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都有其历史根源和发展过程。长拳也不例外,它是在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查、华、炮、红、少林等拳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章以查拳和华拳为例,对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的动作素材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长拳中有77个动作与查拳或华拳套路中的动作相同或相似,其动作素材主要来自查拳和华拳。  相似文献   

2.
呼吸是武术运动中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之一 (即气法 )。本文根据多年来在武术教学中的体会 ,阐述呼吸在长拳类套路和太极拳类套路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第十六届亚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全能和长拳项目的最后得分与动作质量、演练水平、动作难度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女子全能的最后成绩均与动作难度有紧密相关性(p<0.01),男子全能南拳南棍、刀术棍术和男、女长拳的最后得分与三项技术存在高度相关性(p<0.01),男、女前三名在演练水平上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分析了影响竞技武术套路的制胜因素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武术套路运动的节奏,不同于对抗性的攻防格斗中所表现的节奏,它是紧密围绕套路演练效果而变化的.武术套路中的节奏问题,直接影响比赛中的成绩和演练效果.近几年来已引起广泛重视.武术套路由各有特色却又相互联系的几段动作构成.各段动作各有头尾,重点,高潮.每段又包括不同数量的组合动作,各个组合动作也各有特点,重点,高潮.相互呼应,使得动作与动作多变,段与段多变,从而组成一套富于变化,多样而又统一的完整套路.武术套路演练中,各动作之间的联系主要通过节奏表现出来.一个套路,没有起伏,没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解剖学、生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学科原理,较系统地论述了长拳与武术其它拳种间的内在联系,以深化对长拳功能和价值的认识,为进一步确立长拳是武术教学和训练的基础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军建 《科技信息》2010,(12):265-265,268
武术比赛是以武术套路演练为基础,武术竞赛规则是武术比赛裁判评分的依据,它遵循的是一种公平与公正的原则。武术竞赛规则即规定的动作内容、数量、规格要求,是与武术运动员的技能和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内在因果联系。是反映武术运动在当前所能达到的运动技术水平,同时也引导武术运动的技术向更高层次的规范化方向发展。2003年武术竞赛新规则的推出,从竞技武术的发展来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促进了武术运动竞赛的国际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武术比赛的竞技性、可比性。武术竞赛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的创编以及套路的演练水平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文运用观察法、文献资料发、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研究武术新规则内容和武术套路的创编质量是非常必要和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李磊 《韶关学院学报》2005,26(6):101-103
通过对节奏内涵的重新阐述,总结出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本质特点;运用将武术的技击性与艺术性相结合所得出的理论依据,对武术套路演练中节奏的表现形式及内容进行分析研究,突出节奏在武术套路演练中的重要作用,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武术套路演练节奏的把握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艺术品的概念中得到启示,认为提高武术套路的艺术欣赏效果,要从武术套路本身、武术套路演练者和武术套路欣赏者三个方面进行把握.从武术素养、艺术敏感力和动作创新能力上,阐述了武术套路编排者应具备的素质;对于武术套路演练者来说,身体素质是基础,艺术修养是关键,武术修养是内涵;提高武术套路的艺术欣赏效果,还应使欣赏者了解武术规则,提高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初级长拳第三路是我国高等院校普通学生(男生)武术教材必修课之一.它由武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基础套路动作组合的一套完整武术套路.要掌握好拳术套路、规格、特点和运动方法、提高动作套路的技术水平,了解和掌握动作的对练及功防技术的性质和作用,是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示范教学和讲解、示范是主要的,怎样运用正确的示范教学,让学生能在有限的学习中学会、学好动作,本文就此做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武术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要内容,是大学生喜欢的运动项目.高等学校普通体育课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武术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是民族形式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在增强体质,医疗保健方面,都有一定作用.在教学中要注意保持武术风格,注意加强基本功训练.”在武术教材中,选定有青年长拳、初级拳、初级剑、太极拳、太极剑等套路.武术运动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主要表现为健身与防身的关系;静与动的关系;柔与刚的关系;徐与疾和柔与刚的关系;内与外的关系;防守与进攻的关系;基本动作与套  相似文献   

11.
采用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竞技武术进入2008年奥运会项目设置进行了综合研究,得出结论:竞技武术套路应率先进人奥运会;竞技武术套路项目设置应在世界武术锦标赛规定套路内容的基础上适当增加指定难度动作,并且要使其评分标准更加量化、更具有可操作性,以有利于竞技武术运动的国际化进程.男子和女子项目设置分别为:长拳、太极拳、长器械以及短器械.  相似文献   

12.
通过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实验法,对武术运动员的表象训练进行研究,通过实验不仅尝试性的设计了一种对武术运动员长拳套路学习效果好的表象训练方案,而且发现表象训练可以增强运动更运动表象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从历届武术专修学生的武术套路演练效果来看,质量普遍不高.问题所在就是对套路演练节奏掌握的不好,处理的不当.由于不能将武术套路的节奏要求贯穿于演练的始末,并通过形体动作表现出来.因此影响学生高质量地完成套路演练.妨碍了学生进一步发展和提高.1 影响武术套路演练节奏的因素1.1 学生身体素质我们知道,一个完整的武术套路,是由五六十个动作组成,要在规定时间里完成整套动作,身体要承受极大的运动负荷.它促使身体能量供应加快,心血  相似文献   

14.
武术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重点开展的项目之一.以文献资料研究为视角,对高师体育专业武术术科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武术教学应首先从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抓起,着重规范学生的基本功、基本动作,正确理解和运用武术术语,区分拳种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看图自学能力及掌握套路构成的一般原则和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武术动作的难度标志着运动员身体训练水平和运动技术水平,是教练员、运动员十分注重的问题.为此,根据武术公路运动训练特点,阐述武术动作难度的发展规律,提出鉴对武术动作难度的依据,并划分为a、b、c三个等级.对武级运动员自选长拳套路中难度动作的规定进行论证,并对修订武术竞赛规则,补充武术动作难度数量要求及有关难度动作的加分和扣分的条款提出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回顾竞技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历程,运用专家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和比较分析法,分析《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演变对其技术风格发展趋势的导向作用,为今后武术套路技术水平发展方向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资料分析法,对长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各类动作及动作组合进行统计,从单式难度、组合难度、成段难度三个方面分析了套路的难度价值。结果发现,长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动作的变化多样,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应适当增加难度组合和组合动作的难度。  相似文献   

18.
从竞赛规则的演变看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1年、1996年和2002年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为研究对象,对3个不同时期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内容、形式、特点以及成绩评定办法等内容进行分析对比与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发展趋势是求新、求变;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将朝国际化、奥运化方向发展;竞技武术套路运动技术将沿着"高、难、新、美"的轨道迈进.  相似文献   

19.
节奏是武术套路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特点.针对许多人对武术套路节奏认识的单一化、片面化,笔者以公孙龙的“白马非马”命题出发,从形式逻辑角度和哲学角度对此展开阐述,以使人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武术套路的节奏问题,正确理解和认识节奏在武术运动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高、难、美、新"的技术特点是现代竞技武术发展的方向。根据最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评分体系分为A、B、C三部分,C组难度动作的评分已成为套路的核心部分。对第十一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中的太极拳、长拳、南拳中男子运动员难度动作的完成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决赛的比赛中,三项男子拳术难度动作的失误率相差不大,动+动+静的难度动作比动+静的难度动作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