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研究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的残余应力,提出了一个新型的应力应变模型,该模型比别的模型更接近于自增强超高压容器用钢的实际工 作情况;以某材料为例介绍了确定该新型模型的方法,并对其误差进行了分析,论述了由一般的拉伸曲线求解该新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的可 行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一种新型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规律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发现低层错能的亚稳材料低温拉伸存在一种新型的应力应变曲线.曲线表现为弹塑性失稳εph 、应力平台εL 及硬化指数n 为不恒值的3 个特点.试验结果表明:εph 、εL 随应变率增加而增大,硬化率dσ/dε与硬化指数n 随应变量的增加呈抛物线型.弹塑性失稳及应力平台本质上不同于稳定态材料的上、下屈服及屈服平台,而是由相变引起的新的屈服机制,即弹塑性失稳是应变诱发马氏体转变的起始状态,应力平台是相变软件与硬化动态平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Neuber关系的推导过程,描出Neuber关系,即使对Ⅲ型加载问题也不是解析解。本文根据弹塑性断裂力学理论,对幂强化材料,导出了Ⅲ型加载裂纹问题弹塑性应力应变集中关系。同时分折了Ⅰ型缺口弹塑性应力应变集中关系。  相似文献   

4.
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扼要讨论了包括下降段在内的完整的混凝土轴压应力——应变曲线;总结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者所建议的应力——应变曲线的近似表达式;重点评述了若干表达式;对P.T.Wang等人建议的公式提出了修改意见;建议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直接由混凝土标号确定应力——应变关系,本文提出了一个表达式并以我国天津大学最近所做的试验为依据进行了比较,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5.
一种新型的光纤应变传感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频分复用F-P腔光纤应变传感系统。采用白光光源,运用光干涉的原理,测量由于负载而引起的微应变,该种传感器可实现复用。  相似文献   

6.
沥青含量影响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依据高精度测试设备对沥青混凝土压缩试验,研究了沥青含量对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探讨了沥青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和设计强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空间解析几何的理论来解决材料受到塑性变形时的主应力和主应变关系的求值问题。应用图解的方法将力学中较为复杂的问题简捷化,并作了数学上的推导。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寒冷地区冻融损伤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对108个普通混凝土试块进行了冻融损伤试验,探究在不同冻融次数作用下试块表面的损伤特征、质量损失率以及饱和含水率的变化特点,通过混凝土压缩破坏试验得到了其在不同冻融损伤程度下的破坏特征和应力应变值。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多,试块的质量损失率先减小再增大,在第45次冻融时试块的质量损失率达到最小值;试块的饱和含水率则是先减小后增加,在第50次冻融循环时饱和含水率达到最小值。另外,还提出了冻融循环境下单轴受压混凝土在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9.
大量程引伸计的弹性元件处于大挠度工作状态,引伸计非线性问题较为突出.本文设计出双折臂结构的弹性元件,理论上可使非线性误差获得完全自补偿,在较大量程内测端挠度与弹性元件上应变呈线性关系,较圆满地解决了大量程引伸计设计中的非线性问题,显示出该结构形式独特的优点,实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锈蚀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研究   总被引:49,自引:1,他引:49  
从三种途径获取共267根锈蚀钢筋试件,其中,156根试验室外加电流锈蚀钢筋试件,35根大气环境自然裸露锈蚀钢筋试件,76根实际工程老构件中锈蚀钢筋试件.通过拉伸试验,研究了锈蚀钢筋力学性能变化规律,指出随着锈蚀的发展,钢筋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极限应变均发生退化,屈服平台缩短直至消失.同时,收集国内外已有锈蚀钢筋力学性能试验数据,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经过统计、分析、比较后,得出了锈蚀钢筋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极限应变等力学性能特征值的回归公式和屈服平台消失时的临界截面锈蚀率.最后建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锈蚀钢筋的应力-应变关系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概述了“空间准滑面”理论;用平潭标准砂进行了等η等 b 的真三轴试验和相应的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试验资科都按“空间准滑面”理论进行整理,得出了相同的土的三维本构关系,从而构成了两种试验间的联系.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为确定土体本构关系模型中的参数,可仅做常规三轴压缩试验,而不必去做复杂的真三轴试验.  相似文献   

12.
为确定合理的高温中钢材应力-应变关系模型,在已有恒温加载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高温中弹性模量、屈服强度、极限强度、硬化应变和极限应变等实测数据的拟合分析,提出高温中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与ASCE和EC3中钢材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相比,该模型的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吻合度更好.  相似文献   

13.
混凝土轴心受压时的应力应变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试验机刚度的测定方法,以及为量测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下降段试验机刚度必须满足的条件。阐述了量测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时按等应变速度加荷的必要性。量测了211~682号普通混凝土和100~400号轻骨料混凝土的完整的应力——应变曲线,以及曲线上五个特征点的特征值。论述了混凝土应力——应变曲线的形状和特征与其内部微裂缝的形成和发展之间的联系。建议把“收敛点”的应变定义为无横向约束混凝土的极限压应变。还建议了一个有理分式做为混凝土受压应力——应变曲线的解析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大量程引伸计的弹性元件处于大挠度工作状态,引伸计非线性问题较为突出。本文设计出双折壁结构的弹性元件,理论上可使非线性误差获得完全自补偿,在较大量程内测端挠度与弹性元件上应变呈线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钢材真实应力应变的关系,验证微观断裂机理的适用性和有效性.方法利用Q235B、Q345B两种型号钢材,选取母材、焊缝及其热影响区位置的圆棒,进行室温单轴拉伸试验,并进行本构关系的拟合与断口形貌的分析.结果利用全自动引伸计对试件进行全程跟踪,采集到的应力应变曲线可以较好地反映试件的力学性能,经有限元计算能更准确的模拟钢材的真实应力应变关系;两种钢材的破坏形式为韧性断裂且延伸率均较大,Q235B钢材的断面收缩率大于Q345B钢材,Q235B表现出更好的延性.结论利用Q235B、Q345B母材、焊缝金属和热影响区的单拉加载结果,可应用于后期标定钢材断裂韧性参数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6.
文献【1】提出了描述粘弹性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公式 ,公式中有四个待定材料常数 ,用曲线拟合确定这四个待定材料常数常常出现发散问题。本文提出了粘弹性材料的应力应变关系简化处理的方法 ,使待定材料常数降为两个 ,避免了发散问题 ,该方法非常适合编写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17.
本文首先采用屈服面“均匀膨胀”假设,将R.Hill所提出的正交各向异性体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理论具体化;其次,在此基础上,根据塑性应变向量与加载曲面在应力向量端点的法线方向一致的假设,建立了正交各向异性体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全量理论,并且指出了所给出的全量理论乃是R.Hill的增量理论在简单加载下的直接积分结果,第三,给出了16铝合金薄管试验资料。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给出的以上两种理论的具体形式,在简单加载和应力张量主轴不旋转的复杂加载下,都与试验有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18.
由于膜盘联轴器壁厚极薄,工作时变形较大,非线性较明显,运用小变形条件下的弹性力学方法求解应力应变会有较大误差.考虑到联轴器纯扭转的轴对称性及膜盘轮缘轮毂厚度远较盘面厚度大等特点,可假设膜盘轮缘与轮毂完全刚性,膜盘盘面圆半径变形前后不变并运用其他通用的力学假设,就可对大变形纯扭转条件下膜盘联轴器的应力应变进行分析求解,得出任意膜盘型面应力应变的分析解.对双曲线型、梯型及等厚度型三种典型的膜盘型面的计算结果表明:双曲线型面是膜盘抗扭的理想型面,其应力分布完全均匀,无应力集中现象.对双曲线理想型面的偏离越大,膜盘应力越向内缘集中,变形加大.这为膜盘联轴器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一种由分析实心圆轴扭转试验绘制的 M_n-图,绘制塑性材料真实应力应变关系的方法。它将避开通常拉伸试验测绘材料应力应变曲线时的下述困扰:1.因测试过程中试件尺寸 l、A 的变化所致系统偏差。2.因局部变形导致试件受力、变形的不均匀,难于测定高应变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因而,由本方法绘制的较精确完整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可作为研究高应变力学问题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加筋土结构在工程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是加筋材料的蠕变特性带来了很多的工程问题。当前虽然已有考虑加筋材料蠕变对加筋土变形影响的研究,但考虑的因素依旧不够全面,鉴于此进行了考虑筋土相对位移与时间因素的加筋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推导。基于自洽理论推导了加筋复合材料中筋土微观应变比例关系的计算方法,并将该式应用到了考虑时间因素的加筋复合材料应力-应变关系推导当中,得出了加筋复合材料水平应变表达式,确定了影响变形发展速度和最终变形量的关键参数。随后选取一实例对该公式进行了规律分析。研究表明加筋材料和填料微观应变比值只与填料和加筋材料的泊松比、弹性模量和体积占比有关,且在性质相同的填料中埋入的加筋材料弹性模量越大,该比值越小;筋材的粘滞系数决定了应变的发展速度,参量(E1+E2)/E1E2和进入塑性变形时的应力水平共同决定了稳定后的变形值,因此在选择加筋材料时,应当进行蠕变试验选取参量较小的材料;加筋材料的蠕变对加筋体变形的影响非常显著,且水平应变主要产生在塑性变形阶段,其随时间的发展逐渐增大,但增长速率逐步放缓,最后趋于稳定,在设计选材及变形计算中应当尤为注意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