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印度黄脊蝗(patangaSuccinctaJohansson)的染色体组型和C-带。结果表明:印度黄脊蝗的染色体数目:2n()=22+x0=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总和为71.47±0.63μm;所有染色体都具有着丝粒C-带,异染色质总量为18.76±0.11%;染色体组中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4.4: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比例为零,印度黄脊蝗的核型属“IC”核型。  相似文献   

2.
日本黄脊蝗的核型和C─带带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涂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日本黄脊蝗(Palangajaponca)的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核型属常见核型;23条染色体均显着丝粒带,其中6对中、小染色体还显示了端带;结构异染色质较多地分布于这6对染色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工的染色体在核型,带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3.
采用涂片法和BSG技术研究了日本黄脊蝗(Palangajaponca)的核型和C─带带型。结果表明:核型属常见核型;23条染色体均显着丝粒带,其中6对中、小染色体还显示了端带;结构异染色质较多地分布于这6对染色体。精原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和初级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后期工的染色体在核型,带型上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两种戛蝗与中华剑角蝗染色体C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中华剑角蝗(AcridacinereaThunb)、二色戛蝗[Gonistabicolor(Haan)]和云南戛蝗(GonistayunnanZheng)染色体核型及C带型.玻片制备采用压片法,BSG法C带处理.结果表明,中华剑角蝗染色体数目2n♂=23,分组形式为“1L,9M,1S,X”;两种戛蝗染色体数目2n♂=23,分组形式为“3L,6M,2S,X”.不同处表现在C带核型上,提示C带带型差异在种间区分上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6.
草绿异色蝗珠染色体C—带核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珍稀昆虫草绿异色meracris prasina Niu et Zbeng)的染色体C-带核型、该种蝗虫的型为2n=22+XO,全部染色体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C带主要分布在着丝粒区,3号染色体具有端带,5号染色体C带带纹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7.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增强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nemaZheng)短翅佛蝗(P.an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e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  相似文献   

8.
四种佛蝗染色体核型与C带带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染色体C带技术,对剑角蝗科(Acrididae)佛蝗属(PhlaeobaStal)的僧帽佛蝗(P.imfumataBr.-W、白纹佛蝗(P.alboemaZheng)、短翅佛蝗(P.augustidorsisBol.)、长角佛蝗(P.antennataBr.-W.)四个种的染色体进行了常规核型和C带带型分析研究,绘制了C带核型示意图二结果表明,四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具有2~3对大型,5~7对中型,2~3对小型染色体.这四个种的主要区别表现在C带核型的差异上.C带带型差异可反映种间的分类关系.  相似文献   

9.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竹蝗属CeracrisWalker两个种青脊竹蝗C.nigricornis nigricomis Walker和黑翅竹蝗C.fasciata fasciata(Brunner v,Wattenwgl)的核型和C带核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数目上、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是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和染色体都含有着丝粒C带带纹上具有一致性。染色体组式也相同,为3L 7M 1S X,但X染色体位置有着差异,两个种的C带带纹除着丝粒C带分布具有一致性外,其它类型的C带数量及分布都有着明显区别,2个种的异染色质含量差别也较大。  相似文献   

10.
对分布在广西的负蝗属Atractomropha Saussure2个种奇异负蝗Atractomropha perrgrina Bi et xia和纺梭负蝗Atractomropha burri bolivar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异染色质含量和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他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但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着丝粒类型和着丝粒C带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贵州两种坳蝗核型和C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研究了贵州斑坳蝗AulacobothrusLuteipes(Walker)和无斑坳蝗A.Sren-hediniSjostedt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两种坳蝗的染色体数目均为2n()=22+XO=23,全部是端着丝粒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23t,NF=23,都属“1B”核型,按相对长度,它们的染色体都可分成L,M,S三组,都具有着丝粒C带。但斑坳蝗中期Ⅱ染色体组长度(55.19±2.71μm)比无斑坳蝗的(49.93±2.42μm)长;结构异染色质总量(29.32±1.22)比无斑坳蝗的(17.87±0.58)多。  相似文献   

12.
黑芥(Brassica nigra)核型和Giemsa C带带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黑芥的核型和染色体的Giemsa C带带型,黑芥有8对染色体,4对是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4对是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在4对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中有2对具随体,黑芥的核型公式为2n=2x=16=8m+4sm+4sm(SAT)用HSG法得到GiemsaC带带型,黑芥的C带带型为CIT型,黑芥的染色体具有着丝粒带、中间带,端带和全带,黑芥的GiemsaC带带型公式为2n=2x=16=CIT型=2C+  相似文献   

13.
短角外斑腿蝗核型和C-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短角外斑腿蝗(Xenocatantopshumilisbrachycerus)的核型和C带。结果表明:短角外斑腿蝗的染色体数目为2n()=22+XO=23,全部为端着丝粒染色体;NF=23;核型公式为2n()=2x=23t。中期染色体绝对长度为7001±270μm,按相对长度可分为三组;除所有染色体都具有明显的着丝粒带外,L2,M3,M4,M5,M9还有明显的端带;染色体组中C带带纹总长与染色体总长的比值百分数为2600±220%;最长与最短染色体之比为378∶1,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在染色体组中的比例为零,短角外斑腿蝗的核型属“1B”核型  相似文献   

14.
对分布在广西宜州市的佛蝗属PhlaeobaStal两个种僧帽佛蝗PhlaeobainfumaiaBrunnerV.Wattenwyl和长角佛蝗PhlaeobaantennateBrunnerV.Wattenwyl的核型和C带带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两种佛蝗的染色体数都为2n=23.在染色体数目、性别决定机制、染色体均是端部着丝粒和着丝粒C带带纹等方面有相同的特征.但在染色体组式、性染色体、除着丝粒C带以外的其它C带分布类型方面都有明显差异,异染色质在染色体组中的总含量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5.
对7个大麦变种和品系的染色体进行了研究,从其核型公式、染色体相对长度和核型的研究表明,7个大麦材料的区别取决于染色体各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