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PEG胁迫对玉米幼苗光合生理特征影响,采用水培试验对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幼苗以10%、15%、20%PEG进行胁迫24、48、72 h后,分别测定了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结果表明:随着PEG胁迫浓度增加,玉米幼苗叶片的、Pn、Gs与Tr均显著下降,且胁迫浓度增高以及胁迫时间延长,各指标下降幅度增大,同时基础荧光(F0)、非光化学猝灭(NPQ)呈上升趋势,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Ⅱ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实际化学效率(φPSⅡ)呈下降趋势。但在10%和15%PEG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中Fo、Fm、Fv、Fv/Fo、Fv/Fm、NPQ和φPSⅡ间均无显著差异,但与20%PEG胁迫下各指标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可见,随着水分胁迫程度增加,玉米幼苗叶片Pn、Tr、Gs受到抑制,其PSⅡ光能转化效率降低,热能散增加,光化学活性受到抑制,致使光合作用显著降低,影响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光强对秋茄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研究了不同光强环境中秋茄幼苗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弱光生境下,秋茄幼苗的高生长增加,抽条着生叶数和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均有所提高,但抽条基径变细,比叶重下降,说明秋茄幼苗的横向生长成弱,叶片变薄.随着光环境水平的下降,秋茄幼苗的相对生长率降低,净光合作用量下降.弱光生境降低了秋茄幼苗地下部根的相对生长,使整株植物的干物质生产有所下降.弱光生境中秋茄幼苗的最大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较低.在同一光生境中,10盐度降低了秋茄幼苗的最大净光合速率、光补偿点和暗呼吸速率,但对光饱和点影响不大.弱光生境可以缓和盐度对秋茄幼苗净光合速率的抑制.  相似文献   

3.
4.
5.
6.
摘要:本文研究了两种不同光强下生长4种南亚热带森林优势树种:木荷(Schima superba)、黧蒴(Castanopsis fissa)、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和肖蒲桃(Acmena acuminatissima)幼叶和成熟叶的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和其光合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是全光照还是遮阴下生长,4种木本植物成熟叶的叶绿素(Chl)含量和光合作用速率显著高于幼叶,而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比值都显著低于幼叶. 全光照下生长幼叶的花色素苷、类黄酮、总酚、总抗氧化能力和Car/Chl比值比遮阴高. 显示幼叶的光保护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其较高的光保护物质来实现的,如高的花色素苷含量、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以及Car/Chl比值等;随着幼叶的发育成熟这些光保护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光合能力逐渐增加,因此在幼叶和成熟叶中光保护物质积累能力与光合能力呈现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四季花金花茶(Camellia perpetua)、淡黄金花茶(C.flavida)和东兴金花茶(C.tunghinensis)隶属山茶科(Theaceae)山茶属(Camellia)金花茶组(Camellia Sect.Chrysantha),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这3个物种分布范围狭窄,野生资源濒临灭绝,探索其对不同光照环境的适应性,寻找适宜其生长的光照强度,可为这3种金花茶的人工繁育、种群恢复及迁地保护提供理论依据,也可为其野生种群生境差异的原因提供部分解释。本研究以上述3种金花茶3年生扦插苗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8%、20%、45%、100%)对其光合生理特性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3种金花茶在低光照环境(8%和20%光照强度)下有较大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表观量子效率(AQY)、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ETR),表明其对低光照环境有较好的适应性。(2)四季花金花茶的P  相似文献   

8.
探究西藏虎头兰(Cymbidium tracyanum L.Castle)幼苗对不同光照强度的适应性,明确其生长的适宜光照强度,为该物种资源保育及驯化提供科学依据。以苗龄为2 a的西藏虎头兰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光照强度下(8%、20%、45%、100%全光照)西藏虎头兰的生长状况、叶绿素含量和光合参数等的变化。结果表明:西藏虎头兰在20%光照强度下长势最好,其株高、分株基径、冠幅和最大叶长最大。随着光照强度的升高,西藏虎头兰叶片的叶绿素a (Chl a)、叶绿素b (Chl b)、类胡萝卜素(Car)和叶绿素(a+b)[Chl (a+b)]含量均显著降低,Car/Chl(a+b)升高,Chl a/ Chl b无明显变化。8%和20%光照强度下西藏虎头兰的净光合速率(Pn)呈现“单峰”曲线,45%光照强度下呈现“双峰”曲线;日均Pn大小表现为20%光照强度(0.78 μmol·m-2·s-1)>8%光照强度(0.55 μmol·m-2·s-1)>45%光照强度(0.23 μmol·m-2·s-1)。20%光照强度下西藏虎头兰的光补偿点(LCP,8.86 μmol·m-2·s-1)最低,光饱和点(LSP,607.67 μmol·m-2·s-1)、表观量子效率(AQY,0.041)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2.91 μmol·m-2·s-1)最高。本研究中,西藏虎头兰在20%光照强度下植株长势最好、光合作用能力最强,因此在进行引种栽培时应提供适当的光照,有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确定红松(Pinus koraiensis)幼树在次生林生境中生长的最适林隙面积及林隙内位置,为恢复温带地带性顶极植被阔叶红松林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优化抚育经营措施提供支持。【方法】以黑龙江小兴安岭红松幼树(15 a)为试验材料,采用CIRAS-2光合仪分别测定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次生林4种林隙[大(206.1 m2)、中(116.9 m2)、小(52.4 m2)、林内(对照,12.6 m2)]内3种位置(中心区、过渡区与边缘区)生长的红松幼树光合参数(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蒸腾速率等)、叶绿素含量和微环境因子(透光率、气温),采用带有180°鱼眼镜头的Nikon CoolPix 4500数码相机采集林隙照片并计算出各样地透光率。通过比较不同大小林隙及隙内不同位置红松幼树光合能力之间的差异,分析林隙大小及隙内不同位置对红松幼树光合能力的影响。【结果】①红松幼树的光合能力在中、小林隙内显著提高,中、小林隙使其最大净光合速率较在林内(对照)显著提高20.0%~60.7%,且中林隙又显著高于小林隙9.2%~15.1%,而大林隙对其无显著影响;②在各大小林隙内红松幼树最大净光合速率沿林隙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均呈规律性递减(92.7%~22.5%);③在中、小林隙内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高于林内,但光补偿点却低于林内;在中林隙内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高于林内,而叶绿素含量低于林内;在各林隙内沿中心区至边缘区微环境梯度,红松幼树的光饱和点降低而光补偿点提高,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递减趋势,而叶绿素含量呈递增趋势。【结论】红松幼树在蒙古栎林中林隙(116.9 m2)内的中心区光合能力较强。建议在阔叶红松林恢复实践中创建适宜大小的林隙,充分利用林隙内的中心位置来加速其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11.
光照对盾叶薯蓣荧光光谱和叶绿体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生长在10,55,100,270 μmol·m-2·s-1光强下弱光生态型盾叶薯蓣的长期适应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生长光条件不同其77 K荧光峰也出现明显的变化.弱光条件(10,55 μmol·m-2·s-1)下无F595和F740荧光峰(55 μmol·m-2·s-1下有F740肩峰),但有F720主峰;能量主要分配到光系统II;暗适应后引起了LHCII和CP43组成的功能发生改变;红光诱导分配到光系统II的能量比例下降;类囊体膜折叠指数较大,淀粉粒较小.较强光条件(100,270 μmol·m-2·s-1)下77 K荧光光谱无F720,但有F740峰较强;光系统II的激发能量较强;暗适应后增加了LHCI到PSI-RC的传递效率;红光诱导分配到光系统II的能量比例下降;类囊体膜折叠指数较小,淀粉粒较大.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Chlorophylls (Chls) and bacteriochlorophylls (Bchls) are two of the most abundant classes of natural pigments, and their biosynthesis is a major metabolic activity in the ecosystem[1]. Protochlorophyllide (Pchlide) is an intermediate in the Chl and Bchl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photosynthetic organisms and its reduction to chlorophyllide (Chlide) is a key regulatory step in the Chl biosynthesis pathway. In this reaction, the porphyrin D-ring of Pchlide is converted to chlorin b…  相似文献   

13.
秦惠珍  邹蓉  韦霄  柴胜丰  唐凤鸾 《广西科学》2023,30(6):1171-1179
为探明最适宜栽培白花兜兰(Paphiopedilum emersoniii)的光强,采用人工遮阴方法研究不同光强处理(RI 10、RI 30和RI 50)对其叶片光合日变化、光响应曲线、叶绿素含量,以及地上、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强对白花兜兰净光合速率(Net photosythetic rate,Pn)日变化影响基本一致,Pn均随着时间递进而降低,白花兜兰叶片进行光合作用主要集中在12:00之前,不同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的降低主要是由非气孔因素导致的,气孔因素对RI 1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影响较大。RI 3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Pn日均值最大且具有最大净光合速率 (Pmax)、光饱和点(Light Saturation Point,LSP)和表观量子效率(Apparent Quantum Efficiency,AQE),显著高于其他光强处理,是白花兜兰生长的最适光强。白花兜兰为阴生植物,RI 50光强处理下白花兜兰叶片叶绿素易受损。经过2个月遮阴处理后,白花兜兰的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均在RI 30光强处理下最大。因此,人工栽培白花兜兰时应进行适当遮阴处理,其最适宜栽培的光强为750 μmol·m-2·s-1,约为自然光强(2 500 μmol·m-2·s-1)的30%。  相似文献   

14.
15.
为探究光照强度对美花石斛(Dendrobium loddigesii)试管苗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对不同光照强度处理2个月和4个月的美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情况、多糖含量、光合特性和荧光特性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大,处理2个月和4个月的美花石斛试管苗的生长指标和多糖含量均显著增大;在光照处理2个月时,36 μmol·m-2·s-1的光照强度有助于试管苗光系统Ⅱ (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的提高和热耗散能力的增强,而54 μmol·m-2·s-1的光照强度有助于试管苗碳循环系统的完善;在光照处理4个月时,54 μmol·m-2·s-1光照强度有利于试管苗光反应系统的完善和热耗散能力的增强。研究结果表明,美花石斛试管苗在不同发育时期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培育过程中可根据试管苗的生长节律进行光照强度的调节。  相似文献   

16.
用叶绿素荧光技术研究了低夜温后光照对榕树与海桐叶片光合电子传递和吸收光能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夜温胁迫及随后的光照导致榕树叶片质子醌(PQ)还原程度增加,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受阻,引起光化学速率的降低,虽然榕树叶片能通过增强热耗散消耗部分过量光能,但其光化学能力的下降导致了光系统Ⅱ(PSⅡ)反应中心过剩激发能的增加;而低夜温后光照并未导致海桐叶片PQ还原程度增加与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受阻,叶片吸收光能主要分配于光化学反应和热耗散,未引起PSⅡ反应中心的过剩激发能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