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1 毫秒
1.
<正>公共电话亭外静静的长队,撤离的公路上没有人鸣笛,在避难所中吃一点点的食物却毫无怨言。在日本和中国的媒体上,我们之前看到的日本地震灾民就是如此"淡定"。但随着时间推移,日本人抢购食品、灾区出现偷窃、救灾行动缓慢的零星报道开始出现在别国媒体上。  相似文献   

2.
从日本阪神地震再谈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日本阪神地震再谈竖向地震作用的重要性陈念英(成都大学机械系成都610081)1前言日本阪地震有一个“重要发现”——“纵摇”超过“横摇”。这个“发现”是对抗震传统观念的的严重挑战,在中国工程界引起了一定影响。其实,这个“发现”并非甚么新发现,早在若干...  相似文献   

3.
关于日本阪神地震震害现象的几点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95年1月17日发生的日本阪神地震为线索。在对主要震害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避免类似震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4.
日本地处欧亚板块、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是太平洋环火同带频繁活动的地区,台风、地震、海啸、泥石流、火山喷发、暴雨等,各种自然灾害极为常见。发生于1995年1月17日的“阪神大地震”共造成6393人死亡及失踪、4万多人受伤、24万多栋房屋倒塌、受灾户数达43.7万户。  相似文献   

5.
强烈地震合并海啸,地震海啸又引发核危机,使日本经受严峻考验,也使这次大灾害具有世界性灾难的特征。观察整个事件进程,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相似文献   

6.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虽然海啸在抵达美国西海岸时已可能是强弩之末,无法激起惊涛骇浪,但此次强震却实实在在地冲击了苹果iPad2等一系列美国IT产品。岛国日本与邻国的地理距离大多相隔千里,但对于全球产业链而言却又近在咫尺。而此次强震,对于快速发展的全球信息产业,无疑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临海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地震发生后日本各人寿保险公司相继发表声明将超越合同责任给予赔付。可以说完善的地震保险体系在稳定灾后秩序、促进灾后重建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日本和国际地震保险体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建立地震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2010年2月28日,日本笼罩在一种紧张的氛围之中。前一天,在智利发生了一次20世纪以来的第五大地震。专家预测,将会有来自地球另一侧的最高达3米的海啸袭击日本。在一天多的时间里,气象厅不断发出海啸的警报或警告。海啸到来时,实际观测到的高度没有预测的那样高,但也严重影响了日本人民的生活,虽然中国发生这类海啸的几率并不大,但我们仍应提高警惕。本文描述了惊动了世界尤其是日本的这场地震所引发的海啸产生的原因和特点。  相似文献   

9.
公共电话亭外静静的长队,撤离的公路上没有人鸣笛,在避难所中吃一点点的食物却毫无怨言。在日本和中国的媒体上,我们之前看到的日本地震灾民就是如此"淡定"。  相似文献   

10.
2011年3月11日下午14∶46发生在日本本州东北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的9.0级特大地震,地震特别是由此引起的海啸给日本人民带来了极其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其导致的核电站泄漏事故的威胁至今仍未消除。另一方面,日本先进的建筑防震技术,以及较为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灾害的影响。作为一衣带水,也是地震多发的我国,我们无法抗拒灾难的发生,但需要从灾难的悸痛之中寻找启示,学会思考,思考如何与灾难保持距离,思考如何有效应对灾难。  相似文献   

11.
《科技智囊》2011,(5):22-26,28,32,34,37
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发生9级地震,东京有强烈震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种种事实表明,这一号称"1200年一遇"的日本大地震及海啸灾害残酷而无情地吞噬了众多日本国民的生命和财富,并使日本经济的复苏之路变得异常坎坷与曲折。大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有多大?日本灾后重建工作面对怎样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日本是一个地震灾害非常频繁的国家,一年之中大震小震不断,然而他们在地震中的伤亡人数却不多,历史上也是如此,尤其是到了近代、现代科技发达时期更是如此。1995年阪神大地震,震级为7.6级,虽然破坏很大,但伤亡人数却不是很多,这次大地震中死亡人数为6500多人。其它地震伤亡人数更少,通常不超过三位数,有的甚至没有死亡人数,仅有伤者。就拿最近一次地震来看,  相似文献   

13.
林昶 《世界知识》2011,(22):69-69
日本现代化与中国现代化的关系太密切了!不仅千丝万缕而且源远流长。特别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进程中,学习、借鉴日本作为后发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经验,引进日本现代化的技术,促使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当下,尽管曾经位列世界第二的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已被中国超越,尽管日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地震、海啸与核辐射灾害,前途未卜,但日本仍有值得中国学习的地方。  相似文献   

14.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8级强地震并引发海啸,更为严重的是,此次地震同时引发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反应堆发生核泄漏,导致日本11座核电停运,这不仅使日本市民产生恐慌,而且会危及到日本沿岸国家,包括我国。自1954年6月27日前苏联世界第一座核电站在苏联建成,标志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开始,时至今日已有56年。56年来核能的安全与核事故一至萦绕在人类的上空,人们不仅要问核能利用倒底安全吗?  相似文献   

15.
最近,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产生了极大的破坏力,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和高度重视。日本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发生里氏9.0级地震,地震引发了海啸。地震和随之而来的凶猛海啸对当地造成巨大打击。宫城县的仙台市紧邻海岸,面向太平洋,受灾最为严重、伤亡人数最多。电视直播画面显示,  相似文献   

16.
日本地震海啸以及核泄漏依然在折磨着人们的神经,同时,日本人的"反常"举动也让世界困惑。日本民族性以及岛国社会、政治和历史的特殊性给日本蒙上了一层"五色"面纱,《世界博览》杂志特邀请亚太政经调研中心理事长蔡成平先生为读者解读"我慢"和"无常"背后的日本。  相似文献   

17.
王新生:日本绝对是一个地震大国。三级以上的地震每天就有四次,全球六级以上的地震大概20%发生在日本。日本有86座活火山,占了全  相似文献   

18.
<正>法国《世界报》刊登题为《福岛地震使富士山处于"危急状态"》的报道称,法国和日本共同进行的一研究表明,富士山可能出现"大规模火山喷发"。2011年3月,日本先是发生大地震,随后是毁灭性的海啸和福岛核灾难;而富士山因此处于极大压力之下,这正是4日在《科学》杂志上所刊登的法日联合研究报告所表明的情况。法国地球科学研究所  相似文献   

19.
《世界知识》2011,(13):33-35
在全球化背景下,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亚洲第二大经济体日本发生的灾难性地震、海啸与核事故具有很强的外溢性。有证据表明,3.1l特大地震灾害使日本处于历史的转折点上,也成为亚太国际关系格局进一步转型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阪神地震后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1995年阪神大地震后日本桥梁抗震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动向及热点课题,并介绍了日本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变迁及阪神地震后规范规范的改订情况,旨在帮助读者对日本该研究领域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为国内的桥梁抗震研究和规范的编制改订工作提供参考和比较材料,并希望能以促进中日两国抗震工程研究领域的相互了解与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