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筑信息模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对促进水利水电工程行业向现代信息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总结了BIM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及运营维护等方面的应用优势和现状;构建了基础理论课程群、单项专业实训课程群、综合课程(毕业)设计提高课程群的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全过程"3+1"课程体系;结合师资资源、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BIM类课程的教学改进途径。研究以期促进课程建设,对专业课程体系也具有有益的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作为我国民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水利水电工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施工技术的要求也随着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在不断提高中,其中爆破抛掷技术随着当前我国不断扩大的水利水电工程规模得到了大规模应用。但是,施工人员却不对实际施工应用这项技术的创新和有效管理进行注重,从而导致该项技术的使用效果无法满足工程要求,这不仅影响到了工程施工,而且也对工程资金和水利水电工程造成一定浪费和损失。本文主要是分析了爆破抛掷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使用情况,阐述了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针对此所提出的改进措施,希望能对类似的工程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被摆在重要的位置。水利水电工程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对我国的水利资源的利用以及保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水利水电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有相应的技术作为支撑,文章就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遇见的施工技术展开探讨,为我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但由于水利水电工程在实际操作中复杂而又繁重,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一些质量问题一直使工程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并交付使用,使经济效益受到较大影响。质量是企业生产的第一要素,水利水电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在质量安全管理上要更加予以高度的关注。最近几年中,虽然我国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质量安全管理中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安全问题,该文主要探讨了水利水电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5.
范骁宇 《科技资讯》2013,(29):131-131
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的部分高校就已经设立了水利水电工程的相关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水利水电工程在教育、科研、生产等领域不断发展和进步,其特征也越来越鲜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学是一门于20世纪建立以及发展的学科,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良好的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小觑。笔者将在本文中简要分析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是国内最早应用BIM技术的城市之一,BIM技术的应用研究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在部分重大工程如世博园区、迪士尼乐园等项目中进行了BIM技术的应用,初步形成了利用BIM提高设计品质,提高建设管理效率的实践体系。正在建设的工程中,多条轨道交通线路、北横通道等工程,目前也正在进行BIM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工程项目工程范围内,如果把CAD的应用比作工程设计的首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随着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脚步,水利水电工程的应用已经逐渐兴起。这项工程的建设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很重要的影响,但就是因为它的重要性,所以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项目的建设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并对其施工技术等作出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现阶段,世界各国均认识到了发展水利水电事业的重要性,尤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各种科学技术相继涌现,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其中,电气化自动技术因其本身具备环保性、高效性、安全性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并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受到行业人士高度青睐。不仅能够保证水利水电系统稳定运营,还能够有效提高运行效率,促进我国水利水电工程逐渐向科技化趋势发展。然而,由于我国电气自动化技术在研究和应用方面起步较晚,所以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能够将其更加合理、有效地应用到水利水电工程中,成为相关专家和学者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关键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经济建设发展越来越快的今天,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速度也在加快,其中的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的时代,各种新技术新设备广泛的应用到工程建设中,这就需要我们在施工技术和管理方面要不断的创新,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作出更大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彭胜平 《广东科技》2013,(10):111-112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不断增加,并且逐渐跟上了时代的步伐,其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对其工程的施工技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一定要做好施工技术工作,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1.
在水利水电施工项目中,灌浆施工技术的应用对于建设高质量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具有一定的主导作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对水利水电工程的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马海洪 《广东科技》2014,(12):88-89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筑坝工艺脱颖而出,并取得良好的效果。土石坝作为水利水电工程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坝型,是目前坝工建设中应用最广泛、发展速度最快的一种类型。并且在筑坝过程中土石坝施工技术作为关键工艺被广泛的运用到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就水利水电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艺——土石坝施工技术进行简单的探讨,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的水利水电施工建设。  相似文献   

13.
水利水电工程是我国的基础性设施建设,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一定要将水利水电工程的质量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中,要加强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本文对此作出阐述。  相似文献   

14.
黄尚磊 《广东科技》2012,21(9):75-76
作为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对工程的勘测设计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国外虽然已经开始普遍应用三维协同设计与仿真技术进行工程设计,但是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设计技术目前仍处于传统设计与二维设计阶段,距离世界领先水平仍然有大量差距。通过对CATIA三维协同设计平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对三维设计方法对水利水电工程质量、效率等方面的提高与优化能力进行阐述,并建议我国尽早引进并大范围推广这一技术。  相似文献   

15.
提高水利水电建筑工程的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从改革开放至今将近40年里,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有了不断地提高,由于我国现代化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起步比较晚,所以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数量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而且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技术,也呈现出稳定健康的发展趋势,水利水电建筑工程是一个庞大综合的工程项目,建筑设计的过程中涉及很多的专业技术,该文重点阐述导流技术、围堰技术、坝体填筑技术、混泥土碾压技术、水库坝体防渗技术、预应力锚固技术。同时也表述了,在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所要注意的要点。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市政道路建设成为城市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传统的二维道路设计方法逐渐落伍,BIM作为一种前景广阔的新技术,值得推广应用,以提高我国市政道路建设的现代化水平。该文通过了解BIM技术应用意义,研究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分析BIM技术在市政道路设计中的应用与指导价值,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赵鉴 《工程与建设》2022,36(1):124-125
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是我国水利水电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我国水利水电建设具有重要作用,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和社会经济效益,因此,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在水利水电施工建设中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及围堰技术,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导流补救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电力建设中,变电站建设是整个智能电网构建的关键组成部分。并且随着我国电力事业发展对于变电站建设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对于变电站建设的数字化、信息化投入逐渐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从当前BIM技术发展出发,通过对BIM+技术在变电站建设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探讨了BIM+技术在变电站建设中的应用策略,以提高变电站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陈国柱 《科技资讯》2014,(14):41-42
我国整体建设速度的飞速增长为水利水电基础工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这类工程的施工环境往往非常复杂,因此对地基的处理技术要求非常严格。本文针对水利水电基础工程与地基的处理技术进行探究,剖析其现状并展望其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20.
随着BIM技术在我国的大力推广与应用,土木行业进入了BIM时代,对人才的需求大幅度提升,但我国对BIM技术人才培养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分析BIM技术在高职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应用情况的基础上,构建融合BIM技术的铁道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BIM项目化课程模式、BIM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和BIM人才评价体系,最后提出可以从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参加专业技能竞赛三个方面完善BIM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