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鹅球虫种类调查及人工感染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江苏省扬州、盐城地区的鹅球虫种类进行了调查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鹅球虫感染率为74.4%.共鉴定出6种球虫,即:Eimeriaanseris、E.fulva、E.hermani、E.nocens、E.stigmosa、Tyzzeriaparvula.12日龄无球虫感染仔鹅感染5×104个混合卵囊即发生死亡.通过单种卵囊接种试验获得了5种球虫的纯种卵囊并对它们的一些生物学特征进行了观察,为这些球虫的生活史和致病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调查川西北地区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对采自川西北甘孜州和阿坝州的26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大肠杆菌分离,分别以分离的大肠杆菌DNA和牦牛腹泻粪便样本提取的总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分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中存在情况,同时比较两种DNA提取方法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PCR检出率的差异;以分离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105株大肠杆菌DNA为模板,采用PCR方法扩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黏附因子K99+菌毛基因片段,比较牦牛源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外表健康牦牛和腹泻牦牛中的携带情况.结果:从26份牦牛腹泻粪便样本中共鉴定出84个大肠杆菌菌落携带K99菌毛基因,这些菌落分别来自所有26份牦牛腹泻样品,因此,牦牛腹泻样本100%分离并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而粪便总DNA检测结果为K99+菌毛基因阳性率84.62%(22/26),粪便中提取的总DNA模板K99+菌毛基因PCR检出率略低于分离鉴定的细菌DNA检出率;105株外表健康牦牛粪便样本分离株中检测到携带K99+菌毛基因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34株,检出率为32.38%(34/105),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腹泻样本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外表健康牦牛粪便的检出率(P0.001).结果表明,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在牦牛粪便中存在广泛,是引起牦牛腹泻的一种重要病原菌;以粪便中提取的总DNA为模板,可快速检测牦牛粪便中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存在.  相似文献   

3.
1988年3—5月,检查了河南省武陟县家猫66只粪便各一份,按照新的分类法,发现了4属5种球虫,即猫来文球虫,利氏来文球虫,瓦氏贝诺球虫,鼠肉孢子虫和猫艾美尔球虫。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述,记述了感染率和感染度。  相似文献   

4.
用热水处理兔球虫卵囊,其至死温度为:70℃,10秒钟;60℃,30分钟;55℃,60分钟。经55℃处理30分钟者,至少有90%以上的卵囊不会发育。对温度的耐受能力,四种兔球虫(E.perforans,E.irresidua,E.coecicola,E.stiedae)无甚差别。干烘加热对卵囊的作用,和热水的作用一致。用日光照射,经2时半,约有半数的卵囊仍会发育。酒精喷灯喷烧杀灭卵囊的效果不佳。来回喷射涂兔粪液的木板,经5次之后,对卵囊杀灭的效果仍不显著。但直接在火焰上烧烤,半分钟内即可杀灭涂在木板上兔粪液中的全部卵囊。苍槟合剂和羌对抑制兔球虫卵免的发育效果甚佳。此二药用作兔球虫病的治疗亦初步证实其效果颇好。大蒜无抑制兔球虫卵囊发育的作用,同时在治疗兔球虫病上亦完全无效。由上三种药物对比看来,它们对兔球虫内生性发育和外生性发育的抑制作用是一致的。羌(30/130),苍槟合剂,鱼藤精(10%,5%),可湿性含6%丙体666(1%,5%,15%),D.D.T.(5%),来素(5%,10%、15%),盐(30%、饱和),酒精(50%,70%),氢氧化钠(10%),氯化汞(0.000027%),都能抑制40%以上的卵囊的发育。用氢氧化钠处理,使其外层卵囊壁消失。兔肝球虫对氢氧化钠的抵抗力显然较其他卵囊为强。兔肝球虫卵囊是在硷性较强的肝脏中形成的,这可能是它较其他卵囊对硷性有较大忍受力的主要原因。与北京师大生物系兔球虫研究小组不同,我们观察到饱和盐水对兔球虫卵囊有100%的抑制作用。与Senger研究的结果不同,我们发现0.025%的碘液完全无抑制卵囊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鸡盲肠艾美尔球虫(Eimeria tenella)和毒害艾美尔球虫(E.necatrix)是危害家鸡的二种重要球虫,呈世界性分布。厦门地区前者感染率为80%,后者45%(洪凌仙等,1984)。幼鸡严重感染后,呈厌食、拉粘液血便、生长率明显下降,并导致成批死亡(霍夫斯塔,1972)。Tyzzer(1929)曾报道盲肠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的生活史,但对两种球虫的无性生殖代数不甚明确,特别对毒害艾美尔球虫的发育史较为简略。我国对两种球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鸡艾美耳球虫单卵囊分离与种类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鸡球虫纯株,选用1~5日龄雏鸡,采用琼脂块单卵囊分离法对实验室保存的6种11株鸡球虫进行纯化,并选用2周龄雏鸡,对每个虫种/株选取1个单卵囊分离物进行增殖和种类鉴定.结果单卵囊接种179只,获得单卵囊分离物42个,单卵囊分离成功率23.46%;对11个单卵囊分离物,通过测定寄生部位、潜在期、孢子化卵囊大小、形状指数(长/宽)、孢子囊大小、最短孢子化时间等指标,鉴定出1个分离物为堆形艾美耳球虫(Eimeria acervulina)、2个分离物为柔嫩艾美耳球虫(E.tenella)、6个分离物为巨型艾美耳球虫(E.maxima)、1个分离物为变位艾美耳球虫(E.mivati)、1个分离物为毒害艾美耳球虫(E.necatrix).本研究表明琼脂块单卵囊分离法简便易行、成功率较高,同时提示实验室保存的布氏艾美耳球虫(E.brunetti)被柔嫩艾美耳球虫污染.  相似文献   

7.
将 60只 11日龄公雏随机分成 6组 ,分别为不感染不给药组 ,感染不给药组 ,中药Ⅰ组 ,中药Ⅱ组 ,盐霉素组和地克珠利组。除不感染不给药组的鸡只外 ,其余全部试验鸡每只口服接种混合球虫卵囊 2 .4× 10 5 个。根据各组鸡的存活率、相对增重率、病变记分、血便记分和抗球虫指数等指标进行药物疗效判定。试验结果表明 :中药Ⅰ存活率达 10 0 % ,相对增重率为 94.94% ,平均血便记分 1.0 ,病变值和卵囊值均为 5 ,抗球虫指数183.94,为高效抗球虫药 ,其效果与地克珠利相近 ,但显著高于盐霉素组。中药Ⅱ抗球虫指数仅为 131.67,疗效较差。  相似文献   

8.
广州市家禽的十三种球虫卵囊记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家禽的球虫通常寄生于禽体肠上皮细胞内,对家禽具有致病性.本文记述了寄生于广州市家禽的3属13种球虫卵囊:艾英虫属(Eimeria Schneider,1875):计有11种.此属球虫卵囊内含有4个孢子,每个孢子内又含有2个子孢子.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柔嫩艾美耳球虫感染雏鸡后,雏鸡血清IgG含量的变化,用8×10^5个柔嫩艾美耳球虫卵囊感染10日龄雏鸡,用饱和硫酸铵盐析法分别提取感染前和感染后第1,2,3,4,5,6,7,8,12,15天鸡血清中的IgG,Sephadex G-25凝胶过滤层析,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对纯化的IgG做纯度鉴定,结果表明,盐析产品纯度较高。通过紫外吸收法测定其含量,感染前IgG含量是(1.07±0.05)g/L,对照组感染后第4天(14日龄)达到峰值(1.90±0.07)g/L,感染组在感染后第6天(16日龄)达到最高值(2.31±0.07)g/L,感染后第12天(22日龄)对照组和感染组降到最低值,分别是(1.35±0.17)g/L和(1.32±0.05)g/L,感染后第5天(15日龄)差异显著(P〈0.05),第6,7天(16,17日龄)两组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天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厦门地区家兔球虫计有11种,全系我省新记录,其中无余体艾美尔球虫(Eimeria irresidua)为我国首次记录。穿孔艾美尔球虫(Eimeria perforans)感染率最高达77.5%,肝艾美尔球虫(Eimeria stie-dae)致病性最强,可使病兔大批死亡。实验证明肝艾美尔球虫不能感染豚鼠,说明本虫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本虫的致病性不仅与感染卵囊强度有关,且与兔龄亦密切相关。感染7万卵囊组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均高。血检证明谷草转氯酶(GOT)、谷丙转氨酶(GPT)活力在第13天最高,50天后又较近于对照组,而血清总蛋白低于对照组。切片中显示,感染3天后小胆管上皮细胞中有滋养体。第6天开始有裂体生殖,第13天达高峰。配子生殖见于感染后的第10天,第15天数量最多。感染后第21天开始排囊,高峰在第29-40天,组织的病变以第13至第15天最为显著,肝汇管区胆管和纤维广泛增生,形成大小不等的假小叶。25天后胆管上皮增生呈乳头瘤样。40天后肝脏产生胆汁性硬变。血清中酶活力的增高和组织中虫体大量的无性繁殖导致胆管上皮和肝细胞严重损害这是实验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断尾采血涂片方法,对西洞庭湖区常德市的野生黄鳝感染鳝锥体虫进行了初步调查.结果显示,以2005年12月份的感染率最高,为76.7%;2006年4月、5月的感染率较低,分别为30.0%、36.7%;感染强度都不大,在10×10倍显微镜下一个视野内一般为1~2个、最多为4个虫;体长30~35 cm黄鳝的感染率最低(31.3%),50 cm以上的黄鳝最高(80.0%),体质量30~45 g黄鳝的感染率最低(20.7%),体质量小于15 g的黄鳝最高(77.8%);不同性别和不同体色黄鳝的感染率差异均不显著(P>0.05);鳝锥体虫的感染对黄鳝的肥满度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四川省部分地区养鸡场鸡艾美耳球虫的感染现状,于2021-2022年在四川省凉山州普格县、甘洛县、宁南县、喜德县、雷波县、西昌市太和镇以及资中、德阳、绵阳9个县市18个养鸡场内采集152份粪便样品,通过显微镜检查出球虫阳性样品10份,阳性率为0.07%.利用传统形态学鉴定和PCR等方法对出现球虫阳性的10个样品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0个阳性样品均有多个引物扩增出阳性条带,其中除MY3和DY外,其余样品均与4株柔嫩艾美耳球虫分离株18S rRNA基因同源性关系最近,聚成一大支.所采集样品地区的养鸡场感染情况总体良好,个别鸡场出现阳性病例,均呈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石榴皮、白头翁、青蒿、紫茎泽兰、秦皮、五倍子等6种中草药水提取物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的影响,选用0.25、0.5、1.0 g/m L的单味药物对未孢子化的兔球虫进行体外抑制试验,连续7 d观察18个试验组球虫卵囊孢子化的情况。结果表明,所选用的6种中草药对兔球虫卵囊孢子化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抑制效果最好的是1.0 g/m L的五倍子,抑制率为41%;其次是0.5 g/m L的秦皮,抑制率为30%;效果较差的是0.25 g/m L的紫茎泽兰和0.25 g/m L的石榴皮,抑制率分别为9%和8%;最差的是1.0 g/m L的石榴皮,抑制率仅为6%。  相似文献   

14.
球虫感染对雏鸡若干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混合球虫感染对雏鸡血液生理指标的影响,选择78只14日龄雏鸡随机分为6组,进行人工感染球虫试验。其中组为对照组,不感染球虫, ~组分别人工感染0.6×105,1.2×105,1.8×105,2.4×105,3.0×105个孢子化球虫卵囊,观察雏鸡临床症状及测定血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雏鸡随感染强度增加临床症状加重, 组、组死亡率均为23.08%,其余各组未见死亡。各感染组雏鸡血液从第4天起Hb显著下降,第6天降至最低,且各期的Hb随感染球虫数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感染后第6天,红细胞总数均有所下降, 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白细胞总数均有所上升, 组、组、组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嗜中性白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而嗜酸性、嗜碱性及单核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三种药物对鸡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病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瘟毒杀星散、球痢清、地克珠利三种不同的抗球虫药物进行抗人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的效力试验,结果表明:三种不同药物的高剂量组即300mg/kg饲料混饲,其抗球虫指数(ACI)均在185以上,差异不显著(P>0.05).但中剂量组即250mg/kg饲料混饲,球痢清和地克珠利组的死亡率分别比瘟毒杀星散组高4.1 5%和3.55%,差异显著(P<0.05),卵囊值差异亦显著(P<0.05),但抗球虫指数(ACI)、病变值差异不显著(P>0.05).瘟毒杀星散低剂量组与球痢清和地克珠利低剂量组相比,其相对增重率、抗球虫指数(ACI)和病变值差异不显著,(P>0.05),但卵囊值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常见肠道寄生虫感染情况。方法:采用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和饱和盐水浮聚法对604名学生粪便检查,以查到虫卵记为阳性,分析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结果:共调查604人,总感染率为6.13%,其中23人感染蛔虫,感染率为3.80%;3人感染钩虫,感染率为0.50%;8人感染鞭虫,感染率为1.32%;2人感染蛲虫,感染率为0.33%;1人感染姜片吸虫,感染率为0.17%。结论:我校学生肠道寄生虫感染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后在进一步预防寄生虫病方面应采取加强对学生进行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全校学生的防病意识,改善不良的饮食习惯,粪便无害化处理,依法取缔无证摊贩等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山羊球虫病较为常见,病原约有14种(洪凌仙等,1983;Levine et al 1967;Le-vine,1973)。阿氏艾美尔球虫(Eimeria arloingi)是山羊球虫病的一种重要病原,呈世界性分布,感染率高而致病性强,严重者常由于病羊贫血或电解质紊乱而导致死亡。有关本虫的生活史,Lotze(1953)曾有研究报道。国内对该虫的病原生物学的资料十分贫乏。洪凌仙等(1983)首次报告福建山羊球虫计有11种,平均感染率85%,其中阿氏艾美尔球虫感染率高达70%虫,虫种的百分比为49。本项研究主要针对本虫在病羊肠组织的内生殖期虫体进行详细的考察,同时对本虫的有性生殖期作进一步的超微结构研究,为防治本球虫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掌握洛阳地区鸡隐孢子虫病的流行状况,自2011年5月至2011年7月,利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对伊川县、孟津县、偃师市、老城区、涧西区等5个县区6个规模化鸡场的238份粪便样品进行隐孢子虫卵囊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洛阳地区鸡场隐孢子虫总阳性率为13%(31/238),主要集中在10~50日龄的雏鸡。发现两种不同形态的卵囊,根据卵囊形态结构、大小及寄生部位,初步鉴定一种为贝氏隐孢子虫;另一种为火鸡隐孢子虫,对人具有感染性。研究结果表明:正确处理鸡场粪便,是预防周边居民和其他动物感染隐孢子虫病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牦牛德尔卑沙门氏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调查四川省阿坝州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本课题组从红原县4所养殖场采集牦牛腹泻粪便16份,并对分离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血清型鉴定、耐药性试验及小鼠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16份样品共计分离出16株沙门氏菌,均为德尔卑沙门氏菌ST71型,100%菌株对四环素、氨苄西林、氯霉素和头孢噻呋多重耐药;选取腹泻较严重牦牛粪样沙门氏菌分离株(编号15XLR)进行致病性试验,得出分离株15XLR的半致死剂量为1.2×107 CFU,病理切片结果显示小鼠后脾脏、肠道损伤严重.本研究对红原县牦牛腹泻病因进行了调查研究,并证实德尔卑沙门氏菌除感染猪鸡外,其能够入侵牦牛机体,提示牦牛腹泻疾病的防控应注重沙门氏菌的感染以及在牦牛群体中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青海高寒地区西杂和荷杂犏牛生长发育指标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南地区和环湖地区的西杂和荷杂公牛与牦牛杂交所生犏牛的生长发育进行了测定,并与同龄牦牛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初生、6月龄、18月龄、30月龄荷杂犏和西杂犏所有体尺体重指标均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牦牛(P<0.01);初生、6月龄、18月龄荷杂犏和西杂犏体重均无显著差异(P>0.05);犏牛初生体重大于牦牛,生长发育快,杂种优势明显,至18月龄,两种犏牛平均体重比牦牛高51.05 kg;到30月龄时,两种犏牛平均体重比牦牛高90.0 kg,比牦牛体重高出51.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