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落实2004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管理的通知》,2004年起,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机构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调查。第一阶段(2004~2009年)开展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编目和重点类型物种资源和重点地区的生物物种资源调查,评估了中国野生高等植物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受威胁现状,编制了《全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与利用规划纲要》等;第二阶段(2010~2011年)针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确定的55个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开展了对部分地区的试点示范调查,即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综合调查,目的是通过示范调查取得经验,以便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示范调查包括横断山南段优先区内的云南滇西北地区18个县、大明山地区优先区内的桂西南石灰岩地区4个县和南岭地区优先区内的贵州黔东南地区4个县,以及对澜沧江、松花江干流、嫩江干流以及北部湾(广西段和广东段)潮间带水生生物物种资源调查与评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生物多样性本底仍然不清,物种分布数据信息缺失严重,新物种、中国新记录或省级新分布物种大量存在;同时,由于管理上的漏洞,导致生物物种资源的丧失与流失的现象依然严重。建议进一步开展以县域为基本单元,在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资源三个层次进行生物多样性综合性本底调查和编目,并建立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同时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和评估体系,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持续的和稳定的基础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物种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是20世纪亟待解决的25个重大科学问题之一,其研究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的基石。北半球木本植物具有极其重要的生态价值,在东亚的多样性最高,尤其是中国具有丰富的森林类型、大量的木本特有种和孑遗种,对全球变化敏感。晚新近纪以来的全球气候震荡,特别是人类世以来的全球变化不断重塑物种的分布和多样性格局,亟需深入认识植物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并据此制定科学的保护策略。本项目针对北半球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生态多样性如何响应全球变化、未来全球变化情景下如何保护中国的植物多样性等3个问题开展研究,阐明北半球木本植物多样性格局的成因和响应全球变化的机理,揭示东亚地带性森林群落多样性与生态功能维持和响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建立北半球木本植物及其生态信息平台,预测未来中国珍稀濒危木本植物分布与适应性变化趋势,提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3.
南平市位于福建省北部山区,山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素有"福建粮仓"、"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称,是福建省农业大市.  相似文献   

4.
本项目对我国西南块菌多样性及其保护生物学开展了研究,对我国12个省(区)、西南52个县域进行了野外考察,采集研究标本一千零六十八余份;基于形态解剖学比较研究和DNA分子nrDNA-LSU、ITS等序列的系统学分析,修订并建立属下4个组的分类系统;确认我国分布有41个种,其中,26个为我国特有种,16个新种。首次明确了国产黑块菌涵盖了T. indicum等6个种;澄清和纠正了一些物种名称的误用和混乱。国产夏块菌Tuber sinoaestivum与欧洲T.aestivum,国产印度块菌T.indicum与欧洲T.melanosporum成姊妹类群。研究结果清晰了我国块菌的物种多样性。利用核糖体ITS和共显性SSR分子标记,首次对中国西南31个居群的Tuber indicum complex进行了谱系地理和群体遗传学分析,基于单倍型的系统发育树、网状进化关系树、SAMOVA分组分析以及微卫星位点的STRUCTURE、PCO和UPGMA分析表明,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划分为两个具显著遗传分化及谱系地理结构的谱系,即A与B谱系,A谱系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南部地区,B谱系主要分布于怒江上游和金沙江北部地区,A和B谱系很可能是两个物种水平的差异。结合块菌地理信息系统和物种分布模型,提出川西、黔东北、藏东南及滇中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可作为块菌重点保护与发展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块菌属真菌宿主植物丰富多样,对土壤、pH等要求及适应性相对宽泛。子囊果内及根际微生物类群的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生态多样性更加丰富。经过数千组合试验,筛选出菌根合成基质配伍及促栖菌,成功地合成了4种块菌与6种树种的菌根树苗387515,种植832亩,并成功产出了块菌子实体。研究结果表明,块菌是适宜于在我国西南等地喀斯特石灰岩地区广泛种植的真菌类群。研究结论对于进一步理解和阐明块菌多样性、地理分布及其保护具有现实意义,同时为块菌菌根合成、种群杂交、产业化种植等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上述结果为扭转我国块菌濒危的现状做出了开拓性工作。研究结果得到央视《CCTV-10》和《CCTV-7》、《中国科学报》、《中国日报》等媒体报道。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成果》2022,(8):66-67
我国西南山地地质环境多样、生态敏感度高、景观完整性好,生态保护是国土空间开发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在提高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水平的同时,保护好优质耕地,避免破坏生态环境,是西南地区国土空间开发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之一,保护耕地和保护环境是我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喀斯特山地系统结构与水土保持功能关系的系统分析发现,降低人口数量、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能有效地降低水土流失和石漠化,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系列的土壤质量变化分析提出退耕还林等植被恢复措施是改良坡耕地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地表径流变化趋势为退耕地〉现有林〉天然林,森林植被类型和结构变化可改变降雨在近地表的分布和运动路径,影响水土保持能力。基于喀斯特山地坡耕地立地分类系统、退耕还林工程林种分类和现有坡耕地树种组配置类型建立了双向式“树种-林种”布局技术体系。从种子发芽率对水分胁迫的响应、幼苗光合生理指标和钙镁含量、野外造林对比3个截面研究了喀斯特山地造林树种的二次选择,形成了不同种组类型相关指标的值域,并对部分树种进行了阶段性试验。在喀斯特漏斗洼地退耕还林工程示范中系统地提出了困难坡耕地造林6项关键技术和4种优化的物种配置类型,5种现有林类型的工程经营技术,示范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7.
<正>在珍稀濒危特有物种保护中,云南省实施珍稀濒危、极小种群和特有物种的拯救、保护、恢复工程,一大批濒临灭绝物种获得新生。日前,“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场发布会举行,云南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曹永恒表示,自1958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来,全省已建设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全省90%典型生态系统和80%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大批濒临灭绝的物种获得新生,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8.
查明国家生物多样性本底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也是《生物多样性公约》第七条(查明与监测)的基本要求.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受威胁严重的国家之一.调查获取详细、准确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数据,是客观评估生物多样性现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开展相应的保护政策研究的前提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中的树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并具有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态多样性的功能。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天然的水库、天然的物种库。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植物种类普遍偏少,缺乏多样性;地域性特征不明显,城市之间景观雷同;乡土植物应用少、大量引种引进外来物种等。乡土植物是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和抗逆性、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易于养护管理和在自然条件下能自行繁衍成林的特点。城市园林建设中,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不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观,而且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湖北省处于南北过度地带,有十分丰富的乡土植物资源,但开发利用十分滞后。合理开发利用乡土植物资源,加大驯化和选种力度,培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既可促进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也可促进本地花卉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中国科技成果》2022,(3):50-51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资源.中药资源是集生态资源、医疗资源、经济资源、科技资源以及文化资源为一体的特殊资源,中药资源的保护与持续利用是中药产业的根基,因此,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15日,国务院12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50年)》(以下简称《战略与行动计划》)。《战略与行动计划》作为中国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一项重要任务,研究提出了《战略与行动计划》编研的总体思路,制定了中国未来20年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划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作为未来开展保护工作的关键区域。根据战略目标和战略任务,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针对优先领域和优先行动提出了优先项目来促进落实战略任务的落实.  相似文献   

13.
经调查,金佛山已知药用脊椎动物368种,占该山药用动物总种数(491种)的74.95%。其中鱼类83种,两栖类31种,爬行类41种,鸟类129种,哺乳类84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7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26种。本文对金佛山的药用脊椎动物资源种类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并提出了加强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方案和合理的开发利用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奇妙的眼睛     
漫画家通常将动物描绘成有着大眼睛的可爱形象,不过这种做法只不过是艺术化的再加工而已。依据最新研究,鸟类以及其他脊椎动物的眼睛并不像艺术家作品中的那样“大”,而是与身体大小有着严格的比例,并且这种比例与其进化、生存密切相关。科研人员认为,眼睛与身体的基本关系能反映每个物种是如何适应、利用自己所在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好地利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药用植物资源,保证药材基原及质量,合理保护开发与可持续利用中巴传统药用植物资源.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对巴基斯坦与中国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探讨中巴两国传统药用植物资源的异同点,寻找潜在的合作点,以及提出解决目前中巴传统药用植物资源濒危问题的对策;促...  相似文献   

16.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功能.当前内陆平原湿地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对水陆交界的湿地复杂生境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是当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国际上部分学者开展了相关的湿地生态与生境退化评价工作,但目前在国内湿地自然保护区中,还没有一个开展过湿地退化自动监测评价技术系统的研究工作,更鲜见有类似的多元监测评价技术研究开发报道.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11):61-61,64
本项目主要依托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湿地资源监测与评价”、“北京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开展北京湿地监测技术方法与生物多样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作者近年通过对金佛山的药用动物资源详细调查,已知该山共有药用动物资源491种,其中无脊椎动物125种,脊椎动物568种。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有7种;属二级重点保护的有26种;自然资源较为丰富的种类有120种;种群数量较少的种类有226种。处于濒危状态的珍稀动物种类155种;于上世纪末已绝迹的种类有12种;目前可直接利用自然资源的种类有80种;需要再经增殖扩大种群数量方能被利用的种类有591种;只能加以保护而不能利用的种类有20种。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技成果》2011,(14):18-19
湿地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稳定环境、物种基因保护及资源利用功能。当前内陆平原湿地生态退化问题严重,对水陆交界的湿地复杂生境信息进行提取和分析是当今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尽管国际上部分学者开展了相关的湿地生态与生境退化评价工作,但目前在国内湿地自然保护区中,  相似文献   

20.
熊猫宝贝     
《科学大观园》2020,(6):44-47
正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萌宠滚滚大熊猫不仅仅是中国的国宝,还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属于食肉目、熊科、大熊猫亚科和大熊猫属唯一的哺乳动物。黑白两色的皮毛,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圆滚滚胖嘟嘟的身体,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使其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成为全球萌宠动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