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关南极上空著名臭氧层孔洞的最新消息很不妙。这一孔洞为一季节性孔洞,是在1980年南半球的春季即9月~11月期间首次观察到的。从1990~1991年之交获取的初步结果中可得出两  相似文献   

2.
从1861年到1984年的123年中,最热的年份是1980~1983年的3年,地球正急剧变热。这是英国东安格里亚大学的P·琼斯报道的。他采集了包括海上,世界上的15个场所的数据。根据他的数据发现,北半球、南半球都是到1940年,温度缓缓升高。其后,到70年代中期,是  相似文献   

3.
南极涛动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龚道溢  王绍武 《科学通报》1998,43(3):296-301
利用最新的重分析资料,首先对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进行了经验正交函数数展开分析和相关分析,分析的结果表明南极涛动的南半球中、高纬地区大惊工大气运动最突出的特征,而且表出现很强的纬向性。  相似文献   

4.
丁一汇 《科学通报》1984,29(7):414-414
一、资料和计算方法本文利用美国国家气象中心(NMC)13年(1968—1980年)全球热带风资料研究夏季(6—8月)200mb平均环流的特征。NMC的热带风场包括所有的热带无线电测风、飞机、卫星测风等资料。我们计算了13年平均的散度、辐散风、经圈环流和纬圈环流。计算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5.
刘瑞晨 《科学通报》1983,28(11):674-674
根据1966—1980年华北地区加密的地面观测(每小时一次,范围为110°—119°E、35°—42°N;测站距离为,山区:70—90公里,平原:30—60公里)资料,对华北地区有重要天气意义的中尺度天气系统做了分析。我们发现,在太行山东侧华北平原行星边界层内形成的中尺度低气压(简称华北中低压)比飑线、雷暴高压等中尺度系统更为常见,它的水平尺度在  相似文献   

6.
赵圣菊 《科学通报》1987,32(7):559-559
本文的预报对象分大尺度和小尺度两类。选择我国东北地区一代成虫迁入量表示大尺度;选择资料年代较长、且有代表性的白城、公主岭、哈尔滨、牡丹江、通辽等地一代成虫迁入量表示小尺度。分别对一代成虫迁入前期(上一年1月至当年5月)北太平洋逐月海面水温资料(1957—1980年286个网格  相似文献   

7.
依据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ECHO-G近千年积分的模拟结果, 对南、北半球气温及降水变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了分析, 并探讨了造成南、北半球气候变化异同性的可能原因. 结果表明: (1) 南、北半球平均气温在年际、年代际、百年际尺度上变化位相基本一致; 但从气候阶段转变的时间来看, 北半球年平均温度正负距平的转变明显提前于南半球; 从距平的振幅变化来看, 北半球明显大于南半球. (2) 对降水而言, 年代际及百年际尺度上的变化南、北半球基本同相, 而在年际尺度上的变化两者反相, 且年际及年代际的正相关主要体现在中、高纬地区, 年际负相关主要体现在低纬地区. (3) 中世纪暖期南、北半球的增暖幅度相差不大, 而现代暖期北半球的增暖幅度明显大于南半球; 现代暖期北半球高纬地区气温大幅上升, 而南半球高纬地区气温有所下降, 呈现出明显的反相变化特征, 这是中世纪暖期温室气体浓度保持在较低水平时所不具有的一个气候特征. 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赵俊琳 《科学通报》1991,36(4):288-288
过去,人们对于南半球第四纪以来气候变迁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南美温带地区的海相沉积、冰川以及孢粉学的研究.而南半球的气候从根本上说受控于南极和它的大冰盖.极地冷空气的爆发以及沿着南美和非洲西海岸向赤道方向输送极地冷水的Humboldt和Benguela洋流,对南半球西风带附近大陆的气候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南、北极考察航线地面臭氧的观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陆龙骅  卞林根  程彦杰  逯昌贵  汤洁 《科学通报》2001,46(15):1311-1316
利用1999~2000年中国首次北极和第16次南极科学考察获得的资料,对“雪龙号”考察船航线上从75°N至 70°S地面臭氧随纬度变化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航线上,除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在考察期间地面臭氧的时间变率较大外,在其他地区时间变率并不大;从总体上讲,北半球的平均地面臭氧浓度大于南半球,且地面臭氧浓度的相对高值区都出现在航迹接近大陆处;北半球地面臭氧浓度的平均日变化幅度大于南半球,低纬是考察航线上地面臭氧日变幅最大的地区,而在两极地区平均日变化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10.
薛峰  王会军  何金海 《科学通报》2003,48(3):287-291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和其他多种观测资料, 分析了1970~1999年期间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以下分别简称为马高和澳高)的年际变化. 结果显示, 马高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南极涛动, 当南半球高纬度绕极低压加深时, 马高加强; 与马高有所不同的是, 澳高的年际变化则同时与南极涛动和ENSO(厄尔尼诺和南方涛动)有关, 当厄尔尼诺发生时, 澳高加强. 相关分析和所选取的个例分析均证实, 东亚夏季风降水与马高和澳高有密切关系. 当北半球从春至夏(南半球从秋至冬)马高增强时, 中国长江流域至日本一带多雨, 华南到台湾以东的西太平洋以及东亚中纬度大部分地区少雨. 与马高相比, 澳高的影响仅限于华南地区, 当澳高增强时, 华南多雨. 研究结果表明, 南极涛动是除ENSO之外另一个能够影响东亚夏季风降水年际变化的强信号, 这对于揭示东亚夏季风年际变化的物理机制和中国夏季降水的预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理位置探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在总结近年来在华北等中国主要地块上所取得的早古生代早期古地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岩相古地理和古生物地理等资料,探讨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早古生代早期(寒武-奥陶纪)在全球古地理重建中的位置。早寒武世,华北、华南和塔里木地块均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且分别毗邻于冈瓦纳古大陆;旱、中奥陶世,华南和塔里木地块仍“滞留”在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与冈瓦纳古大陆相邻,而这一时期华北地块很可能已从冈瓦纳古大陆上裂离  相似文献   

12.
用性信息素诱捕法大规模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宪佐 《科学通报》1983,28(11):703-703
1980年至1982年,我们在辽宁省绥中县白梨产区进行了用合成性信息素大量诱捕法防治梨小食心虫(Grapholitha molesta Busck)的试验。1980年、1981年和1982年的诱捕防治面积分别为780公顷(1,200亩)、4,000公顷(60,000亩)和5,400公顷(81,000亩)。在田间试验中平均每公顷设10—15  相似文献   

13.
王友善 《科学通报》1983,28(4):204-204
低纬度的哨声资料对研究哨声形成和传播机制很有意义。对于磁纬低到什么程度就收不到哨声,即所谓哨声的截止纬度问题,也引起人们的兴趣。据我们所知,截至1980年,国外收到哨声的最低磁纬是12.9°N。我国武汉大学1980年12月在湛江收到了哨声。1982年1月  相似文献   

14.
笔者作为香港“昌强号”远洋货轮的大管轮,于2000年11月偕同行驾驶“昌强”轮航经麦哲伦海峡。海峡的独特景色和绮丽风光,给我们留下如梦如幻的印象。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半球,它的季节与北半球正好相反。11月中旬,北半球已进入初冬,而南半球却刚是初夏。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纬54°左右,属于高纬地区,气候就像我国黑龙江省北部一样,初夏气温不过  相似文献   

15.
南半球对流层上层纬向风与东亚夏季风环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会军  范可 《科学通报》2006,51(13):1595-1600
研究了南半球对流层上层纬向风和东亚夏季风在年际变化尺度上的关系, 用150百帕60°S和30°S之间的纬向平均的纬向风差值(ISH)可以很好地代表南半球纬向风的年际变化. 结果发现: ISH和东亚夏季风环流在年际变化尺度上有非常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研究揭示: 从南半球到热带区域的纬向风的径向遥相关型(主体在东半球)可能是这种关系的主要内在原因. 通过这种遥相关型使得风场和气压场发生改变从而影响东亚夏季风环流; 另外, 与ISH相关连的欧亚大陆区的异常遥相关波列也是一个重要的机制. 而且ISH和东亚夏季风环流的关系有同时性, 也有非同时性. 因此这种关系的存在一定意义上也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陶守正 《科学通报》1984,29(15):961-961
作者对中国古天文参数长期预报进行过十年完整调查,然后在这个基础上于1981至1983年间初步模拟了一个以环流-海气-天体综合效应的季预报模式。通过对中国15大区120个标准站23年(1957—1980年)的历史检验及1981至1983年三年实际性的全国分区预报实验,结果为历史检验拟合率达  相似文献   

17.
在1980—1985年间,我们系统地研究了我国各时代地层的界限年龄和重大地质事件年龄。根据我们这次工作成果并引用了国内已有的少数基点资料,共计78个基点,108个界限年龄数据,提出了用我国基点编制的,以纪和重大地质事件为时间单位的中国同位素地质年表  相似文献   

18.
近三十年夏季气候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88,33(19):1487-1487
关于十年际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当今气候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北非Sahel地区的显著变干已广泛地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对一些局地气候观测的分析表明,可能存在更大范围的变化。但目前对这种气候变化的空间结构的认识还很少。本文基于对全球1950—1980年间气候资料的分析,描绘出这30年夏季气候变化的某些大尺度特征,并指出各地气候在60年代出现较大变化,反映了某种“气候跃变”(climatic jump)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吴群 《科学之友》2005,(4):41-41
2004年11月24日,经过8天8夜的艰难航行,我国第21次南极考察队乘坐雪龙船成功穿越了世界上环境最恶劣的海域——南半球西风带。  相似文献   

20.
穿越西风带     
2004年11月15日21时30分,"雪龙号"从澳大利亚Fremantle港起锚后向中山站方向航行.当天夜间,"雪龙号"便遭遇到南半球西风带气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