口获得工作者的可信度证据序列求得可信度,利用信誉度将可用工作者和未分配的任务进行动态匹配,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此方法可以在合理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众包任务。  相似文献   

11.
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应用广泛,但Android系统漏洞和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的逻辑缺陷严重威胁着Android市场安全。攻击者可以通过恶意广告获取敏感数据、触发敏感操作,甚至是以应用程序的权限执行任意代码。该文总结了4种Android恶意广告攻击方式,并针对这4种方式设计了一种基于后向切片算法和静态污点分析的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静态测量方法,以及一种基于API Hook和靶向API Trace的Android恶意广告敏感行为动态检测方法。基于以上研究,该文设计并实现了Android恶意广告威胁分析与检测系统,通过实例证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分析Android第三方广告框架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能够动态检测Android恶意广告的敏感行为。  相似文献   

12.
基于结构相似度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Android外挂恶意软件检测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结构相似度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使用逆向工程将App还原成源码,再利用源码中的class,method,API和系统命令构建结构图,利用互信息MI选出恶意App常用的API,再化简结构图,最后通过比对结构图包含敏感API的部分判断是否为恶意软件.该算法通过静态分析降低资源消耗、结构对比增加检测效率,从而达到提高外挂恶意软件检测率的目的.实验表明,该算法可行可靠.  相似文献   

13.
在特制静态实验设备上进行了实验 ,得到了焦炭产率数据 ,并与热重实验、康式残炭分析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静态实验焦炭产率与实测值最为接近 ,因此静态实验焦炭产率数据可作为焦化原料生焦特性的快速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检测Android远程控制类恶意软件,该文通过对实际的该类软件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控制依赖分析的动态污点检测方法。动态污点分析技术是一种检测恶意软件的主流技术。该文对传统的动态污点分析进行扩展以检测Android远程控制类恶意软件。首先采用静态分析确定条件转移指令的控制范围;再使用静态插桩在目标应用中添加分析控制依赖的功能。插桩后的应用可在运行时检查敏感操作是否控制依赖于污染数据,进而对远程控制类恶意软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检测。该文实现了一个原型检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应用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出实际的Android远程控制类恶意应用。  相似文献   

15.
众包模式为解决快递企业末端配送难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在介绍众包模式效用及运作方式的前提下,总结了快递企业末端配送的典型运作模式及运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列举众包模式应用必要条件的基础上,对快递企业末端配送应用众包模式进行了可行性分析。通过设计快递企业末端配送众包模式的总体框架结构,分析了快递企业末端配送众包模式中发包方、接包方及中介方主要参与主体,并从平台建设、参与主体多元化、业务流程规划及风险管控方面提出快递企业构建末端配送众包模式的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在特制静态实验设备上进行了实验,得到了焦炭产率数据,并与热重实验、康式残炭分析数据和实测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静态实验焦炭产率与实测值最为接近,因此静态实验焦炭产率数据可作为焦化原料生焦特性的快速判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Android应用程序中存在大量的代码异味,现有的Android代码异味检测工具效率较低.为此,将抽象语法树(AST)进行分层,提出一种基于分层AST的Android异味检测方法 .实例研究表明,与其他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检测出更多类型的Android代码异味.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有空间众包中的任务分配大多只考虑单边、 短期利益和单一场景的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的空间众包任务分配算法. 首先定义一种新的空间众包场景, 其中工人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与他人合作; 然后设计基于注意力机制和A2C(advantage actor-critic)方法的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模型进行新场景下的任务分配; 最后进行仿真实验, 并将该算法与其他最新的任务分配算法进行性能对比.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 该算法能同时实现最高的任务完成率和工人收益率, 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事件驱动机制下Android多线程程序的数据竞争问题,构造一个基于Pi演算的并发行为检测模型。利用扩展后的Pi演算对Android生命周期和多线程框架进行建模,得到形式化的行为模型;通过将安全约束抽象为形式化的IF-THEN规则,并利用Pi演算的性质进行进程演算和迁移,构建了检测模型;将动态检测与静态检测以相同的处理方式结合在检测模型中,并给出了并发行为检测算法和数据竞争检测的方法。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具有线性的时间和空间复杂度,相比其他方法,在提高检测精确性的同时并没有牺牲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下的档案信息正呈现大数据特征,由于具有协同合作开放共建,众包机制被广泛应用于档案信息建设.在分析其研究热点,即众包平台构建和用户参与分析后,笔者引入"众智科学"理念,对比分析了"众智科学"和"众包机制",并对基于"众智科学"的档案信息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