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突出了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新课程几年来的实践也证明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不仅仪是在课堂这个小舞台上、教材这个小世界中练成的。“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留心处处皆语文”等,很好地诠释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新的语文教学要求我们除了在语文课堂上和课本中学习语文外,还要从生活中学习语义,从生活中汲取语文知识。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可开发利用的语文学习资源。生活有多宽,语文就l仃多广。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接触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重视各种语文学习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生活、记录生活、思考生活,尝试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用语文,进而改变生活、创造生活。这是新课改下语文教师的努力方向。[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新课标倡导“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等新的教学理念。而新理念实施的重要途径是地理课堂教学要回归生活世界,因为社会生活、生活实际永远是地理教学内容的“源头活水。。回归生活世界的策略要深入挖掘生活资源、乡土地理事象,积极为学生创设社会实践活动,以最终实现生活世界和科学世界的融通。  相似文献   

3.
数学课堂教学,由于教材方面的影响,教学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特别是远离农村学生的生活圈子。学生不感兴趣,致使课堂气氛,死气沉沉。知识的学习过程,缺少生活的气息,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用“活”教材,让数学走进生活,把生活中的数学呈现给学生,“活”用教材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之共识。在我们的身边有那么多的“活”教材可以用,那么,如何用“活”教材和“活”用教材,让数学走进学生生活呢?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初中地理新课程理念强调要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课堂教学必须打破传统以教师“满堂灌”的重知识轻方法、重教法轻学法、重结论轻过程等模式,创建以学生为主的开放式地理课堂教学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关心学生需要,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为落脚点,强调课堂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强调学生充分运用经验潜力进行建构性学习。因此,课堂教学生活化成为了改革的基本趋势。“数学生活化”是指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是与人的生命、生活及其他学科接触最密切的学科,服务生活是语文课的根本意义所在,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学习语文是实现语文教学意义的必然要求,我们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必须树立“大语文”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主要由“标准”和“活动建议”两部分组成。“标准”是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程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活动建议”是为开展教学活动提供的参考性建议。按照这个内容标准编写的新教材,“活动”内容占了一定的篇幅。“活动”在新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活动”设计的意义上讲,“活动”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不少“活动”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着眼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从而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从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出发,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从刨设地理问题情境出发,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8.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使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对学生来说,什么是有价值的数学呢?“数学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现在和未来社会生活中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9.
丁夕玲 《科技信息》2011,(1):I0290-I0290,I0278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的新型课程。本文从走进传统节日文化、制作科技小发明、捕捉身边灵机资源、挖掘社区可用资源等不同的侧面,结合具体教学活动,探索多种形式开展活动,给学生创造广阔的令生命自由成长的空间,真正让他们在“动”中学,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道德意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电大开放教育实际出发,探讨了在电大分校站点设立“学生学习支持服务中心”组织机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实现“一站式”的学生学习支持服务系统,分析了电大教育教学现状和电大学员使用学习资源情况,论证了学习支持服务中心功能定位及其发展远景预测。  相似文献   

11.
黄海珠 《科技知识动漫》2009,(24):153-153,106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让语文“回归生活”,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语文教学返璞归真,语文教学须回归生活,在语文教学中联系和渗透学生的生活。文章就语文教学生活化方式提出了几点实践意见。  相似文献   

12.
语文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是学习语文的终极目的。但语文的学习又是枯燥无味的。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有目的地将语文问题提炼出来,再将语文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语文,增强学生生活中的语文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13.
一、“学生课外实验指导与开展”的背景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的发展”、“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是科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有助于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相似文献   

14.
张竹君 《科技信息》2010,(33):245-245
传统五年制语文轻“实践”,重“言说”,语文学习不应在课堂“言说”中实施,而应在学生充分的“践行”中进行,构建一个开放的语文学习的世界.联通生活与学习的枢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5.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数学知识,我们的数学知识也离不开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应用于生活实际,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建立于学生生活经验基础上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育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学习有活力的、活生生的数学。”小学数学是整个数学教育的基础,那么如何教好数学就成了我们每位老师的一块心病,数学本身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我们应该把它变得有趣、生动、易于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学生的学习生活非常重要。将数学活动渗透到数学课堂中,以“小形式”在数学课堂中展示,使数学中许多抽象的定义、定理、公式等变得具体、易懂、有趣,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由此引发的学习数学的能力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7.
古语云: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可见资源环境的宽广与个人“拳脚”的施展是息息相关。2001年7月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资源”、“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我们必须建立大语文观念,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中的“导”与“读”,两者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导”与“读”均要求学生按教学目的掌握语文知识,通过教师引导,过渡到学生自学,不断使学生具有解决语文学习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由“导”与“读”就是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工作、学习中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不仅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什么,还要引导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怎样获得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认识世界的方法,把自己变得聪明,还要引导学生在、说、读、写诸方面总结经验,掌握学习规律,相互交流促进,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最后,“导”与“读”不仅涉及到教育规律、审美教育,而且还涉及到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创造教育、学习教育等问题.导读需要、思维、情感3个层次在语文教学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19.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读写能力是学习和工作的重要条件,必须着力培养.”“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如何解决学生作文“老大难”的问题?我的体会是:贴近生活,激发兴趣,设法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趣事,让学生乐意作文.一、注重生活积蓄,激发写作兴趣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蓄.’”生活的积蓄从何而来?这就需要教者在作文教学中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挖掘其生活的库藏,触发他们  相似文献   

20.
地理新课程要求“让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在生活中学习地理”,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合理选择与学生日常生活或生活体验密切相关的地理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体会地理学的价值和魅力,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地理让生活更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