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这次乘坐我国自己的船、自主研制的载人深潜器,亲眼观察到南海的海底,真为我国海洋科学技术发展感到骄傲。这趟海底的旅程,真像爱丽丝漫游仙境,我刚从仙境回来。"82岁的汪品先说。5月13日,在众人关切的目光中,一位年逾八旬的耄耋老人,稳步爬上扶梯,登上了不满周岁的"深海勇士"号载人深潜器。在南海的万顷波涛中,缓缓驶向海底的沉积珊瑚礁,观察采样长逾8小时。这位耄耋老人,就是我国著名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2.
3.
4.
导演卡梅隆对电影公司老板提出拍一部长三个小时的爱情故事片。老板不同意,因为卡梅隆擅长拍的是功夫片,而且这么长的爱情片没人看。但卡梅隆坚持自己的设想。他问老板:我过去拍的片子有哪一部不赚钱?你告诉我。老板张口结舌答不上来。事实上,卡梅隆所拍的片子,每一部票房 相似文献
5.
正最近,洛天依一下子火了。这是一个古典美学与高科技相结合的、近乎完美的歌手,能满足你对偶像的任何想象:可以跨越时间空间,比真人明星更可控,永远不会有负面新闻。洛天依完成了她的央视首秀。这位15岁的少女从不怯场。即便是在中央电视台《经典咏流传》的舞台上,与红遍网络的京剧女老生王佩瑜合唱。依靠全息投影技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记录并再现物体真实的三维图像的技术),洛天依在一阵 相似文献
6.
7.
数学天份崭露头角1969年.杨永斌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了金门高中。自小到大几乎没考过第二名的杨永斌,进入高中依然保持着一贯的好成绩,尤其是他的数学能力之强,无论大大小小的考试,都鲜少低于95分。这时,一位影响杨永斌一生的人物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9.
裘法祖院士比我大十几岁,虽然不是我的直接导师,却是老师辈的外科大家。作为外科出身的我,曾在早年担任原上海第一医学院外科秘书,那时上海第二医学院外科秘书是林言箴教授。由于工作关系,使我有机会熟悉上海的外科大家,如傅培彬、张涤生教授,同时也有机会接触国内的外科大家,如吴阶平、曾宪九教授,裘法祖教授便是其中之一。加上曾长期担任原同济医科大学校长的吴在德教授,曾与我同在原北京苏联红十字医院外科进修,后来我又同期担任过上海医科大学校长,这样又增加了与裘老联系的机会。今天纪念裘法祖院士诞辰100周年,又使我回忆起这位长辈的点点滴滴。 相似文献
10.
11.
陈运泰院士,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在地震波理论、地震震源理论和数字地震学研究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多种奖项。陈院士曾担任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委员,现任第五届常委。 相似文献
12.
概述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的选举经过,对1949年后中央研究院第一届81位院士的去向作一精确的数据统计,较为详细地介绍若干因意识形态干扰学术而落选1955年学部委员的中研院院士,追忆前中研院院士编写的通俗读物,反思建国初期中国科学院制度上的弊端。 相似文献
13.
推开门,年轻的核物理工作者仇士华、蔡莲珍夫妇呆住了.身体瘦削的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夏鼐,笑容满面,礼貌地起身邀他们落座.之后,夏鼐又简单地向他们介绍了碳十四断代实验室的建设需求,并带领他们去相关科室转了转. 相似文献
14.
今年五月,苏联科学院院士塔姆教授来我国讲学。塔姆院士介绍了物理学上的两个重要发展。一个是弱相互作用的理论的新发展,另一个海森堡的统一场论。 相似文献
15.
去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2021年1月1日,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
当人们为此欢欣鼓舞时,这项重大任务的“主帅”却已不在人世.
2020年5月20日,中科院院士、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万卫星在京病逝,年仅62岁.
大弟子丁锋想起了4月... 相似文献
16.
王院士很忙.虽已不在中医研究院院长的岗位上了,仍担任着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脑病研究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科协六届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主编、<中国中医急症医学>副主编. 相似文献
17.
“是一种使命感让我做名词工作”——访我国著名中医专家王永炎院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术语研究》2004,6(2):27-30
王院士很忙。虽已不在中医研究院院长的岗位上了,仍担任着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他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学》脑病研究学术带头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医学与中药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国科协六届常委、《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主编、《中国中医急症医学》副主编。 相似文献
18.
但愿中国暂不设社会科学的院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官员热衷于倡议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对此,我深感忧虑。 众所周知,由于行政干预和政治干扰,我国的社会科学目前仍缺少成熟独立的评价体系,更缺少国际公认的评价准则。在目前由政治腐败引发的学术道德滑坡、学术规范严重失衡的情况下,设社会科学的院士制只会造成很大的弊端而没有多少好处。 我们已看到,相当多的政界人物已纷纷混入了教授的行列,甚至“书记”们还封给自己博士导师的头衔。中国的“教授”、“博导”已被搞得声名狼藉。作为学术上最高荣誉称号的院士制一设,不知又有多少政要们又要混迹其中? 翻翻历史,前… 相似文献
19.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以下简称为TWAS院士)是发展中国家的科学精英。以当选TWAS院士的中国、印度、巴西科学家为样本,对该群体的年龄构成、性别比例、学科分布、科研成就与国际声望进行计量分析,初步评估三者之间的异同和差距,并从这一角度来理性看待中印巴三国科学发展的近况。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士特征状况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科学界精英的典型。以这一群体为样本,从时间的维度,对其出生地域、学历结构、留学状况和年龄构成等进行计量研究,分析中国科学界精英的若干特征及其产生原因,有助于深入认识中国科学家群体的基本状况,进而获得若干科技政策的新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