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李止正 《科学通报》1983,28(16):1006-1006
半胱氨酸或硝酸还原酶(NR)的辅基(FAD,beam,Mo)只能部份地对NR活性有稳定作用。与NR专一结合的蛋白,降解NR的蛋白酶虽然广泛地分布在植物细胞中,NR的不稳定性也不是完全由于它们的作用。Schrader用牛血清、酪蛋白在体外稳定NR达几小时,说明NR的稳定性与某种蛋白有关系。在植物细胞中是否也有作用相同的蛋白?  相似文献   

2.
林建明 《科学通报》1985,30(22):1747-1747
在植物体内,NO_3~-还原为NO_2~-的反应是由硝酸还原酶(NADH:NR,ECl.6.6.1)所催化的。NR是诱导酶,在高等植物中,它的活性产生除需要底物诱导外,还依赖于光的作用。在黄化叶片中不能诱导产生NR活性,但如果在诱导液中加入葡萄糖,则可以诱导出NR活性来。过去认为这可能与体内能量水平有关。我们在水稻黄化叶片中发现,只要含NO_3~-的  相似文献   

3.
陈帅  瞿南  曹守云  H.Bauwe  陈受宜  田文忠  储成才 《科学通报》2001,46(11):939-942,T002
将C3-C4中间型植物Flaveria anomala中甘氨酸脱羧酶(GDC)P-蛋白亚基基因(gdcsP)的上游调控序列与β-葡萄糖苷酸酶(GUS)基因编码区以及CaMV终止子融合,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采用农杆菌介导方法转化水稻,并在转基因水稻中分析了GUS的表达活性和特异性.结果表明,在水稻中gus嵌合基因特异地在木质部和韧皮部表达,在不同器官及组织中表达活性也有所差异,其中以根中最高,茎秆次之,叶再次,而在成熟胚乳中没有表达.在转基因水稻中,gdcsP启动子的表达也受水稻发育时期的调控,随植物组织成熟度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4.
林振武 《科学通报》1983,28(15):945-945
硝酸还原酶(NADH:NR E.C.1.6.6.1,以下写NR)是植物体内的诱导酶,在氮素代谢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对其他代谢途径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它与体内能量水平必然有密切关系。但过去的报道都是关于ATP对该酶诱导形成的影响,而对该酶在ATP形成中的作用尚未有人研究。本文在小麦、水稻植株中发现硝酸还原酶活力能提高体内ATP的水平,在不同耐肥性的作物品种中ATP的含量有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与其NR活力的变化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5.
卫矛科植物抗肿瘤活性物质蛇藤酯甲的结构测定(Ⅱ)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刘吉开 《科学通报》1989,34(2):142-142
自从卫矛科植物中发现抗癌活性物质——美登素(maytansine)和雷公藤甲素(tipto lide)以来,世界各国科技工作者对从卫矛科植物中寻找新的抗癌活性物质有极大的兴趣。作者从粉叶南蛇藤(Celastrus glaucophyllus)根皮的丙酮提取物中,通过溶剂分配处理以及氧  相似文献   

6.
从家蚕品种苏·菊×明·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家蚕幼虫血清蛋白基因(1arval serum protein,Bombyx mori,BmLSP)的调控序列,涵盖了第1内含子、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和上游区.通过PCR技术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以荧光素酶(luc)为报告基因,构建了一系列缺失不同调控元件的报告质粒,在家蚕BmN细胞瞬时表达系统中进行了BmLSP启动子的特性分析.结果表明,含第1内含子和家蚕丝素轻链基因同源区序列的BmLSP启动子活性分别比缺失相应序列的启动子活性提高5.8和4.4倍,暗示该两段调控序列中含有增强启动子活性的调控元件.上游区失活的部分水手转座子元件对BmLSP启动子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外源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呈现剂量依赖效应,低浓度处理增强启动子活性,高浓度处理起抑制作用;而蜕皮激素(MH)对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吕瑶姣 《科学通报》1995,40(17):1564-1564
研究析氢活性电极对燃料电池、氢能和氯碱等电化学工业有重要实际意义,对查明电催化过程和析氢机理有重要理论价值.提高析氢阴极的活性和稳定性是电化学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课题之一.国内外研究十分活跃.作者应用离子束技术得到高活性析氢阴极,开辟了离子束化学的新方向.近来作者采用Mo、W和C离子束对Ni、Mo和W组成的表面合金进行改性,得到一系列在酸性介质中稳定的高活性新型析氢电极,本文报道这些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凝集素是以高亲和性将聚糖结合在糖蛋白、糖脂或多糖上的碳水化合蛋白.由于具有结合的特异性,凝集素能在细胞内、细胞间或组织间作识别分子.许多不同的植物种类、不同的器官、组织中都发现有凝集素的存在,因此,猜测它在植物中起着很基本的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家蚕品种苏·菊×明·虎基因组DNA中克隆了家蚕幼虫血清蛋白基因(larval serum protein, Bombyx mori, BmLSP)的调控序列, 涵盖了第1内含子、第1外显子、启动子区和上游区. 通过PCR技术与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方法, 以荧光素酶(luc)为报告基因, 构建了一系列缺失不同调控元件的报告质粒, 在家蚕BmN细胞瞬时表达系统中进行了BmLSP启动子的特性分析. 结果表明, 含第1内含子和家蚕丝素轻链基因同源区序列的BmLSP启动子活性分别比缺失相应序列的启动子活性提高5.8和4.4倍, 暗示该两段调控序列中含有增强启动子活性的调控元件. 上游区失活的部分水手转座子元件对BmLSP启动子活性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此外, 外源昆虫保幼激素类似物(JHA)呈现剂量依赖效应, 低浓度处理增强启动子活性, 高浓度处理起抑制作用; 而蜕皮激素(MH)对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杨继  顾红雅 《科学通报》2006,51(7):745-749
查尔酮合酶(chalcone synthase, CHS)是类黄酮类物质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 对植物的花色素形成以及抗虫和抗病有重要意义. 本文综述了有关查尔酮合酶超家族基因重复和分化式样的研究进展. 有资料显示, CHS基因在不同植物谱系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重复和分化, 导致在多数植物基因组中存在具不同表达特性的CHS重复基因, 并在部分植物基因组中出现由CHS基因分化形成的类CHS (CHS-like)基因. 不同学者对该家族基因序列及其表达式样进行比较分析, 揭示了该家族重复基因表达式样的分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启动子和顺式调节元件的影响, 结果导致重复基因的亚功能化(subfunctionalization); 而发生在CHS活性位点附近的碱基替换则导致重复基因的新功能化(neofunctionalization), 形成不同的类CHS基因, 且多数类CHS基因是在不同植物谱系中由CHS基因多次独立进化形成, 是趋同进化的结果. 探讨CHS超基因家族的进化历史对深入了解基因重复-分化的过程和机制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文献[1,2]中报道的较贵的Fe_(73.5)Cu_1Nb_3Si_(13.5)B_9和 Fe_(73.1)Cu_(1.2)Nb_(3.2)Si_(12.5)B_(10)显示出优良的综合磁性能.我们用较便宜的 Mo 代替部分的昂贵的 Nb 制成3.0cm 宽28μm  相似文献   

12.
震惊世界的莫里斯事件在电脑病毒陆续出现的最初几年里,除了Brain病毒之外,似乎并没有造成多大危害,这也是当时人们不去重视的主要原因。比方有一种叫“苹果”的病毒,它只是在电脑屏幕上显示一个被咬缺的苹果,对电脑本身并没有多大破坏。也可以这么说,那时候电脑与病毒是能“和平共处”的。然而,到了1988年11月2日下午5时,这种“友好局面”却急转直下,风云突变。原来是互联网的前身——美国APPANET网的网络管理人员突然发现有不明程序开始访问网络,紧接着这些程序不停地扫描用户账号、密码等个人资料,并通过盗取的口令侵入用户电脑,使电…  相似文献   

13.
从三尖杉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四种酯类生物碱,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一定抑制作用.国内近期的药理研究表明,在安全剂量范围内,四种酯碱中以脱氧三尖杉酯碱具有较好的疗效.但它在植物中的含量甚少,因  相似文献   

14.
余扬政 《科学通报》1993,38(13):1178-1178
超对称局域化后,由于物质多重态与纯引力多重态相互耦合,超对称易于产生自发破缺.我们曾研究了2维和3维整体和定域超对称理论,发现超对称破缺与模型的维数有密切关系.本文构造一个3维 O(N)超引力理论,并利用大 N 展开方法,研究了动力学自发破缺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丁布对粘虫幼虫侧栓锥感器冲动发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次生物质对植物本身基本代谢无直接关系,但对保护植物不受害虫侵害有重要作用.次生物质丁布(2,4-二羟基-7-甲氧基-1,4-苯并(口恶)嗪-3-酮(2,4-dihydroxy-7-methoxy-1,4-benzoxazin-3-one,简称DIMBOA))在玉米幼苗叶片中含量丰富,也存在于其他禾谷类植物叶片中,大量研究表明植物中丁布含量越高,抗害虫的能力越高.丁布对昆虫的发育、生殖和消化有抑制作用:丁布能破坏某些关键代谢过程(如线粒体能量转换)及抑制肠道蛋白酶的活性.丁布对昆虫是否有拒食活性尚有争论.行为实验表明,饲料中丁布浓度加大时欧洲玉米螟的取食量反而增加,说明没有拒食活性.Corcuera认为丁布是蚜虫取食大麦的厌食剂.阎凤鸣等根据行为实验肯定了丁布对亚洲玉米螟有拒食活性.植食性昆虫的味觉化学感受器主要分布在下颚和内唇,对昆虫选择寄主植物起重要作用.鳞翅目幼虫下颚瘤状体的栓锥感器内有4个味觉感受细胞,通常每一个细胞按其最适宜刺激物来命名,如盐细胞、糖细胞、氨基酸细胞或花色素类(glucosinolates)细胞和抗食素细胞(deterrent cell)分别对盐、糖、营养性和拒食性物质敏感.电生理学方法可直接记录这些细胞对刺激物的反应,成  相似文献   

16.
林墀昌 《科学通报》1982,27(12):728-728
Mo(Ⅲ)离子具有4d~3的电子构型,预期的八面体6配位已在K_3Mo(NCS)_6·H_2O·CH_3COOH、MoCl_2(Py)_3和MoCl_3(tu)_3的X射线结构研究中得到证实。但对单核的Mo(Ⅲ)络合物的结构研究为数尚少,因此在这方面继续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Evdokimov和Kumorita等已报告过MoCl_3(urea)_3的制备和某些性质。为了得到关于结构方面的更多的情报,我们用X射线衍射研究了MoCl_3(urea),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姜标 《科学通报》1989,34(14):1071-1071
赤霉素(Gibberellins)是一类重要的、具有多种生理活性的植物生长激素,因在农业、植物生理学、园艺学及医学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从而引起化学家和植物生理学家的极大兴趣,并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长期的深入研究。 自1938年首次分离出赤霉酸(GA_3)的粗品以来,迄今已有50年的研究历史,但对该类化合物的研究经久不衰,目前仍是国外几个著名实验室的重点研究课题。在赤霉素半合成  相似文献   

18.
吴玉华 《科学通报》1983,28(17):1068-1068
冠瘿畸形苗BT_(37)是Braun及其同事们用根癌杆菌T_(37)菌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T_(37) strain)诱导体外培养的菸草组织(N.tabacum C.V.Havana)形成冠瘿而得到的。是一种Nopaline类型的冠瘿。值得重视的是在典型畸形苗培养物中从没看到过根的发生。为了研究外源基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采取将畸形苗从培养物中分离下来,嫁接到正常菸草的茎  相似文献   

19.
根癌土壤杆菌能把它的Ti 质粒插入被感染植物的核基因组,使一些裸子植物和多数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现在土壤杆菌的Ti 质粒已广泛用于将外源遗传物质导入高等植物的媒介.这最终将有可能在庄稼植物基因组中新增有益的遗传物质.然而在单子叶植物中利用Ti 类媒介的前景很暗淡,因为根癌土壤杆菌不是这类植物的病原体。Slogteren 等最近指出,Ti 质粒DNA 至少能进入某些单子叶植物细胞,但不完全是致瘤性的.这样,Ti 类质粒媒介在单子叶植物中毕竟还是有应用希望的.Dutch 等发现植物组织中有冠瘿碱.这些代谢物在正常组织中不存在,是由冠瘿组织中已整合进植  相似文献   

20.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CryⅠA(b)基因在哈茨木霉菌中的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兴喜  杨谦 《科学通报》2004,49(21):2193-2197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植物基因工程中常规方法, 利用这一转化方法, 将CryⅠA(b)基因转入生防真菌哈茨木霉中, 转化率约为60~180个转化子/106个孢子. 通过对转化子的RT-PCR检测和Southern 杂交分析表明, CryⅠA(b)基因已整合进哈茨木霉菌基因组中, 而且在转录水平上得到表达. 转化子都能够稳定遗传. 对转化子抑菌活性和杀虫活性测定表明, 转化子不但保持了原菌株良好的抑菌活性, 而且表现出一定的杀虫效果. 兼有杀虫防病双重作用的基因工程哈茨木霉菌的构建显示了生物技术在生防真菌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