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12,(3):27-27
科学家们表示在实验室培育人体器官或许在几年内就可以实现,现在他们已经开发出超过20种培育人体组织的方法,其中包括已经成功在实验室培植膀胱,尿道和气管组织并在临床实验中移植给病患。而今,科学家们又把目光转向实验室培育更复杂组织器官的可能性,包括心脏,肾脏,肝脏,胰腺以及胸腺。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座刚刚在荷兰落成的人体大厦,它其实是一个博物馆。专门用来为参观者提供有关人体构成和功能机理的科普知识。由于大厦内部的结构也都是完全按照人体的器官和组织构成来设计制造的,因此你可以直接走入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家曾认为,人体是完全可以自行调控身体内部运转的一座生理之岛。我们的身体能分泌消化酶消化食物,合成营养物质维护身体组织和器官;可以感受到自身发出的信号,以及能识别危险的微生物(病原体)免疫细胞,向病原体发起进攻的同时还能避免伤害到自身组织。但研究人员在过去十多年中发现,人体并不是一座自给自足的世外小岛,而是更像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在我们身体内的这个庞大的"社会"  相似文献   

4.
文文 《科学大观园》2014,(24):78-79
不久前,在瑞典皇家工学院的一项研究中,睾丸被确定为人体中最为独特的一种组织类型.研究人员详细分析了人体各种组织中活跃的蛋白质,结果显示,睾丸所需的一系列蛋白质是最为特别的.该研究属于人类蛋白质表达图谱项目的一部分,因而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长期太空旅行可能对人体造成影响已经不再让人感到意外。但是,这种影响究竟在分子层面上的机制是如何的?科学家们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的答案,对18名曾经长期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任务的宇航员血液样本中的蛋白质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期的太空环境会让人体的免疫系统在面临不熟悉威胁时"开启了所有可能的防御机制",这导致了人体多方面的改变——从器官到组织,  相似文献   

6.
2010年4月20—22日,第二届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名词委第二次审定工作会议在山东召开。第二届人体解剖和组织胚胎学名词委高英茂主任等28名委员,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朱彦慧副编审、张永涛编辑参加会议。会议由高英茂教授主持。  相似文献   

7.
《科学大观园》2009,(5):13-13
最近英国研究人员确认了人体一些器官的衰老退化时间表。  相似文献   

8.
组织缺损和器官功能缺失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不仅是导致人类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而且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负担。目前,我国皮肤、骨、角膜等移植材料来源少,无法满足巨大的组织器官重建需求。自体组织或器官移植增加创伤且供区有限,同种异体或异种组织器官移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和医学伦理学方面的障碍,人工替代材料也并不能完成人体组织的新陈代谢活动。组织工程是综合应用工程学和生命科学的基本原理,在体外预先构建一个有生物活性的种植体,修复组织缺损和替代组织、器官的一部分或全部功能,且手术并发症少、材料来源广泛、无免疫排斥及医学伦理等问题的困扰,为结构类组织缺损的修复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缺失的治疗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革命性的修复手段。  相似文献   

9.
2009年5月16-17日,第二届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专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和审定编辑朱彦慧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0.
2009年5月16-17日,第二届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审定工作会议在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专家,以及全国科技名词委副主任刘青和审定编辑朱彦慧参加会议。  相似文献   

11.
1时:人进入浅睡眠阶段,易醒,对痛觉特别敏感。2时:体内大部分器官处于一天中工作最慢的时刻。肝脏在加紧产生人体必需的物质,清除人体内的毒素。此时工作,人的视力最差。3时:全身处于休息状态,肌肉完全放松。4时:血压最低,人体脑部供血量最少,老年人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2.
<正>人体冷冻或人体冷藏技术,是一种试验中的医疗科学技术,即把人体或动物在极低的温度下冷藏保存,梦想在未来能够借助于先进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复活及治疗。俄罗斯的人体冷冻研究在医学家看来,被冷冻的人几乎没有有朝一日复活的机会。因为在冷冻的情况下人体内的水会结冰膨胀,冰晶锋利的边缘会刺破机体组织,使得人体组织不能完整地恢复。所以,要使被冷冻的人有复活的可能,在冷冻时不能让人体内结冰。  相似文献   

13.
我们在力量方面无法与大象抗衡,然而曹冲却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我们的嗅觉远远不如狗的鼻子灵敏,却能指挥缉毒犬搜索毒品;我们不如高空的鸟儿看得远,却已经洞察了辽远的宇宙深处。因为人类有脑子,这才是人类能够统治地球,远高于动物之上的关键所在。 脑是人体中惟一具有自我意识的器官,它是一个重达1.36千克的柔软组织,内含140亿个叫做神经元的神经细胞。每当我们进行思考时,微小的电子讯号便会在神经之间闪动,产生数以兆计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6,(5):4-6
据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报道,尽管面临美国最高卫生机构的禁令,但一些美国科学家还是继续尝试在猪、羊等动物体内培育人体组织,他们的目标是为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提供心脏、肝脏或其他器官。在农场动物身上培育器官的研究,引发了许多关于伦理的争议,因为其中所涉及的将人体细胞注入动物胚胎中的方法,可能会模糊物种之间的界限。2015年  相似文献   

15.
《科学大观园》2011,(23):36-37
人体真的非常奇妙,你只能感觉到自己。有时却无法看清楚自己。科学家们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帮我们了解自身。但似乎对于人体这个复杂的大“机器”来说,仍然不够。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解剖学告诉我们的90个有趣的事实吧。  相似文献   

16.
非典让全市人民掀起了爱国卫生热潮,家家户户都忙着给这消毒给那清洗,但是别忘了,不仅环境需要清理,人体也需要经常打扫。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所患的很多疾病都与体内器官、血液等所受到的污染和毒害有关。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的发展,环境、水源受到日趋严重破坏,人体内沉积的污染物质增多,要想清除体内“垃圾”,其实很简单,可以先从食物下手。常吃动物血,像鸭血、猪血中的血浆蛋白经过人体胃酸和  相似文献   

17.
间质组织     
正2018年3月27日,美国的一个科研团队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人体组织中一种新的间质组织结构及其分布》的论文,随即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和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闻分别发布题为《间质:科学家发现人体新器官》和《新发现人体最大器官》的头条新闻,并迅速在世界各地掀起一股"新器官"报道狂潮。这一消息一度登上热搜榜首,"最大器官""经络证据"等说法引起热议。其实,间质的概念早在1954年就有过报道。细胞间质就是细胞之间的物质,是人体细胞所生活的  相似文献   

18.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长有人类皮肤与肌肉的机器人听上去颇像恐怖电影中的情节。但牛津大学研究人员预测,这种机器人很快便可运用于医学研究。长有“血肉之躯”的机器人或可用来培育人体组织,供伤员和老年人之用。研究人员以长有“人类”骨骼、筋腱与皮肤的Eccerobot机器人为例,解释未来如何用机器人培育真正的人体组织。仿照人类打造的机器人更适宜用来培植人体组织,研究人员表示:“类人型机器人在过去十年里取得了令人激动的进步。值得一提的是,拥有肌肉骨骼的类人型机器人(如  相似文献   

19.
汪忆 《科学大观园》2013,(16):70-71
科学家在再生医学领域又取得了开创性进步。他们的重大突破为打印耳朵和鼻子等人体的各个器官)铺平了道路。专家说要培育出整个功能性器官还需一段时间,但生物工程师现在已经可以培育出新血管,然后将其用在患者身上。当前的人耳替代品是用具有类似于泡沫聚苯乙烯兼容性的材料制造出来的。外科医生有时还会用患者肋骨培育耳朵来作为被选的一种。但这种方法既有挑战性,又令患者痛苦不堪。另外,用这种方法制造的耳朵很少看起来自然,而且它们的功能也不完善。而今,在世界各地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为制造人和猪的心脏、肺、肝脏和肾的框架寻找方法,他们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提供量身定做的器官替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2):19-19,23
以替代、修复或再造人体各种组织为特色的再生医学是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学科,为使我国再生医学研究和应用的整体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加速实现干细胞、组织工程产品和组织器官代用品的产业化,急需建立对再生医学产品的有效性评价的技术平台,该技术平台建立的基础和难点在于建立各种常见疾病的动物模型。因此,寻找合适的动物模型对人类重大疾病进行深入、有效地探索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