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电话亭外静静的长队,撤离的公路上没有人鸣笛,在避难所中吃一点点的食物却毫无怨言。在日本和中国的媒体上,我们之前看到的日本地震灾民就是如此"淡定"。 相似文献
2.
<正>公共电话亭外静静的长队,撤离的公路上没有人鸣笛,在避难所中吃一点点的食物却毫无怨言。在日本和中国的媒体上,我们之前看到的日本地震灾民就是如此淡定。但随着时间推移,日本人抢购食品、灾区出现偷窃、救灾行动缓慢的零星报道开始出现在别国媒体上。 相似文献
3.
叶舒宪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1):33-37
神话在今日学科体制中归属于文学是一个大错误。因为神话概念远大于文学。神话作为初民智慧的表述,代表着文化的基因。后世出现的文、史、哲等学科划分都不足以涵盖整体性的神话。作为神圣叙事的神话与史前宗教信仰和仪式活动共生,是文史哲的共同源头。中国早期历史具有“神话历史”的鲜明特点。文学人类学与历史人类学的会通视角,是重新进入华夏文明传统,重新理解中国神话历史的门径。从《尚书》《春秋》到《周礼》《说文解字》,古代经典体现着神话思维编码的统一逻辑。参照玉神话与圣人神话的八千年传承,呼吁学界从文学视野的“中国神话”转到文化整体视野的“神话中国”。 相似文献
4.
“新神话主义”奇幻文学视野下的“重述神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荣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25(4):39-43
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式样,奇幻小说自国外传入以来,在当今文化市场上异军突起,且有后来居上之势。这种态势的形成有其现实的基础。随着创作的深入展开,奇幻小说在中国面临着与中国本土文化相兼容的问题,即奇幻的中国化问题。而在"新神话主义"契机下的"重述神话"似乎是一条最好的路子。中国有着大量丰富而奇美的古代神话传说,这为中国神话奇幻小说的创作提供了滋长的温床。 相似文献
5.
王新生:日本绝对是一个地震大国。三级以上的地震每天就有四次,全球六级以上的地震大概20%发生在日本。日本有86座活火山,占了全 相似文献
6.
正不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决策者都一拖再拖,这是日本人的老毛病。"您提出的问题我带回去研究"、"还要再考虑一下",这是日本人不想立刻下结论时常用的说法。看有关日本的报道,特别是政治方面,经常看到"政府在拖延时间"这样的评价。这两年,日本政府在重要政策上一直在采取拖延的做法,产生了"不能决定的政治"的尴尬局面,日本国民也厌倦了,因此野田佳彦才数次强调要开展"能决定的政治"在日本的企业里,也可以看到这种现象一般来说,日本企业决定一个经营战略需要很长时间。经过相关部门之间的漫长谈判,战略基本就确定了。日本企业也开会,但实际的决定往往在开会之前就做出了因此,在商务谈判中,每当对方提出重要意见时,日本企业的反应经常是说"带回去研究",不敢当时做决定,目的在于慎重地讨论,尽量提出完美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不仅仅是个口号国民收入的增长并非依靠简单粗暴的模式引领,而是在制造业强大的根基下生长出来的枝繁叶茂的体系。上个世纪60年代,日本提出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这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引领了日本经济后来20年的飞速发展。虽然现在 相似文献
8.
金立江 《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9,(1):38-41
西方的希腊神话研究从早期的口传到理性萌发后的“神话”同其它学科分立的范式,在近代以降的中国神话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影响。中国神话历来被认为有“历史化”的特点,从近代到现代,国内外的中国神话学者们不断地关注此一问题。闻一多的“志”与史及诗关系的研究,叶舒宪的诗与寺、瞽同史关系的研究把这一问题带入新的领域。以此为基础,可以得出结论:在人类早期时代,文字产生以前,口传神话同史的混生是中国神话的最早样态。神话历史化是西方观念对中国材料的框定。神话分化出历史是中国神话同历史乃至文学关系的真实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大地震不是任何地方都能发生的,大地震也不是任何时间都能发生的,大地震有其特定的时空结构。前期工作表明,条环交会、差异活动以及深震与“天外来客”事件等是制约发震时空窗口的主要因素。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海沟俯冲带的M9.0大地震,其震前地震活动全面、清晰地展现出了其可预测性特征:(1) 1925年开始出现的板间地震长期平静区;(2) 2003年开始出现的位于平静区中部,起始于深震的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3) 2009年3月(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形成后)开始出现的广义前震发震地方时的非随机显著聚集特征;(4) 2011年3月9日(主震前2天)发生在平静区内的前震。主震发生在平静区边缘,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与日本海沟板间地震带的交会处的地震活动差异性较大的地方,其断层面与海沟垂向地震活动条带内另外两个板间地震(2005-08-16地震和前震)的断层面共面。主震发生于广义前震发震地方时非随机聚集时段的中位时辰。日本大地震的可预测性特征逐一印证了我们的前期研究。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亲中派还是反华派,出发点都是为了日本利益日本政坛,亲中派渐渐成为非主流,后继乏人。外交政策是国内政治的伸延。最近两年,日本国内的政治整体右倾化,右翼政治家的影响力增加,亲中派政治家自然变成了非主流。日本政治界中的亲中派,准确地说应该叫知华派。这些政治家的理念是日本应该同中国搞好关系,这对双方都有好处,他们对华友善的出发点还是为了日本的利益,而非对中 相似文献
12.
13.
日本的大学教师并不是不照顾中国留学生,只不过是因为他们的教学方法同中国老师不一样。笔者教过的一些学生,希望在本科毕业后到日本学习,提高日语水平、了解日本文化的同时,还能学习对就业更有利的专业。早在笔者在日本读本科以及研究生的时候,周围就有来自中国的留学生,他们也抱有类似的目标,因此学习很认真,上课的时候经常向老师提问或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学习态度值得钦佩。 相似文献
14.
15.
日本政府2011年12月27日召开安全会议,同意放宽武器出口限制。有日本媒体指出,这将成为日本防卫政策的重要转折点。2011年12月27日,日本政府召开安全会议,同意放宽武器出口限制,允许日本参与武器研发和生产的国际合作,以及以人道与和平为原则的国际援助。日本媒体指出,这是日本首次彻底放宽"武器出口三原则",将成为日本防卫政策的重要转折点。 相似文献
16.
从电视、报纸到杂志、书籍。从精英意见到坊间笑谈,日本的对朝舆论可谓“无风三尺浪,有风起狂澜”。近十余年来,虽然日本对朝报道的数量不断增多,日本普通国民对朝鲜的认知,却是越来越滥、越来越乱。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也有"达芬奇"式的家具许多日本品牌也是以模仿起家,然而它们最终战胜了自己模仿的对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模仿是学习的过程,今日的成功者大多是往昔的模仿者。因此,许多国人搬出日本经验,视模仿为制造业强国的捷径。但模仿同造假和仿冒品牌等欺诈手段不一样。日本从汽车、相机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都曾有过模仿欧美强国名牌的经验,但最后让日本成为制造业强国的关键,却不是单纯的模仿。 相似文献
18.
菅直人大学时读的就是同核电相关的专业,他本人有自信处理好这个问题。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此次日本大地震后,媒体的关注点以及日本政府的工作重点转到了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但是,由于核电站的破损程度超过东京电力公司的预测以及东电公司本身的体制问题,菅直人没有能短期内处理核泄漏问题。4月间,有68.5%的国民对菅直人处理核事故不满意。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日本社会个人主义观念的普及,日本女性认为,姓氏也是个人的权利,作为一种表达自我的符号,从出生起便使用的姓名倘使因为结婚而改变,会让人产生一种否定自我、失去自我的感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