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蓖麻蒴果力学特性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淄蓖麻五号为研究对象,对蓖麻蒴果断面形状及结构特点加以描述和测量,并应用有限元分析方法对蓖麻蒴果在压载作用下顶部和中部的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建立了蓖麻蒴果几何模型和有限元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蓖麻蒴果果壳破裂的主要原因是由最大拉应力引起果壳破裂.顶部压载荷作用时,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在蒴果果柄顶部中缝处,拉应力引起中果皮内面产生裂纹;而中部压载荷作用时,最大拉应力的位置出现在蒴果中果皮中缝的两端,拉应力也引起中果皮四周角靠近直线处的内面产生裂纹.  相似文献   

2.
针对大采高综采工作面破碎顶板条件下液压支架破损情况,对液压支架破损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在已有的两柱掩护式支架受力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支架耳座、掩护梁的受力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大采高顶板破碎条件下,平衡千斤顶受到支架位态的影响处于受拉状态,导致耳座与掩护梁焊接处开裂;掩护梁在上覆岩层产生的压应力作用下产生弯曲应力,弯曲应力最大位置处布设的管孔易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掩护梁产生裂纹并贯通.  相似文献   

3.
基体裂纹的垂直强化筋力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原理,钢筋的作有力远大于混凝土裂纹端部的粘聚力作用,提出基体裂纹处存在与其相垂直的强化筋力学分析模型,采用断裂力学的分析方法,按筋相对于裂纹类端距离的远近分两种情况研究:一种情况是当筋位于裂纹端部时,进行筋与基体裂纹附近介质之间的作用力分析;第二种情况是当非线性材料筋距离裂纹尖点比较远时,考虑筋桥接裂纹处与基体间存在脱粘段的存在,分析其筋的受力和变形等各量与载荷以及脱粘筋段长度之间的量化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地铁列车减速器小齿轮齿根部受力情况及弯曲疲劳裂纹萌生的机理,通过建立齿轮副有限元模型,对齿轮啮合过程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得到了齿轮啮合过程中齿根处的应力-时间历程进而对齿根弯曲疲劳行为进行了试验研究。瞬态动力学分析表明,小齿轮齿根处在啮合过程中受到脉动循环载荷的作用,最大拉应力出现在齿轮啮合至分度圆时;且齿根处最大主应力的方向为沿齿根切线方向。齿根弯曲疲劳试验结果表明,裂纹在齿根弧线的中间位置萌生,方向为齿根切线的垂直方向。结合有限元分析结果可发现,齿根处裂纹在最大拉应力幅值位置萌生,其扩展行为受最大拉应力的主导。为进一步优化齿轮的设计、制造工艺及材料的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回转窑轮带受力模型及接触应力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回转窑轮带的受力状态以及轮带与托轮间的接触应力分布是影响其安全运转的重要因素,为此,作者针对轮带接触的结构特点和运行特性,建立了轮带受力的力学模型,获得了筒体对轮带压力的计算公式;此外,运用力学与有限元理论对轮带接触应力分布进行了仿真研究,运用ANSYS软件计算了轮带的接触峰值应力.计算结果表明在轮带顶部、中部和支撑位置处,应力均出现峰值,且轮带工作时最危险的部位是托轮与轮带的接触处,这为回转窑的安全运转及调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钢筋缠绕钢筒混凝土压力管(BCCP)的外压承载能力,设计了三个不同管径的BCCP外压现场原型试验.在管径为1 800 mm的BCCP上布置应变片和位移计,揭示各部位的受力变化规律,并建立有限元模型与试验进行验证.试验结果发现BCCP从生产时施加预应力到最终破坏可分为4个阶段:管芯受预应力钢筋环向作用力阶段;两侧管腰处保护层开裂前整管承受外压弹性阶段,对应于试验中外压小于800 k N的阶段,此时各组分应变随外压呈线性增长;管芯顶部和底部受拉开裂阶段,试验中当外压达到1 600 k N后,管芯顶部和底部混凝土相继受拉开裂;管芯腰部附近混凝土被压溃阶段.  相似文献   

7.
脆性材料的内部通常含有大量随机分布的微细观缺陷,在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材料会表现出相当复杂的力学响应。当内部微裂纹受到压剪载荷作用时,裂纹面之间可能会发生相对滑动,它与材料的损伤过程相互影响,表现为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等行为。可以从研究一个简单的含一条裂纹的单元体开始,令其承受双轴压力和剪力,利用弹性力学理论中的复变函数解法,考虑到裂纹面间的摩擦力,计算出单元体边界及裂纹所在平面上各点的位移,通过某种平均化方法,可以得到单元体的基体剪应变和总体剪应变,再根据弹性剪切本构关系,进一步得到单元体在该加载条件下的弹性剪切损伤本构方程,同时得到剪切损伤变量的细观描述形式。计算结果表明,2个方向上的压力大小均对材料的剪切损伤和剪切模量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作为眼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角膜组织在眼内压的作用下,受到复杂载荷作用,角膜细胞能够感受力学刺激并做出积极响应。本文通过分析角膜组织的受力情况,综述了力学刺激下角膜细胞的生物学响应及其与角膜损伤修复和相关眼疾患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简要分析了振动结晶器内弯月面坯壳受力研究现状,归纳了坯壳初始裂纹的形成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描述伴随结晶器振动的弯月面坯壳受力模型,阐述振动周期内初凝坯壳力学状态.分析表明,振动特定时段内,结晶器振动引起施加于弯月面处初凝坯壳上的机械应力为148.4 k Pa,而该温度下坯壳高温临界断裂强度仅为119.1 k Pa,结晶器振动产生的机械应力超过临界断裂强度时极易引发初始裂纹的形成.当结晶器振动速度大于1.61 m·min~(-1)时弯月面处坯壳初始裂纹开始形成,且产生于钢水自由液面以下2.15~5.4 mm位置范围.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断裂力学分析危岩中的倾倒变形破坏,基于岩石拉剪断裂试验,研究裂纹在载荷作用下起裂、扩展规律,探索断裂过程中裂纹的扩展行为,并探讨裂纹长度、宽度、倾角与荷载位置对危岩失稳模式与稳定性的影响。以重庆万州太白岩危岩为例,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不同裂纹条件下裂纹尖端的应力状态,并讨论其与联合断裂应力强度因子的关系,模拟裂纹扩展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拉剪倾倒型危岩在受力破坏过程中,裂纹尖端出现拉应力集中,危岩的开裂从张拉破坏开始,下部出现压剪破坏,危岩稳定性的影响因子敏感性从大到小依次为:荷载位置、裂纹长度、裂纹倾角、裂纹宽度。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究溴化3–甲基–1–乙基咪唑([Emim]Br)离子液体中蓖麻油裂解制备仲辛醇的工艺条件,分别考察蓖麻油酸与离子液体的质量比、裂解反应时间、裂解温度以及蓖麻油酸与NaOH溶液质量比对仲辛醇产率的影响,得出优化工艺条件:裂解温度300℃、裂解时间90,min、蓖麻油酸和离子液体的质量比1∶1、蓖麻油酸与NaOH溶液(6mol/L)的质量比1∶1.5,最优条件下仲辛醇的产率为28.2%.此方法用离子液体[Emim]Br替代传统有机溶剂甲酚,减少了污染,属清洁生产,而且离子液体可以回收再利用.  相似文献   

12.
环氧蓖麻油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磷酸为催化剂、采用过氧乙酸法对蓖麻油(CO)进行环氧化研究,探索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双氧水的用量等变量参数对蓖麻油环氧化的影响,得到各变量参数对反应的影响大小为:时间>温度>酸量>双氧水的量>催化剂的浓度.利用FI-IR对环氧蓖麻油(ECO)进行了表征,然后对比了CO和ECO的TG和DTG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蓖麻产业链简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单介绍了蓖麻产业链中主要产品(包括蓖麻油、精制蓖麻油、蓖麻油深加工产品、蓖麻饼粕、蓖麻叶和茎秆)的性质、制法和用途。  相似文献   

14.
磷酸化酯交换蓖麻油加脂剂制备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蓖麻油为主要原料,采用五氧化二磷为磷酸化试剂,合成磷酸化酯交换蓖麻油加脂剂及提高单酯含量的工艺条件。通过对该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能测试与应用试验结果看出,该产品是一种具有发展前景的高档加脂新材料。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闪蒸原理”设计了蓖麻油连续脱水反应装置,在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基础上,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产品DCO碘值可达134.39,为工业化连续生产DCO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内蒙古某蓖麻榨油车间排污口取样,经分离,筛选出菌株M-4,通过对该菌株菌落形态及18S rDNA基因扩增序列分析,鉴定为链格孢属.菌株M-4降解废弃蓖麻基润滑油基础油结果表明,降解7,d后,采用气相色谱法(GC)进行定量分析,降解率达71.3%.对菌株生长特性研究表明,在相同接种量下,菌株M-4在含废弃蓖麻基润滑油12%的培养基中仍能较好地生长,并将其降解成污泥状,表明菌株M-4能在含油量较高的环境中良好生长,具有研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以蓖麻油、甲苯-2,4-二异氰酸酯、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F3MA)、过氧化苯甲酰、N,N-二甲基苯胺为原料合成了含氟聚氨酯.采用红外光谱、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原子力显微镜(AFM)、热失重曲线(TGA)及质量损失率曲线(DTG)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含氟聚氨酯的结构与性能.研究结果表明:FPU表面氟含量为12.2 wt.%,远高于其本体含量(5.3 wt.%);随着含氟丙烯酸酯用量的增加,样品的拉伸强度和永久形变有所提高;当PF3MA含量为10.2 wt.%时起始分解温度较蓖麻油聚氨酯提高了近20℃.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浸渍法将磷钨酸负载于Worm like状介孔载体上, 制备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  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 红外光谱(FR IR)、 N2吸附 脱附等方法对载体和负载型催化剂进行表征. 将负载型磷钨酸催化剂用于蓖麻油和甲醇的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 用高碘酸氧化法测定酯交换的转化率. 考察反应温度、 甲醇和蓖麻油物质的量比、 反应时间和磷钨酸负载量等参数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55 ℃, 醇油物质的量比为6, 反应时间2 h, 磷钨酸负载量为50%的催化剂条件下, 酯交换转化率可达95.1%.  相似文献   

19.
利用酪素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测蛋白酶活力复筛,从分离自蓖麻饼粕和实验室保存的菌株中筛选出1株高产蛋白酶菌株P3-2,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蓖麻饼粕,Na+对产酶具有促进作用,培养基初始p H值为7.5时出现产酶高峰,最适接种量为4%,培养到36 h和84 h时有两个产酶高峰。经正交试验优化,得到较佳产酶培养基组成:2.0%麦芽糖、1.0%蓖麻饼粕及1.0%Na 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