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经济观,不是从<老子>个别论述中引申出的某些经济思想,而是与<老子>主旨相符的一种经济哲学.这样的经济观包括"尊道贵德的经济观"、"阴阳辩证的经济观"等,它因其"共时性"特征而对现代经济学研究具有指导意义.<老子>经济观的主要启示是:经济活动隐含着"无为而治"与"道法自然"等要求;经济运行隐含着"供求互动"与"显隐转换"等法则.  相似文献   

2.
老子是先秦时期道家哲学的创始人,反映其哲学思想的著作<老子>凝结着道家哲学的精髓,包含了完整的哲学体系,是研究道家哲学的重要典籍.<老子>哲学体系的核心是自然、无为、贵柔,主要涉及"道"的本质,为政之道,为人之道以及辩证法与认识论思想.<老子>哲学对于指导当代政治和现代人生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据报载,江西师范大学教师杨润根撰写了一系列关于"发现"的书,如<发现老子>、<发现论语>、<发现孟子>等.这些著作以译解和注释的方式重新解释了<老子>、<论语>等经典著作,全部否定了建立在汉代以来的先秦经典解释基础之上的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4.
<老子>第32章之"民莫之令而自均"之"自均"一词,历代注家多讲着"自然平均",检阅载籍,"均"通"钧",即陶钧,它以其自身自然而然的圆运不已之态势和制器生物之功而被喻之以"天",而老子之"天"所强调的也正是运化造物之自然而然这一层意思.故"均"即"钧",也即"天",此"天"即自然,也即<老子>中所谓的"自宾"、"自化"、"自然".  相似文献   

5.
根据<诗经>等传世文献,圣字的本义是聪明睿智,只言才不言德,圣人只是能人而已.根据<论语>与<左传>分析,大约到春秋晚期,圣字开始出现道德含义,圣人是伟人的意思,但当时多数人仍沿用本义.到战国早中期,圣字的变义迅速取代本义,<墨子><老子>的圣字,基本上都是变义,<孟子>的圣字没有一个是本义.从<诗经>到<孟子>,圣人中既有古人,也有当代活人.孔子生前已被人称为圣人,死后有种种尊称,其中"至圣先师"至今确不可易,无可挑剔.  相似文献   

6.
学生素质教育是教育工作者的永恒课题.创建于1987年的达县师专社会科学系经过多年探索和实践,在1998年制定的<关于加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实施办法>的基础上,又于2002年制定了<社科系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办法>,提出了"一知、二守、三讲、四会"为主要内容的学生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经过多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成效,基本上达到了培养造就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我"作为第一人称代词没有格位和数的区别.对<诗经>和<论语>中的"我"在格位和数等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简要阐述其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王粲的<英雄记>以个人作为和时代影响力为标准,收录英雄"善"、"恶"兼蓄,并以文土为"英雄",体现了当时最宽泛的"英雄"概念.这种英雄观是汉末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价值体现,也代表了王粲个人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箕子评传》笔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箕子(约前1173-前1080年)是我国第一个有著作传世的思想家,他留下了<洪范>与<麦秀歌>;箕子又是我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政治家,他开发了古朝鲜地区,促进了东亚文化圈的形成.陈蒲清教授自1996年发表<中国文化第一子>,到2003年出版<箕子评传>(岳麓书社),凭借一个学者的学术良知和诚实不欺的科学态度,从大量史料中挖掘出一个长期被学术界忽视的真正思想家--箕子.<箕子评传>不仅重新确认了我国文化史上的"第一子"(原为孔子,现为箕子),而且将中国学术史、思想史、文化史向前延伸了五六百年.其创新性和价值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0.
老子的<道德经>一书洋洋洒洒五千言,给世人留下了丰富的哲理宝藏,构造出了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宏大框架.我们可以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等诸多方面获得<道德经>所蕴含的思想的指导和启迪.本文就针对<老子>成语智慧给我们的启示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承传了<诗经>中<蒹葭>、<汉广>等篇的"间阻思慕"模式,但又有所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间阻物"有所拓展,抒情方式有所突破,表达方式有所发展.  相似文献   

12.
<礼记·经解>中"洁静精微"一词是孔子对<周易>一书的精确品评,体现了孔子"以<易>为教"的易学观.而宋明理学把<周易>纳入了理学的视野,对"洁静精微"作出了新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外婆的日用家当>是艾丽斯·沃克的早期短篇小说集<爱情与困惑:黑人妇女的故事>中的一篇.它讲述了由家里的两床被子引起的母亲、小女儿麦琪和大女儿迪伊之间的冲突.小说的题目以及小说中主要人物角色的选择都染上了浓厚的女性主义色彩,同时也揭示了沃克对黑人女性的集体认同,即她们都处于无奈的"放逐"状态.  相似文献   

14.
"酒旗"作为有数千年历史的古老民俗事象,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就被人们所喜爱,以至乐于传承.而<水浒传>中的"酒旗"描写则为小说中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映衬了人物形象.如果<水浒传>中没有那么多的"酒旗"描写,一些人物形象也将会逊色.  相似文献   

15.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和<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对孔子弟子梁鳣均有记载,但对其年龄的记述却存在分歧.通过对相关材料的分析可知,<家语>关于梁鳣"少孔子三十九岁"的说法更为可靠.<家语>中对梁鳣和商瞿"出妻"的记载表明,不仅两汉时期存在大量"无子出妻"的情形,在先秦时期也不鲜见.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中,将六个"为什么"融入<概论>课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要认真思考六个"为什么"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实践策略,使六个"为什么"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加强对六个"为什么"融入<概论>课教学的领导,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注重社会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而在课堂中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可以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符合素质教育所提倡的"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本文探索了在计算机专业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中进行这种"互动式"课堂教学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荀子·劝学>"肉腐生虫"之下句作"鱼枯生蠹",唐时见存之<孙卿子>及唐杨倞所见本<孙卿新书>皆如是,而唐马总录<荀卿子>却作"木枯生蠹".此异文至少于唐代就存在.基于荀子时代之观念已清楚"蠹"为"木中虫",又无"鱼""肉"对举的习惯,而<荀子>此处作"鱼枯生蠹"皆违背上述两条,故当以作"木枯生蠹"较符合荀子原书之原貌.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孕育了中国艺术.在中国文化中,整体功能思想是中国文化区别于西方文化的一个文化特色,这一点可从<周易>、<老子>、阴阳五行学说及中国的绘画、建筑、园林、书法等文化艺术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印证.在中国文化的哺育下,中国艺术具有由整体功能思想而形成的艺术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20.
"十七年"戏曲改编呈现了"民间生活世界"的审美传统.在<秦香莲>和<四郎探母>等戏曲文本的改编过程中,民间文化在"阐释"的视野或"改编"的框架中支撑或生发出新的意识形态意义,同时依然拥有并遵循自身的价值内容和情感逻辑,实现了在"改戏"背景下突破意识形态的遮蔽并使自身具有审美表现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