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旨在探索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推动绿色建筑发展。通过分析BIM技术在全过程绿色建筑设计的应用,提出了BIM技术在不同设计阶段的应用策略。BIM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设计效率、优化建筑方案,并整合设计流程,对绿色建筑设计起关键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采用BIM技术进行全过程绿色建筑设计显著提高了设计质量。同时,实现团队协同、信息共享,模拟优化能耗、材料选择和系统效率,实现更高水平的节能和环保。  相似文献   

2.
BIM技术应用到建筑行业中,可以很好地降低建筑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文首先分析了在建筑行业中运用BIM技术的重要性。其次从BIM的技术优势和软件体系的完善两个方面说明了BIM技术对绿色建筑是支持的。再次分析了BIM技术在国内外的现状和优势。最后,从提升各项建筑材料的利用率、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和加强绿色建筑运营与管理三个方面分析了BIM技术在绿色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装配式建筑项目总承包让设计、施工、构建生产有了深度的融合,依托BIM技术的设计范围的延续与拓展成为装配式建筑实施的必要条件。通过对当前装配式建筑从设计到实施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BIM技术在建筑设计、深化设计及建筑构件生产这三个核心阶段的应用与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BIM技术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需求量增加。阐述了在建筑设计机电工程中各专业对BIM技术的应用,通过协调优化建筑、结构、暖通、电气、给排水、管理工程各专业,建立数字化的建筑模型和更合适的方案。应用BIM协同设计,可减少失误,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低碳绿色建筑相关规范涉及不同专业领域,传统方法无整体规划技术与详细实施方法,无法实现对低碳绿色建筑的实施规划与辅助,评价精度低。为此,提出一种BIM技术与低碳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动态融合机制。建立BIM模型。选用专家调查法,通过网络与问卷调查的方式邀请专业研究人员完成对低碳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关键程度法赋值,利用数学AHP求出准则层与目标层的权重向量。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把低碳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划分成4个灰类等级,针对不同灰类,计算白化权函数,得到低碳绿色建筑设计方案的综合评价结果,实现低碳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将BIM技术与低碳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在一起,建立动态融合机制。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评价准确性高,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6.
能源危机与环境恶化使绿色建筑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绿色建筑的内涵出发,对绿色建筑设计阶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结合我国绿色节能技术的应用,对我国绿色建筑设计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阐述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集成体系中的设计机理和技术特点.首先分析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装饰集成体系设计中的应用价值,然后介绍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集成体系设计中应用的方法,依托案例对提高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设计中的应用途径方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此项技术优势在更大范围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8.
建筑节能设计BIM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阐述了建筑设计发展趋势,分析了建筑设计中传统的环境分析方法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基于BIM技术建筑设计环境分析方法及流程.将BIM技术与建筑设计环境分析相结合,提出了建筑设计过程中建筑环境性能BIM分析与评估方法,实现了建筑节能可视化设计方法,最后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建筑的BIM模型,对建筑日照,阴影遮挡,节能等设计指标进行了模拟分析,验证了建筑节能分析与设计的BIM技术的高效性.  相似文献   

9.
在建筑工程领域,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能够显著提升材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对于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积极意义。本文从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和BIM技术的内涵,分析了BIM技术在新型装配式绿色建筑中的作用,并从实际应用及应用策略的角度,对BIM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CAD技术初次引入建筑设计行业后,引发了建筑设计行业的技术革命.当今,BIM技术已经在建筑行业引发了又一次革命.软件Revit作为BIM技术应用的代表性软件,能够实现建筑、结构、施工、设备等多专业协同设计.但是,限于Revit没有计算能力,结构专业在整个BIM应用中相对滞后.本文介绍了使用Revit建立建筑结构模型;通过CSIXRevit2014转换接口程序,实现Revit模型和Etabs模型相互转换和使用Revit出图.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绿色建筑设计与施工的技术关联研究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绝大多数项目采用设计、施工由不同团队完成的方式,但是如何很好的将设计与施工过程衔接起来,还没有很好的系统的方法。如何将各绿色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绿色建筑过程中去,是我国绿色建筑发展面临的非常迫切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建筑空间与设备拓扑信息是建筑设计优化、运维管理的基础数据。然而在传统建筑设计与运维过程中,信息存储割裂,难以实现信息集成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术实现了各专业信息的统一描述、存储与管理,可显著提升拓扑信息的提取与应用效率。该文引入BIM数据标准工业基础类(industry foundation classes,IFC),提出了建筑空间与设备的集成拓扑模型,研究了空间与设备拓扑信息的提取与集成技术。在此基础上,该文研发了原型系统并采用实际项目数据进行了应用验证。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有效避免重复建模,充分利用BIM的丰富信息,实现空间与设备拓扑信息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13.
以某超高层项目为研究对象,探讨BIM技术在构建信息模型,进行管线碰撞检测和净高分析的优化方法,详细介绍了BIM技术在超高层建筑管线综合优化设计阶段的实施过程,分析BIM技术在超高层管线施工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价值,为管线施工确定出合理的施工方案,提升机电综合管线安装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为同类超高层建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绿色建筑是近年来新兴的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不同于传统项目开发,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我国开发商受到传统理念的限制,在绿色建筑工程项目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问题。通过对绿色建筑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了BIM技术的影响机理,得出了在绿色建筑项目决策过程中,实施BIM技术能够有效地进行成本控制。  相似文献   

15.
以长沙太平洋人寿南方基地建设项目为例,阐述了BIM技术在绿色施工、建设标准化、建筑后期运营维护等建筑全生命周期的运用,分析了利用BIM技术进行碰撞检查、施工进度模拟后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展示了BIM技术在节约成本方面的应用.BIM技术在长沙太平洋人寿南方基地建设项目项目的应用,节约了建筑成本、缩短了施工进度、确保了施工安全、提高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从装配式建筑内涵出发,剖析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现状,探讨该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意义。为了适应装配式建筑行业未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发挥VR+BIM技术的联动效用,模拟分析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及其施工等各大阶段,从中探寻绿色施工技术环,以期提高整个行业的绿色效能,为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7.
绿色建筑是指能源和能源获得有用的利用、保护环境、亲和自然并且是健康的建筑.随着绿色建筑设计理念的逐步深化发展,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已经逐步的适用到工业建筑设计,目前工业建筑设计也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建筑实质,同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造型上使用简单明快的几何体形,体现现代工业建筑时代的气息.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对当前的工业建筑设计具有很强的影响力,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该文结合日常工作实际,谈谈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工业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8.
将BIM技术与价值工程引入到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基于BIM技术与价值工程理论在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应用价值,构建了BIM与价值工程的集成运用体系。将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4D、5D虚拟施工、碰撞检查、信息集成化等功能与价值工程结合应用,在建筑施工阶段通过BIM技术来提升价值工程应用的广泛性及价值创造。最后以某大楼为例,研究二者协同作用在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应用。价值工程与BIM技术在建筑施工阶段的集成应用为后续建筑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邹欢 《工程与建设》2023,(3):1002-1005
为实现装配式建筑施工中的合理布局和效益优化,以某装配式建筑施工项目为例,开展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阶段的应用研究。通过对装配式建筑构件生产与运输、装配式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基于BIM的预制构件与现场施工质量协同控制,提出一种全新的施工思路。通过实例证明,在应用BIM技术后,装配式建筑布局更加合理,并且综合效益更高,可促进装配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绿色建筑的施工过程要求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环保原则,为此将BIM技术引入绿色建筑施工中,分析了其应用优势,介绍了该技术在施工场地规划、建筑图纸检查、施工材料计算等方面的具体应用。实践表明,BIM技术的应用,既能开展可视化施工,提高工程质量,又能合理配置各种资源,达到环保节能目的,可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