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论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下,中国学在美国濒临灭绝。福特基金会不仅出巨资拯救中国学,为美国重新打开中国之门提供了知识和人才准备,而且还资助美国对华政策项目的研究,直接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舆论的改变。  相似文献   

2.
去美国买房!     
在中国各大城市房价一再飙升之际,美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却一跌再跌。中国人收入远低于美国人,但房价却“敢与天公试比高”。既然在中国买不起房,何不到美国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3.
《世界博览》2011,(13):10-11
旅美学者南桥在美国观看了影片《功夫熊猫》,他觉得在这部电影中,很多场景看上去很中国,骨子里却很美国,导演是在做“美国为体、中国为用”的事。例如,在亲子关系上,中国人更看重血缘关系,美国人看重后天培养的亲情,比如有没有花时间在一起(阿宝和爸爸一起下厨)。  相似文献   

4.
孔保罗 《世界博览》2009,(18):16-17
近些年来,西方政府和西方经济学家,一直在不断地要求中国在经济上如何如何,例如拉动内需,提高消费水平,人民币升值等等,不一而足。可是反观中国,却除了向美国要求保证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之外,基本上没有提出什么具体的要求,而且坦率地说,就是这一个保证中国购买美国国债的安全要求,也非常空洞,并没有具体的方案相伴随。那么中国是不是应该向美国,  相似文献   

5.
以《美国医学会杂志》为主要资料,观察抗战期间美国主流医学界视野中的中国。抗战期间,美国医学界对华关注增加,他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包括:日本侵华行为、美国对华的医药帮助、中国的医学和医疗情况以及中国的疾病问题。其中,在美国参加“二战”后,美国医药助华活动的影响持续增长,促进了中美医学交流,加速了某些先进科技传播到中国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张启迪 《世界知识》2023,(14):61-63
<正>中国的经济规模,或者更具体些讲国内生产总值(GDP)何时能实现对美国的赶超,近年一直是个热点话题。2010年,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曾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在“2020年前”超过美国。美国政界不少人也认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是早晚的事,如果现有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大体不变,预计将在10至20年内超越美国。新冠疫情暴发后,由于美国经济遭受严重冲击,而中国经济表现良好,中美经济总量差距一度迅速缩小。根据美国官方的数据,中国占美国GDP的比重从2019年的66.8%上升至2021年的76.4%,  相似文献   

7.
, 《世界博览》2012,(22):13-13
中国和美国依然处在完全不同的世界。 短短一周时间里,中美两个超级大国先后决定各自的未来。这并非两个国家唯一的共同点。中国和美国的钱包还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中国制造大量成本低廉的产品。美国消费者大批购入这些产品。美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单一贸易伙伴,中国在全世界持有最多美国国债。  相似文献   

8.
童洁 《世界博览》2009,(16):79-80
赫伯特·雅德礼被称为“美国密码破译之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经开启和奠基了美国的密码破译工作,1938年被戴笠聘请到陪都重庆,创建“中国密室”,培养中国学员,可谓抗战中国秘密战线上的第一外援。这位第一外援还是米高梅电影公司的王牌人物,美国畅销书作者,曾出版《美国密室》。  相似文献   

9.
王丽妍 《科技信息》2012,(32):I0084-I0084
《喜福会》这部小说中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冲突不断出现。《喜福会》中的中国移民母亲在中国出生和长大,中国文化植根于她们心中,她们在中国的早期生活与来美国后的生活截然不同,她们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相反,女儿们在美国出生和长大,她们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她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是美国式的。这两种不同文化的差异正是形成母亲和女儿冲突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中美写作教学理论研究重心各有不同,表现为中国重视作地位而美国重视读价值;在语言技巧上,美国重微观训练而中国重整体把握;在体教学中,中国重学体的教学而美国重实用体的学习;在研究方法上,美国常用微观分析法而中国多用宏观概括法。  相似文献   

11.
《世界博览》2009,(18):6-6
美国《新闻周刊》2009年8月15日文章说,回溯到2007年,中国和美国犹如一个经济体:中国人负责存钱,美国人负责花钱;中国人做出口,美国人进口;中国人放贷,美国人借贷。从1998年到2007年,两个经济体涨势迅猛,它们占到全球经济增长的约40%。  相似文献   

12.
《创新科技》2008,(4):6-7
樊纲在博鳌亚洲论坛2008年年会上发表演讲说,在中国目前的出口总额中,美国约占20%,亚洲国家约占40%,欧盟国家占比上升最快。美国经济增长率放慢一个百分点,会造成中国对美出口下滑5%,这是直接影响。美国经济衰退会影响到亚欧经济体,会减少它们对来自中国进口商品的需求,这种间接影响的大小取决于这些经济体的增长态势。只要这些经济体还在增长,对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就会增加。总体来看,如果美国经济连续一年保持衰退,有可能会使中国经济下滑一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龚婷 《世界知识》2013,(11):69-69
也许是源于国人对美国是中国外交“重中之重”的认知,“美国研究”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领域一直占据突出的位置。“美国研究”,简言之是专门将美国当作对象的研究,视角和内容涉及美国政治、经济、外交、社会、文化等方方面面。著名美国 问题争家王缉思教授曾将“美国研究”与内容涉及美国的“美国问题研究”区分开来,并担心专门从事美国研究的学者“似乎在减少”,“美国研究日益成为美国问题研究”,成了谁都能说上几句的显学。  相似文献   

14.
康宝莱的中国情 同事都说康宅莱(中国)总经理李延亮是一个全天候工作的超人,白天在中国工作,晚上在美国工作——因为中国的晚上是美国的白天,和总部沟通就必需是晚上。  相似文献   

15.
《世界博览》2010,(9):13-14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近期在FT中文网撰文指出,美国不能指望把中国列为汇率操纵国。姚洋说,如果美财政部真的重视中国干预汇率的行为,早就采取实际行动了。它可以通过停止向中国出售美国国债,迫使中国放弃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事实表明美国更在乎的是为预算赤字以及联邦政府的各项支出计划筹措资金。  相似文献   

16.
王德禄 《科技智囊》2009,(10):48-50
最近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中国在不远的将来成为世界第一的争论甚嚣尘上。笔者认为中国要想争世界第一,需要两代人的努力,而且在正确的道路上努力。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有三大因素:一是二战使一批犹太人到了美国;二是美国的实力达到了世界第一;三是美国的制度创新,这让任何人相信只要努力都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在译诗和创作中都试图重新塑造中国女性形象。在译诗中,美国诗人或变“恋女”为“色女”,或变“小妓”为“淑女”,实现了对中国古典诗歌中女性形象的颠覆。在创作中,美国诗人则凭着自己的主观意志把中国当代女性塑造为或丑陋、或猎物、或古代女子等形象。他们对中国女性的这些重塑与其说是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还不如说是基于种族歧视和美国诗人骨子中根深蒂固的东方主义意识。  相似文献   

18.
李强 《世界博览》2011,(4):11-11
谷歌和雅虎、易趣等几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在中国市场都遭遇了失败,而在美国异常流行的脸谱网、推特网和YouTube视频网,在中国大陆甚至无法访问。  相似文献   

19.
傅颖盈 《科技信息》2011,(5):131-132
上世纪在美国兴起的新自由主义影响了美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也包括美国的教育改革,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美国的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发展过程,然后重点描述了该思潮对美国教育改革带来的三大方面的影响,进而描述了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就美国的教育改革中的问题,阐述了其对中国的教育改革的借鉴作用和提出了中国教育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声音     
《华东科技》2009,(12):9-9
“中国大学博士技能比美国博士人弱”英特尔CTO拉特纳 许多人低估了美国在研究生教育领域的领先优势。英特尔发现其招聘的中国大学培养的博士生技能不如美国博士。另一方面,日趋严格的移民法案削弱了美国对全球学生的吸引力。英特尔在美国提供了大量项目对老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并计划在中国也提供类似项目。拉纳特说:“我们将竭力提升中国教育质量,尤其是研究生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