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启霞 《科技信息》2011,(13):540-540,799
在香港在长达一百五十多年的殖民地历史里受到英国非常大的影响,香港粤语里掺杂了很多的英语词汇,这似乎已经成为香港人的语言习惯。但随着1997年的回归,香港与祖国的交流日渐频繁,对普通话运用的重视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在香港这片特殊的土壤上生根发芽。本文尝试以后殖民理论的观点,探讨香港粤语与英语的混用现象及"两文三语"的语言政策。  相似文献   

2.
《世界博览》2012,(20):13-13
路透社记者发现,尽管香港曾经在上百年的时间里属于英国的殖民地,也有讲英语的传统,但香港人经常取一些很怪的英文名字。如恶魔(Devil)、鲸(Whale)、叶绿素(Chlorophyll)、强奸(Violante)。即便是律师界。也有很多人名字很绝,有人叫Magnum(万能),Johnbaptist(浸礼者)。Bunny(兔子)和Four(四),还有人干脆把十六世教皇的名字拿过来用,叫圣贝尼迪克。  相似文献   

3.
《三国演义》里有个"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关羽、张飞去拜访诸葛亮,请他出山辅佐。可是诸葛亮正在午睡,三人只好耐心等待。诸葛亮是有意在考验来访者吗?大多数人都这样认为。但也有人认为,诸葛亮很懂养生,确实在午睡。当时他是"卧龙",当然要"草堂春睡足。  相似文献   

4.
布依族人民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传统育儿习俗中的"种树"习俗就是其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布依族"种树"习俗隐含了布依人对生命意蕴的深刻、透彻的理解,在布依人的思想意识里生命是应被人类所敬畏的,人和自然的统一才是生命得以存在的根本,生命的成长包括人的成长是一个自然成长的过程且情感在生命成长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透过布依人对生之意蕴的阐释,人们不得不对现代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当代地方科技》2005,(12):86-86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地域特征已成为江湖中不可磨灭的印记,直销江湖亦不例外!古有项羽的八百江东子弟、曹操的10万青州兵曾国藩的湘军,今有直销的台湾帮、香港帮等。 江湖里,不断有人退出,不断有人加入,江湖里的每一天都是新的。 让我们走进这个承载了太多人梦想的江湖,看看是哪些人在主宰现代中国直销版图。[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亢霖 《世界博览》2011,(15):84-84
如果有谁内心深刻而不愿承认,甚至害怕被人看出来,那便是香港人。几乎每部港产片在"百分百的娱乐"前提下,都要尽量隐藏创作者的思想情怀。  相似文献   

7.
周玉冰  李明  刘辉 《科技资讯》2010,(30):221-221
爱情在大学里已经变得随处可见,它有着与生俱来的魔力,它让每个男孩都变成诗人,让每个女孩都像个公主。对于很多大学生,爱情已经成了必需品,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失去爱情时,有人发出撕心裂肺的哀号,有人却一反常态,沉静顿悟。爱情让人迷惘,于是有了"问世间情为何物",爱情让人欲罢不能,于是有了"只教人生死相许"。关于大学生的爱情现状,人们见仁见智。有人说,大学里的爱情是廉价的,只是摆脱孤独和寂寞的工具;也有人说,爱情是神圣的,任何人都没有权力亵渎,作为在校大学生暂时还没有能力谈论爱情。当代大学生真的应该认真地思考,究竟什么是爱情,爱情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又能从爱情身上收获些什么。  相似文献   

8.
马家辉 《世界博览》2013,(14):32-33
"废墟里看见罗马",乃是害怕"罗马变为废墟""大陆人"是香港的一道风景线,被称为"陆沉",就是香港被大陆人淹没的意思。"饮香港水,流香港血"的马家辉求学归来后出任《明报》副主编,并主持副刊。他通过对香港"陆沉"这一现象的观察,有对往昔老香港的怀恋,也有对香港由盛转衰的担心,香港种种的负面转变让一个老香港文化人竟然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9.
位于美国缅因州的卡斯汀镇仿佛是一处被时光遗忘的地方。17世纪早期,开始有人到此定居。如今,街道上排列着拥有几百年历史的建筑物。船儿在小小的港湾里摇动,由粗糙石板建成的白色灯塔则在一座高高的山丘上"站岗放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关文化创意产业的讨论持续火热。有人说,它主要是电视节目、影像制品等能够吸引人眼球的文化产品,因此可被称作"眼球经济";也有人认为,文化创意产业就是围绕如何争夺受众的注意力,从而衍生出具备多种经济附加值的服务,故而可被视作"注意力经济"。由此可见,无论是"眼球经济",还是"注意力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玩的就是新意,  相似文献   

11.
肖柯 《世界知识》2011,(14):52-53
有人甚至说,张苏泉替谁打仗,谁就能在金三角无敌于天下,成为名副其实的金三角霸主。2011年6月3日,张苏泉在缅甸第一大城市仰光病逝,享年84岁。张苏泉虽然长期担任坤沙助手,但却被人称作是"金三角真正的老大",没有张苏泉,就肯定不会有坤沙的毒品王国。有人甚至说"读懂了张苏泉,就读懂了金三角"。  相似文献   

12.
成长     
<正>果园里的核桃树在成长过程中果园里的核桃树在成长过程中,一定经过这样的磨难:它们达到一定的树龄后龄后,每年冬天都会被果农一斧一斧地砍、一刀一刀地刮,且年轮越密者会被砍和刮得越厉害和刮得越厉害。据说,果农有技巧地进行砍和刮,能使核桃树长得更茁壮、结出更多核桃更多核桃。一旁的小核桃树看得心惊肉跳一旁的小核桃树看得心惊肉跳,因此刻意放慢了长大的速度。它不想变得伤痕累累伤痕累累!  相似文献   

13.
在家庭和祠堂里祭祀祖先是有选择的。祖先因为子孙的成长和增加,面对被新去世的子孙取代、失祀或失去个人性格的危机。因此,祖先可以是善意的、泽惠子孙的,也可以是恶意的、嫉妒子孙的。祖先和子孙之间是合作的、也是竞争的。香港新界粉岭围彭氏宗族通过太平洪朝、清明和太平清醮等周期性的节日,一方面组织地域社会人群、确认宗族成员身份;另一方面调合地域宗族里的祖先和子孙之间的紧张关系,在"祖先"和"孤魂野鬼"之间,小心翼翼地祭祀拥有集体性格的、既亲近又疏远的"先祖",免使其沦为无祀的游魂野鬼,危害生生不息的子孙。  相似文献   

14.
"养生"一词的起源,大约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在《吕氏春秋.二孟冬纪》有"养生"一词:"知生也者,不以害生,养生之谓也"。一直以来,佛教被一些人认为是一个注重来世、重死不重生的宗教,与养生没什么密切关系,甚至有人将佛教划为专门"事死"的宗教。但在佛教的思想理论、生活方式以及一些修行方式中,都与养生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5.
明代温州知府何文渊是一位能臣、清官,但在温州民间传说中却被丑化为一个心胸狭隘、凶狠毒辣的封建官吏。历史与传说之间呈现出一道扑朔迷离的鸿沟。通过大传统与小传统的互动关系,运用族群认同以及历史记忆等相关理论,解读何文渊传说,探讨历史与传说的关系。研究表明:何文渊传说是明清以降温州人族群认同的形象表述,是温州民众对当地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国传统社会里知识精英和普通民众之间的思想互动,使中国文化具有历史与民俗传统交融的特质。  相似文献   

16.
"娅当和邦"一直以来都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在壮族侬人的生活舞台上长演不衰。面对它的存在有人质疑、有人崇拜、有人好奇、有人不以为然。到底它具有何种神奇功效,能让壮族侬人祖辈信仰,文章从音乐学五声调式、中医按摩学、中医药理学、心理疏导学等方面揭开"娅当和邦"的神秘面纱,解析其祛病的秘密。  相似文献   

17.
《论语》一书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它的影响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大到治国之道,小至日常生活。客观地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论语》。关于它的评价也都是仁者见仁:有人说它是圣人情怀,有人称它为王者之道,甚至有人传它为"半部论语治天下"。然而,笔者在读完这本书后也有一些冲动的想法与大家分享,即它的"修己治人"之学,笔者认为它是《论语》一书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8.
在《金锁记》中,张爱玲成功地塑造了曹七巧这一角色,这是一个人性被金钱、情欲扭曲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女性形象,这在现代文学作品中是极其罕见的。曾经有人评论道:"一部《金锁记》就是七巧人性沦落的历史,就是人性的枷锁记。"笔者将从人物形象和心理刻画两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布雷特和惠勒1934年提出,如果让两个光子通过撞击结合在一起,有可能变成物质,形成电子和正电子--这是最简单的"光变物质"方法。但他们也认为这只是理论,从未想过有人能实际证明这一预测。目前能把光变成物质的实验都伴有大量高能粒子,纯光变物质的布雷特-惠勒正负电子对从未在实验室里被观察到过。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的"王家庄"系列小说塑造了一系列极为日常化的人物,而这些人物大多在之前的"文革"题材作品中是不曾有过的,他们甚至触及到了被我们忽略的命运的沉重与压抑。较突出是其中形成鲜明对比的两类人,一类是被新的阶级划分出的命运与传统文化积淀相结合而产生的"权利异化"的人,一类是在这种艰难环境中,孜孜追求健康生存的基本人权的"追求本真"的人。这些作品传达了作者对"文革"那段历史的独特的个人反思,也向人们传递了逼视灵魂与命运的悲剧深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