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郝晨 《科技与经济》2019,32(6):91-95
运用文献计量法,对国务院发布的4个政策性文件和118篇关于旅游企业的论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具有旅游业发展的良好政策环境,旅游企业的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核心作者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并呈现出研究视角向体育旅游企业扩展的趋势。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对体育旅游的研究不可或缺,研究体育旅游需要具备多学科教育背景。促进我国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要从鼓励旅游企业开发经营体育旅游相关业务入手。通过对旅游企业的文献计量分析,以期为我国旅游企业开展体育旅游业务提供参考思路,从企业层面助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采用SWOT分析工具,分析了我国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现状。我国环渤海地区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现有体育与旅游资源丰富。其竞争劣势为:交通不便阻碍了地缘优势的进一步发挥,区域内项目统筹与科学规划缺失,人文发展理念与管理水平不足。面对国家政策带来的机遇和体育产业融合失调、行业竞争激烈带来的挑战,利用SWOT对环勃海地区体育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展开分析,从而实现对体育产业的科学判断。  相似文献   

3.
运用调查问卷、文献与数理统计等综合研究方法,以安徽省部分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在体育产业视角下研究安徽省城市居民对体育旅游的认知情况.研究表明安徽省城市居民对体育旅游认知状况总体较好,但体育主管部门的体育旅游宣传力度亟待提高.研究成果为促进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缩小其与发达省份体育旅游产业之间的差距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休闲体育与旅游都是休闲的一部分,它们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休闲体育与旅游的共同之处都是以健康为目的,崇尚人与自然和谐交流,愉悦身心的健康体育娱乐活动都可纳入相应范畴.休闲体育与竞技体育区别之处在于更强调自我兴趣的调适与投入,是现代健康生活的具体要求之一.借加快西部开发的有利时机,探索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当地旅游产业的融合途径与融合模式,将四川省休闲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进行有机结合,不但有助于促进二者的共同发展,而且有助于推进休闲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休闲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对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旅游城市地位的提升也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前,无论是政策层面,还是市场需求,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联系都愈加密切.从体育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出发,论述了两个产业耦合会带来双赢.通过以金山岭体育休闲产业基地中金山岭国际射击场为例的分析,阐述了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耦合发展的形势下体育场馆设计的4个原则:体育工艺原则,专业训练与业余锻炼兼顾原则,多功能兼顾...  相似文献   

6.
以文献资料和实地考察为主要研究方法,在分析邵阳市体育旅游资源以及体育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预测体育旅游的发展前景,从而为促进邵阳市体育产业、旅游产业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在未来的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湖南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开发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文化创意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且初见成效,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定位品牌差异性,以生态圈的合力创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然而,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矛盾、旅游开发中文化主体的弱化、旅游企业与有管部门的自利性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对湖南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开发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文化创意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方式,且初见成效,有一定的品牌效应;准确把握发展机遇,定位品牌差异性,以生态圈的合力创新民族体育文化旅游,是吉首苗族传统节庆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经验.然而,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传承矛盾、旅游开发中文化主体的弱化、旅游企业与有管部门的自利性等问题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已逐渐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研究采用文献资料、分析等方法,对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的条件和优势进行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对城市旅游文化品牌的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对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内涵的深入剖析,以大同市为案例地,分析其旅游文化品牌的核心价值,依托产业融合视角下城市旅游文化品牌建设模型,将大同市旅游形象定位于"佛道古都",并提出品牌设计与开发、品牌内部建设与外部推广策略.  相似文献   

11.
通过广泛地调查和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探讨了新型旅游城市中休闲体育文化与休闲体育产业的关联性,以现阶段旅游城市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黄山市为例,揭示了旅游城市与休闲体育的融合发展应坚持旅游创新与产品开发、精确市场定位、立足文化特色并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及积极拓展旅游发展空间,推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道路,为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品牌影响力和城市吸引力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启迪。  相似文献   

12.
姚国俊 《科技信息》2014,(11):181-182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前瞻性分析相结合的综述性研究,论述了体育动漫和动漫产业的内涵,分析了芜湖市动漫产业和体育产业二者融合的背景,分析芜湖市动漫产业和体育产业二者融合的优势与挑战,指出了体育动漫对芜湖市产生的经济效应以及在推动体育运动普及、促发社会性体育运动热潮、促进生理、心理更加健康、激发并保持体育活动的兴趣等方面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3.
随着厦、漳、泉三地同城化的进一步推进,一小时经济圈内三地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在同城化背景下发展如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源法、逻辑分析法等对厦、漳、泉在体育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发展方面进行SWOT分析,提出三地在发展体育文化旅游方面发挥优势,规避劣势,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互通有无,互补互惠发展体育文化旅游产业,促进福建体育产业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融合发展是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态传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但有关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研究相对较少,制约着二者融合效应发挥。以青海省循化县、尖扎县2个案例为研究对象,以访谈资料、文本资料等为资料来源,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讨青海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机制。研究表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旅游需求、软件支持、技术创新和设施保障5个主范畴是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动力。其中,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和设施保障是基础动力,旅游需求是拉动力,技术创新是推动力,软件支持是支撑动力。研究进一步构建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以期丰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内涵与逻辑框架,为二者融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运用STOW分析法,对安徽省体育产业的现状,产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以及体育产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安徽省体育产业发展的战略思想、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为安徽省体育产业将来一段时间更加稳定的、持续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旅游品牌是市场对区域旅游产业各构成要素的总体评价和市场认知,对区域旅游业结构优化调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在阐述旅游品牌塑造对于区域旅游结构优化作用的基础上,结合宁德市旅游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现有旅游品牌的特征和局限性,以及当地旅游品牌塑造的基础,提出了该市基于旅游品牌塑造的旅游产业结构优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周雪莲 《科技咨询导报》2012,(11):224-224,226
体育与旅游在文化本质上是一致的:目的的一致性——健康快乐;过程的一致性——游戏体验;文化的一致性——审美。体育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相互吸引。体育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的融合在资源、销售渠道和接待设施等方面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体育产业集群和体育旅游发展中普遍存在"核心-边缘"现象.区域发展不平衡中的边缘地体育文化旅游处于发展困境之中:由于旅游剥夺或极化现象而造成进一步边缘化、同质化严重,旅游感知度低下;自身服务水平和条件差;相对剥夺感导致当地民众对体育文化旅游认同不足等.需要边缘地突出地方特色,与核心地互补共赢,寻求政策支持获得发展机遇,联合科研院所挖掘当地体育文化内涵,通过宣传和改善条件来塑造品牌和形象.  相似文献   

19.
刘成林  常允涛 《科技信息》2010,(16):267-268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据统计等方法,对益阳市城区居民的体育旅游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该地区体育旅游的发展状况,为促进益阳市体育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引导益阳市城区居民的体育旅游消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三大产业之间呈现融合发展趋势,旅游产业融合现象逐渐显现.笔者在综述国内产业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寿光为例,分析了立足“大农业”的寿光现代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呈现多种旅游形态,现代农业的发展和旅游产业的自身升级是其融合的动力机制,通过以技术融合为核心的资源融合、市场融合、功能融 .合和价值融合的共同作用实现了产业的互动发展.寿光在现代农业的基础上基于产业融合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我国县域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