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宏慧  廖华  钟娟 《科技信息》2013,(9):488-488
互联网信息瞬间万变,网络舆情包罗万象,如何正确应对网络舆情,提高地方政府社会管理水平,不断增强政府公信力,成为摆在各地方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文从国内外网络舆情的现状特点,对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监控的进行了一些初浅的探讨分析,来有效提升地方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我国突发事件呈现出日益增多、矛盾突出、危害性大、复杂多变等发展趋势,不仅造成社会经济、人民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而且极大地危害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由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网络舆情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社会进步,启发民智,增进民主参与,也能产生错误导向,混淆视听,扰乱社会秩序。如何客观地评价网络舆情的影响,如何从观念、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治理不当行为,既能扩大公众通过网络有序参与公共事件,又能规避其消极作用,建立政民有效沟通的舆论平台,构建网络和谐舆情,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研究对政府网络舆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构建政府网络舆情回应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政府加强信息公开程度,加快响应速度,提高新闻发言人权威可以有效地增强政府对网络舆情的回应,相应地使网络舆情热度减小。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政府进行网络舆情回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是当前转型社会、民主社会和虚拟社会叠加作用下的产物。在社会治道变革以及多中心治理模式得以确立的背景之下,网络舆情这一社会现象也出现了新的演进趋势。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主导了网络舆情发展演变的双重向度,使其产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影响。就网络舆情的产生根源来看,主要来自于社会治道变革的内在感召、反向社会情绪的释放发泄、多元网络文化的深度催化和网络社交领域的繁荣兴盛。因此,应摒弃传统社会管理模式下对网络舆情的研判思维,通过多中心治理模式下的理念变革,强化大数据背景下的数字化治理,完善多中心治理秩序,促进国家与公民社会关系的再平衡等途径,从构建服务型政府的视角出发,科学地加以应对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不仅关乎高校稳定,还关乎地区稳定。研究边疆民族地区高校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体系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网络舆情监测、研判和应对应当形成有机整体。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网络舆情,这个机制要有效发挥先悉必具、见微知著、防微杜渐的作用。这样才能维护高校网络环境稳定,进而有利于高校稳定和民族地区稳定。  相似文献   

6.
宋佳蔓 《长春大学学报》2012,(11):1331-1333,1342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影响力日趋增强,构建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机制十分必要。网络舆情危机具有多元性、多变性、突发性、扩散性的特征,它会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削弱政府公信力,影响政府决策,降低社会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认同。要应对网络舆情危机,需要建立网络舆情危机监测预警机制,网络舆情互动机制、引导机制和网络舆情危机应对的协调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7.
李旭辉 《科技信息》2011,(31):I0087-I0087,I0128
互联网信息网络在现代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传播速度和影响面都不可小视。公安机关的形象建设和负面消息的传播极大的影响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建设,也影响到了公安机关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应对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旭辉 《科技信息》2011,(35):293-293,243
互联网信息网络在现代社会影响越来越大,传播速度和影响面都不可小视。公安机关的形象建设和负面消息的传播极大的影响到公安机关的形象建设,也影响到了公安机关对社会的管理职能实现。  相似文献   

9.
社会稳定是党和政府长期不懈的奋斗目标,也是中国社会发展、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而近年来网络舆情事件频发,对我国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就南京打医事件为例,对网络舆情事件频发的原因进行反思,并提出针对网络舆情事件,政府应第一时间做出反应,掌握舆论主动权;发挥政府门户网站和主流媒体优势,主动设置舆情议程;倾听公众利益诉求,建设和谐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网络舆情监测的时效性与准确性,改进了Nutch信息采集的方法,加入了URL分析、判重、页面时限等功能,提高了舆情采集的效率。利用《综合电子政务主题词表》构建了舆情监测领域本体,加入了辖区知识进行了扩展,提出了语义扩展的舆情监测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舆情监测的准确率和召回率都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在网络社会发生或经网络传播、并经线下网上互动而演化的舆情突发事件呈频发之势。高等学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结构单元,与之相关的或在高校发生的舆情事件其社会反响非常强烈。当下,作为“互联网一代”的“00后”大学生,是最活跃的网络参与主体,他们多数时候充当了校园网络舆情事件的主角;但网络参与的实践已经表明,他们中的多数同时也是舆情危机事件的受害者。可见,加强校园舆情突发事件的舆情监测、防范并正确应对舆情危机,不仅是维护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需要,也是保障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更是加强高校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维护高校校园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李晓辉 《科技资讯》2014,(26):246-246
舆情在社会舆论发展逐步趋向公平、公众、公开的环境情况下,实际上成为一种传递信息的过程,舆情事件通过使用相应的逆向途径来船体某些信息,达到了减小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由于特定来源发出、通过特定途径传递而对信息产生的影响。重大突发事件突然爆发,不确定性高,涉及面广,轰动性强,具有极高的新闻价值,是网络媒体关注的焦点和舆论热点。网络是目前最直接、最快速的信息载体,对重大突发事件的传播和解决产生着重要影响。网络媒体传播、报道重大突发事件,一段不起眼的网络视频,一篇表示质疑的文章,一个未经证实的传言,都足以掀起一场舆论风暴,甚至造成严重的企业危机。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时代不仅为信息传播和沟通交流提供了极大便利,促进了网络新闻发展,同时也对网络舆情与网络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此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网络流言引发的公共危机事件频发,政府微博的出现为消除网络流言的负面影响提供了新途径。通过多案例研究的方法验证了政府微博与网络流言的关系以及政府微博对网络流言的作用,指出政府微博应对真假流言时效果并不明显,政府微博并不能担负起遏制网络流言的重任,并据此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潍坊学院学报》2019,(4):102-105
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情主体的自主化和隐匿性突显,客体内容的敏感性和复杂性增强,载体的多元化和传播过程的即时互动性显著,成为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应对的重要影响因素。高校共青团作为高校网络舆情应对的主力军,面临诸多困境。利用大数据技术提升网络舆情研判能力,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为抓手提升网络舆情引导能力,构建舆情应对指标体系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成为高校共青团网络舆情应对的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与互联网时代叠加,致使由各类突发事件引发的网络舆情也日趋增多.为充分了解我国网络舆情研究进展,有效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的不利影响,选取CNKI数据库中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文献分析软件对该领域文献进行主题聚类、时空分布等可视化分析.现阶段我国学界关于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舆情演化传播、监测预警和引导治理三大方面.在对其相关文献成果进行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得出已有研究需要改善的地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演化传播定量研究较少,突发事件网络舆情风险动态实时监测、防范控制领域研究较少,尚未构建基于现实情景的网络舆情治理体系等.提出应加强在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研究范式转变、网络舆情风险动态监测、跨学科研究视角下的舆情引导治理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在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网络舆情贯穿着群体性事件发展的始终。为了有效地处理群体性事件,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控制和疏导,建立公开透明的网络信息发布体系,联合媒体加强网民道德教育,共同治理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广泛使用,校园舆情日益受到关注,校园舆情的研究凸显的十分重要,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因为世界观和人生观都还没有完全定型,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或者被不法分子所利用,从而利用网络的匿名性来进行发泄和攻击。因此,有效应对校园网络舆情是十分重要的,也是构建和谐优美校园网络文化环境的重点。分析认为:校园网络的舆情是具有相应特征的,这些特征是一把把双刃剑,带来和谐优美的校园网络文化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因此,要积极引导和管理高校的网络舆情,建设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19.
伴随网络时代的来临,中国进入了一个“网络舆情”的飙升期,在网络舆情迅速渗入到社会各个领域和波及各个主体的今天,地方政府在面对网络舆情暴雨般袭击时,出现了“三种不适应”的症状:不适应老百姓、不适应网络媒体、不适应社会组织,从而造成地方政府公信力下降,陷入一个“缺失-弥补-提升”再到“缺失-弥补-提升”的恶性循环之中.“三种不适应”症状的“医治”作为地方政府公信力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应当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只有彻底“根治”其自身的这“三种症状”,政府公信力建设才会打破当前恶性循环的困局,进入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20.
运用系统动力学对影响网络舆情的因素进行分析,绘制因果回路图,建立存量流量图模型,利用Vensim软件对模型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政府公开信息透明度和政府反应时间比其他影响因素作用程度较大,从而确定了影响网络舆情发展程度的关键因素,得出了控制网络舆情发展程度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