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一种滞环控制电流跟踪型SPWM逆变电路。以DSP和硬件电路相结合形成快速的控制单元的交流电机调速系统,给出了控制电路的原理框图及实验仿真结果。实验表明,本系统硬件电路简单,调节控制方便,运行结果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了风力发电应用中具有LCL滤波器的网侧变流器的一种多环控制结构,该结构采用电压外环外加3个逐层利用的电流内环,实现稳定的直流电压以及电流的前馈解耦和单位功率因数控制;使用基于复功率理论的电压估计方法简化了电容电压的估计,免去了使用电容电压传感器;该方法在Matlab/Simulink仿真环境中实现并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3.
采用死区补偿和输出电流补偿的数控UPS逆变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不增加传感器的情况下,改善不间断电源(U PS)逆变器的输出动静态性能,提出了一种数字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面积等效原理,将线性负载下的死区等效为方波扰动,利用前馈对其补偿;将输出电流视为对控制系统的扰动,并利用前馈补偿,通过对输出电压的微分运算获得输出滤波电容电流值,从而在不使用电流传感器的情况下,实现了对U PS逆变器的准双环控制。在1 kVA的样机上进行实验研究,其结果在额定阻性负载下的稳态总谐波畸变率(THD)为2.49%,空载与额定负载间阶越变化下的电压调整率为6.75%。结果表明:死区补偿和输出电流补偿有效,整个控制策略的可行。  相似文献   

4.
稳定回路在惯性平台工作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精度直接影响着惯性平台的精度.稳定回路是通过控制直流力矩电机的工作来实现系统的控制,通常稳定回路都是通过在系统中加位置控制环的方式达到控制的性能要求.本文采用多环控制的方式来设计稳定回路,并且针对实际工程应用的直流力矩电机,利用MATLAB进行仿真,验证了其设计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针对单相正弦逆变电源提出一种多环反馈模式的控制方案.外环采用两个PI控制器对幅值和相位独立控制以确保逆变电源输出电压的稳态精度;内环采用输出电压反馈以保证电源输出的快速响应能力和减少波形的畸变.针对逆变电源输出正弦电压相位检测问题提出了一种新颖的算法,使高精度逆变控制易于实现.仿真实验表明,以所提方案构建的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在任意负载条件下,输出电压波形均能保持良好的正弦度.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电平变流器,如中点嵌位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特别适合在中高压力大功率场合应用特征,针对多电平变流器,传统的PWM控制方法的适用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常适合多电平变流器的PWM控制方法--多电平SFO滞环控制方法,这种方法算法简单,容易实现,开关频率低,电压调制系数高,通过一个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7.
在OCC(One Cycle Control)控制Buck-Boost型LED照明驱动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多环控制策略,设计了Buck-Boost型高效LED照明驱动系统.重点阐述多环控制策略原理,建立系统模型,并分析了控制系统相关性能.系统仿真表明,新型多环控制系统具有功率因数高、输出阻抗低、动态性能好等性能,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8.
陈超  罗建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0):2494-2498
采用微分进化算法研究了考虑J2摄动影响的多目标远程最优交会问题。首先,采用虚拟目标点摄动修正策略,提出了考虑J2摄动影响的远程交会轨迹求解方法。然后,建立了多目标远程最优交会的性能指标函数,采用微分进化算法,对燃料最优与任务时间最优的多目标远程交会进行了寻优计算,得到了相应的优化结果和多目标最优交会策略。研究工作可用于多目标在轨服务和拦截任务的远程交会策略制定和和轨道设计。  相似文献   

9.
针对带LC输出滤波器的三相逆变器,分析了并网和离网两种状态下的PR控制策略.对离网感性负载时系统出现的振荡现象,提出PR控制器结合惯性补偿的控制策略,在反馈回路加入一阶惯性环节,以改善系统动态结构、消除系统自振荡.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控制策略在离网逆变器中具有良好的动静态性能,可实现正弦交流指令的零稳态误差控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多电平变流器 ,如中点嵌位逆变器和串联逆变器特别适合在中高压大功率场合应用特征 .针对多电平变流器 ,传统的 PWM控制方法的适用性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一种非常适合多电平变流器的 PWM控制方法——多电平 SFO滞环控制方法 .这种方法算法简单 ,容易实现 ,开关频率低 ,电压调制系数高 .通过一个矢量控制异步电动机调速系统对这一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1.
五电平电压型逆变器的变频SHE-PWM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重H桥串联电压型逆变器输出五电平相电压,使用IGCT器件时可输出6kV线电压,适用于6kV电机变频调速装置。为改善逆变器输出电压的谐波特性,解决串桥之间功率的均分问题,提出了两种五电平SHE-PWM控制策略,给出了其实现原理,计算了3~50Hz内的变频变调制比的SHE-PWM开关角度,并在此基础上用数字仿真计算了各频率段下输出电压谐波含量。结果表明在不增加开关频率的前提下,比三电平逆变器消除的输出电压谐波次数更多,使逆变器输出LC滤波器的设计更加容易,同时可有效地均分两重串桥的有功功率输出。  相似文献   

12.
外特性的控制是弧焊逆变电源研究的核心问题;文章研究了弧焊逆变电源硬件组成以及外特性控制系统,建立了外特性控制的数字PID模型,利用MATLAB对该电源外特性控制策略建模与仿真;研究表明采用PI控制策略能满足该电源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3.
无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有互联线逆变器并联方式容易引入干扰.为此,研究了一种有利于采用全数字化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检测的逆变器无互联线下垂控制并联运行方案.在双闭环控制逆变器并联的系统模型下对功率理论进行分析,引入了基于频率和电压的下垂控制方程并推导下垂控制参数,介绍了一种有功功率、无功功率检测(PQ)调节方式并得出相应计算公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可以使逆变器间在无互联线的情况下获得良好的动态和静态特性,使负载的有功功率及无功功率得到了均分.  相似文献   

14.
单相逆变器变环宽滞环控制技术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滞环电流控制动态过程的定性分析和理论推导,得出了环宽与频率新的关系式.以单相全桥电压型逆变器为例,在MATLAB下建立模型并进行仿真实验,验证了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一类具有随机长时滞特性,且反馈状态不完全物理可测的网络控制系统,提出了一种时滞补偿策略.首先通过状态观测器估计系统的全部状态,然后基于对象模型计算系统在未来多个采样时刻的控制量,执行器节点根据当前网络延时选取相应的控制量,以实现对时滞控制量的补偿.分析了该补偿方法对控制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得出了保证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通过倒立摆系统的数值仿真,证实该方法是正确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轮毂电机驱动式微型电动汽车电子差速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轮毂电机驱动式微型电动汽车的电子差速控制,考虑滑转率和轴荷转移的影响,提出了以驱动轮转矩为控制量,以电动汽车内外侧驱动轮滑转率均衡为控制目标,并考虑汽车转弯时轴荷转移的差速控制策略,进行了差速控制实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控制策略合理,控制器能够较好地协调2后驱动轮转矩,实现了汽车电子差速控制.  相似文献   

17.
针对基于差分结构的光纤应变传感器传统的温度补偿算法易产生测量误差的问题,本文将封装后的整个敏感结构一体化分析,通过实验标定得到光栅的温度敏感系数,简化了理论推导,并通过了应变实验测试。结果表明,进行温度补偿后,两光栅中心波长差与压强成线性变化,线性系数为0.7 pm/Pa,拟合度为0.999 5,能够有效抑制温度对波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级联型高压变频调速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提出了一种用于级联型高压变频系统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策略.该策略重点针对磁通观测模型、转速辨识方法及PWM死区补偿方法进行了优化;改进了磁通观测中的电压模型,采用基于转子磁通角度的模型参考自适应(MRAS)转速辨识方法,对PWM进行了死区补偿,进而提高了系统低速性能和控制精度.在Matlab/Simulink平台搭建了仿真模型.设计构建了大功率实验平台,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表明系统具有良好的转速辨识精度和调速性能,加入死区补偿可以减小低速区的转速波动,提高了低速区的转速辨识精度,验证了所提出控制策略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大容量链式STATCOM的基频优化PWM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实现±50Mvar链式结构静止同步补偿器(STATCOM)的无功补偿功能和性能指标,研究了适用于大容量链式STATCOM的基频优化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策略,给出基频优化PWM控制的基本算法及性能的理论分析,同时给出脉冲循环换位的直流电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在一台±18kvar链式STATCOM实验样机上对PWM控制策略及脉冲循环换位的直流电容电压平衡控制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基频优化PWM控制策略的谐波含量和脉冲循环换位的电容电压平衡控制效果均达到设计要求,完全满足±50Mvar链式STATCOM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