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土壤有机质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土壤有机质为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构成的重要部分,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循环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综述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及其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分析了土壤有机质研究方法的历史、存在的问题及进展情况.森林凋落物、土壤生物及环境因素对土壤有机质含量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同时,土壤有机质又与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密不可分.近年来,科研学者在沿用经典测定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了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同位素示踪等一些先进方法对土壤有机质性质进行研究,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由于土壤有机质结构复杂,长期以来对土壤有机质的结构、反应及其转化仍未能完全认识清楚。  相似文献   

2.
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土壤生态过程是川西亚高山针叶林生态系统过程研究中最具挑战性的研究领域,也是森林生态系统功能和过程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研究重点。土壤生态过程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目前。有关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生物对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等方面。但迄今为止,有关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生态过程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建议在开展川西针叶林生态过程研究时,应加强以下研究领域的工作:土壤生物多样性的功能重要性及其对土壤过程的影响、土壤与植被的互动、土壤生态过程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生态过程中土壤酶系统分异以及土壤过程与针叶林生态系统地上过程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人类利用土地各种活动的综合反映,是影响土壤质量变化最普遍、最直接、最深刻的因素。利用与覆被变化体现为:林草地与耕地间的转变、湿地开垦为农田及耕作经营措施、作物轮作制度、施肥等变化,不仅对土壤质量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而且通过影响气候、土壤、水文以及地貌而对自然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文章从土地覆被类型变化、农作物种类变化、土地利用集约度变化等方面,综述了近期取得的研究成果,指出研究中存在的难点及今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明确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少耕和翻耕时不同种植模式对稻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及活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种植马铃薯、紫云英、黑麦草、油菜、小黑麦等冬季作物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土壤中微生物的数量与活度,影响程度可以表示为马铃薯〉黑麦草〉小黑麦〉紫云英〉油菜〉冬闲。在晚稻收割期,少耕土壤中的好气性细菌、厌气性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都多于翻耕土壤。早稻收割期翻耕比少耕的微生物活度略高,而晚稻收割期翻耕比少耕的微生物略低,这与所测的几类微生物数量的基本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少耕能激活土壤中的微生物,改良土壤。  相似文献   

5.
森林凋落物与土壤质量的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凋落物与土壤的相互关系研究是生态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中凋落物质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较大。本文阐述了凋落物质量对土壤质量的影响,从土壤生物学性质、理化性质等方面概述了土壤质量对凋落物分解所起的作用,并就凋落物和土壤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评述,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回顾土壤抗冲性研究历程,归纳了不同的土壤抗冲性表征方式,总结了土壤抗冲性不同测定方法的优缺点,综合探讨了土地利用类型、植被作用和地形坡度等外在影响因素,以及通过不同程度影响或改变土壤的理化性质导致其抗冲性差异的情况,认为土壤抗冲性表征方式和实验方法需规范统一,研究机理和研究尺度有待深入扩展,使得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水土保持实践。  相似文献   

7.
紫色土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土壤抗冲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人工去除地表植被条件下, 采用大型冲刷槽(40 cm×10 cm×10 cm)测定四川丘陵紫色土区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 从土壤本身的角度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对紫色土抗冲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不论何种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冲性随地面坡度的增大而呈幂函数关系降低, 但坡度变化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影响程度有显著差异. 4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抗冲性指标均值比为 1︰2.2︰2.5︰3.6 (林地 新荒草地︰老荒草地︰耕地), 表明了林地和草地利用有显著改善土壤抗冲性的效应. 通过与径流场观测结果的比较发现, 在四川紫色丘陵区土壤抗冲性的强弱与土壤抗蚀性并非一致. 在分析不同土地利用下形成的土壤内在属性变化对土壤抗冲性影响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导致土壤抗冲性差异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8.
稻草还田翻耕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稻草直接还田是一条合理利用秸秆资源齐地培肥的有效途径.为了探明翻耕条件下秸秆还田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为制定舍理的秸秆还田量,用于早稻秸秆还田培肥土壤,减少环境的污染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进行了0%、33%、67%、100%早稻秸秆连续2年覆盖翻耕对水稻土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过稻草翻耕还田后,稻田土壤的生物学性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不同的稻草还田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微生物活度、土壤酶活性以及土壤微生物作用强度的影响存在差异,33%和67%稻草还田量较0%和100%稻草还田更能改善稻田土壤质量.  相似文献   

9.
土壤微形态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土壤微形态学是土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在上一世纪30年代建立以来,解决了土壤学中许多问题。我国在土壤微形态研究上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些好的研究结果。本文从国内外土壤微形态学研究的进展,包括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应用等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10.
土壤分形与土壤粘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壤对外表面的粘附性是土壤的动力学性质之一。土壤的诸多性能呈现分形特征。本文综合了介绍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分形和土壤颗表面分形特征及其对土壤粘附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壤与固体表面的粘附力随着土壤颗粒尺寸分布分形维数和土壤颗粒表面分形维数增大而增大,土壤的这两种分形维数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粘附性。  相似文献   

11.
植被因子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的总结以及植被对水土流失影响机理的分析得出,植被对水土流失有抑制的作用.在对水土流失进行预测和评价的过程中,作为诸多影响因子之一的植被因子,不论是在小尺度的试验研究中还是借助“3S”技术的大尺度研究中都是不可忽视的.大尺度研究所涉及的各种模型中,USLE模型及其各种修正形式是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民营水土保持是当今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出现的一种新模式,是水土保持走向市场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元谋干热河谷区民营水土保持效益进行评价。研究显示,目前民营水土保持是以经济效益为主导,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农户的思想开放程度、经营模式和理念、技术水平、市场等因素是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提出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制度体系,支持鼓励民营水土保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利用Hydrus-1D反推土壤水力参数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预测分析非饱和土壤水分运动特征必须首先获得土壤水力参数,而且土壤水力参数的准确性决定着与这些参数有关的土壤水分运动的数值模型的准确性。本文依据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的累积入渗量资料利用Hydrus-1D软件反推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利用反推的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和Hydrus-1D软件对一维积水入渗过程的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深度、含水量分布进行模拟并与实测值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土壤累积入渗量、入渗率、湿润锋、含水量分布的实测数据与模拟数据之间的平均相对误差均在2%~15%之间,软件模拟数据与试验实测教据基本吻合,这说明利用Hydrus-1D软件在反推土壤水力特性参数及模拟土壤水分运动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工程技术措施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和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根据黄土高原地区治理的长远计划和远景目标规划,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针对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及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的具体对策和工程技术,为决策部门提供可靠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立了我国传统植物草石蚕块茎中水苏糖的定性分析和定量检测方法。采用薄层层析(TLC)法定性分析,选择乙酸乙酯/甲醇/水/冰醋酸(3/2/1/2)为展开剂,采用二苯胺-苯胺一磷酸为显色剂。该条件下水苏糖Rf值为0.47,显色点为棕黄色,斑点清晰,与其他糖分分离良好。用高效液相色谱-示差折光检测(HPLC—RID)法定量检测,采用Kromasil NH2柱,流动相为乙腈/水(55/45,v/v),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进样体积10μL,该色谱条件下,水苏糖峰出峰对称性好,时间较短(9.5min),水苏糖浓度在1.0~8.0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6),回收率在96.O%~102.5%之间。在生产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采用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方法结合,以满足检测需要。  相似文献   

16.
应用能量和炯分析方法,对一种用于独立新风空调系统的新型水环热泵低温新风处理系统进行能量评价。通过实例对新风系统的能量和炯的传递与转换进行分析计算,并与采用冰蓄冷系统和冷水机组作为新风处理设备冷源的两种低温新风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水环热泵新风机组的独立新风处理系统,其能效比和炯效率较其它两种系统高,该系统良好的节能特性将有助于独立新风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7.
环渤海地区环境污染问题演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随着该地区工农业生产的迅速发展和新型产业的崛起,其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本文从环渤海地区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环境污染三个角度,对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演化进行了宏观意义上的分析和预测,并据此提出了解决该地区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杨庄乡各村庄地下水水质分析,确定出水中超标物质主要为总硬度、氯化物、氨氮、铁和铅,超标率依次为83.33%、50.00%、88.89%、72.22%和55.56%。利用集对分析法对该地区地下水进行评价,在研究的20个村庄中有11个水质级别为Ⅲ级水,不适合作为饮用水,主要集中在杨庄乡东北部的沙质土区域和西部京杭运河东岸各村庄。另外,有9个村庄点位水样为I级水和0个村庄点位水样Ⅱ级水。其评价结果将对改善该地区农村生活饮用水质量和对地下水的管理及合理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
利用植被和地形信息进行水土流失风险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影响水土流失过程的众多因素中,选择植被和地形来进行水土流失的风险度评价.试验区域为密云水库上游.利用Landsat-7 ETM+的影像,在计算归一化差分植被指数NDVI的基础上估算密云水库上游的植被覆盖度;利用栅格数字高程模型DEM,计算地表坡度;根据水利部部颁标准,对植被覆盖度和坡度进行分级.植被覆盖和坡度要素的分级组合形成一个交叉表模型,从而对密云水库上游的水土流失风险情况进行评价并绘制水土流失风险分布图.采用这一方法可以相对快速地度量一个区域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性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